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

福建
福建 fujian
经纬度:119.292277
26.08036
旅游评分:4.7分
旅行费用:¥2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1-09 06:09
游记浏览:10

  我们第一站去的是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之称的“三坊七巷”,即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南后街已是完全翻新整修过了,给人感觉更是一条商业复古街。我也曾抱怨过,福州的三坊七巷、杭州的河坊街和成都的宽窄巷子经过翻修过后就变得一个样了。其实旅游最忌心态不好,如果这么说的话,那么哪都不用去了,看什么名山、胜水、古城都是一个样。

  我每次出门旅游都有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第一个是搜集门票,第二个是在当地邮局寄一张明信片,第三个便是回家后写一篇游记。这次也不例外,我在位于三坊七巷的一个很有古韵的邮局里寄回家一份写满旅途心情的明信片。

  文儒坊——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

  衣锦坊——宋时称“禄锦”,明朝更为“衣锦”,其实都是说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现在衣锦还乡,荣耀乡里。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其中的“衣锦坊水榭戏台”最具特色。

  安民巷——据《福州地方志》载:“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驻闽办事处设在其间。

  塔巷——据《榕城考古略》载:“旧名修文,宋知县陈肃改名兴文,后改文兴。今呼塔巷,以闽国时建育王塔院于此也。”此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被视为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

  严复故居

  对,您没有看错,林觉民和冰心的故居竟是同一个地方,我起先也很诧异,以为他们之间有何关联。原来1911年4月,林觉民牺牲后,林家为避难,转让房产,举家迁居光禄坊偏僻的早题巷。冰心的祖父谢銮恩购下了这座房子。1911年11月,冰心的父亲谢葆璋辞去烟台海军学校校长之职,回到故乡,住进了这座房子。在《我的故乡》中,冰心这样描述它:“这所房子很大,住着我们大家庭的四房人……”

  说起林觉民就不得不提那篇感人肺腑的《与妻书》。广州起义前夕,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上给父亲和妻子分别留下了两封信,后几经辗转由不知名的好心人带回福州,一天清晨林觉民的母亲在打扫院子时发现门缝里有人塞进一包东西,打开一看,原来是儿子的绝笔。陈意映读到丈夫的绝笔后,几次晕倒,几次寻死,要随觉民而去,但终因身怀六甲,要保全“腹中之物”,活了下来,但还是因伤心成疾,两年后辞世。林觉民给妻子陈意映的信,就是后来为世人所传颂的千古绝唱《与妻书》。

  冰心的物品在故居里陈列并不多,据说当时老人在世的时候就反对在此处设立“冰心故居”或“纪念馆”,她曾明确表示:林觉民是她非常崇敬的辛亥英烈,自己无法与林觉民相提并论。直到2007年当地政府才在此设立“冰心故居”。

  林觉民像

  真想不到,小小的福州城竟出了这么多决定着中国近代史进程的名人。

1 榕城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