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度: | 106.265291 38.476862 |
旅游评分: | 4.4分 |
旅行费用: | ¥2500元 |
景区类型 : | 27 |
游玩天数: |
确定了西藏之行,便早早联系了达杰。初次入藏相识于东措,很是投缘,也得很多帮助。后又在上海小聚,至今已有两年光景。期间虽少有联系,却犹如是多年的朋友。
原本是喜欢青旅氛围的,可近年来的糟糕感受让我有些犹豫,那个过于吵闹,过于自负的地方,似乎已经不再适合我了。
恰巧达杰、小来和东东在仙足岛开了自己的客栈,取名“梵所”,住下也就是顺理成章了。
注:下文中如下白色边框的照片均为2012年初次入藏时拍摄,后期以怀旧特效处理。
梵所客栈位于拉萨仙足岛生态小区2区3排39号,没有青旅的喧嚣,却不乏热情和温馨,推荐喜欢简单的朋友入住。看重这里不是因为环境设施,而是人。亦可事先联系达杰进行咨询预约,QQ:176926514。
辗转来到客栈已过零时,安顿下来,达杰还特意嘱咐要早点休息,以防高反,那些“旧”情,留等来日再续。
喜欢拉萨也是因为这里的节奏,随意漫步,总有适宜的风光。
睡到自然醒,已是11点,我们竟还能是客栈起得最早的。念起两年前钟爱的街边小吃,便带着熊猫,偷偷出门,寻着味儿去了。
街道的记忆已经不太清晰,来回几遍才如愿望见巷里的牌匾,“老麻抄手”的格局如故,几道小食也还是那时的味道。
老麻抄手、麻辣烫小吃店位于北京东路神力·时代广场对面的小巷,招牌不大。
上次来大昭寺正逢“萨噶达娃”节庆期间,行转经仪式的信徒很多。正是那时,我听到了“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说法,因而再到拉萨,便先拜访大昭寺。那时正遇到大昭寺广场出了状况,以至于包括大昭寺广场、布达拉宫广场在内的一些地方都加强了安检力度,很多措施也一直延续至今。
大昭寺正门口,朝拜信徒密度最大的地方。有历经沧桑的面容,亦有五体投地的身躯,当然更少不了潜心创作的“大师”。他们手持“长枪短炮”穿梭人群之中,犹圆孔方木,格格不入。有的镜头竟要要撞上信徒的正脸,好不识趣。
即使我曾经也会欣赏那纤毫毕现的肖像,但至此之后,再也无爱。
大昭寺内多是团队,花钱请个解说相伴,视听合一,很容易就能了解个大概。我向来不喜如此,故虽已是二度入寺,却也只是对此地供有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记忆深刻,其他只是些片段。
行走于殿堂之间,依旧还是一知半解,其实早有悉心学佛的想法,可惜性情始终飘忽不定,难以静心,以至于始终未能施行。
大昭寺的金顶阳光充足、视野开阔,四面皆是绝妙之景。
在此静候,总能见往来信徒,忍不住端起相机,远远的偷拍。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门票85元/人。
目前,世界上的3尊释迦牟尼等身像,8岁等身像供奉在拉萨小昭寺,12岁等身像供奉在拉萨大昭寺,25岁等身像供奉在印度菩提迦耶。其中,以12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
大昭寺门前有一间小屋,烟雾缭绕,点点灯火透过窗框,似一种心境。可惜在此的多是俗人,看他不透。
记忆中的八廓街熙熙攘攘,摊贩栉比鳞次。如今已无一处设摊,道路虽说是宽敞了不少,但也失了那时的神韵。
在“玛吉阿米”歇脚,此地名声远播,几乎是拉萨的必游之所,不愿多言,也许我并不喜欢。
拉萨有内而外的三个环形是藏民行转经仪式的线路: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
八廓街又称八角街,呈多边形,周长约1000多米,街内岔道较多,有街巷35个。据说因拉萨四川人较多,四川话中,“廓”与“角”的发音相近,八廓街便被误读为了“八角街”。而后望文生义,以讹传讹,甚至有传言说八角街是因为环形街道有八个角而得名的。
回程特意绕路去东措、平措看了看,此乃我初次入藏在拉萨的住所。平措依旧如故,而东措却是大不如前。没有拍照,只想留些旧时印记。
和达杰一起去了拉木藏餐屋晚餐,餐厅布置如普通藏家,土豆包子、酸萝卜、人参果米饭等特色藏餐,配上老板送的牛肉蘸酱,风味十足。
拉木民间藏餐屋位于纳金路地面卫星站巷内。
在拉萨的第二个“自然醒”,简单吃了些面包,带着毛毛出门。
毛毛是达杰朋友的古代牧羊犬,因为个人工作关系离开拉萨而将其交由达杰照顾。
不想这次出门洗澡剃毛,竟然成了只没尾巴的“拉布拉多”。
布达拉宫,在大多数人眼里是一种象征。如外宾眼中代表中国的北京故宫,布达拉宫就是国人眼里的西藏。
在布达拉宫留影,代表着终于到了西藏。而到了拉萨,算一种完成,尤其对于那些三跪九叩来的信徒,或是千里走单骑来的驴友来说,更是代表一个梦想的实现。
骄阳当空,拉萨特有的温暖撒满全身,驱散初春的寒意。
午后广场鲜有游人,即使有,也只是路过。广场上除了我和熊猫,只有两位在国旗下坚守岗位的年青军人再次停留。
天地间仿佛只有自己,通体舒畅,仿佛第一次踏足圣地,欣喜若狂。
在布达拉宫广场沐浴阳光,半个多钟点,直晒的额头冒汗,方才意识到已过了参观布达拉宫的时间,索性继续绕着布达拉宫漫步。
布达拉宫始建于8世纪松赞干布时期。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住息地和政教合一的中心。主体建筑分白宫和红宫,主楼十三层,高115.7米,由寝宫、佛殿、灵塔殿、僧舍等组成。
布达拉宫广场位于布达拉宫正对面,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00米,道路广场总面积1.8万平方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立于广场南面,于2001年建成,距布达拉宫350米,总高37米。
从西侧穿过北京路,连过三座白塔,由大到小,直抵布达拉宫脚下。
药王山与布达拉宫所在红山相对,由一座白塔相接,底层是门洞。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拉萨扩建,拆了佛塔,柏油路拉开了两山的距离,因不愿断了神脉,后重建三座白塔相连。
布达拉宫脚下环绕转经筒,绵延不绝,信徒们不断捻动手中的佛珠,拨动转经筒下方的波杆。
宗角禄康位于布达拉宫背后,以龙王潭为核心,三座白塔立于园前。
转经的藏民常在此歇脚、聊天,亦有不少人在此观鸟、游船,相对于布达拉宫浓重的宗教气息,此地休闲气息更胜。
藏语中,“宗角”意为宫堡后面;“禄康”意为鲁神殿。五世达赖重建布达拉宫时在此取土,形成深潭。鲁神是藏传佛教和苯教对居于地下和水中的一类神灵的统称。“鲁神”往往被汉译为“龙神”,进而又被误传为内地人所说的龙王。 “龙王潭”因此得名。
布达拉宫东侧更为开阔,宫墙周围种满桃花,已是盛开时节。
回到北京路口,至此正好绕布达拉宫一周,挥别时刻回望,更觉壮美。
回到“梵所”,这里虽然简单,但却像我在拉萨的家。有属于我们的房间,也有分享快乐的朋友,有洒满阳光的露台,还有迎风飘扬的经幡和弥漫幽香的花朵……
翌日,我们便将启程,奔赴幻想中的桃源,不知记忆里蓝天白云黄土地的西藏色彩,又会添上几抹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