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9】拉萨大昭寺—布达拉宫—小昭寺—药王山日落

西藏
西藏 xizang
经纬度:91.11764
29.661051
旅游评分:4.8分
旅行费用:¥5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29 15:38
游记浏览:5
游记目录:

早六点半到达大召寺门口,和藏民朝拜的队伍一起进去,没有保安检查,这样可以省下85元门票,而且和他们在一起可以更深切的感受藏民的虔诚。早晨天还很黑就有大片的藏民在磕长头,他们在这一个寺就要磕11万个,对任何人都是挑战。

八点十二分大召寺开门,所有人像抢劫一样冲进去,按照藏民朝拜的路线一个殿一个殿的走。这样最大的好处可以看到很多旅游团看不到的殿,这些殿只对藏民开放。在排队的时候买了一壶酥油,每到一个殿就往酥油灯里倒一些。

建议在参观的时候用手机搜一份大召寺的详细介绍,不然真的不知道每个殿的来历和特点,就算是导游也没有介绍中详细。释迦牟尼殿外有八根木柱子,一定要亲手敲敲,和书中说的一样,像铁一样的声音。大召寺逛一遍的话最多一个半小时,能早起最好,如果九点半以后和游客一起进去会错过无数经典。

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主殿三层,殿顶覆盖着西藏独具一格的金顶,阳光下浮光耀金。寺内有长近千米的藏式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还有两幅明代刺绣的护法神唐卡,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两尊,为难得的艺术珍品。

寺内主供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是文成公主入蕃带进的,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今天的“拉萨”。从大昭寺金顶俯瞰大昭寺广场,右边远处山上是布达拉宫,近处的柳树是“公主柳”,相传是文成公主所栽。

大昭寺的布局方位与汉地佛教的寺院不同,其主殿是坐东面西的。主殿高四层,两侧列有配殿,布局结构上再现了佛教中曼陀罗坛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寺院内的佛殿主要有释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师殿、松赞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鲁派的护法神)、神羊热姆杰姆殿、藏王殿等等。寺内各种木雕、壁画精美绝伦,空气中弥漫着酥油香气,藏民们神情虔诚地参拜转经。大昭寺殿高4层,整个建筑金顶、斗拱为典型的汉族风格。碉楼、雕梁则是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呈现尼泊尔和印度的风格特点。

继续前往布达拉宫参观,一定要租个讲解机。这座具有1300年历史,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也无限衍伸着藏文化的灿烂,是真正属于世界的遗产,是可以触摸,可以深入,未经粉饰,但真正具有藏族建筑艺术杰出代表的宫堡式建筑群。有幸进入布达拉宫内部的藏民,都将这当作一次生命的犒赏和恩赐,很多游客也不例外。

继续前往小昭寺,门票20元,始建于唐代,与大昭寺同期建成,7世纪中叶由文成公主督饬藏汉族工匠建造。是深受藏族人民敬仰的一座古寺。

小昭寺初建时仿汉唐格式,崇楼峻阁,金碧辉煌,极为精美壮观。后经数度火焚与修复,该寺建筑坐西朝东。建筑物朝向东方,据传是文成公主悲思汉唐之故,入蕃时从内地召来建筑师修建的。现存的小昭寺为晚期作品,是黄教格鲁派上密院的修法之地,有释迦牟尼的8岁等身像。 

今天的最后一站是药王山,藏名“夹波日”,意为“山角之山”。药王山的景点包括了静观药王山白塔、查拉鲁普石窟庙、药王山石刻、道登达娃和甘珠尔佛塔等。

药王山上有千佛崖,巨大的崖壁上刻满了大大小小上千个佛像,附近有很多刻玛尼石的人家。药王山东侧有个洞窟式的小庙宇即查拉鲁普。经过一千多年风雨,几经兴衰,这座拉萨地区罕见的石窟寺庙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石窟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27平方米,洞口有一中心柱,中心柱与洞壁之间是狭窄的转经廊道,岩壁上有69尊石刻造像,66道两边排列石刻神像,北面石壁上有松赞干布与文成、尺尊两位公主以及重臣吞米桑布扎、禄东赞的造像。洞内光线暗淡,全靠酥油供灯照明。如果去看,千万别忘了要带头灯。

来药王山其实最主要的目的,是因为药王山在布达拉宫右侧,海拔3725米,与布达拉宫咫尺相对,半山腰的观景台是拍摄布达拉宫最好角度,门票2元。

在这里可以等到日落,再次看到布达拉宫壮观的夜景。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