NO.2——辗转连城,邂逅那幕幕遗迹

甘肃
甘肃 gansu
经纬度:103.832847
36.065479
旅游评分:4.6分
旅行费用:¥4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29 15:35
游记浏览:20



1、独特早餐,让你如痴如醉

清晨伴随在鸟语花香中清醒,不、花儿只是衬托在清新间,让人沉醉的是那一口口新鲜的空气,环绕在鼻梁间,而这的水和空气一样的透彻,可以尽情的畅饮。

在连城第一顿早餐少不了的是“酒”。你会像连城的美一样如痴如醉,更会像这的美食一样色味俱佳,说到连城的早餐就是少不了涮九品了。

涮九品,少不了酒,而涮完的酒是早餐的饮品,一口肉,一口酒,绝对让你醉意连连。

连城传统火锅名菜,俗称“涮九门头”,源于连南朋口溪流域一带。据传,昔日朋口溪流域船工很多,他们常年累月泡在水里劳作,为驱除湿气,时常煎煮香藤根、鸭香草等中草药饮服。后来,一位船工偶然发现以这些草药加牛肉炖酒服食,妙不可言,于是,米酒炖“九门头”逐渐传开。

涮九门头,系选用牛身上最精华的九个部位的肉,即牛舌峰、百叶肚、牛心冠、牛肚尖、牛里瘠肉、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经过严格选料,精细刀功,辅以佐料、米酒和数味中草药制成。此菜鲜嫩脆爽,汤味馨香,有健胃补肾、祛寒去湿的功效,是药膳兼济的佳肴。由于食用的是牛身上九个部位的肉,几乎包括了牛身上主要精华,故又有“一餐吃了一头牛”之说。

“涮九品”制作方法,是将牛肚尖等九样肉洗净切好,分别装盘;将姜汁、芝麻酱、花椒、沙茶酱、香醋等佐料分别装碟;以米酒炖香藤根等中草药熬出的汤汁倒入火锅。食用时,火锅烧旺,边涮边吃,独具风味。

清明桃的原料是苎叶,叶子是绿面白背的,用它做出来的点心,吃起来有种特别的香味。皮是米浆做的,里面加了鼠曲草或艾叶的汁,因此是绿色的。

簸箕板是客家的著名小吃,因用米浆均匀摊在簸箕中蒸熟包肉(菜)馅而得名。客家簸箕板现代的簸箕板已经很少用簸箕蒸了,改用蒸笼。


看完这些美食,早已垂涎欲滴了吧!连城美食丰富,农家菜肴独特、营养健康。清晨来这么一顿,满满的高大上起来了。


2、走进雕版奇葩之乡——四堡


一顿丰盛的早餐过后,驾车半小时到达雕版之乡四堡。一座独特的建筑让我对雕版印刷产生了别具独特的喜爱,那器具、那一撇一捺间的技术,让浓墨和白纸间融入出一张独特的书法作品,我对书法也并不大在行,但那笔画早已让我这平凡之人,变得那么不平凡。


四堡雕版印刷展览馆门票价格:20元


景点地址: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四堡乡


交通概况:从龙岩汽车站坐车去连城,24元/人,两个小时左右到达连城。再从连城坐中巴车去四堡,票价4元,到四堡乡政府下车。大约40分钟的车程



地跨长汀、连城、清流、宁化四县交界处的连城县四堡乡,历史上出现过昌盛的雕版印刷业,四堡也因此成为福建首批历史文化名乡。2001年,四堡古书坊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明的推动起过重大的影响,而印刷术传播海外,有着客家人不可磨灭的功绩。由唐至清,中国印刷术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伊朗、埃及,向南传入菲律宾、泰国、越南。在客家大本营地区的闽西,明清两代全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的四堡,正是南传线上功不可没的重要据点。

将随行的女同伴,稍微打扮了下,整个博物馆穿越至古时候,女子挥墨做诗的时刻,这感觉极为独特。

研墨。

一指间,一挥墨,一张白纸融成一幅美丽的佳作。

上墨。

平墨。

纸上平墨。



成品展示。

白纸上的纹路,像是在诉说这段技艺的博大。

柜台上的书籍,又是一道记录着历史里的痕迹。



3、传奇手工艺-手指甲上的锡器制作。


欣赏完雕版印刷后,就要前往下一站传统手工锡器制作工艺。


据介绍:连城各地均有打锡艺人制作锡器,四堡乡尤为著名。相传,该乡枧头村明代曾出过一位打锡名匠吴一龙,被皇帝赞为“锡状元”,至此四堡打锡业大盛,能工巧匠辈出,成为福建有名的锡器之乡。四堡打锡艺人打造的酒具、茶具、灯具等实用锡器通体锃亮,光采照人,观赏锡器如白鹤延年、双龙戏珠、狮子滚球、麒麟献瑞更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2003年秋在汀州客家美食节上,出自四堡打锡艺人之手的特大酒壶(可装108公斤酒)已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一种继承将技艺流传至今,许多细致依然如此迷人。


你可以知道这纯朴的手工技艺,是有多用心在打造一种传奇。


4、百年古桥-玉沙桥


一座坚实的木桥,诉说着一段坚实的故事。从桥上走过,那桥梁与桥柱似乎承载着许多说不出的往事,走到桥底,那一根根厚实的木梁,悬挂许久,就在你走过的时候,才会觉得他承载的是许许多多人们的希望。

玉沙桥坐落于四堡乡马屋村口的花溪河上,相传昔日花溪河之沙石,晶莹闪烁若玉石,故名玉沙桥。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93),距今已300多年,是连城县著名古桥之一。

玉沙桥全长30米,宽5米,高约10米,桥面砌以大小如一的鹅卵石,两旁栅以栏杆,上张伞篷,廊分九楹,首尾中间均有小阁,高低错落,精致美观。桥基为水成岩石鳌墩,上架有枕木为斗拱式托住桥身,桥两端古树参天,景致清幽。在清代,常有文人墨客在此飞觞邀月,吟诗作画,为马屋村扶风十二景之一。前人《虹跨玉沙》诗云:“沙浦玉屑跨长虹,锁却山川千万重。”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在马屋建立区苏维埃政府,政令、告示都在此桥张贴。红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等领导人公余之暇,常在此游览。1961年,有关人士将该桥雨篷等锯下,运往北京军事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

每一处景,都是一种美,就在你期盼的时候,他总会有许多惊喜,相拥而来。

走过玉沙桥,就必须要去下云龙桥,也许他们没有太大渊源,但或许就是有那么一段我们未知的故事,敲打着我们联想。


5、腾空的蛟龙-云龙桥


和玉沙桥不同的是,云龙桥如同蛰伏在青岩河上的巨龙,守护着老百姓。气势非凡,更显壮大。

而云龙桥位于距城20公里的罗坊乡,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四个枕木桥墩把整个桥腾空托起,宛如卧龙蛰伏在青岩河上;又常有云雾缭绕于古桥间,把桥装饰得如腾空的蛟龙,故名“云龙桥”。

云龙桥桥长80多米、整座桥雄奇秀丽,造型优美,魁梧雄伟。桥顶文昌阁,恍若岳阳楼之形制,如巨人骑龙。登上楼阁极目四望,罗坊青山碧水尽收眼前。四面群山环抱,峰峦叠嶂,烟树晴岚,美景悦目。静听桥下流水潺潺,仰望长空百鸟飞翔,坐于楼阁间,清风送爽,使人心旷神怡。桥首岩壁巍峨、琳琅尽致,桥侧树木荫庇、郁郁葱葱。俯瞰深潭,碧波荡漾,锦鳞逐浪,是一处观赏古桥和自然景观的旅游胜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爬到阁楼,从窗户望去,清岩河也是一番独特的景象。

这番壮丽,也是彼有感叹,感叹历史的博大精深,感叹世人的精心之作,而走在桥廊里,春风徐徐让人很是清爽,也许这是一处不错的避暑之处,又是一处惬意的享受之地。


游过四堡后,便是午后了。又将到了品尝当地美食的时候了,这味蕾的刺激十分清爽,这农家菜的美感十分美味。



吃过午饭,休息片刻,又即将前往连城最具有风情别韵的冠豸山,风情秀丽、空气清新、蓝天碧水,这些皆以让我沉醉非凡。


6、风情别韵——石门湖、冠豸山


下午一点多,天气依然如此燥热,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欣赏美景的心情。乘坐石门湖的游轮,享受这清爽里的清新。

说说石门湖吧!乘坐着游轮,听着导游讲解,也是十分舒爽,那么大家是不是也想了解石门湖呢。

石门湖位于冠豸山东南,与冠豸山景区紧相毗邻,旧称“石门岩”,为连城昔日八景之第二景——“石门宿云”所在地。20世纪70年代,在此建成长73米的大坝,蓄水量300余万立方米。大坝锁蛟龙,石门蓄翠珠。石门岩变成一个山水相连、景色迷人的人工湖泊。水随山蜿蜒,港叉交错;山依水临渊,深谷纵横;碧水青山相映,蒹葭岸柳扶疏;游鱼起舞,白萍红苕相邀;水中孤渚,胜似蓬莱。真有“水似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那种令人向往的佳境。游人荡舟其间,听两岸莺声百啭,看湖中野鸭闲游,抚水底青山,追云边晓日,悠哉游哉。

石门湖有九大景点:一、马鞍寨,又称“渴马饮泉”。是一耸立湖滨形似马鞍的山崖,一头似马首探入湖中饮水。山崖腰间开辟有奇险山道直达寨顶,崖顶平缓,灌木草丛繁茂。曾有数间屋宇,为当年避乱之所。临湖一面现建有亚洲第一个悬崖跳水基地28米高、20米高跳台,已举办过两次国际悬崖跳水大奖赛事。

二、映山亭,建于三面临水的小岗上,是登舟游湖的起点,为六圆柱廊亭,柱间设有座位及扶栏,可凭栏眺望湖光山色。春季在此观赏满山杜鹃怒放,争奇斗艳,最为舒心。

三、老君岩,位于湖西南侧,沿大坝逶迤山路直上达一个天然大石洞,又称玉正观。南宋嘉泰元年(1201),连城第一代道教始祖陈道协,在石洞内倚洞结观,塑造太上老君神像,虔诚祀奉,播传正一道,成为连城第一道教圣地。门楼的楹联是老子拟的“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此非常规汉字,而是由14个冷僻字组成的一幅俨若天书的联语,曾使多少游人望之愕然,深以不得其解为叹。

四、翠岛微澜,是一座四周环水的孤岛。因山崖嵯峨,林木葱笼,伫立其间,看碧波吻岸,故有“翠岛微澜”之称。岛之东北侧有上岛码头,半山间有一月牙形岩洞,约十余平方米,称“穹窿”,为避暑佳境。山顶建一座两层廊柱凉亭,称“八景亭”。

五、疯僧戴帽,舟过翠岛,见一高峰奇特,峰顶绿草如茵,灌木丛生,顶下一圈峭壁,光秃如僧头,形似僧侣戴着一顶帽子,疯疯癫癫地在水边嬉戏,人称“疯僧戴帽”,又称“酒坛峰”,缘起客家人喜酿美酒,户户皆有装家酿之酒坛。此时“僧帽”则成了草编坛盖。

六、莲花峰,湖中间一座山峰挺立如荷花之蕊,四周山峦轻舒曼展,似瓣瓣环护,边有湖光映衬,活脱一朵出水芙蓉。七、猴狲撞钟,舟行回环曲折水面,约1.5公里之遥,靠湖南侧有一大山崖,形似铜钟,下方有一岩石酷似猴子,用头撞山崖,因称猴狲撞钟。八、生命之门,掉头泛舟,水路回环,途经翠岛东侧,石壁间有一条石缝,石缝临水处,有一眼黑洞,可容纳二三人。洞的四周,有小草掩饰,水光与阳光辉映,但反射出来的光彩仍是黑色的。此即为人类的“生命之门”。它与冠豸山的“生命之根”遥相呼应,阳刚之气与阴柔之韵在山与水间产生撩人魂魄之美。九、大象戏水,船行过葫芦湾口,可见一块巨石斜卧水中,形似一头“河马”正欲昂首露出水面,这里的湖面忽宽忽窄,像一只葫芦,常是野鸭群栖居之处,它们闻船而惊飞,给湖面增添无限生机。船行葫芦湾,举目一望,一处山崖像一头大象蹒跚而来,长鼻直插湖中,若摇头晃耳戏水自娱,加上舟过波回,宛如象鼻喷水,格外多姿多彩。

我已经不知道如何想象了,这 层峦叠嶂早已让想不出那一幕幕假象,但听了导游的一番讲解也是略知一二。

从木栈道走过,就是前往冠豸山的路口了。一路观赏奇特的山岩地貌,让人沉醉在自然景观的奇美。

冠豸山,位于连城县城东郊,距城区1公里,宋称“东田石”。元称“莲峰山”。明代名儒黄公甫,在滴珠岩上题刻字高2米、刚劲有力的“冠廌 ”二字(廌为豸的古体字)。相传獬豸为古时灵兽,能辨曲直,遇恶人则以角触之,旧时执法官之帽即为“獬豸冠”,由于豸冠的含义正好符合历代连城人民祈盼执法无私、公正廉明盛世到来的愿望,于是莲峰山渐次淡忘,冠豸山成了正名。


走进山林间,仰望而去有一道独特的风景,高空杂技表演映入眼帘。而这又有点不寒而栗的感觉,高空杂技以前未曾见过,而此次也是让我深感非凡。


看完后,确实感到高空绝技非凡啊。


正面登山,上百余级缓坡,有一株枝干遒劲的百年老松挺立岗阜,为迎客松。再登逶迤山路,两侧岩壁峭立,中通一峡谷,流泉淙淙,为“苍玉峡”,过峡,登阶300余米,路边岩上设一座四廊柱盖顶凉亭供游人歇足,曰“松风亭”。逶迤再登百余米,为“半云亭”。与亭紧相连,峭壁上开凿十几步磴道,垂直如梯,人需攀援附壁而上,称“丹梯云栈”。由此过云峰堑门,曲折前行,抵达滴珠岩,此岩高壁峭立,荟萃全山摩崖石刻精品。前行即为“凝碧山房”,依崖构筑成方形框架式双层高楼,柱梁窗棂雕饰古朴,色彩艳丽,屋面琉璃碧瓦,飞檐翘角,古雅壮观。凝碧山房楼北高阜为“仰云亭”。

冠豸山顶为主峰灵芝峰与五老峰。灵芝峰相对高度为660.8米,是冠豸山最高主峰,形似一朵千年灵芝,故有此名。其西南向为五老峰,登崎岖险道,上峰顶平坦开阔,可容数百人。伫立峰顶,往西眺望,城郭隐约,村落点点,千顷平畴,绿浪起伏。往东放眼,层峦叠嶂,如海浪涌来。五老峰与灵芝峰之间有一天然裂隙,游人到此,翘首青天一线,两壁夹立,峭拔千仞,直接霄汉,称“一线天”。一线天口有方井“金字泉”,其水清甜,为煮茶上品。自一线天向东行,经蚁蚣路,可达“寿星峦”,此峦活脱一个头颅浑圆,弯腰行进的老人。扶栏而上,峦顶有长寿亭。亭之南面峭壁上有罗丹的“人长寿”巨幅摩崖石刻,峦、亭、字互为烘衬。从寿星峦下奇险天梯,穿过浓荫蔽日的山谷,眼前突现一冲天石柱,相对高度54.1米,巍然挺立于深谷,古人称“照天烛”。因颇具阳刚之气,现人称“生命之根”。与照天烛毗邻,数块形态各异、体积巨大的崩塌岩石互相堆叠架构,形成内部秀石林立、幽深且阔卓的洞穴,称“莲花洞”。内有古桌石凳,清泉自岩壁石隙涌出,潺潺流入一池。炎夏凉风习习,寒冬温暖如春。出莲花洞口,可见五块与山体相连的岩石,称“五姐妹石”。灵芝峰侧有一处由崩塌岩石叠垒而成呈三角形约10平方米的岩洞,名“雪洞”,这里凉风习习,十分清爽,岩壁上白斑点点,像飘洒的雪花。

由寿星峦南行,有一山包形似鲤鱼,其背脊上凿300多级石阶,陡峭如梯,称“鲤鱼背”,是通“石门湖”必经之路。走下鲤鱼背,穿过大峡谷,有座歇憩凉亭,为“必达亭”。其西侧攀登200余级的天梯般垂直的石阶方能到达峰顶,名为“揽月峰”。峰下有一条大峡谷,长着一丛丛、一簇簇的香桄榔,称“桄榔谷”。其叶片交错,将阳光分割成斑斑点点光怪陆离的美丽图案。它的茂密根系使地上的沙质路变成一条软绵绵、颤悠悠的“棉花路”。一泓山泉经桃榔谷流向谷口,滴水穿石造就两潭,蓄成两注翡翠之液,水流一波三折,称“三叠潭”。过三叠潭可到石门湖的水上码头“香兰亭”。

冠豸山的人文以书院著称。书院建于宋、明、清者居多。“仰止亭”,位于灵芝峰下西侧,为文亨罗氏太郎于宋太宗淳化年间兴建,是一个三层圆状八角亭书斋。南宋建炎二年至绍兴元年(1128—1131)的4年间,福建四大理学家之一的罗从彦到此讲学,在闽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丘鳞、丘方叔侄幼时在五老峰下结庐读书,后皆中进士。丘氏后裔为彰先祖,把他们的读书处建成书院,称“丘氏书院”。元至正年间,沈得卫在灵芝峰下的西北麓,建“樵唱山房”,明李庆在五老峰下西侧建“修竹书院”。明万历年间,隐士谢浚在灵芝峰下建“东山草堂”,清乾隆丙寅(1746)夏,县令秦士望,在一线天口下方,主持兴建“五贤书院”,内具五贤堂、正谊堂、达观亭、泽物泉、睇石馆、梯月楼、凝碧山房、魁星阁、止窝、最深处等20景。秦士望为书院大门撰楹联:“渡大海而来舟车所至耳目所经到此林泉殊觉标新领异;登东山之上风月为朋烟霞为友入斯佳境俨然脱俗超凡”,一联道出冠豸景致的神韵。

冠豸山的摩崖石刻最早的是理学家罗从彦在灵芝峰壁上刻的“壁立千仞”四个字。明代名儒黄公甫在滴珠岩上石刻“冠廌”二字,气势最为雄伟。清翰林朱阳题的“上游第一观”;当代项南题的“万峰朝斗”;罗丹题的“人长寿”;赵朴初题的“造化钟神秀”等皆是书法石刻精品。



在“东山草堂”内,保存有纪晓岚的题匾《追步东山》;林则徐的题匾《江左风流》(均列入中华名匾)。

冠豸山千峰耸峙,深谷幽泉,形成许多绝壁悬崖,峡谷险道,盛世供游人玩赏,动乱则可恃险安居。历史上多次战争祸害,人们皆上山躲避。为了防御有力,修筑了不少的关寨,因而形成了寨门这一道准军事防御型的人文景观。冠豸山的寨门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修建主持人为县尹马周卿。明弘治五年(1492)县令关铨重修加固。原设东、西、南、北4座寨门,除南寨门已毁只存遗址外,其余寨门尚完好。

冠豸山寺庙有两座,一是灵芝峰下的“灵芝寺”,主要奉祀观音菩萨。一为冠豸前山入口处的“法云寺”,前身为华林寺,建于宋末。

冠豸山有“阳刚天下第一,阴柔举世无双”之称的碧水丹山,曾经倾倒不少文人墨客,留下数千篇(首)的诗词歌赋、散文,成为冠豸山珍贵的文学遗产。最令人称道的如李鸿猷的《游冠豸山赋》、童能灵的《冠豸山夕照赋》等篇什,不仅辞彩华丽,情景交融,描述生动,而且对研究昔日冠豸山旧貌亦有参考价值。


游览完冠豸山,就基本结束了连城之旅,而对连城的感觉犹如一路悦耳的《价值连城》般,如此之美,独特。


在还没离开连城之前,领队也给我大体介绍了连城之最。这不仅仅对于我们来说有独特之处,对于要来连城的游客,也是别有价值。


吃在连城

连城被誉为“中国客家美食名城”,自2003年起,全牛宴、溪鱼焖豆腐、白鸭宴、炒九门头等就被列入中国名菜,这些菜不但味美,而且药膳兼济;还有被评为福建名菜的酿豆腐、红焖慈菇、红烧芋子栗、红烧糯米猪血肠、漾白豆腐、猪八宝、五谷丰登等;除此之外,连城的小吃点心更是让人赞不绝口,金包银、哽心丸、珍珠丸、客家银饺等都是福建名点,还有数不清的特产小吃如红心地瓜干、拳头桃、灯盏糕、捆粄、烂粉等。总之,在连城,没有你吃不到的客家美食,只有你想不到的美食。


住在连城

连城的酒店业在发展中不断壮大,目前已有一家二星级酒店,三家三星级酒店,正在按星级标准兴建的温泉度假酒店、森林宾馆即将开业,其它各种类型酒店特别是家庭旅馆多达近百家,能满足旅游、商务、度假、会议待各类游客的住宿需求。


行在连城

连城县交通便捷,铁路、公路、机场三线齐开,形成了“铁、公、机”立体交通网络。游客可通过连城机场、赣龙铁路、厦蓉高速公路、长深高速公路及205、319国道等多种途径到达连城,仅2010年全年接待游客就达19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亿元;冠豸山火车站货运发卸车16万多吨,客运量14万多人次,已开通至上海、北京(经停福州)航线的冠豸山机场旅客吞吐量已达5万多人次。到达连城后,游客就可通过由省道、新农村公路连接的环绕冠豸山景区旅游公路进入连城各旅游景区。


游在连城

连城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革命老区。

连城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冠豸山;国家级、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和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华文化明珠”——四堡古书坊建筑群;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大“中国最美的村镇”之一——培田古村落;新泉红四军整训地等景区。其中冠豸山景区距城区仅1.5公里,素有“阳刚天下雄、阴柔世上媚”的美誉,入选“福建最值得外国人去的10个地方”。其它景点如《古田会议决议草案》起草地新泉望云草室、朋口松毛岭战役纪念碑等多处革命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罗坊云龙桥、芷溪古宗祠建筑群和太平僚、将军山、冯地村等一批农家乐景点都同样让游客流连忘返。


购在连城

连城物产丰富,且物美价廉,淳朴的连城人民发扬了革命老区精神,以诚信、热情欢迎八方来客,使游客不但玩得开心,而且买得放心。目前深受广大游客喜爱的特产主要有:以红心地瓜干为代表的闽西八大干、红衣花生、红菇、灵芝、其它山珍、客家米酒等;还有朋口兰花、连城姑田宣纸、连城根雕、连城奇石、连城四堡锡器系列产品等也是众多游客的珍爱。


乐在连城

连城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发祥地之一,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中原传统文化遗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连城客家元宵节庆”包括有“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之称的姑田游大龙、罗坊走古事、新泉烧炮、芷溪花灯、十三坊游公太,这些节庆活动让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都感到乐不思蜀。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