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Six】一路向北,迷情哈尔滨 沈阳站 -哈尔滨西站 -中央大街 -老昌春饼 -圣索菲亚教堂 -勃莱梅客栈(中央大街店)

辽宁
辽宁 liaoning
经纬度:123.438973
41.811341
旅游评分:4.5分
旅行费用:¥25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13 10:35
游记浏览:17

10月5日,星期日,天气预报:晴

  K7512次列车在早07:50到达沈阳站,软卧中的四人同时下车挥手道别,各自走向自己的下一站。

  本打算乘坐08:44的高铁去哈尔滨,就是担心前一趟晚点,所以买票后改签到09:25的一班,哪知虽然晚点,但还没有太晚,无奈就在沈阳站内等,这期间丢失了带了两年的兔毛帽子,只能祈祷哈尔滨不会像沈阳和长白山这么冷吧。沈阳站的高铁票是单独画出的一个等候区域。

    101日到5日,5天之内三次通过沈阳站,却没有停留一天,在旅行中,我们终究不过是匆匆的过客。


    途径长春西站,只是这次的东北行没有长春。长春,一个在我印象中有电影,有汽车,更有伪满政府的地方。比起哈尔滨的异域风情,沈阳的交通枢纽和繁荣,长春似乎是个更适合居住的城市。

    天空的云呈现出波纹状的效果,好像石子投入天心后天空泛起的圈圈水纹。


    哈尔滨马上就到了,天真的很好,2014年10月长假7天,东北三省只有哈尔滨全部是晴天,而且是太阳高高,白云飘飘的大晴天。

    站前广场很开阔,在随后的几天里,哈尔滨这座城市给我的感觉除了俄罗斯异域外,当属地大这个特点了,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真的够大的。

    哈西站右手边就有公交车站,其实不出火车站还有地铁,据说刚刚开通不久,从哈尔滨西站坐到哈尔滨站后再倒车去中央大街我预订的客栈是最快捷的方式,很遗憾我的疏忽使自己错过了乘坐哈尔滨地铁的机会。


    虽然哈尔滨很大,因为长假的关系,街上的人很多,车也很多,所以一路很堵,差不多1小时40分钟才到了道里三道街站,然后再步行到在中央大街支线上红霞路上的勃莱梅连锁酒店。




    呀,时间已经两点了,换下冲锋衣,穿上裙子和风衣赶快出门吧。

    出门不到200米就是哈尔滨最有名的中央大街,这也算是住在勃莱梅客栈的一大好处。

科普时间: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最初称为“中国大街”,1925年改称为“中央大街”,沿袭至今。中央大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是哈尔滨的一个缩影,有“东方莫斯科”、“亚洲第一街”的美誉。全街建有欧式级仿欧式建筑71栋,并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中主义级现代风格保护建筑13栋,被选入第一届“中华历史文化名街”名录。

    华梅西餐厅,曾经看到网络上评价的俄罗斯最棒的西餐厅,以俄式西餐为主,本打算哈尔滨的第一餐在这里解决的,推门进去,前台叫号服务生说餐位已满。大概见我是一个人的关系,服务员说至少要等到4点钟,很不耐烦的姿态。都说哈尔滨女人爱打扮,会打扮,但如果很明显的年过40岁,还画着浓妆,睫毛被刷的跟苍蝇腿一样的,外加这种说话口吻和神态的服务态度,实在让人提不起好心情。所以,果断离开。


    中央大街步行街两侧的路灯上都悬挂了国旗,行走在砖石铺的路面,感受了这条老街的历史厚重感。

因为不是饭点,不用等位直接可以点菜,因为不能吃辣,所以点了东北菜“京酱肉丝”和“春饼”、“筋饼”及“二米粥”。在上一篇巴蜀游曾经提到过没有吃成成都名菜“陈麻婆豆腐”而改在滇味餐厅吃了“京酱肉丝”,其实正统的“京酱肉丝”血统应该就在东北,是一道东北名菜。


这张是春饼,有点像没有发酵的面蒸后又在平底锅烙了一下,因为直接烙熟的话,饼会硬,这个比较软。放入肉丝,生葱和香菜直接卷起来吃,很香,其实生葱丝还是挺辣的。



伴随着夜的来临,中央大街热闹起来。

沿中央大街一直向北就是友谊路。


有点俄式风格的过街通道,顶部加装玻璃吊顶,有特色,但无法跟高雄的美丽岛捷运站比。


通过隧道,就是防洪胜利纪念塔广场。


    纪念塔由立体塔身和附属的回廊组成,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塔基前的喷泉,象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正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塔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塔身中部浮雕雕刻着防洪筑堤大军,从宣誓上堤、运土打夯、抢险斗争到胜利庆功等场面,集中描述了人们在防 洪斗争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概。罗马式回廊高7米,由20根擎天柱 连成弧形相衬托。塔顶是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组成的圆雕;塔身下部是群像浮雕,描绘了哈尔滨人民战胜洪水的生动场面。搭基前 有两层水池:上层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特大洪峰时的最高水位,它高于下层水位0.58米;下层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的 最高水位。夏季池内的喷泉象征着英雄的哈尔滨市人民已把汹涌 的波涛驯服成清涓细流。这座塔现在已成为英雄城市哈尔滨的象征;来哈尔滨的人,无不到这座塔下拍照留念。1957年,英雄的哈尔滨人民战胜特大洪灾之后,建塔纪念,故名为防洪纪念塔。该建筑群由塔和古罗马式回廊组成,塔高22.5米,塔座上、下两层水池标志着1957、1932年两次特大洪水的水位。塔身浮雕再现了战胜洪水的生动景象,塔顶是防洪筑堤英雄们的主体塑像 。松花江水映衬着这座雄伟的防洪纪念塔,与美丽的太阳岛构成了一道驰名于世的壮丽景观。


    远处的是松花江特大桥,霓虹灯闪烁的直桥就是1901年建成的松花江滨州铁路桥,虽然这座桥已经在2014年停用,但这座陪伴了哈尔滨100多年的老江桥将会继续它的使命,作为冰城的旅游观光桥。

    再看一眼松花江大桥,我也要返回了,松花江边真的很冷。

    如果没有红灯笼,防洪纪念塔前的广场在夜晚真有几分欧罗巴风情, 因为天冷,或者是长假已接近尾声,广场上人并不多。

    依旧从中央大街地下通道返回中央大街,明显的人流增加,越夜越美丽。一个世纪前的欧式建筑在暖光下柔和、妩媚,散发着不同于白天的风情。

    与上海的南京路,宁波的老外滩等现代化的城市的古建筑步行街相似,中央大街两侧基本都是出售当地特产、工艺品的商铺或是美食餐馆。

    中央大街与道里街纵横交错,每一个交点都会有不同的露天音乐演奏或类似排档的小吃。

    马迭尔冷饮厅当属西七道街最热闹的一家,也可以说是整个中央大街上座率最高的一家 。冷饮厅就在马迭尔宾馆北侧外墙的木质绿色俄式东西方向长条小屋内,别小看这座小木屋,据说已有百年历史,是哈尔滨市的文物建筑。马迭尔冷饮厅出售冰棍、酸奶和冰淇凌,其中酸奶和冰淇淋在冷饮厅内销售,而最畅销,基本人手一支的冰棍则在冷饮厅外的中央大街上直接出售。


    至于马迭尔的冰棍仅有5元的奶油香草冰棍和3元的极品冰棍两种,因为天气不算太冷,索性各买一支,不知道是不是舌头不太好的原因,我没有尝出两者有什么不同,同样有着浓厚的奶油和牛奶的味道,这大概就是无添加手工冰棍的传统味道吧。





    中央大街本就不长,很快就走到了标志门。

    标志门对面有一家五星级holiday Inn酒店,对住宿有要求,又像离中央大街近的游客可以选择这里。

    顺便提一下西十四道街,与中央大街相交叉的这条路两旁也都是老建筑,与中央大街华丽闪耀不同,西十四道街甚至可以用残破来形容。

    关于西十四道街的这些建筑,据说有百余年的历史,这里的建筑来源于上世纪初,美国、日本、波兰、葡萄牙等10余个国家来哈尔滨开办领事馆,外侨达几万人,于是出现了这些折衷主义、仿古主义的建筑。在这些建筑里,曾经住着当时身份比较显赫、经济条件较好的人,这些人走后房屋或传给后人或被重新分配,一直沿用到现在。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原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中东铁路的随军教堂,由俄国建筑师克亚西科夫主持设计。全木结构,占地面积为721平方米,通高53.35米,建成后的圣"索菲亚教堂深受拜占廷式建筑内格影响,富丽堂皇,典雅超俗,宏伟壮观。它的建筑平面为东西向拉丁十字,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主穹顶、钟楼有俄罗斯传统的“帐篷顶”、“洋葱头”的造型。



    其实,刚刚看到圣索菲亚教堂的瞬间我还是有些失望的,因为之前看到网上的教堂感觉很宏伟,真实的教堂看起来感觉规模并不大。十月初哈尔滨的夜晚已经很冷了,广场上的人渐渐散去,在月光下的教堂宁谧而端庄又带有几分神秘。


    圣索菲亚大教堂旁边的建筑还是很现代的,曼哈顿里有澳门氹仔美食城,可惜在哈尔滨的三天都没有机会去尝尝是否正宗,同时曼哈顿也是一座大酒店,如果想住在大教堂附近,这家酒店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中央大街的夜,繁华过后,一切归于平淡。

哈尔滨旅游图片
    Goodbye Zhongyang Street.See you tomorrow.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