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 黄粱梦吕仙祠、丛台公园、博物馆 黄粱梦吕仙祠 -丛台公园 -七贤祠 -邯郸市博物馆

广府
广府 guangfu
经纬度:114.73223601657
36.703350901455
旅游评分:4.2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3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7-24 17:10
游记浏览:39

  今天要去的景区有三个,其中黄粱梦吕仙祠(门票30元)、丛台公园(门票5元)一卡通可以使用,邯郸市博物馆免费参观。

黄粱梦吕仙祠(门票30元)

景区简介:黄粱梦吕仙祠是河北省著名的文物古迹和旅游胜地,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吕仙祠是依据唐代传奇《枕中记》而产生的全真教道观,始建于北宋初期,主体建筑为明清时代的建筑群,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和保存状况最好的道教宫观之一。祠院内朱垣掩映,绿树郁葱,碧波荡漾,青烟飘袅……颇具北方道观之幽静和江南园林之清丽的和谐统一风格,故素有“蓬莱仙境”美誉。兼之塑像栩栩,传说凿凿,蕴藏着丰富的梦文化和道教文化内涵,吸引着愈来愈多的中外寻梦人。
    黄粱梦吕仙祠祠域为长方形。围墙南北长140米,东西宽100米。北侧围墙两角为直角。南侧围墙西南角为直角,水平向东延伸至八仙阁后,因受祠外水渠影响,呈弧形与东围墙连接。祠体坐北朝南,典型的宫观布局形制。唯祠大门面朝西,乃与道教讲风水术有关系:因祠之西有紫山,古传“紫气西来”,故祠门向西以接纳仙气。这种正门在侧的建造方式,于古宫观中是较为特别的。全祠以功用划分为前、中、后、东院四大部分。
  祠门与八仙阁东西相对,嵌明代大刻石的照壁与丹门相对。封闭式的布局,显示出道教文化的神秘性。此院为接待和附属祭祀区。丹门与午朝门由贯穿莲池的栈桥连接。栈桥中央基座上建有八角亭。莲池呈长方形。池南丹门两侧建有临池长廊。此院为赏景、休息区。后院由三个院组成:主轴线上的中院,南至午朝门,北至围墙,相距71米。东、西院墙相距21米,面积1491平方米。钟离殿、吕祖殿、卢生殿、自南至北排序,体现出道教的师徒三代传授关系。三殿两侧建有配殿和钟楼、鼓楼。此院是吕仙祠主体,属于祭祀区。东跨院即东行宫,为一座三进四合院。现前一进为办公区,后两进为游览区。西跨院即西行宫,为一座两进四合院。建筑物有接官厅、太后寝室等,已辟为清史展室。此院为游览区。三院虽各具向南正门,但有院门甬道相通,连成一个大院。东院呈不规则狭长形,南部有16米高的假山,上建驻云亭。2001年新建中国名梦馆。此院为游赏娱乐区。

  粱梦吕仙祠是国内唯一以梦为载体的文化景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为国际间的梦文化研究与交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日本五、六十年代小学课本中有《邯郸梦》一文,民间戏剧也有《邯郸记》一出戏,已搬上舞台。历代文人骚客多游于此。宋王安石曾写下“邯郸四十余年梦,相对黄粱欲熟时。万事只如空鸟迹,怪君强记尚能追”的诗句。卢生殿楹联题道:“睡到二三更时凡功名皆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为古人”,极富人生哲理。   

  吕仙祠的建筑朴实、庄重,布局对称、精巧,有着独特的北方古建风格。祠内翠树、绿坪、朱垣、白桥、红莲交相衬映,给人以身临“蓬莱仙境”之感。既有北方道观穆静、神圣的基调,兼具江南园林旖旎、清丽的胜韵,体现了传统道教文化的“清静无为”、“人天合一”和梦境、人生虚实互生、祸福相依的思想。是祭祀和园林功用和谐统一的古建筑群。黄粱梦吕仙祠在规划设计、建筑技艺、环境营造等方面,颇具匠心,有自己鲜明的特征。遗存的明清碑刻,亦具有史料和书法艺术价值。如雕刻得栩栩如生的明代青石卢生造像;每字逾米,笔力逑劲,世传为“仙迹”被外地景点多处摹刻“蓬莱仙境”石刻;清代著名儒臣、刑部尚书魏象枢手书诗碑等,都是让游人驻足观赏不忍离去的文物。
地    址:邯郸县黄粱梦镇黄粱梦村
电    话:0310-7165366、7163114
行车路线:沿中华大街北行过北环2.5公里西行到达景区。
乘车路线:汽车西站,汽车东站都有直达景区的公交车,现开通17路、6路、59路三条旅游公交线路。于黄粱梦镇下车。另外801路公交车也可抵达。

  今天主要是近郊游,最远的就是这里,距离住的地方17.8公里,所以今天没坐车,选择骑行。骑车到黄粱梦1个多小时,速度还算可以吧。黄粱梦吕仙祠附近还有大佛寺和广济宫,广济宫挨着吕仙祠,门票几块钱,似乎也是道家建筑。刷一下一卡通就OK啦。

  大门正中央写着“邯郸古观”四个大字。左侧是AAA级景区的标识,右侧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识。





进了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革命气息的雕像,四周是爱国主义宣言。直走就可以看见湖和武灵丛台了,右侧有个小桥,过了小桥就是武灵丛台和七贤祠的入口,购票就去那边进去都行,用一卡通需要先去武灵丛台,而且只能从北侧进口进去,南侧都进不去。工作人员登记一下就可以上去了。


 从台阶上去后,就可以看见北侧有个展室,这个展室原名“武灵馆”清末改称“财神庙”,一九二二年秋,重修时改名为武灵旧馆。是纪念赵武灵王的建筑,现为赵文化展室。里面有古币、青铜器还有一组乐器。

  这里主要有纪念品销售,这个小亭名“回澜亭”建于一九三一年,不起眼但是有历史啊。

    再望上就是制高点了,原来就是一个平台。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始建亭于台上,取名据胜亭,其意是在交战中据此者胜。流传很广的“二度梅”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最后诀别就在这里。亭子的台阶被游客弄的如此光滑,可见客流量很大啊。

还是原路下来,也可以从南侧门下去,原路下来就是七贤祠了。七贤包括晋国时期的三忠:韩厥、程婴、公孙杵臼,战国时期的四贤: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

    其中韩厥、程婴、公孙杵臼主要是救了赵氏孤儿赵武,《赵氏孤儿》中葛优饰演的就是程婴,黄晓明饰演的韩厥,张丰毅饰演的公孙杵臼。范冰冰演的就是美滴滴的庄姬了。救了赵武才有赵国啊,赵武以后三世至赵襄子,韩、赵、魏灭智伯,三家分晋。


   首先在正门左侧用身份证领票,领票后就可以进去参观了。里面文物很多,保安也很多,进去后现存包包。保安会盯着你存的。目前博物馆正在施工,部分展室无法参观。一楼左侧是科举文化巡回展,很有意思。科举的历史进程,十年寒窗步步考试的流程,古代的四大书院都有详细的介绍。

 二楼外面的赵都风情和文化概况,我们的家乡很有内涵的。
   二楼西北厅布置有《磁山文化》陈列。展厅东壁为一排铝合金通联橱,陈列石磨盘、石磨棒、支架陶盂、家鸡骨、炭化粟、炭化胡桃等文物标本110件,展线长32米。陈列内容分为:原始农业、原始手工业、渔猎采集与饲养、原始艺术与信仰四部分。展厅中央放置“磁山文化”遗址沙盘。西北角有反映磁山人生活场面的半景画式的景观,再现了磁山人磨粟、制陶、养鸡、打猎、播种等活动场面,并将磁山遗址出土的典型器物也融合进去。通过文物标本、文字、照片、图画及大型景观突出展示以小米文化、家鸡蓄养、原始制陶、原始艺术、胡桃种植为代表的磁山文化的丰富内涵。8000年前,磁山浮现出邯郸第一抹文明的曙光,为新石器时代中早期文化代表,早于仰韶、龙山文化,在考古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磁山文化结束后就是赵文化。赵国为战国七雄之一,邯郸是赵国的都城,“赵文化”是邯郸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已成为“改革”的象征,极具现实意义。陈列内容以历史发展顺序为线索,分为:赵国政治军事改革(胡服骑射)、赵国经济、赵国礼乐制度、赵王世系、赵国疆域、赵国城建、赵氏王陵、汉代赵地封国、汉代邯郸城建等几大部分。在展厅南侧及东、西两拐弯处布置一排橱窗式通联橱,展线约45米。陈列青铜马、金牌饰、玉片、编钟、编磬、金银涂乘舆大爵酒樽等战国、汉文物精品约200件。东北厅的东北角复原了邯郸齐村出土的战国殉葬东马坑。

       参观完后之后需要先下楼到一层,然后再从南侧的楼梯上去,这里就一个大展室,讲述的是磁州窑文化。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一个巨大的民窑体系,自北朝至今,绵延千载,始终没有断烧;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现代仍跻身全国八大瓷区之列。《磁州窑》专题陈列内容以磁州窑历史发展顺序为纲,以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面貌为目,通过现代艺术手段,全面展现磁州窑从北朝至今一千多年间产生、发展、繁荣的艰难历程,昭示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创造力,描绘瓷都总体文化面貌。陈列内容为:序厅、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民国、建国后五个部分。宋金元为磁州窑鼎盛时期,是陈列中的重点部分,占据西南厅后半部分和南厅前半部分,展出文物标本约300件。此部分包括在西南厅西南角(约35平方米)创作一处反映宋代磁州窑窑场环境、作坊场景及瓷器制作传统工艺等情况的大型半景画景观。明清民国占据南厅的后半部,展出文物标本约200件。展厅东北角布置一处具有明清地方特色的民居,包括堂间、卧室,能够形象地反映磁州窑瓷器陈设、使用情况。东南厅计划布置现代磁州窑瓷器,包括仿宋艺术瓷、大众日用瓷、瓷板壁画、现代艺术瓷等几部分,展出标本约100件。

    悠悠地转了一整天,浓浓的文化底蕴感染了我。晚饭去吃的我最爱吃的烤鱼,好好休息一下,明天的还有更多的景点需要我们去探寻。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