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洛克之路-由扎尕那到卓尼-全程穿越2015

甘肃
甘肃 gansu
经纬度:103.832847
36.065479
旅游评分:4.6分
旅行费用:¥4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26 20:33
游记浏览:28

两个人和两匹马跟随约瑟夫·洛克之路-由扎尕那到卓尼-全程穿越2015年5月中旬
5年前,我第一次来到扎尕那便被这里的风光所吸引,之后又数度前来,每每有所收获。总之,我与该地颇有渊源,不在此多表。 
5月13日上午由兰州出发,下午抵达迭部时当地朋友桑杰已等候我多时,待采购完物资,抵达扎尕那已是暮色时分。当晚住在桑杰家,他将陪我徒步去卓尼大峪沟的三角石。

DAY 2
2015年5月14日 周四

约瑟夫·洛克(Joseph Charles Francis Rock)。关于他的资料有很多,有兴趣者可自行搜集和了解。简言之,不仅是扎尕那,包括声望正浓的稻城亚丁、丽江和泸沽湖,甚至香格里拉与香巴拉,如果没有了洛克的身影我相信一定会失去很多趣味。

1925年,美国植物学家、人类学家约瑟夫·洛克在卓尼土司杨积庆的关照下在迭部地区考察。 
对于这里的风光洛克感叹道:“我平生未见过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到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
随后的两年里,洛克几近走遍了迭部的山谷深峡,将这里丰富的植物种类与神奇的自然风光介绍给欧美民众,并且在他的内心深处勾勒出香格里拉的雏形。 
虽无资料可以佐证,但我宁愿相信这次走的路线90年前洛克就曾走过,他亲历了最原始的自然风貌和迭部风情。在此,我将这次的徒步主题命名为“洛克之路”来纪念这位了不起的先行者。

在藏语中扎尕那是“石箱子”“石匣子”之意。究其原因,扎尕那四周由铜墙铁壁般的高耸山峰将其围起来,像一个封闭的箱子一样,故而得名。

扎尕那村子东边的大拇指峰(2014年10月拍摄)。大拇指在藏语里的发音即“迭部”。相传很久以前,有个叫聂甘达瓦的山神经过迭部,被连绵起伏的石山挡住去路,他伸出大拇指一摁,豁然开朗,这片大地上浮现出浩瀚的森林、奔流不息的江河、高峰夹峙的峡谷,这里成了人间的乐园。

早饭后,两个人,两匹马,我和桑杰踏上了前往卓尼的山路。她的妻子牵着马送我们到村口。

在村边遇见一位新疆石河子大学带队来此写生的教师,请她帮我和桑杰拍了这张出发时的合影。

沿着高低不平的碎石路,我们进入了入闹沟。

横看成岭侧成峰,走进入闹沟后回望大拇指峰,又有了截然不同的视觉感受。

穿过这道窄窄的石门之后,眼前豁然开朗了。

这座山峰便是聂甘达瓦神山,聂甘达瓦就端坐在山顶念经。桑杰自信地认为它在全世界最灵验的山峰里排名第八,受到人们最彻底的膜拜。信仰本质上是朴素的神圣的无条件的,它并不需要得到自然科学的论证和逻辑的推理。

还有厚厚的冰挂,洞口有一根兀立的石柱,桑杰说那是聂甘达瓦的妻子。

对面的羊肠小道据说是1958年解放军进军迭部时走过的路。

迭部处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这里的山很难说清楚究竟从属于哪一道山脉,通常称呼它为迭山。途中的山都是这样的高峻嶙峋,泛着银灰色光彩,外表与国内许多山都不相同。究其原因,应该是石灰岩的山体受水蚀风蚀作用比较充分,加之受热不均热胀冷缩的崩裂,才造就如此地貌。

沿途的山峰-1

沿途的山峰-2

沿途的山峰-3

当地藏人在此祭拜聂甘达瓦山神,经年累月堆起了一座规模颇大的玛尼堆。

这座挺拔的山峰,当地人认为它是聂甘达瓦山神居住的宫殿所在。

据说这是守卫聂甘达瓦山神的两位将军。

回望入闹峡谷风光,若是绿意葱茏,姹紫嫣红,又逢蓝天白云,山壁闪着熠熠银光,该是何等令人心醉呀!

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越来越大,我们不得不穿起雨衣。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寒意逼人的雨天徒步,是对人意志力的最佳锤炼:这时一定不能产生丝毫的退意,别去想目的地还有多远,也不要抱怨潮湿与寒冷,大踏步地向前迈进即可。风雨无阻,你才会发现自己的适应力有多强大。

光盖山一带林立的石林,这应该是岩石遭受侵蚀的极端形式,它们记录了这一带的地质变迁

山间瀑布迢迢,水流声如动听的乐音一路伴我们前行。

花满前行路。

海拔4040米的光盖山垭口。可惜阴云密布,未能目睹光盖山的真实面目。

桑杰走过无数次这条路线,也许对他而言趣味全无,于是他未能忍住诱惑骑了马,还一个劲儿地劝我也骑马吧,我婉拒了他,走路多过瘾!

在茫茫天地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行者,我们的使命是唤醒在心底沉睡的梦想。

海拔4054米的觉布其嘎垭口。

我们所在的这个区域,东有岷县,南为迭部,西是碌曲,北抵卓尼,尽是繁华世界。但这里却是与之隔绝的山的世界,万籁俱寂,人烟稀少。我不禁感叹:人类的脚步终究无法遍及这个广袤无边的自在世界,人类文明也只是自然世界的过眼云烟而已。

途中,渴了直接喝一口山泉水,水质纯净,口感甘甜,绝无任何污染。

下午4点钟我们抵达今日的终点——觉布沟营地,还没走过瘾就到了。几年前与山友们一起爬山,那时挥洒青春激情与梦想的成分居多;而今偶尔再孤身一人行走山野间,宁静平和,更注重的是生命体验本身。

桑杰我们一起准备今天的晚餐。一碗热汤面,咖啡加清茶,在野外特定的环境中已是人间美味。是夜,雨滴不停歇地拍打着帐篷,伴着滔滔的河水声,在山谷深处无边的黑暗里早早睡去。

DAY 3
2015年5月15日 周五

早上被营地周围叽叽喳喳的鸟鸣声吵醒,拉开帐篷的门看到了淡淡的蓝天,“天晴了!”我扯着嗓子向桑杰喊道。昨天他唠叨一路,说未来3天都要下大雨,我说我们的运气没那么差,不信走着瞧。

昨天的雨雾遮挡了一切,原来营地周围的山峰这么漂亮!

两匹马在帐篷边游荡了一宿,昼夜不停地啃着刚长出的薄薄的草皮,“吃”真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动物属性。

我和桑杰整理好行装,继续出发了。

这样大朵的黄花以前不曾见过,花瓣的大小和质感像极了天山雪莲。谁知道它的名字?

我们爬上今天的第一个山口——青勾其嘎垭口,青勾是我按照桑杰的藏语发音写的谐音,随后的地名亦是如此。
从青勾其嘎山口回望觉布沟全景。

我在青勾其嘎垭口留念。

桑杰听到山上的声响,他指给我看,远处的山梁上出现一群岩羊,粗略数来居然有四五十只之多!看来这一带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翻过青勾其嘎垭口,东南方向高峰直插云天,壁立万仞,层层叠叠,摄人心魄!目测其高差,当有2000米!

耸立高峰的下边,是茂密的原始森林、绿意盎然的草甸以及奔腾不息的河流!那里罕有人至,保持着最自然的状态。

山峰、冰川、森林、草甸、河流,这是构成优美自然画卷的基础元素。而这样的风光在甘南迭山深处却成了寻常之景,由此我们才知道甘肃大地超乎想象,祖国山川超乎想象。

途中,桑杰说带我看毛主席像,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一块兀立的岩石像极了毛主席的侧身像。您在照片里找到了吗?

途经一处叫斯纳其的垭口。

一路上上下下,又翻过几道小山梁,距离此行最高的垭口喀拉其(也有译作喀拉克,本地人发音为ka'la'kei)越来越近。

随后的事实表明,我乐观地有点早了。好天气没持续太久,天空飘起了零星的雪花,远方那些奇伟的山峰渐渐都看不见了。

午餐后一路缓坡爬升,抵达海拔4131米的喀拉其垭口。

喀拉其山口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山口南侧的河水先流进白龙江,再汇入岷江,最终奔向长江的怀抱;山口北侧的河水先流到洮河,再注入黄河。 
此外我注意到一个极有趣的现象:迭山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从扎尕那到喀拉其山口,沿途都是银灰色的石灰岩山体;从喀拉其山口到叶走沟,沿途则是砂砾岩为主的山体,外观呈现土黄色。由此可见喀拉其山口不仅是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还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点。当然,我的看法未必是正确的,仅供探讨而已。

过喀拉其山口,起雾了。

雪越下越大,能见度逐渐降低,山坡草甸变成了茫茫雪原。

不期而遇的下雪天气使我错过了沿途的太多风景,心中难免遗憾。苦中作乐,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在风雪中前行,到达gou'kei'gang垭口。

Gou'Kei'Gang垭口是一处制高点,也是一个无敌观景台,天晴时可以一览周边众多奇山异峰,蔚为壮观!可惜雪花纷飞,大雾弥漫,我们只能勉强看清楚脚下的路。

桑杰说这会儿雪下这么大,估计再过一小时就停了,坐下歇着等等吧…可惜他没言中,雪一直下,到了海拔低一些的路段变成了雨。

沿途漫山遍野的高山杜鹃,开花的季节一定很美。桑杰说还没开始开,下个月最好。看来这里的杜鹃花期比云南、西藏、尼泊尔要晚将近2个月。

登堡,七道梁,这片山外形浑厚,颇有意思。

随着海拔的降低,雪变成了雨,刚才还枯黄着的草甸逐渐被茵茵绿地所代替。

一支怒放的大黄花孤寂地傲立在风雨中。

抵达LongHou(我将其译作龙吼),这是一片规模很大的砂砾岩峰群,由于雨水打湿了山体使其呈现黝黑色,无从判断是否是丹霞地貌

一座体态优美的山峰直刺苍穹,隐匿在云雾里。

在漫长的地质时期里,相较于其他岩石构造的山体,砂砾岩更容易坍塌崩裂。

瞧瞧这奇特的山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地质构造的变迁过程,这在国内其他地方很少见到

海拔下降到3600米,夹道林木茂密,徜徉在天然氧吧中。

真实的自然,自在的世界。

海拔越来越低,好一个绿色世界,这个区域的植被密度和生长状态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这应该是目前为止我在甘肃境内见过最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了。

在这片山坡上看到3只蓝马鸡,见我们过来,它们警惕地跑进森林深处。

这些山体的确是有着黄土高原的底色,千百万年的水流切割才将它塑造成今日的模样。

这块岩石的名字很独特:大便石…展开您丰富的想象吧…

奇特的山,长着两只尖尖的耳朵。

河谷两岸的山坡上遍布着密林,猛一看宛若在北疆阿勒泰山区。

缠绵的雨渐渐停了,我们静静地穿行在树林间。

远眺叶走沟,郁郁葱葱的山林世界。

无意间闯入一幅让我心动的图景里:奇山异峰环抱,云雾飘来荡去,织起几间木屋,养着一栏牲畜,开垦几片田地,诗意栖所之地。这里不就是世外桃源吗?当年洛克也许是来到这里而产生瑰丽的想象与描述,进而有了弥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

这个村里无通讯信号,无电视网络,去趟县城还需要翻山越岭步行10公里再转车40公里,人们没事儿一般不外出,过着几乎与外界隔绝的生活。也许对浪漫生活的幻想只属于现代都会人,在现实的生计面前世外桃源只是乌托邦。

傍晚时分抵达今天徒步的终点——桑杰的亲戚家,27岁的女主人仁强卓玛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简陋的木屋,简单的陈设,这是当地草原牧民家真实的生存状态。今晚不用搭帐篷了,可以睡在火炕上。

DAY 4
2015年5月16日 周六

晚餐时,仁强卓玛特意为我们煮了鲜羊奶,醇香浓郁,每喝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心怀感恩,为了这份温暖人心的陌生人间情谊。

今天的路程比较轻松,9:30辞别仁强卓玛两口子时,雨依然在淅淅沥沥地下着。

桑杰明天还要原路返回,因此把一匹马留在亲戚家,他牵另一匹马驮着我的行李前往三角石。

晾晒牧草的木架子。

俯瞰叶走沟,远处有一道石门,过了石门可通向阿角沟方向。

路过的这条山沟里住着另一户人家。山谷常常有适宜人们居住的条件:有水源,避风,雨水冲积下来的泥土又适合耕作。

这个地方叫龙头,因左侧山体一块凸出的岩体酷似龙头而得名。两座山中间的山峡叫龙沟。

龙沟里还散落着未消融的冰块。

走出龙沟豁然开朗,一片绿意浓浓的草地。

雨渐渐地越下越大,冒雨登上此行的最后一道山梁——zhan'ga'ye。这里海拔高,有时断时续的手机信号,桑杰打电话联系了一台县城的车子,司机说会到三角石接我。

回望走过的路。

zhan'ga'ye垭口的高山杜鹃长势好极了,挺拔又生机勃勃!

翻过zhan'ga'ye垭口,进入雾气缭绕的大峪沟

泥泞的路丝毫不影响前行的脚步,登山徒步多了,耐受力增强,身心就很少再受外界的干扰。

13:30我们到了三角石,在桑杰的另一个亲戚家稍作停留,喝茶聊天,等从卓尼县城来接我的车子。不知什么原因,一直等到16:30而车子依然迟迟没来,由于山沟里没手机信号,也无法与司机联系。

眼见天色已晚,我和桑杰打算去另外一户牧民家借车子一用。事情总是很巧。刚走出去就看到接我的车来了。

在我乘车就要离开时,桑杰反复叮嘱司机开车注意安全,让我很是感动。善良与善意常常就写在每个人的脸上,再高明的演员也伪装不了。

大峪沟的门口。据说当地政府想开发这条山沟的旅游,投入颇多资金,但现实情况却差强人意。

傍晚时分抵达卓尼县城,本次“洛克之路·由扎尕那到卓尼”徒步圆满结束!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