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一个喧闹,一个静默 大研古城 -白沙

迪庆
迪庆 diqing
经纬度:99.703046
27.831796
旅游评分:4.5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7-20 23:07
游记浏览:19


        清晨7点半,被透过窗帘的犀利光线催醒,只看了一眼窗外就身心振奋。飞逝而过的是清澈空气里日月同辉红蓝绿三原色交织着的动人景色,红的是云贵高原的红色山脉和土地,蓝的是万里无云的晴空,绿的是悠悠田地和树林。火车晚点了半个小时,心情却毫无妨碍,因为我们正向这远远的已经能看见山顶千年积雪的玉龙渐渐靠近。







       背着行李走出双层列车,才有种脚踏实地开始梦想之旅的感觉。气温微冷空气清澈,天空蓝得不真实,阳光明亮的有些耀眼。不用分辨方向,也不用费劲找公交或者打的,出了火车站的广场上,有大量统一为“丽江营运”的蓝色小面包车在候客,一车能拉7、8个人,坐满就出发。因为大家的目的地基本都是大研古城,只是下车的地方想靠近北门或者南门的区别,上车前跟司机说好就行,一个人10块钱,大概15、20分钟的样子就能到古城。路上已经可以看见玉龙雪山,山顶泛着银光,整个气氛都仿佛圣洁纯净了起来,而我,依旧压抑不住初见的兴奋。

       在丽江两晚的住宿都是在淘宝上订的云水谣客栈,一来照片和评价都不错,二来对比了很多家,它是唯一没有在五一黄金周涨价的。预订时间有点晚了,房间所剩不多,挑了一楼藏式尼泊尔民族风的一间。在靠近古城南门的皇冠假日酒店附近下车,过马路往巷子里走,就算进了大研古城的地界了,小路曲折交错,找了一会儿才发现门口挂着两个红灯笼的云水谣。


       云水谣属于丽江典型的特色民宿,古城里有非常多这种在古镇老屋的基础上改造的客栈,大多是木楼,有小院,大一点的还有酒吧书吧之类。非黄金周节假日什么的,其实不需要预订,来这里随便走走,跟哪间有眼缘就住下,白天小院里荡着秋千晒太阳发呆看书,晚上在露台上看星星吹牛,再惬意不过了。
      我们订的房间客人还没有退房,跟店里的伙计打了招呼,就先把两个背包留在客栈,背了相机就出发逛古城。店里养了只叫胡椒的小贵宾,特别活泼的那种,见到我就欢腾的扑上来跟我玩儿。趁还早人又少,迫不及待就要去好好看看这赫赫有名、令无数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离云水谣最近的古城几大景点之一是木府,大名是“木氏土司府”。查着手机地图沿着各种小路一路摸索过去,走到一个开阔一点的广场上就能看到“天雨流芳”牌坊和木府的白色石牌楼了。




       2012年的时候,央视有一部拿了飞天奖一等奖的热播剧《木府风云》,讲的就是明代时纳西木氏家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据说电视剧褒贬不一,虽然我没有看过,但是既然这里是纳西族最辉煌的所在,又号称“丽江紫禁城”,“北有故宫,南有木府”,一定要探个究竟的,尤其因为在它最高的大殿处,可以俯瞰到整个大研古城。
       木府是大研古城少数几个需要门票的景点之一,但是不需要古维费,更意外的是五一黄金周别人都涨价,它反而大方的打起了八折。
       跨进木府朱红色的大门,绕过照壁,就看见一片非常开阔的青石板铺就的广场,尽头是气派的议事厅大殿。耀眼的阳光和纯净碧空的映衬下,大殿确实有种小紫禁的气势。只可惜这现存木府也是十几年在原址上重建过的,规模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最初的木府大部分建筑被毁于清末的兵火,96年大地震之后,政府申请了世界银行贷款才得以将它部分复原。

       转载一段引自网络的历史背景介绍,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曾经一直在神秘面纱下的木府:

       丽江木府是纳西族聚集的地方。纳西族人原来没有汉族的姓氏,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远在滇西北丽江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审时度势,于公元1382年“率从归顺”,举人臣之礼,此举大获朱元璋赏识,朱将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横,钦赐其“木”姓,从此纳西传统的父子连名制得以改成汉姓名字。
       木氏土司为了保持其统治集团姓氏高贵,在社会各阶层推行“官姓木,民姓和”之制度,而木氏土司则代代世袭,父子相传,一直沿袭到明、清时期,有的甚至延续到解放以后。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木氏土司家族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鼎盛时期木府占地一百多亩,有近百座建筑,是八百年大研古城的心脏所在。整个木府荫庇在狮子山怀抱中里,处于整个古城的头部,西河水东南西三面环流,古城街道和民居傍河而筑、依渠而建,自然形成条条渠水与官邸、民居一脉相连,民居层层环围木府的扇形格局,给人以一脉勃生的官民祥和气氛。



       木府里定时会有免费的专业讲解,转了一会儿我们就碰上一个穿着纳西民族服装的大哥正口若悬河的讲着精彩的故事,赶紧凑上去听,无故事不木府啊。听他讲讲纳西人的知书好礼守义的木老爷们,讲最出名的木府夫人阿勒邱,讲木老爷的儿子割股奉亲的轶事,才能让这个宅院深深的豪门宅邸生动起来。

       纳西族妇女以勤劳能干、热情善良的美好品德著称,她们的地位非常高,从这议事厅的屋顶内饰就能看出来。中央一条龙比故宫的低调(过了一年已经忘了当时解说怎么说和故宫龙纹的区别了,欢迎补充),两边的就是纳西族妇女服装上“披星戴月”的图案,可见土司老爷们对妇女的尊敬。纳西族男女的社会角色是女主外、男主内,简直是“女人的天下,男人的天堂”。男人不仅必须会抽烟、喝酒、打麻将交际应酬,还要会洗衣、做饭、带孩子、倒马桶等内勤内务;女人则要外出劳作,挣钱养家。









       过了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就到了土司和家人们生活起居的地方,重重叠叠几进几出的院落一个挨一个,当然宅子这么大,怎么能少了后花园。土司老爷的后花园叫“玉花园”,这是土司这个“土皇帝”为了避讳明朝皇室的御花园而取的谐音。去玉花园要穿过一个架空在两楼之间的走廊,楼下是古城普通的居民街道,人来人往,据说是当时建花园时,为了避免扰民,土司老爷决定保留街道,多花精力越街建桥,这也是他亲民爱民的表现之一呢。

       中场休息的时候,解说会让大家登木楼去喝几道纳西特有的贡茶和雪茶。泡茶的妹子都是纳西族人,会热情的给游客讲讲纳西风俗,教大家几句简单的纳西语“九杯噻”、“泪多多”,告诉我们纳西族的审美是以胖为美,以黑为贵,未嫁未娶的姑娘小伙儿纳西语里叫“胖金妹”“胖金哥”,刚好是汉语的谐音。纳西语学了,茶喝了,但是不建议在那里买茶叶,我和李先生一冲动,后来才发现其实那里的雪茶并不正宗。



       除了看看这样的微缩模型,等穿过长廊拾级而上,走到三清殿,就到了木府的最高处,背靠狮子山的它,向东俯瞰,就尽是古城黛青色的瓦片屋顶了。



       三清殿背后的狮子山公园有最佳的观古城全景的万古楼和观景台,不过解说员告诉我们刚刚涨了门票,从15元飞涨到50。眼前的景色已经足够,没爬狮子山也不算太遗憾。




      从木府出来,左手边就是天雨流芳的牌坊。当时穿行而过的时候,并不了解这四个字的意义,只觉得兴许是文人一时起了雅兴生造出的这个不属于中国成语的词语。直到写这篇文章才想起去查典故,恍然这是一个语双关的好词呢,纳西语音译而来,本是说“去读书吧”,直白的转写为汉语,倒透着另一层文艺又诗意的意思。

      进了牌坊,就是典型的古城街道了,两旁都是卖工艺品、纪念品的小店。这路直通官门口,官门口有家东巴纸坊,象牙色的东巴纸有千年不腐的特质,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手工造纸的活化石。也不知这种手工艺什么时候就会被浮躁的人类遗弃,我能做的只是默默挑了一套东巴纸做的明信片收藏起来。



      大研古城没有周正的城墙,只因它的“木”姓和木府,再造城墙将它围住,汉字上就会形成一个“困”字,意头不好。只有这不太像城门的“官门口”,将城内和城外形式上的隔开,城内多官僚,城外为百姓,门两旁石狮镇守大门,威风不足,倒多了些亲和。




      城北黑龙潭的玉泉河水分成了几条分支,贯穿了整个古城,随处可见的流水和石桥。我们在七一街和五一街之间不辨方向的东走西逛。近中午的时候,古城里各个饭馆的人都多了起来,环境林林总总,家家都生意很旺,也看不出哪家菜品最地道。绕了一圈最后还是决定先试试网友们推荐的阿妈意,结果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以至于吃完午饭已经打定主意晚上继续在他们家吃。
      在五一街的小石桥附近,阿妈意的门楼子并不起眼,幸亏门口有个招揽生意的姑娘,不然就要错过了。走完一条窄巷,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是个二层带天井的小院,蔓藤覆盖着屋顶,食客已经不少。




      趁还没上菜,李先生下楼去小院看姑娘杀鱼,上来以后就一副憧憬的说这家的金鳟鱼看上去不错,一鱼三吃,晚上来吃吧。话说这金鳟也是丽江食文化里的一大特色,据说是玉龙雪山的融化的雪水天然养成(第二天的玉龙雪山之行中在玉水寨确实见到了它的养殖区,这是后话),和我们熟知的普通三文鱼(也就是虹鳟)是近亲。小院的清水池子里就有这两种,虹鳟黑色泛着彩色的光泽,金鳟则完全是高贵的金黄偏橙色,是虹鳟的变种,不过据说肉质更好。



      来盘点一下我们午饭的菜色吧,先来瓶儿甘冽清爽的大理啤酒伺候着,牦牛酸奶也一并尝个鲜,醋排骨虽说本不是纳西族的特色,但做得多了家家都做就成了特色,那也来一份儿别留遗憾,完全无腥味儿鲜美的马帮烤鱼也要点个赞,就是有点小条没吃过瘾,鸡豆凉粉和竹筒饭虽无明显亮点,味道也算不错。吃饱喝足,下午状态满满继续暴走。
      顶着当空艳阳,先溜达回客栈,正式入住了再出发。




      正午的古城街上人明显少了,小店里的老板懒洋洋的拍着东巴鼓,合着音乐的节奏。古城的角角落落随处都是这歌声,后来客栈里的小哥告诉我们这里有个丽江小倩特别出名,才知道这就是她在酒吧唱出名的那首《一瞬间》和《我会想起你》。这显然已经成了属于丽江的主题曲,无论后来走在白沙还是束河,都不绝于耳。





      一路上路过各种形形色色的客栈,大多有着同样的调调,慵懒、闲适、安逸这些词语都是用来形容这里的生活的绝配。只要抬头,天空就是风景,晒着太阳吹着小风,坐在摇椅上慢慢摇,一个小院就是一个世界,鲜花环绕绿树成荫。谁说来丽江开客栈就是新四大俗来着?难道这样的生活你不向往吗?
      晃悠着回到客栈,小胡椒依旧热情洋溢,我们也终于见到了属于自己的房间。



      这间算是云水谣最便宜的一个房型了,房间不大,设施也比较陈旧,不过能睡好就行我们不太讲究(到了晚上才发现,这木楼的隔音确实……不敢恭维),不过如果能提前订到相对独立的大房型的话还是更推荐的。临出发之前,我们提前在客栈让小伙计帮预订了第二天的丽江时光雪山专线玉龙雪山一日散客团,其中包含了门票、索道票、电瓶车票、租用羽绒服、一小瓶氧气、必须要买的古维费、一顿简餐和一场印象丽江的演出。去玉龙报团纯粹是为了省事,不然需要自己找班车或者包车来回。玉龙雪山的费用在云南的雪山里是出了名的贵,不过我比较想看印象丽江,才选择了玉龙,不然去香格里拉爬石卡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客栈里磨蹭到午后3点多,签完合同办妥了,就出发,下午的目的地是鲜有游客的白沙。作为丽江三大古城之一,白沙是最低调最原始的,未被肆意开发的,它是纳西族在丽江最初的聚集地,直至今日,依旧为本地居民居住,执着的带着纳西的遗风自顾自的生活着。去拜访他们,也是去寻找喧闹的大研所不再具有“原生态”。







     虽然错过了正午的艳阳,但午后的日照还是很给力,和李先生一人戴了一顶客栈伙计体贴地借给我们用的大檐帽,往北穿过整个古城,经过四方街继续往北,走过玉泉广场,走到标志性的大水车这儿,才算到了通常人们说的大研古城古城入口。古城口过街天桥下就有公交站,这一站既叫“古城口”,也叫“百姓商场”。如果自己搭车去玉龙雪山的话,可以在这儿等玉龙雪山专线,不过车次很少。去白沙古城要坐6路公交,在白沙乡人民政府那站下车就到了。


     公交沿着香格里拉大道一路向北,玉龙雪山正对着马路的尽头,似乎近的离谱。在城市里就能这么清晰的看见一座雪山的感觉很奇妙,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习以为常的景物,在过客看来却很是小激动。




     去白沙的路有人推荐租车骑行,虽然路两旁风景可嘉,但是暴露在高原上的强紫外线下,打算骑行的朋友一定要做好防晒措施。骑行大约要1个小时,但坐在公交上看着天空发呆吹着小风晃晃悠悠一会儿就到了。右手边的窗外,大朵大朵的白云在山脊上留下影子,左手边,玉龙横卧在大地上,山顶缠绕着不肯散去的云朵,美得无以言表。





     公交车把我们在白沙壁画大门前的广场边放下,问问路继续往里走一点,就看见“白沙——世界文化遗产纳西古王国之都”的牌匾了。这座不大的城,对面是一条有几间咖啡馆小酒吧和手工作坊之类的商业街,城里是毫无商业污染的原住民居住区。门口有三三两两坐在大树下卖菜的纳西族大妈,一群骑行过来的驴友在古城门口欢乐的合影,一个本地的翻译带着一对外国游客用流利的英文介绍着古城。
     没有盈利的门票收入,大门敞开欢迎所有人的拜访。时间似乎也停下脚步,优哉游哉晒着太阳,任我们闲逛。







     其实仅仅是因为好奇,好奇在大研无从体会的原汁原味的纳西原住民的生活状态。没有景点,不需要攻略,就是静悄悄的路过他们的门口,看着他们生活着的痕迹,与世无争。




     凑巧又碰到那对外国情侣和他们的导游,在讲这纳西族房屋特有的屋檐装饰,长长的一条悬置在那的里,是鱼的象征,纳西人把它叫做“悬鱼”,有着多子多福、年年有余、以水克火的多重意义,是对风调雨顺、繁衍生息企盼。普通的民居在这悬鱼上没花什么功夫,大户人家就会花心思精心雕琢一番。






      白沙城的家狗状态也相当闲适,自由自在满街溜达,有的对我们好奇凑上来闻闻陌生的味道,有的置若罔闻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小城里鲜有居民走动,也没看到什么可以逛逛的店铺什么的,李先生觉得无聊,我们就出城去对面的商业街。

 





 

      商业街不长也算不上热闹,偶尔有三三两两结伴同行的。阳光正好,不凉微暖,布农铃自顾自的轻轻摇响,咖啡馆里鲜有客人,但感觉这里才是晒太阳发呆的好地方。
      这里有好些在大研少见的扎染作坊,小院门口像彩旗也一样招摇着,五彩斑斓的很是好看,心动的想收藏一块装饰家里的餐桌。东巴扎染也是丽江这边的特色,但这里售卖的似乎应该算是普通的大理白族式的扎染。东巴扎染还融合了苗族的蜡染和东巴文化元素作为标志。






      于是走进一家写着“欢迎参观”的扎染小院,满院子都是飘摆着的彩色布料。老板娘是白沙本地人,自己一家几口住在这小院,几乎每天都能卖出几块扎染布,尤其是外国人特别感兴趣。我挑了一块最原汁原味儿藏蓝色有莲花和鲤鱼图案的,回家铺在餐桌上大小正合适呢。好奇扎染的工艺,走近了去看小院中间木架上正晾着的布匹半成品,原来扎染真是扎起来染色的,得到老板娘同意以后才拍了这张照片,那些形形色色的图案就是这么诞生的,民间的手工艺总是特别费工夫的艺术。




      收了块扎染,又挑了顶大檐草帽以后,我们就告别了白沙,走回白沙壁画景区门口等公交。如果有对白沙壁画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介绍里说这里的壁画对各种宗教文化和艺术流派兼收并蓄,独树一帜,明显吸取了东巴画粗犷、色彩对经强烈、线条均匀、笔法洗炼等特点,对飞跑的骏马、盛开的荷花、山林田野、花鸟草虫等自然风光都有描绘,或隐或现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我们对壁画没有太大兴趣,但大门两旁围墙上这两大排东巴文字倒是很有点意思,据说它的文字形态比甲骨文还要原始,被誉为活着的象形文字。



      白沙壁画旁边有间白沙完小,这群日日在雪山的光环下读书学习的孩子此刻在小操场上欢乐的踢着足球,这画面看上去又自在又幸福。
      而我们坐上回大研的公交,雪山很快便被抛在身后,因为明天一早就要正式去拜访它,所以此刻没有不舍。



 







       

     回到大研,像是从古代穿越回现代,车流人流络绎不绝。时间差不多快到晚饭,我们直奔念念不忘的“雪山三文鱼”去。走过卖草场,路过溢璨井,擦肩酒吧街,经过大石桥,再穿过高高低低的小巷才找到阿妈意。



     照旧坐在二楼,下午6点的阳光透过窗边的竹帘照进来,这个时刻完全称不上“傍晚”。点上一壶酥油茶,再来一瓶青稞酒,迫不及待的等着上菜。




     一池子金鳟还在欢快的游着,全然不知马上就要成为我们的盘中餐。李先生挑了条2斤左右的,一鱼三吃,鱼背的肉做刺身,鱼皮过油炸过,其余的鱼骨和鱼肉煲了一大锅汤,完全不用点别的菜,也足够两个人的分量。作为吃货界的“精英”(当然这是我封的),李先生表示味道确实非常赞,胜过普通的虹鳟,肉质够弹够甜,一点儿腥味都没有,除了厨子的刀功差点儿,其他包括鱼骨豆腐汤和炸鱼皮都堪称完美。再配上酥油茶和青棵酒,简直是绝配…而我,不能同意更多~
     吃饱喝足回客栈,路上又经过小吃街,香味儿再浓也提不起兴趣了。








     那天的太阳慢吞吞的直到8点多才拖着尾巴消失。像所有以原始木质结构建筑为主角的古城一样,一到夜里暖色的灯光一开,这里就华丽变身成一片橙色的海洋,屋檐叠着屋檐,曲曲折折转去某个转角就看不见了尽头。
     这愈夜愈喧闹的大研啊,夜生活才刚刚开始,各色酒吧里尤其热闹,疲惫的我们却没了兴趣,打道回府为明早一早的玉龙雪山之行养精蓄锐。

 

     等回到客栈洗完澡休息了一会儿,李先生又突发奇想说想吃披萨,我实在累的迈不动腿,他就自己一个人兴冲冲的跑到四方街那边的必胜客肯德基拎了一袋子吃的喝的回来。于是后来我们裹着衣服披着披肩,抹黑爬上客栈小院里的天台,晒着星星吹着小风吃着披萨鸡翅喝可乐。那晚天上有云,云的间隙露出几颗明亮的星,古城的灯火映亮夜空,遗憾看不见满天星斗。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