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 湖南省博物馆 -湘江好食 -湘江中路店 -坡子街

湖北
湖北 hubei
经纬度:114.323881
30.602512
旅游评分:4.4分
旅行费用:¥5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03 20:11
游记浏览:11
游记目录:

长沙那次,其实是很随性的一个选择,因为可以有几天的假期,想出去走走,却又不知去哪?晚上看着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主持人滔滔不绝的讲着“口味虾”啊“口味虾”的~~~然后又介绍说“凤舞九天”特展正在省博举办~~~都是宝贝呀都是宝贝~~~于是和妞一拍即合:去长沙~~~吃口味虾,看特展……

然后就是简单而顺利的前期准备工作,订火车票,订宾馆~~~瞬间搞定~~~

再然后,就顺理成章的站在长沙的街头了~~~

以我很不专业的看法,长沙有四大玩点:
一是博物馆,湖南是文物大省之一,不仅有声名远扬的“马王堆”,还有非常精美的,也是我最喜欢看的——青铜器;
二是岳麓山及书院,还有湘江橘子洲头;
三是吃,长沙的美食要仔细说也是罄竹难书啊;
四是夜生活,长沙作为娱乐之城,夜生活非常丰富,在解放路一带非常集中,喜欢的人应该是如鱼得水啦~~~

湖南省博物馆是个藏品质高量大的馆,比如“马王堆”汉墓~~~实际上的“马王堆”并不在这里,倒也离此不远,但是,“马王堆”里已经没有什么东西了,好东西都被放到这个博物馆里了。所以,要看“马王堆”的,还是来这里吧……

“马王堆”的堆主是一位女子,人称“辛追夫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位有权有势的大家族中的女主人,应该是之一吧~~~~

这位夫人想了很多很多的办法,要做到千年不朽~~~结果,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她竟然真的做到了,以至于弄得现在的专家们一筹莫展~~~可是,处心积虑弄得这一切,最后还是让人们给刨了出来,虽然是里三层,外三层,完了里头再三层~~~白搭了……

现在的辛夫人成了博物馆中供人观赏的陈列品,如果她泉下有知,会做何感想?如果可以让她重新选择,她是否还会选择不朽?

我没有去看辛夫人,实话实说,俺胆子小~~~,对于这类展品,总觉得无法接受,明明就是一具尸首,专家楞说是一朵“奇葩”…… 而且我在电视上看到过,照我的想法,估计和UFO有关……

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不去看,也是对辛夫人的一种尊重,看得人太多了,而且看和瞻仰完全是两个概念的哦~~~你懂得~~~~,死了几千年以后,被挖出来每天摆在那里供人观赏,而且现在的博物馆还免费……我估摸着,这辛夫人也不想的吧……

湖南省博物馆是个藏品质高量大的馆,比如“马王堆”汉墓~~~实际上的“马王堆”并不在这里,倒也离此不远,但是,“马王堆”里已经没有什么东西了,好东西都被放到这个博物馆里了。所以,要看“马王堆”的,还是来这里吧……

这次去长沙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这个“凤舞九天”楚文化展,当然,对我们而言,长沙的口味虾等美食可以排在并列第一~~~

一天,在家里好端端的看电视,某知名电视台的某知名节目竟然搞了场“凤舞九天”推介,请来了文物专家介绍参展的宝贝~~~该专家就是那位很可爱的“可喜的是……”老头,但凡讲述一件事,讲到九死一生之境界时,便会来一句“可喜的是……”,之后便峰回路转、起死回生……这老头,很可爱~~~

这下好了,我和妞开始蠢蠢的欲动了,反正是坐不住了,很容易的找了一、二、三条理由说服自己,然后就顺理成章的出发了……

这个“凤舞九天”是一个四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楚文化联展,有湖南、湖北、河南、安徽,而且精品很多,机会难得,绝对值得一看。


这下面凡是关于文物的说明都是来自于“湖南省博物馆官网”,其真实性是绝对靠谱的;照片都是我亲自拍的,其真实性也是绝对靠谱的~~~只是这质量真的很差……

越王勾践剑:剑身近格处有错金鸟篆铭文:“越王鸠(句)浅(践)自乍用剑”二行八字。“鸠浅”即越王勾践,为春秋时期越国君主勾践所佩之剑。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击败吴王夫差,演出了历史上春秋争霸的最后一幕。在历史人物的光环下,铸造工艺的神秘使得这把剑更加光泽夺目。其剑体上的菱形暗纹图案,与剑基铸为一体。研究认为是先铸出剑基,留出菱形纹饰的空槽,经修整后再注入熔点较低的高锡高铅合金,打磨后形成菱形暗纹。通过这种方法既提高了剑的装饰性,又起到了一定的防腐作用;剑首有11道同心圆,内铸间隔只有0.2毫米。从现在看,只有用制作陶器的转轮才有可能完成,待铸好剑首后再与剑的其他部分二次合铸而成,但要达到如此精度也决非易事。作战兵器上不会使用这种装饰, 一般认为是身份的象征,或者说同心圆越多,地位越高。而菱形暗纹装饰、同心圆技术也成为当时名家制剑的特殊标识。此剑历经2400多年,刃部仍锋利无比,试之能将16层白纸划破。史书评价:“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无愧有“天下第一剑”的美誉。(湖北馆藏)

 

 

楚公(jiā)秉戈:此戈非实际作战用器,可能为典礼时参祭者和侍卫所执或所秉用。由楚人仿造巴式戈制成,并铸有“楚公(jiā)秉戈”五字铭文,反映了楚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吸收和变通。“楚公(jiā)”即楚国国君熊渠,楚国国君称“王”始自春秋初期熊通“自立为武王”。熊渠伐扬越,进入江汉平原西部,染指长江中游铜矿,极大地促进了楚国的振兴。熊渠善射,据《史记·龟策列传》记载,后羿虽能射落九个太阳,但射艺不如熊渠。有次熊渠夜间赶路,误将巨石当做猛虎而开弓射箭,竟将箭镞和箭翎都射入石缝里。这就是后世流传的“射石饮羽”的故事,虽有些夸张,但也侧面说明箭镞的坚硬锐利,表明楚国制作青铜兵器的技术已达到了较高水平。(湖南馆藏)

 

燕客铜量:是楚国的一种量器的标准器。铭文内容涉及到赋税征收、俸禄发放等,备受政府的重视。楚国铜量发现多件,无论文字的多少,还是所记载的内容,都以此铜量最为珍贵。铜量所记燕国使者询问楚王的事件史书上没有记载。铭文中的“罗”为楚国的县邑,为今湖南古汨罗城的前身。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分政,形成了文字异同的局面,而各国不同文字反过来又促进了强大的文字变革,改变了商周古文字大小不一、上下参差错落的章法,笔画由浑厚变纤丽。金文以独特的字体形成了楚文字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湖南馆藏)

 

战国黑漆朱绘星宿图衣箱:楚人在天文历法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西周至春秋时期,楚国既使用周正历法,也使用夏正历法,这在春秋战国各国中则是独创。由楚人甘德(今属湖北)、魏人石申(今属河南开封)合写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这件衣箱通体彩绘,环“斗”字一周书二十八宿名称,是我国迄今发现记有二十八宿全部名称,并与北斗、四象相配的最早的天文实物资料,说明我国至少在战国早期就已形成二十八宿体系。它也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立二十八宿体系的国家之一。(湖北馆藏)


彩绘狩猎纹漆樽:这种筒状造型、一侧置鋬的三足器物,过去学术界一直称之为“奁(lián)”或“卮(zhī)”。直至一件自带“酒樽”铭文的类似器物出土,人们才得知其真实的器名与用途。樽为古代盛酒之器,漆樽在楚墓当中尤为多见。此樽在褐色漆地上朱绘三道变形凤鸟纹,并将整体纹饰分隔成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主要反映猎人勇斗野牛的情景:前一人持长戟刺向野牛,后一人作引弓待发状,牛则低首扬角、殊死抵御。下部分则绘有老者牵狗、猎犬追鹿、凤鸟飞奔和两鹤啄食等四组图案。此器物象纷然却繁而不乱,无论人物还是鸟兽均排列井然、有如剪影,纹饰构图生动活泼、故事情节紧张激烈,给人以一种惊心动魄的视觉冲击效果。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漆器制作出现了卷木胎新工艺,即用薄木板卷成筒形,在衔接处用漆液黏合、木钉卯接,再装上把手,粘接厚木胎底,既轻巧又牢固。该樽采用此法制作而成,反映了楚国制漆技术的高超水平。狩猎纹最早出现于春秋晚期铜器上,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南方楚地十分罕见。(湖南馆藏)

 

彩绘对凤纹漆圆耳杯:是古代用来盛酒或盛羹的器具,外形多为椭圆形,两侧附有双耳。由于其双耳颇似鸟之羽翼,故而古人又称之为“羽觞”。耳杯最早出现于东周,一直沿用至魏晋,以战国时楚人制作的漆耳杯最为精美。楚人宴饮多以双手捧执耳杯相互敬酒,若能伴以音乐鼓瑟,则宾主更能尽兴。《楚辞》曰:“瑶浆密勺,实羽觞兮”;《礼记•投壶》亦云:“请行觞”,即举杯劝酒之意。这种儒风雅俗传至东晋王羲之时,演变成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传为千古佳话。漆耳杯造型上有圆耳、方耳之分,还有带流杯和豆形杯等异形杯。其纹饰丰富多彩,花鸟鱼龙、花草枝蔓等皆是楚人擅长的题材,但主流纹饰仍以凤鸟居多。对凤纹漆耳杯,用朱红、黄、浅黄、金粉彩绘首尾相连的双凤,全图华丽,柔美中透出力量。(荆州馆藏)

 

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柱形玉器,表天圆地方,分别象征天、地。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表明,玉琮的功能和意义有两方面:一是作为祭祀用的礼器,即《周礼》所说的“以黄琮礼地”,它是一种祭祀苍茫大地的礼器;二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有玉琮出土的墓葬规格高,规模大,随葬品较丰富。战国以后玉琮较少出土。此件玉琮为和田青白玉制成,器表四面各刻一个狰狞的兽面纹,雕工精致,出土时平置于墓主头顶左侧。玉琮多光素无纹,此件是战国时期唯一有纹饰的玉琮。《周礼·考工记·玉人》有“瑑(zhuàn)琮八寸,诸侯以享夫人”之说,“瑑”即纹饰的意思。此琮能证明《周礼》所述瑑琮的真实性。此句之意是将瑑琮献于所朝聘君之夫人。(湖北馆藏)

 

双耳金杯:出于曾侯乙墓主棺下,有盖,出土时盖已打开,置于杯旁。杯腹上部有两个略不对称的环形耳。盖呈圆拱形,盖边有三个等距的衔扣,可卡在杯内。此杯应是曾侯乙生前豪华的饮食用器或招待宾客宴饮的酒器。它以造型见长,通体无任何纹饰,打磨光润,给人敦厚庄重之感。虽已深埋2400余年,出土时仍光可鉴人,金质灿烂,可见冶炼工艺之高超。其造型与楚国青铜酒杯相同,但装饰却与当时占主流的雕刻繁缛之风迥异,或许预示一种新的审美趣味的出现。然其造型的素朴简约与材质的美感相得益彰。(湖北馆藏)

 

彩绘龙凤纹漆盾:防御装备。由于重量问题,历代盾牌以藤、木或皮盾为主。与戈、戟、剑等兵器配合使用。盾的用途是将杀伤力加以消耗或偏导,以及作为助攻武器。分为步用和车用,步盾长大利于防箭和维持阵列,车盾短窄利于车上使用。防护最大的威胁是刺,因此战国时,用于近战的双弧形方盾盛行,纵中线凸起的形状,有利于分解刺的力量。背后有握持的把手,作战时,可将盾用皮带系在一只手臂上,或执其把手;行军时,以盾内侧的皮带挂在背后。楚国实战用的盾以皮革制成,可防止箭、矛和剑的伤害;用赭、黄色漆绘出生动的龙凤纹和云纹,表面涂漆可防潮腐。湖北出土的这两件盾为木制,造型纤巧细致,可能是用于乐舞的舞具。《诗经·邶风·简兮》“方将万舞”,“万舞”是一种模拟作战的舞蹈,常用盾、戚、戈为舞器。(荆州馆藏)

 

彩绘猪形漆盒:楚人基于对出游的爱好而特制了这种携行方便的酒具盒。这类酒具盒为楚国漆器的典型器物,通常都有伸出的木柄,木柄周围有系绳的通槽,便于捆缚。这些细节设计表明此类器物兼具居家旅行的双重功用,既利于室内餐饮,又便于外出携行,足见楚人对衣食住行各方面均较为考究。(湖北馆藏)

 

错金鄂君启铜节:楚怀王的儿子启,因受封于鄂(今湖北省鄂州市)故称鄂君。鄂君启节是公元前323年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的经商免税凭证,共出土5件,青铜铸造,舟节2件,车节3件,合在一起则呈圆筒状。节面阴刻错金铭文,字体似草叶篆,线条劲细飘逸,横竖笔画交叉处常以圆点装饰,好似点点明星,散落于字里行间,非常美观,在金文中别具一格。郭沫若先生曾特别以鄂君启节为例,说明错金铭文在战国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鄂君启节铭文为代表的错金书法和以屈原《楚辞》为代表的辞赋文学、以老子《道德经》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是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安徽馆藏)

 

玉覆面:为葬玉,葬玉是指专门为保护尸体而制作的玉器。古人认为,以玉殓葬,可保护尸身不腐,使魂魄复活再生。“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据《仪礼·士丧礼》载,周代关中及中原一带流行以丝质的冥目覆盖死者面部的风俗。一些冥目上面缝缀若干小玉片,组合成人面形象,学者们称之为玉覆面或玉面罩。这种由小玉片组成人面的玉覆面在楚文化区迄未发现。然而此件玉覆面以整块大玉片制作,发、眉、耳、鼻及胡须为阴刻,眼、口及鼻孔为镂空,周缘有8个小圆孔供缝缀于冥目上之用。出土时覆盖在死者面部。据考证,墓主当为中原人或秦人,长期生活于楚地,虽为楚人同化,但仍受原籍文化的一些影响。像这样用一块整玉制成的覆面,是迄今为止我国发掘出的唯一用整块玉做成的丧葬面具,弥足珍贵。(荆州馆藏)

 

9鼎8簋:“陈鼎设簋,礼,所以明贵贱,辨等列也。”礼器是贵族在祭祀、宴饮、征伐、丧葬等仪式活动中使用的器物。擂鼓墩2号墓出土9件升鼎,形制、纹饰相近,为一套盛牲肉的列鼎。列鼎制度在西周中晚期形成,即用形状花纹相同而大小依次递减的奇数成组鼎来代表贵族的身份。考古发现楚人的鼎并不完全按此规则,有的大小相同,有的则以对鼎递减。《春秋公羊传》何休注:天子用9鼎,诸侯用7鼎、卿大夫用5鼎、士用3鼎或1鼎。只有天子能用9鼎,九鼎也成为王权的代称。在考古发现中,奇数的鼎往往与偶数的簋配合使用,即9鼎与8簋相配、7鼎与6簋相配等,成为周代重食的组合。此墓主为曾国国君或夫人,随葬9鼎8簋,与其身份相符。(随州馆藏)

 

虎座凤鸟漆木架鼓:属于悬鼓,它以两卧虎为鼓座,两凤鸟为鼓架,将鼓悬挂在两凤之上,悬空敲击演奏。此种以虎为座、凤鸟为架的悬鼓,是楚国特有的一种乐器。这种乐器均出土于楚国贵族大墓,可知当时只有楚国王室及高级贵族才能享有。楚国向有崇凤传统,在楚人心目中,凤鸟为至高无上的神鸟,其地位堪比中原威力无边的神龙。木架鼓中的凤鸟,昂首屹立,仰天长啸,似在为鼓壮声助威。作为百兽之王的猛虎,乖乖地蜷卧在凤鸟脚下,恐是为了突出凤鸣九天的威严和震慑效果。这种悬鼓广泛用于祭祀、宴享和战争。它造型别致典雅,设计巧妙,融声、色、形于一体,表现出楚人绝妙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虎座凤鸟漆木架鼓因此不仅只是精美乐器和艺术佳品,更成为灿烂楚文化的象征性器物。此器基本完好,是迄今发现最精美的虎座凤鸟漆木架鼓之一。(荆州馆藏)


王子午铜鼎(附匕):这是楚国令尹王子午的七件列鼎之一,七鼎在春秋时为卿的鼎制,与王子午的身份相符。七鼎内盛牛骨,与周礼规定的七鼎大牢鼎实(牛、羊、豕、鱼、腊、肠胃、肤)不符。鼎腹的周围,附有六只以失蜡法铸就的怪兽,前爪紧抓住口沿,后爪蹬着腰部,似在觊觎鼎中的美食。内腹与盖有铭文85字,字体修长,笔画婉转逶迤,颇多类似鸟虫书一样的装饰性笔画,看上去别具一格。铭文大意为: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我施德政于民,因而受到尊重,望子孙后代以此为准则。王子午即《左传》所记载的“公子午”,又名子庚,楚庄王之子,楚共王之弟,楚康王二年任令尹(相当于丞相)。精湛的制作工艺和弧线的运用,使此鼎臻于完美。匕是从鼎内取肉的器具。(河南馆藏)

攫蛇铜鹰:方形底座之上浮雕鹰在攫取到蛇后腾空而起的瞬间情景:一只双翅伸展疾飞的鹰,双爪紧紧攫住一条单头双身蛇,蛇在鹰爪之下奋力挣扎,身躯极度扭曲,作盘绕弯曲之状。神话传说中,蛇类狞恶怪异,蛰居阴湿的地下,袭击伤害人畜,而双身蛇更被认为是不祥之物,它会给人类带来旱灾和饥馑。此物本意,可能带有祈求风调雨顺的寓意。《韩非子·十过》记载了黄帝合鬼神于泰山时动物护卫盛况:“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凰覆上。”而鸟蛇相斗,蛇制于鸟,象征征服凶险。墓中随葬此物件,可能被当做辟邪压胜、逢凶化吉之神物。(安徽馆藏)


彩绘龙凤纹木雕漆豆:豆为先秦时期盛放腌菜和肉酱等调味品的器皿。此豆由盖和身两部分组成,盖、盘、耳、柄、座均为雕刻而成。盖顶中心浮雕相互盘绕的龙纹装饰,两耳则浮雕成龙形兽面形象,纹饰刻画细致入微。在彩绘云纹和变形凤纹的共同映衬下,盖顶盘错的龙身宛如游走于云鸟之间,形象若隐若现、呼之欲出。战国早期漆木器多以仿青铜礼器的风格出现,这件漆木豆即是如此。就其胎骨与造型的精美程度而言,堪称战国早期的漆工艺佳作。(湖北馆藏)


曾侯乙铜冰鉴:此冰鉴为重要祭典或宴请重要宾客时使用。铜冰鉴为方鉴内套方形尊缶,方鉴底部安有弯形栓钩,正好插入缶足穿眼,把缶稳住。其中一只栓钩还装有倒钩,栓钩插入后,倒钩即自动倒下卡紧,使缶不能摇动。灌酒挹(yì)酒不需打开鉴盖,只用打开缶盖,设计巧妙。方鉴四面和四角各有一条攀附状的龙作耳,龙尾部又有小龙缠绕,并附有两朵小花点缀其上,状貌十分俏丽,铸作精细,是失蜡法铸造的较早的典范作品。盖内铭刻“曾侯乙作持用终”。方鉴与方尊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夏季可置冰块于其中冰冷食物,冬季则可置木炭以温烫食物。既是最早的“冰箱”,也是最早的“烤箱”。《楚辞·招魂》:“挫糟冻饮,酎(zhòu)清凉些。”冰鉴旁边有漏酒的漏斗,即是去糟的设备。(湖北馆藏)


铜编钟:此套编钟即是2号墓墓主某位曾侯夫人的礼乐,其规模略小于曾侯乙编钟。共36件,经测试,每钟都能发出双音,至今仍可演奏古今中外的乐曲。编钟铸造精良,纹饰精美,是继曾侯乙编钟后又一次重大发现。(随州馆藏)


彩绘神鸟漆豆:这是一件巧夺天工的盛食器。带盖的深盘和喇叭形把手分别由鸟身、鸟足雕刻接榫而成,如神鸟正在小憩。神鸟盘颈侧视、双翅收合、蜷足翘尾,形象生动逼真。其头、身、翅、脚和尾为精细的半浮雕,身上满绘金灿灿的羽毛,鸟尾两侧绘有气宇轩昂的回首立凤。洗练别致的造型辅以色彩斑斓的彩绘,使之成为仿生造型器物中的艺术精品。此器旧称鸳鸯豆,但据文献记载这类神鸟应称为“鹥(yì)”,其身有五彩,而文如凤,为楚人祭祀时与神灵沟通的一种神鸟。(荆州馆藏)


青铜鹿角立凤:作为“曾侯乙作持用终”(见鸟喙右侧铭文)的重器之一,鹿角立凤出土时置于主棺东侧。它由凤鸟、鹿角、座板以榫卯连接组装而成,可自由拆卸。这是目前所见楚国最大的青铜动物雕像之一。楚地流传着各种有关于凤鸟的神话传说。《庄子•逍遥游》记载“鲲(kūn)鹏展翅”:鲲鱼化为鹏鸟,振翼拍水,水浪远达几千里,乘风高飞,扶摇直上九万里。这种似鹤非鹤,似鹿非鹿,构成一种非禽非兽、禽兽合一的超现实的复合动物形象,一般认为是古代风神飞廉。飞廉是凤的别种,楚人把它当做风神。屈原《楚辞•离骚》有诗句:“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意即“月神望舒在前面引路,风神飞廉在后面助力”。此器可能被巫师当成沟通人、鬼、神的灵媒。(湖北馆藏)


人物御龙帛画:丧葬中使用的“魂幡”,出土时平放在椁盖板与外棺中间的隔板上。画面正中绘头戴高冠、身穿博袍、腰佩长剑的男子,当为墓主人形象。他侧身立于龙身,头顶有一华盖;龙昂首卷尾,弓身成舟,舟尾立鹤(凤),舟旁有一鲤鱼随行。人物衣着的飘带、华盖的垂穗都表示了风动的方向,可见龙舟迎风前进的态势。画面简洁而颇具神秘意味,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一幅“引魂升天”图。楚人迷信人的灵魂可以四处游荡也可以归天为神,这种“魂幡”源自于楚地为死者招魂的习俗,可能被巫师当成“招魂复魄”、“魂归天为神”的转换法器。帛画线条流畅舒展,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不愧为中国早期肖像画的杰出代表,人们将其与“人物龙凤帛画”一起并称为先秦绘画艺术中的双璧。(湖南馆藏)


“马王堆”的堆主是一位女子,人称“辛追夫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位有权有势的大家族中的女主人,应该是之一吧~~~~

这位夫人想了很多很多的办法,要做到千年不朽~~~结果,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她竟然真的做到了,以至于弄得现在的专家们一筹莫展~~~可是,处心积虑弄得这一切,最后还是让人们给刨了出来,虽然是里三层,外三层,完了里头再三层~~~白搭了……

现在的辛夫人成了博物馆中供人观赏的陈列品,如果她泉下有知,会做何感想?如果可以让她重新选择,她是否还会选择不朽?

我没有去看辛夫人,实话实说,我胆子小~~~,对于这类展品,总觉得无法接受,明明就是一具尸首,专家楞说是一朵“奇葩”…… 而且我在电视上看到过,照我的想法,估计和UFO有关……

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不去看,也是对辛夫人的一种尊重,看得人太多了,而且看和瞻仰完全是两个概念的哦~~~你懂得~~~~,死了几千年以后,被挖出来每天摆在那里供人观赏,而且现在的博物馆还免费……我估摸着,这辛夫人也不想的吧……


展示一下当年的文件,可别小看这张纸,有了它就叫“考古研究”;没有它,嘿嘿~~那叫“盗墓”……

“马王堆”出土的一些东西,以生活用品,精美的漆器居多……





这一类的江基本上都属于“母亲”级别的~~~毫无疑问的是这条江孕育了沿岸的人们,当然也是长沙人休闲避暑,举家出游的好地方,而且也是伟人游泳的地方……



环境不错,就在湘江的边上,然后口味也好吃,估计湘菜没有不好吃的吧~~~推荐这家的雷公鸭……

在长沙吃,提醒一点,对于辣这一点,千万不要怀疑,虽然他们也分微辣、重辣什么的,但如果你是不太能吃辣的,他们的微辣也要慎重尝试,或者你谦虚的说上一声:“要微微辣的”~~~



长沙美食比较集中的一处,火宫殿的臭豆腐~~~那是多摸的著名呀……

坡子街

坡子街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