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环省游(四)青岛(6)崂山-------《太清景区》

山东
山东 shandong
经纬度:117.027093
36.674416
旅游评分:4.7分
旅行费用:¥7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10 10:47
游记浏览:9
崂山:山东半岛南部的黄海之滨,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最高峰海拔1133米,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云虽高,不如东海崂。”山海相连,山光海色,正是崂山风景的特色。
   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绕崂山的海岸线长达87公里,沿海大小岛屿18个,构成了崂山的海上奇观。当漫步在崂山的青石板小路上,可以看到两种景色:一边是碧海连天,惊涛拍岸;另一边是青松怪石,郁郁葱葱。因此,古时有人称崂山“神仙之宅,灵异之府。”
   
崂山自春秋时期就云集一批长期从事养生修身的方士之流,明代志书曾载“吴王夫差尝登崂山得灵宝度人经”。到战国后期,崂山已成为享誉国内的“东海仙山”。传说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来此求仙,这些活动,给崂山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崂山是道教名山,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宋、元、明时期著名的道教人物丘处机、张三丰都曾在此修道。原有道观大多毁坏。保存下来的以太清宫的规模为最大,历史也最悠久。

崂山风景区:由巨峰(崂山顶峰)、流清(乘车观海佳地)、太清(崂山最著名道观)、棋盘石(佛教特色)、仰口(海滨度假胜地)、北九水(山水结合的峡谷风貌)、华楼(花岗岩叠石风貌)等7个风景游览区和沙子口、王哥庄、北宅、夏庄、惜福镇等5个风景恢复区及外缘陆海景点三部分组成。其中,流清——太清——棋盘石——仰口在同一游览线上。

崂山十二景:1巨峰旭照2龙潭喷雨3明霞散绮4太清水月5海峤仙墩6那罗延窟7云洞蟠松8狮岭横云9华楼叠石10九水明漪11岩瀑潮音12蔚竹鸣泉

崂山游览线路:共有四条,其中陆路三条(南线,东线,中线),水路一条。各景区及其他景点,均可分几次,按不同旅游线路作较全面的游览,这座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的世外桃源,留给人们韵味清新而悠长感觉。
1、南线:由香港东路或东海东路向东经沙子口,登赢,流清河奔太清宫,主要游览太清景区。如果时间允许,可再去上清景区或去巨峰景区;也可去棋盘石景区。此条游览路线距离近,可观几个著名景点,并可当天轻松往返。一般旅行社都安排走这条线,也是最繁忙的崂山旅游线路。乘坐旅游专线车或几个人包乘出租车十分方便,可减轻登山之劳累。如乘104路,113路,304路公交车也可游览此线。
巨峰景区:与南线乘车方式相同,在大河东站下车即可到达巨峰景区的收费站。由观光车将游客沿盘山公路载至索道站,游客可在车上欣赏沿途石壁上的关于崂山历史文化的石刻,在索道站可选择体验乘索道上山和沿石路上山的不同乐趣。
2、东线:由李沧区李村出发,先向北转东,经惜福,王哥庄到仰口主要游览仰口景区,如果早晨出发时间较早,游览行程紧凑,剩余时间较多,可向南游览棋盘石景区或直奔太清景区由南线返回。
根据同行人员数量,包乘中巴车或出租轿车,一日内可游完东线和南线主要景点。若乘123路,312路,106路公交车,一般只能游览东线。
3、中线:也是由李沧区李村出发,向东经北龙口转北,经北宅,乌衣巷赴北九水景区。若时间允许,此线可于途中游览华楼景区;亦可驱车经柳树台攀巨峰,步行过潮音瀑亦可达巨峰。由大崂观可转赴仰口景区。
可包乘出租车或乘107路,110路,311路,365路公交车抵达。
4、水路:由青岛湾旅游码头乘船游览海上风光,在太清湾登陆,主要游览太清,上清景区。


9月27日,今天计划游览崂山,看了好多旅游攻略,我们对崂山还是不太了解,心里确实不知道,哪里是重点景区,哪里好玩好看,崂山景区各有特点,主要由巨峰(崂山顶峰)、流清(乘车观海佳地)、太清(崂山最著名道观)、棋盘石(佛教特色)、仰口(海滨度假胜地)、北九水(山水结合的峡谷风貌)、华楼(花岗岩叠石风貌)等7个风景游览区组成;各人有各人的眼光,各人有各人的感受,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的记忆里印象最深还是崂山道士》,对穿墙法术最感兴趣,哈哈,如果学会穿墙术,以后旅游到景区都不用买门票了 。 
    对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在小时候,一个人在家或者是傍晚天黑时都不敢单独看,长大了,直到现在我这胆量,实在是不敢恭维呀! 堂哥建议去仰口景区,我们只好骑毛驴看唱本--到景区再做决定吧,早8点50出发,从曲戈庄(堂哥家)到李村坐106路公交
去崂山106路定点发车:李村6:30/7:10/11:00/14:00|垭口8:30/9:10/13:00/16:00 工售票,全程7元),在李村找了一个多小时,问了几个当地人,也没有整准站牌位置,就跟捉迷藏似的,强烈感觉市政交通设施不完善,建议改进 ,后来听说106路每天上午去“垭口(太清宫景区)”就4趟车,我们现在是不赶趟了,最后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一个不显眼的地方找到的去“仰口景区”的109路公交流清景区—太清景区(垭口)--棋盘石景区—仰口景区,在同一游览线上司机师傅建议我们到仰口景区后转乘618路去垭口(太清宫景区),青岛市区(李村)到崂山(垭口)四五十公里的路程,我们到达垭口(太清景区)已经是下午1点多钟了,可以买太清、仰口、华严寺(棋盘石景区)】三景区联票,每位130元(门票90元+40元摆渡车费),俩人260元门票太贵,下午时间不够,不合算,决定明天起早再来 ,返程时遇到106路,司机师傅很友善,给我们介绍崂山的详细情况,明天还是他跑106路早班车,约好了时间地点。
     第二天(9月28日)早上5点,堂哥全家还没起床,我们就出发了,外面天气很冷,风很大,我们在楼下早餐店吃两碗刀削面,感觉身上有些暖意 。因为昨天起来晚了,耽误了行程,所以今天不敢怠慢,赶紧坐车到李村,6点半,公交司机如约到达,由于和师傅是同行的缘故,一路欢声笑语,四五十多公里,2个小时就到达垭口(太清宫景区),也就是青山村口,和师傅很投缘,我们拍照留念,多年以后回忆起来也是很快乐的。我们买了太清、仰口、华严寺(棋盘石景区)】三景区联票260元(俩人),由于时间关系或者说对寺庙不感兴趣,多看看自然景观,所以“华严寺”略过。用一天时间游览两个景区,也算对得起超贵的门票了 。
    太清景区游览路线:---徒步“太清宫”【单独门票,每位20元,此地就是《聊斋志异·香玉》和《崂山道士》的穿墙之地】---坐观光到“八水河站”--徒步上山“龙潭瀑”--“上清宫”---“明霞洞”--下山经“瑶池”--“梯子石”---“蟠桃峰”---最后到“垭口观光车站”---观光车到“仰口”景区。
仰口景区游览路线:---坐索道到上站(单程每位35元)---徒步“觅天洞”--“天苑”--“擎天柱”--“寿字峰(天下第一)”--“犹龙洞”--“混元石”--“狮子峰”--“绵羊石”--“太平宫”结束行程。
   下午4点钟赶上最后一班106路公交,回到曲戈庄,到家已是六点多,天渐渐黑了,用两天时间同游一个景区,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有时间就是任性呀 !
    要想玩遍青岛,8天时间(我们实际游玩5天),只是管中窥豹,我们用3天时间,沿滨海木栈道把青岛海滨景区溜达一遍,用两天时间游玩了崂山主要景点,还有好多景点:如市区周围景点,名人故居,欧式建筑,沿海观山公园等等、、、、都无暇游览,时间过季,没有赶上啤酒节的盛况,虽说有些遗憾,但是看到亲朋好友,心里也是无限欢畅的,有些依依不舍,明天我们又踏上新的征程,前往威海,----堂哥邀请我们,“2014年青岛世园会”时再游青岛,把没有游到的景点补上,不知是否有时间故地重游,期待!!!!

第一站:太清景区

青山渔村:位于崂山最东边的崂东地区(106路公交终点站),国家5A级崂山风景名胜区的太清游览区内,与千年道观“崂山太清宫”相距仅3公里,村民数百年来与崂山道士相邻而居;据说清代大学士刘墉(民间称呼
刘罗锅),崂山赏太清水月时,曾入住青山渔村,发现这里的刘姓人家居然和自己是同宗,于是欣然为刘氏祠堂题词并赠送礼物,当地居民以渔夫居多,数百年来耕海牧渔,也有部分山上种茶为生。青山渔村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有林、刘、温、唐、姜等姓氏,先祖来自彩云之南。

  
中国最美的渔村-----青山渔村(现为青山社区),三面环海,依山而建,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优越,青山、梯田、茶园、村落、渔港、海湾、海洋、海岛相互映衬、高低错落,共同形成了一道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优美渔村风景,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海、天画卷。 
   凭借社区的山海资源和独特的渔家民俗文化资源,游客来此可以住渔家院落、观海上日出、赏沿海风光、参与垂钓、捕捞、补网等渔家生活,体验渔家风情浓郁、人文特色兼备的休闲旅游。 

这就是106路公交车司机,非常实在,憨厚的大哥,也算是我的同行吧。这里就是崂山太清景区的大门口。


崂山,
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黄海之滨,青岛市东部,中心40余公里,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崂山的主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132.7米,峰顶面积约1.5平方公里,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


蒲松龄写
《聊斋志异》,多次以崂山为背景。太清宫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檐。当年蒲松龄寓于此,与牡丹、山茶相对,孕育出优美神话故事《香玉》,写白牡丹和红山茶变成美丽的女子,与一书生相恋的故事,为《聊斋志异》中的佳作。


崂山道士们栽种的有机蔬菜。


太清景区游览图,进太清宫,另外收费门票每人20元。



太清宫”居崂山东南端,由宝珠山的七座山峰三面环抱。老君峰居中,左为桃园峰、望海峰、东华峰依次而东,右为重阳峰、蟠桃峰、王母峰依次而西。太清宫在老君峰下,三面环山,前濒面海,占地3万,建筑面积2500余。以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为主殿,以附属设施关岳祠、东西客堂、坤道院等构成的房舍共150余间。每个大殿都立有山门,并有便门甬道相通,房舍简朴、古拙,基本上承袭着宋代的建筑规模和特色。
    
在众多的道教庙殿当中,太清宫是有记载的最早的崂山道教祖庭。太清宫从初创到现在已经历两千多年的历史,几乎每朝每代都进行过修葺,至今其建筑风格还一直保留着宋代建筑的典型风格,这在国内各宗教建筑中,也是极少有的。因此,又可以说,太清景区是崂山景区中展现道教文化的代表景区。


崂山是道教名山,道教文化历史悠远,仙道传说丰富,蒲松龄笔下的崂山道士穿墙仙术闻名天下。名道
张廉夫李哲玄刘若拙王重阳、丘处机、张三丰都曾在此修道。“北七真在崂山地区开宗立派,兴观布道,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繁荣,使崂山成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
北七真全真道创教人王喆(王重阳)共收了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马钰之妻)七大弟子。这七大弟子成为全真道兴旺发展的骨干,各自形成门派,后称“北七真”


太清宫又名下清宫,始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迄今已有千年的历史。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净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宫的全部建筑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组成。风格清淡简朴。三官殿这组建筑最大,前后三进院落。三皇殿院子里有两株古柏,汉代所植。太清宫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周围有许多景点和刻石。因此,太清宫一带就成了崂山游览区的中心。


太清宫,偶尔还可看到“海市蜃楼”奇景。崂山多奇峰异石,古树清泉。崂山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名泉胜水是崂山一大特色,巨峰顶上的“天乙泉”、太清宫的“神水泉”、上清宫的“圣水洋”等都是崂山名泉。崂山的特产矿泉水,有人誉之“积年之疾,一饮而愈”。



三官殿这组建筑最大,是崂山最早的道教殿堂,为布局工整的前后三进殿院,大门朝东。在我国北方,绝大多数的庙堂大门都是朝南开的,因为坐北面南象征着权威。崂山是道家仙境,不讲究权势,在这里把门向东开是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三官殿的主殿属单檐硬山式砖石结构殿堂,顶面覆以黑色板瓦和筒瓦,匾额为木雕篆书体长方形,是标准的宋代建筑。从宋代至今,三官殿经历过无数次修缮,却总是保留着宋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风格,虽不是富丽堂皇,却不乏古朴庄严,是典型的道教殿堂。

三官殿内供奉的是天官、地官、水官,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三位部落领袖尧、舜、禹。相传尧时敬天爱民,上有天相,以风调雨顺而被后人尊为天官;舜时民风高尚,地不生灾,故被尊为地官,后人常说的“尧天舜日”。可说是一种追忆;大禹继承父志,因势利导,治理了空前的洪水灾害,故被尊为水官。     从这里可以看到道家在汉代以前供奉的神是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过贡献的历史人物。在三官殿的正殿两侧,分别供有“雷神”和“真武”二神。在道教中雷神和雷公不是一回事,这里的雷神主要是惩罚恶人和对做坏事者采取相应惩处措施的神,是正义之神。真武就是玄武,是四方神之一。传说天尊出巡时,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簇拥在天尊周围,以壮天威。另外这里地处中国北方,从方位管辖的角度来看,也属于玄武神的范围,在四方神中单独供奉玄武神也有这个原因。
    
从宋代开始,皇帝在尊神的同时,又避讳他们先君或自身的名字,后把玄武的“玄”字改为“真”字,就是现在的“真武大帝”。真武属水,水德柔顺,滋润万物,与雷神相对,一位象征着至刚,一位象征着至柔,正应了道家哲学中“阴阳相生,刚柔并济”的辨证思想。这种哲学思想不仅是道士修身处世的基本思想,而且也是练武功,修内功的主旨,对养生、内外功修炼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官殿院内外分布有大量的古树名木有紫薇、银杏、牡丹、耐冬等。其中以大门外不远处的一棵圆柏为最古。这株圆柏,高18米,胸围3米多,树龄以有2100多年,传为三官殿创始人张廉夫初建此庙时所植。至今仍生机盎然。在三进院大门两侧,各有一棵银杏,高25米以上,胸径都有数围,树龄1000余年,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敕封崂山道士刘若拙重修太清宫时所植。

三官殿二进院和三进院内,有数株山茶,树龄多在400年以上,其中以正殿前院的两棵干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最为有名,一棵开红花,一棵开白花,每逢冬尽春临之际,拳头的花朵开满枝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花期持续三个月。每当北国飘雪季节,满树绿叶滴翠,红花娇艳,犹如落下一层厚厚的红色的雪。据说这两棵耐冬,是明永乐年间,著名道士张三丰渡海从附近的长门岩岛上移植于此。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曾经在崂山住过,看到这种美景,写下了《聊斋志异》中的《香玉》。文章中穿红衣的花神名为“绛雪”,“绛”是红色,意为红色的雪,实际上是寓意这棵山茶为神工所成。三官殿外西侧的一株山茶是山茶中的名品枣重瓣白雪塔,树龄也有400余年。

400多年树龄的明代山茶,为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香玉》篇里花神“绛雪”的原型,当地百姓视为镇山之宝。1979年,邓小平同志考察崂山时曾说过:“这个地方很好,单凭这么几棵大的古树,就可以招引很多的人,有条件安排开放,发展旅游事业。”



蒲松龄
(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

三官殿西门向北,再前行几步就进入古树荫翳的宫殿游路,有一株糙叶树,高近19米,胸径1.2米,南北向冠幅为33米,东西向冠幅为25.5米,树荫遮盖4亩的面积,是崂山所有树种树冠最大的,山东境内唯一一棵糙叶树,因树干盘曲状如龙头,又称“龙头榆”。传说是崂山道士李哲玄建三皇庙时所亲植,距今已有1100多年,仍枝叶繁茂,生机勃勃。

龙头榆旁边有一巨石,上刻“逢仙桥”三字,旁边还有记载当年
宋太祖赵匡胤招见并敕封崂山道士刘若拙为“华盖真人”的记事。传说当年刘若拙在一个雪后的除夕清晨,就在此地看到一位老人,真人起初并不在意,老人与他交谈几句后走了,真人忽然想到没有问老人从哪里来,只好寻他留在雪地中的脚印,但再也找不到第三个脚印。至此,刘真人方才醒悟到自己遇到神仙,是踏雪无痕之地,事后在此,刻石以证此事。


《崂山道士》写的是一个年轻慕道的人,在崂山碰到了一个仙人,他凡人眼拙,看不出来仙人试探他,他吃不了苦。即使是仙人以法术暗示他,他依然不是成材的料,最终仙人教授的一招穿墙术,他回家和妻子一卖弄,就不灵验了,以失败告终;文章亮点颇多,尤其是仙人在会客时表演的法术,尤其美轮美奂。故事寓意深刻,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能沉得下心,谦虚好学,才能够有所成就。后来该故事于1981年改编成木偶剧动画片,被全国观众所了解,许多80后童年都看过此剧


这就是崂山道士穿墙之地。哈哈,如果我会穿墙之术就不用买门票了 。



“银杏”,是一种有耐性的植物,它的生长极其缓慢,年复一年,没有什么差别。即便十年、二十年,也不过如此。只是不经意间,过了数十年,它才开花结果。所以,民间又有“爷爷种树,孙儿吃果”的说法,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绿石龟”:
崂山绿石享誉海内外,就蕴藏于仰口湾海底。这种被称为"海底玉"的绿石,呈墨绿色,色泽凝重,石质光滑细腻,表面挂翠多。因为这种玉石取自海底,所以被称为"崂山海底玉",是崂山所独有。像绿石龟这么大的绿石有多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沿着石阶路上行,前面的上层建筑就是正在施工的高达38米的露天“老子神像”。这就是老子神像的效果图,建成后神像居高临下俯视整个太清宫,势必成为太清宫的标志性景观。


“混元殿”里供奉---太上老君。宋真宗时,崇奉道教,封太上老君为“混元上德皇帝”。


“太上老君”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又字伯阳,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孔子尝往问礼,著有《道德经》五千余言。现今社会各行业中,如:铁匠、煤窑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铁匠等,皆祭拜老子为祖师爷。亦称 为伯阳、太上老君、老聃、老君、老子、老子道君、李伯阳、李老君



“三清殿”
:越过坤道院的大门,就是太清宫的第二大主殿三清殿。三清殿是一座长方形院落,由一个正殿和两个偏殿组成,主殿属砖石结构的硬山式建筑。正殿供奉三清神像,在正殿的两侧,依照方位,东西两厢分别设有偏殿。东偏殿供奉是全真派最初的创立始祖东华帝君,在神话传说中,东华帝君是天上阳神的主管。西偏殿中供奉的是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传说她是天上阴神(女神)的主管。


道教的最高境界称为“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各为一级洞天,各有天尊主持。在我国古代道学思想中,认为小乘修炼是做人的根本,一个庞大的人类社会,需要有一种能够制约人行为的规范,以此来区别美丑善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道德。几千年来约束人们行为最有力的规范就是道德,因此,道家把涵养道德作为最高级的修身境界。道家认为一个人只有道德高尚,才有资格去接触中、高级的修炼内容。道德高尚的人经过刻苦修行,启动灵感之后方能获得宝贵的修真秘诀,并沿着正确的修身道路可以达到返朴归真的境界。所以这就是在三清殿的正殿供奉的三清真神正是道德天尊、灵宝天尊、元始天尊的原意和秘密所在。


游览崂山的人,不会忘记到传说
蒲松龄住过的三清殿西“关岳祠”看看。蒲松龄写《聊斋志异》,多次以崂山为背景。三官殿前的一株山茶,高8.5米,干围1.78米,树龄约700年,为世界少见的大山茶。寒冬季节,满树绿叶滴翠,红花娇艳,犹如落下一层绛雪。当年蒲松龄寓于此,与牡丹、山茶相对,孕育出优美神话故事《香玉》,写白牡丹和红山茶变成美丽的女子,与一位书生相恋的故事,为《聊斋志异》中的佳作。

“关岳祠”:出三清殿向西数步,就是关岳祠,里面供奉的是中国古代的两位武将,一位是三国的关羽,一位是宋代的岳飞。在我国民间,历来把他们两人作为“忠义”的代表。在中华民族道德范畴中,把“忠”作为一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应该履行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把“义”作为一个人在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中必须具备的行为准则。道教把《道德经》作为神圣的经典,崇尚“忠义”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供奉关岳也是顺理成章的。这座祠堂又有人称“忠义祠”。
   从关岳祠出来,沿石阶而下,有一石砌的水泉,名为“神水泉”。这个泉的水质纯清甘冽,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泉虽不大,但大旱不涸,大雨不溢。千百年来,宫中道士有时多至数百,烧饭煮茶,洗衣灌田,未见有缺



双龙戏珠--崂山太清宫。



“三皇殿”:从神水泉拾级而上走进大门朝东的另一座院落,这就是始建于唐代的三皇殿。唐代以前,太清宫只有三官、三清两座主殿。据史料记载,唐904年,李哲玄从罗浮山来到崂山太清宫,见这里风景优美,环境及佳,但见宫区布局不合理,遂集资兴建这座殿堂,供奉三皇,名为三皇殿。
    李哲玄精于园林设计,对太清宫的甬道和附属建筑布局进行了调整和修建,使之附和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而且根据
九宫八卦的方位将三皇殿建于“开门”位置。因为在道教的九宫八卦方位中,只有“休门、生门、开门”这三门为吉门。这期间,植树、修路、建庭院、载花圃,使太清宫的园林布局形成正规的寺庙园林风格,从而奠定了崂山道教庙宇园林建筑的基础。


“三皇殿”是一个长方形院落,并排列有两座殿堂,主殿是三皇殿,副殿是救苦殿。三皇殿中供奉的是“天皇”、“地皇”、“人皇”三位神仙。他们分别是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氏族领袖伏羲、神农、轩辕。
    
在三皇殿两侧,同时供奉着中华民族历史上出类拔萃的10位民间医生枣扁鹊、张仲景、华佗、皇莆谧、孙思邈王惟一、钱一、李时珍、叶天士王清任的神位,意在纪念他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医学,治病救人,广施普济的功绩。
    
在三皇殿门外两侧的石墙上,各镶嵌一块石碑,碑上镌刻着元太祖成吉思汗敕封崂山道士、道教全真七子之一,龙门派开山始祖丘处机,令其掌管天下道事的圣旨全文。


太清宫旁边是弘道院,定时演奏道教音乐。




太清宫的出口



崂山与其他名山大岳不同,是燕山运动时期地壳抬升,自海底拔海而起的一座名山。它海拔1133米,绕山海岸线88公里,山海相接、海天一色、气象万千,是中国大陆海岸线上唯一海拔超千米的高山,享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誉。2000多年前的史书《齐记》中亦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的记载。神话传说中的东海即指崂山海域,民间有“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之说。据说当年秦始皇为寻找长生不老药,派徐福带领500童男童女东渡,就是从崂山始发前往日本的。



八水河”---观光车站,也是崂山风景区游客集散中心。
八水河广场的重要景点是“海上名山第一”石刻,这是我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95岁时为崂山题写的。苍劲的笔力和游龙飞凤般的书法,深蕴着这位老人对崂山的无限深情。有人还从题刻中发现了很有见地的寓意。说是“海”字的三点水像一只喜鹊,“每”像只狐狸;“上”字像是一个人在一只小船上作揖;“名”字是一只凤凰;“山 ”字是一个人正在划船;“第”字分明是两只鸟同在一棵树上;“一”字像一只元宝。

这里是---“
八水河观光车站,这里是崂山景区的中心,从这里可去太清景区的---(龙潭瀑、上清宫、明霞洞)等等、、、,还可去崂山的其他景区---(巨峰、流清、太清、北九水)等游览区。
八水河位于崂山南部,是崂山海拔最高的河流之一,发源于天茶顶,天泉就是她的发源地之一,被当地人称为“天河”,属太清风景区。由于风景优美、河海相连、有山有水、交通方便,深受游客青睐,是外地客人游崂山必到之处。而炎热夏天,在八水觅清凉是岛城市民的共识。


景点指示牌





龙潭瀑又名玉龙瀑,位于崂山南麓八水河中游。八水河流至此处跌落于深潭,水如玉龙,吐雾喷雨,景色壮观,在崂山十二景中,称“龙潭喷雨”。周至元有诗赞曰:“凌空乱溅沫,疑是玉龙飞。白挂虹千仞,青山环一围。抛来珠落落,舞处雪霏霏。游客贪清赏,斜阳不忍归。”情侣们在瀑布桥上挂满“同心锁”。



瀑布下面的水潭称为“玉龙潭”,潭的旁边建有石建烈士雕像。1985年5月4日,雨后山洪爆发,龙潭瀑水势骤增,水漫过桥,桥上水深过腰,200多名进山的游人被阻于桥北,海军第一航空机务学校战士石建为抢救群众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了纪念石建烈士及其他抢险群众的英雄事迹,青岛市人民政府在这里雕像立碑。后来在这里建立了拱桥,现在成了观赏“龙潭喷雨”的最佳地方,每天都挤满了拍照的游客。


传说很早以前,有条白龙因为犯了天规,被玉皇大帝贬下崂山,这条白龙恶性不改,竟变成一个英俊的男子,干起来欺男霸女的勾当,再次惹恼了玉皇大帝,玉帝派张天师惩罚他,俩人在山中拼命斗法,最后白龙被张天师斩于大涧陡壁处,变成了挂在这里的一道瀑布。



观赏“龙潭喷雨”的最佳地方。



我在
这里买了2盒崂山绿茶,回家后发现,盒子底部塞得是废纸,一半是茶叶,可恶的小贩 。




崂山上到处都是熬凉粉的摊位,和蔼的老板,给我们介绍制作方法和吃法。



凉粉晶莹透亮,在阳光下微微颤动,闪闪发光,仿佛像纯净的水晶一样,又如凉润的白玉。用勺子轻轻拨到嘴边,用力一吸,那溜滑的凉粉就倏地钻进喉咙里,片刻便融化了,顿时一股凉意扩散到全身。由于是“囫囵吞枣”,我竟没来得及细看凉粉里面有什么辅料,几分钟后,嘴里只留夹杂着辣蒜、酸醋余香的凉气。




这就是其貌不扬,不可思议的崂山凉粉的原料--“石花菜”,熬制出来,晶莹剔透,味道爽口(到现在我都怀疑是不是我搞错了食材)。



丘处机
(1148年—1227年),字通密,道号
长春子,登州栖霞山东省)人,道教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丘处机为南宋金朝蒙古帝国统治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敬重,并因以74岁高龄而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世界(行程35000里)。
    
道教历史和信仰中,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龙门派的祖师。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丘处机被描述为一位豪迈奔放、武艺高强的道士,以及抗金护民的民族英雄人物,这也使他更为大众所知。
    
1227年,丘处机在长春宫宝玄堂(今北京白云观)逝世,享龄80岁,瑞香氤氲整个北京城三日,世人称奇。元世祖时,追尊其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天下百姓为纪念“神仙”的无量功德,遂定其生辰正月十九为燕九节,岁岁庆祝至今,是京津地区的著名风俗之一。
丘处机衣冠冢----公元1227年,丘处机逝于道教天下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作为道教天下第二丛林的崂山,道众在其修炼过的上清宫西南,选择了一处风水绝佳之地,用花岗岩为丘处机修建了一座衣冠冢,又名 “丘祖坟”。文革时红卫兵掘开其棺,并无衣冠,仅见有一手杖,为丘处机当年用过的东西,是生前遗物,是仙迹!混乱中,手杖不知被谁拿走,被填平后就逐渐荒芜了,青岛政府于2009年立碑纪念。


上清宫”位于崂山风景区八水河之上的昆仑山南边,因与太清宫(俗称下宫)对称,俗称“上宫”,创建于宋代初年。原是宋太祖赵匡胤为华盖真人刘若拙建的道场,至宋末废弃。元代大德年间(1297—1307),道士李志明再次重修。上清宫有前后两处庭院和偏院,殿宇房舍28间,占地约1000平方米。前殿旧祀三清,后殿祀玉皇,左右偏殿分祀“三官”、“七真”。
    
门前的参天大树是银杏,高26米,胸径152厘米。这株大树很奇特,在它主干的周围长满了子株,其中最粗的胸径已达40厘米。这么多子株围绕着粗壮的主干,就像众多的儿孙围在一位老人身边一样,难怪人们形象地把它称为“公孙树”。据说这棵树是刘若拙真人修建上清宫时亲手栽植,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就其长势而言,是目前崂山最粗壮的一棵银杏树。前院门内东西各植古银杏一棵,枝叶繁茂,苍翠葱茏,为崂山银杏之冠。门票每位3元。



上清宫”建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称帝后,为粉饰太平盛世,闻崂山道士刘若拙修行有道,遂招之进京,欲留其在京。刘坚求返山,太祖遂赐封其为“华盖真人”,拨巨款修建太清宫,并新建上清宫和“上苑”(今太平宫)。“上苑”经近10年建设,竣工于太平兴国年间,故名之为“太平兴国院”,上清宫竣工早于“太平兴国院”,因其地理位置高于太清宫,又因期在道教文化中上清比太清高一层境界,遂定名为上清宫

崂山茶园






石刻---南海风云





从太清宫北上,行约3公里左右,便是明霞洞。这里被列为崂山十二景,称“明霞散绮”。
明霞洞在崂山南部昆仑山腰。游览完上清宫,沿蜿蜒小径拾级而上,一路上幽篁夹道即到洞口,也可乘太清索道扶摇直上。     明霞洞现存主要建筑斗姆宫(明霞洞又名斗姆宫),建于元代,位于洞口右侧。因周围景色清幽,又少外来人干扰,是修行的好地方,丘处机、郝太古(郝大通)、孙不二、张三丰、孙玄清都在这里修炼过,其中以张三丰时间最长,孙玄清次之。明霞洞单独门票每位5元。


“明霞洞”
位于上清宫之北的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洞口高约2米,洞内高于人身,面积约10平方米,金大定二年(1162年)修建“明霞洞”三字,为邱处机于大安三年(1211年)镌刻。洞的右侧元代始建一道观,名斗母宫,是全真道教金山派之祖庭。隆庆年间,道士孙紫阳重修时,建有三清、观音两座大殿,皆为砖木结构之黑筒瓦硬山式建筑。此时之明霞洞道观占地2000平方米,房间32间
    
清代乾隆末年,因山洪暴发,斗母宫被巨石砸毁,此后再没修复,明霞洞仍存。“明霞洞”前平崖如台,由此遥望大海,空蒙浩渺;俯视崖下,沟壑纵横。“崂山著名十二景”之“明霞散绮”即此。由洞后小径攀援而上,经玄真洞可达昆仑极顶(俗称北大顶),上有天池。


金山派祖师“
孙玄清”自幼双目失明,出家崂山,每日苦修功法,精研悟道、遵道教养生功法,双目不医而愈,重见天日,名声大振。道教称其“玄静祖师”,本为龙门派第四代。由于道迹、道功卓著,创道教“金山派”。 
    
相传,孙玄清在明霞洞炼丹打坐,忽见一线霞光射入,只见石壁突兀,他喜极惊诧高呼,一脚跺地,洞内石地下坠,洞上石硼振陷,四周紫气萦绕。他又一脚踹于洞后,击出一孔而出。其仰视岩石、松树郁郁苍苍,若在云中;俯视溪谷,云开霞卷,神思飞爽,忽得东海全胜,自此悟道。原来洞前的两株雄性银杏,自从洞门塌陷,洞内真气泄漏,便见两棵大树叶落枝败,元气大伤。孙真人摘一枚银杏抛于墙下,瞬间,合抱之木立于崖畔,枝繁叶茂,根连洞内阻住了洞内真气。然而,两棵古树保住了,却由阳变阴,无力返青。

明霞洞由巨石叠架而成,
洞东巨石镌刻“霞朱半天”4字,也有人念作“天半朱霞”;总之,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指朝霞映红了半边天。大家不妨仔细观察一下,站在这里看天,只能看到一半天,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五彩云霞映红,层峦群峰,景色异常壮美。刻石为国民党元老邵元冲所题。


玉液泉常年水流不涸...

转运石


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用他“我昔东海上,劳山去紫霞”的诗句,赞美崂山的山光水色。



山上农民自种的瓜果蔬菜


崂山凤凰头


在这个岔路口,即可徒步或者坐索道
上山,也可在这里下山去往太清宫。

我在崂山展翅欲飞





崂山确实是观海听涛的好去处



这里是通往瑶池个必经之路,这座峰顶有巨石大如球场,石上有数坑,形如桃,大小不等,水澄清,深可齐腰,亢旱不涸,内生蒲草及鱼蛙等,古称瑶池。石刻“瑶池”二字,每字高7.3米,宽6.2米,笔划宽达1.5米,深近0.5米,二字共占近90平方米,于1980年10月竣工,青岛市杜宗甫书。



崂山“三围环海,背负平川,”山海相连。特殊的地理地貌环境,造就了奇妙的天象变化,云雾、霞光常常形成千姿百态的景观,给人以虚炫神秘的感觉。正如著名诗人贺敬之赋诗赞曰:“黄山尽美恐非真,山川各异似才人;崂山逊君云与海,君无崂山海上云。”


老婆徒走在著名的“梯子石”上,旁边有清朝
林钟柱撰写的“梯子石记石刻。    山不险不奇,游不恶不快,穷游者莫不知之。梯子石者,亦名天梯,旧以险恶著。辛卯季春,余游九水毕,复转而游此,过麦窑寻山麓而上,面危峰,临大海,虽称天险,然犹樵牧之径也。忽值高山,乱石磊石可,荆榛满目,似洪荒以来,从无游履践之者。折而下,复登两山,其势较前峻。再一山,石崩谷裂,虎狼所不穴,猿鹤所不到,山精木魅所不游。岩横出,如蛟龙扬鬣,与霹雷角斗于空中,是为天门顶。举目周视,无足迹可寻,乃先悬带其下,持之而堕于石底,神情恍惚,几疑去天尺五。再半里即至梯子石,上之无可登,下则怪石齿齿,倒垂大海中,一侧足即随波叵去。其中一线直上,绝壁千仞,石莫能自立,鸟莫能自飞,即欲痛哭寄书,而天空地窄,四顾无人,思问一樵夫而不得。俯窥之,下有微光圆明如镜。侧身入,众石支一石,翱翔甫定,衔尾卧其上,人从隙中过,约略下数步,仰见青天,忽成异境,盖世俗所谓狗洞者。疾趋下,渡八水河,攀松杉而上,至其巅,望海水如绿玉,则太清宫之西峰焉。一片空明,千山紫翠,仿佛更始余民重睹汉仪,出险神稍定,乃逐步回而望之。---光绪乙卯举人林钟柱撰,庚申年春即墨修德书。


崂山是典型的花岗岩冰川地貌,崂山花岗岩山峰、石崮在水蚀风化作用下,象形石发育丰富,千姿百态,无奇不有,仅在主要游览线路上能观察到的象形石就多达200多处。比如 “虔女峰”、“蟠桃峰”、狮子峰”、“五指峰”、“青蛙石”、“绵羊石”等等。
    
太清后七峰并列如屏,其中一座远看形如蟠桃,名为蟠桃峰。“蟠桃峰”三字镌于40米高之摩崖上,隶书,字径3米半。青岛市高小岩书。

青岛著名书法家高小岩所书的诗仙李白的名篇《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赞美崂山的山光水色。----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 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辉,白发见生涯。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哈哈,像不像趴着的猩猩,细看也像人形,想啥是啥!


太清景区的垭口观光车站,坐观光可去仰口、清流、巨峰、北九水、华严寺(棋盘石)等景区,这里也是公交106路的终点站。



乘坐观景区光车去往----“
仰口景区”途中路过----黄山村----华严寺(棋盘石景区),由于时间关系,只是在景区门口短暂停留休息后,转乘景区观光车前往仰口景区”。

黄山村坐落于崂山东麓、王哥庄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11.8公里处,东面崂山湾,隔海与大管岛、狮子岛相望,西依黄山崮,南邻黄山口村,北邻长岭村,整个地势西高东低。现有村民330户,975人,有林、隋、张、刘等姓氏,其中林姓约占全村总人口的70%。
相传,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林氏先祖从云南迁居济南,一年后再迁青山南侧林家台子;因水源不足,又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迁此定居。因该村处于黄山西北,以山取名。隋氏先祖从小云南先迁至“肖旺疃”(现晓望村),随后其长支到此定居。由于他们祖辈受够了兵燹祸乱之苦,所以就选择了这一涧水潺潺、山岭环绕的僻静高地安身立业。后来,林、张、刘姓先后由青山村、王哥庄村来到这里,在山坡、涧边造房,形成了村落。




华严寺(属清流景区),位于青岛崂山区王哥庄镇返岭后村西那罗延山上,属于佛教临济宗。为崂山中现存唯一佛寺。在明崇祯时(1628--1644)即墨人,明代御史黄宗昌捐造,名华严庵,亦称“华严禅院”,在寺的西边山上,后毁于兵火。清初黄坦助慈沾禅师重建于今址,1931年改今名。    清初重建后,整体建筑宏伟典雅,为崂山古代建筑艺术之最,原为四进院落,有殿堂、僧寮、客房130余间,建筑面积2500余平方米,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据传农民抗清英雄于七遗骨埋藏于寺前路西之塔院,寺周围还有那罗延窟、挂月峰、望海楼、鱼鼓石等名胜。

下一站:游览《仰口景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