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环省游(三)泰安(1)东岳《泰山》续

山东
山东 shandong
经纬度:117.027093
36.674416
旅游评分:4.7分
旅行费用:¥7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1-02 02:26
游记浏览:7

云路先声”:字面高126厘米,宽400厘米,是王寀基清宣统二年(1910)题书。此石刻有双重含义。一是形容每当盛夏来临,北有虹桥飞瀑,长谷松涛云深,当大雨即将来时,先听到黑云隆隆之声,随之松涛呼啸,雨云滚滚而来;同时又含仕途之意,言古人腾达前必先有声威,而后官运亨通。大字深刻,奇肆俊俏。
另外也可理解为这里是登顶途上相对平坦的一段,饱受登山之累的游客,都有歇一阵的要求,但这仅仅是最高境界的先声,无限风光还在险峰。以此鼓励人们,不要安于现状,一定要继续攀登,才能到达最高境界。




山辉川媚”: 光绪癸卯季春,郡守恭曾书。此题刻位于云步桥旁。字体工整,苍劲有力。



曲径通宵”: 道光戊戌,禹州马起予题。此题刻位于快活三里上段。摩崖高226厘米,宽103厘米,系清道光戊戌年(公元1838年)马起予题。大字径29×30厘米,楷书体。霄”字是指云霄,喻泰山高耸云霄。题刻意思是通过曲曲折折的山径直入云霄。
峻岭”:大清光绪丁亥年,晋阳王启恩书。此题刻在斩云剑北约300米路东侧石壁上,刻于光绪十三年(1887)。字面高100厘米,宽210厘米。“峻岭”2字横列,字径90厘米,楷书。
晋阳王启恩系五代举人之后的当朝举人,任职户部员外郎,并与显赫一时的李鸿章、左宗棠有着亲密关系,结成拜把弟兄,据说慈禧太后还将王启恩认作义子。是晋商中的佼佼者当年慈禧来徐沟,落驾于徐沟西南坊的天禄堂。天禄堂之所以被选作慈禧“行宫”。一是天禄堂号称为“六世功名”的“官宦之家”,后来王启恩死于北京,太后还传旨“送灵柩归故里安葬”,并命沿途州县官府相继迎送



人间天上”此题刻位于快活三里,摩崖高120厘米,宽355厘米,大字径86×75厘米,系锡山嵇瓒题书。楷书体。当游客登山途中经过此地,略作休整时,山风扑面而来,云雾擦肩而过,就会感觉浑身通透,无比舒畅,让人疑惑自己是在人间,还是在天上


若登天然”泰山云步桥下盘路旁的岩壁上。摩崖高120厘米,宽400厘米。大字径92×80厘米,系明万历己酉(公元l609年)年,河东史学迁题书。楷书体。



江山多娇石刻
;此题刻位于云步桥南。摩崖高120厘米,宽315厘米,字径62×70厘米,系泰安市文物风景管理局于1983年据毛泽东手迹刻制,草书体。下面是毛主席长征诗一首。


逍遥游”;此题刻位于云步桥南。摩崖高120厘米,宽400厘米,系泰安市文物局一九八九年冬重刻毛泽东手迹而成。


仰止”:光绪己丑夏,随赠内阁学士苕人先兄登顶观日出。嗣宰肥城犹时往眺,廿余年宦辄屡迁,游兴遂阻。壬子春复来,前尘怅惘。爰题并识。浙嘉升卿金猷大。
海天在目”:位于云步桥南。摩崖高80厘米,宽240厘米,大字径58厘米×45厘米,楷书体癸酉年之秋,系杨萱庭于1992年题书,泰安市文物局刻制。杨萱庭先生1917年生于中国历史名城山东省聊城市。早年参加过抗日战争,后来从事教育工作数十年,1950年到北京工作至今。




云步桥 是跨中溪而建的一座单孔拱形石桥,原名雪花桥,是我们驻足小憩的天然所在。


云步桥,杨承训题



桥东有清代建的“酌泉亭”一座,亭为石作,内外镌满楹联和诗文,明代陈凤梧有诗“ 百丈崖高锁云烟,半空垂下玉龙蜒。天晴六月常飞雨,风静三更自奏弦。苍水佩悬云片片,珠帘洞织月娟娟。晚山倒着肩舆下,回看斜阳景更艳”。  


路遇非常勤劳的挑山工。


俯看步云桥


雄冠五岳”:庚午孟冬  皖泾王崇甲题。“栏环翠秀 ”   咸丰丙辰孟夏  长白昇福


著名的“五大夫松”: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登封泰山,中途遇雨,避于一棵大树之下,因大树护驾有功,遂封该树为“五大夫”爵位。谁知后世讹为五株。明代万历年间,古松被雷雨所毁。清雍正年间,钦差丁皂保奉敕重修泰山时,补植五株松树,现存二株,虬枝拳曲,苍劲古拙,自古被誉为“秦松挺秀”,为泰安古八景之一。五松亭旁有乾隆皇帝御制《咏五大夫松》摩刻。 


树北原有亭三间,后扩建为五间,名“五松亭”。亭东南有“五大夫坊”。亭下有“飞来石”。



飞来石”在五松亭下,柯绍皋书。据传明万历31年(1603年)夏,石自山巅坠此,因名之为“飞来石”



东天一柱”:光绪丙午夏四月,光绪32年(公元1906年)泾县吴廷斌书。言泰山雄伟高峻,象一根擎天巨柱。字体圆润有力,浑然一体。




望人松 位于泰山上五大夫松西侧山腰,一棵袅袅亭亭的松树一枝长长的树干斜向下伸,好像殷殷热情的泰山在企盼着翘望八方游人和海内外宾朋的到来,许多年轻的情侣,更是将她作为忠贞不渝的爱情象征,在树下留影,故名“望人松”,也称“迎客松”。  


传说,很久以前,在朝阳洞附近住着一对夫妻,他们乐善好施。一天,花匠到泰山采集花草,不慎掉下山崖,被丈夫救起,二人悉心照料,花匠恢复了健康。花匠感谢救命之恩,拿出奇花异草的种子相赠,撒在山间,泰山果然花繁草茂,又一次,一位石匠来家避雨,他们热情款待,石匠感谢他们盛情,一夜之间凿通山上的所有盘道,引来了大批的游人,后来,丈夫为了把泰山打扮得更美丽,决心到外面学习技艺。然而丈夫走三年,迟迟不归,年轻的妻子站在山坡上等待丈夫,不知经过多少严寒酷暑, 她的丈夫终于回来了,见妻子变成了一棵松树,悲痛异常,于是在树下筑了一间石屋,日夜守护着他的妻子,把对妻子满腔的爱,都献给了泰山,为妆扮泰山,建设泰山,为来泰山的游玩的客人,做了许多的好事。
 


迎客松旁边有“冠盖五岳”、“登峰造极”等题刻。
冠盖五岳”光绪31年清和中浣  济东泰武临道丁达意  暨泰安府知府吴筠孙  泰安县知县李于锴  游此泐石。




对松山”双峰夹路对峙,峰上古松万株,层层叠叠,千姿百态,景色十分壮观。唐代李白有“长松入云汉,远望不盈尺”的诗句,清乾隆则更有“岱宗穷佳处,对松真绝奇”的咏赞。
1961年郭沫若登泰山时,在这里留下了“人来看万松,雾至万松蒙。冠沐及时雨,襟披下岭风。拏云伸臂手,饮瀣溢心胸。蹬道千寻尽,碧霞铁瓦红。”的赞美诗篇。




过了“对松山”,盘道开始辟石而进,有一处开山修路的遗迹,此处两侧山崖东为飞龙岩,西为翔凤岭,其壁似削,陡峭的盘路镶嵌之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旧称“云门”,也叫“开山”,从“云门”到龙门坊为慢十八盘,有393级石阶。这就是泰山十八盘的起点。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开始向令人神往的“十八盘”进发。
 



大好河山(民国三十三年二月二日天津胡宝林胡宝泉)



杨辛先生2000年题的“泰山颂”,内容为:“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纳风云。海天之怀,华夏之魂”。杨辛,男,1922年5月生,重庆市人。当代美学家、书法家。






所谓的“盘”,就是一段连续组成的石级。而这里的十八盘不是指连续组成的石级。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往往以九或九的倍数表示其多。因九是最大的阳数,也是吉祥数字,意为“吉祥再吉祥”。
 
十八盘分为三个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十八,紧十八,共有1633级台阶,这三个十八长度不到1公里,垂直高度有400多米,非常险,其实十八盘并不是只有十八个盘道,而是古代人觉得这里难于攀登,就在周边各立了十八跟柱子,并有铁链连接,方便上山,所以取名为十八盘。
从“云门”到龙门
坊为慢十八,由龙门坊到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十八,到南天门为紧十八。“紧十八”西崖有巨岩悬空,侧影似佛头侧枕,高鼻秃顶,慈颜微笑,名迎客佛。十八盘岩层陡立,倾角70至80度,在不足1公里的距离内升高400米。



从“云门”到龙门坊为慢十八盘,有393级石阶。龙门坊到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十八盘,短短的150米却要攀登701级石阶,海拔上升了120米,可想而知这段盘道的陡峭。



关于十八盘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和帝王封禅泰山有关。皇帝登泰山,是先骑马,马不能走的时候再坐轿子。从开山到南天门是泰山最陡峭的一段,要靠轿夫抬。空身爬泰山都累得气喘吁吁的,何况抬着金贵无比的皇帝的轿夫呢?在这段路上,皇帝要十八次下轿参拜泰山神,轿夫就有十八次休息的机会。所以轿夫总是盼啊盼啊,时间久了,就把这段路叫作“十八盼”,因“盘”与“盼”谐音,后来“十八盼”就演变成十八盘了。


明代诗人祁承业有《十八盘诗》:“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从穷处见,天向隙中观”。重累行如画,孤悬峻若竿。生平饶胜具,此日骨犹寒。”  







绝顶云峰”:宣统元年四月,奉命告祀泰山,遂登岱顶,遍历幽胜,俯览沧瀛,泐石以记鸿雪。萧山朱其煊题。此题并跋语刻在龙门坊北约270米盘路东侧石壁上,刻于宣统元年(1909)。字面高70厘米,宽250厘米。“绝顶云峰”4字横列1行,字径46厘米,楷书。


升仙坊,全石结构,创建年代无考,此处北上500多米即为南天门,共有石阶约480级,十分陡峭,其盘道被称作紧十八盘,是登泰山的最为艰难处。在此感到上临岱顶天庭仙境,似有飘然升仙的意境。此处山势陡峻,悬崖峭壁,在此小憩,回视山下,会有腾身云霄之感。举首仰望,南天门近在眼前。

升仙坊到南天门为紧十八盘,共有石阶约480级


我们到达“南天门” 的时间是2012年9月21日下午13点40分,从红门开始早晨8点40分到现在用时5小时。


相传唐代才开始建盘道。升仙坊到南天门为紧十八盘,攀至“龙门坊”时,浓雾笼罩了整个山头,忽隐忽现,感觉云雾就在身边飘来飘去,真的感觉像在天上仙境一样的,这就是
泰山四大奇观”之一的云海玉盘 


南天门 又称“三天门”,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雄峙于十八盘尽头的石壁谷上端,为岱顶关阙。门上有个阁楼,名为“摩空阁”,创建于元代初年,由岱庙住持道长张志纯集资创建的,李白登临此处留下千古绝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1984年重修南天门,并于殿北新辟一处观景台,围以石栏供游人凭栏欣赏岱阴风光。

“天门居”游人综合服务中心,建筑上揉合泰山文化,沿用天圆地方、天人合一设计理念,外观以明清北方古建筑特色为基调,基础用泰山花岗岩砌筑,门厅重檐楼式,屋顶及四檐覆蓝黑色小瓦,整体与南天门古建筑群充分和谐,结合对其周围景观环境提升,形成了泰山天街一新的旅游景观。 

 

天街,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市街。天街位于岱顶,西起南天门,东止碧霞祠全长0.6公里。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买卖兴隆,是国内十大特色市场之一。 进了南天门再上两层台阶就是天街,天街自古以来就似悬在天上的一条街市。古代的香客,游人都对这条街存有深刻的印象。在长约千米的天街上布满了宾馆、饭店、商铺。
    据记载,天街从清代就开始繁华,这里的商号历史悠久,很多店铺老板都有以实物作招牌的传统。比如:笊篱家、葫芦家、双斗家、棒槌、木碗、鹦鹉等。 


天街的起源;大量的香客游人上山,需要住宿吃饭,天街应运而生,天街具体形成何时,已不可考,但是叫大规模的朝山始于西汉,为香客服务的天街大约也应
于之同步,关于天街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北宋初年,宋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3年),兖州府官吏邵伯温游泰山,写下了一篇<泰山闻见录>,文中说:"因登绝顶,行四十里,宿野人之庐"到了明朝中期,随着香客的增多,天街也开始繁荣起来, 
 

天街石坊东北方,为乾隆行宫及唐代文学家苏源明读书处旧址。街北侧均为以后改建的仿古建筑,街南面筑起了一条长长的石栏,游客凭栏可远眺中天胜景,泰城夜色。走进天街无论购物还是观景,都是十分惬意。 
 

平顶峰
 
 
 


因为这里是古帝王祭天报告成功的地方,所以被称为“升中”坊,背面写“蓬元”,因为泰山是36洞天之一的蓬元洞天。天街走过“升中”坊就是平顶峰。



这里是邓颖超在1984年6月10日登泰山时题的,当时她已经80多岁高龄了,写字也没劲,所以他的这题字又称做“童迹“。



国家领导人李鹏,乔石的题字



传说中的圣水井名,因孔子及历代帝王登山封禅饮用此水而得名。井旁有碑,碑上“圣水井”三字,乃乾隆皇帝御笔亲书。


“五岳真形图”石碑刻立于明洪武十一年(即公元1378年),五岳,右上【东岳泰山】、左上【北岳恒山
】、右下【南岳衡山】、左下【西岳华山】、中间【中岳嵩山】。


世界遗产标志碑
 

去往碧霞祠的石阶




西神门



碧霞寺
 ,为二进院落,正殿五间,九脊歇山式顶,瓦垄360条,象征着全年的周天之数,上面有一排小水兽,因为当时没有灭火器,就利用水兽辟邪。这里有乾隆御笔“赞化东皇”,殿内有雍正亲题“福妥海宁”,两侧是送生娘娘和眼光奶奶,有康熙皇帝写的“万代瞻仰”。本人觉得泰山不好的地方就是,当你给各位大仙行礼时,里面的人员就开始敲钟,总有一种催你捐助的意思,其实心诚则灵嘛! 





相传泰山老奶奶曾花九九八十一个月,在岱顶莲花峰上铸造一口大钟,为父母祈福驱灾。钟成之日,玉皇派人来破坏,一时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声惊天霹雳中,大钟终于出炉了。由于此钟汇聚天地之灵气,神光隐现,玉皇派来的人只好识趣地离开。后人为缅怀老奶奶的功绩,便在她造钟的地方建了一座弘德
楼,将神钟供奉于楼上。此楼因此得名圣母如意钟楼。
    
著名的重达3200斤的圣母如意大钟就悬挂在弘德楼内,每年1月1日0时0分0秒的岱顶新年钟声就是从这里敲响的。 




大观峰位于玉皇顶前、平顶峰下、盘路东侧,大观峰最有名处,是其削崖为碑,其上布满了历代题刻。最著名的是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 725 年)登封泰山时御制御书的《纪泰山铭》,俗称“唐摩崖”。碑高13.3米,宽5.7米,全文1008个字,明代王世贞评介:“穹崖造天铭书,若鸾飞凤舞于烟云之表,为之色飞。 





《纪泰山铭》是唐明皇李隆基亲撰御书的,李隆基作为唐代第六位皇帝,起初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在位44年,出现了“开元盛世”,他于公元725年初冬到泰山
举行封禅大典,次年将亲自撰书的《纪泰山铭》刻于岱顶大观峰。
  《纪泰山铭》是唐玄宗的精心之作,颇有盛世帝王的宏大气象,堪称帝王第一刻。碑文是所有泰山刻石中最壮观的一处,高13.3米,宽5.2米,当我们站在泰山极顶最开阔的空地上,仰望《纪泰山铭刻石》的时候,顿时会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巍峨磅礴之气扑面而来。它用1000个鎏金大字刻成,记载了唐玄宗封禅告祭之始末,申明封禅的目的是为苍生祈福,铭赞高祖、太宗、高宗等先皇之功绩,表明自己宝行三德之诺言。“文词雅训,隶书遒逸,碑刻体伟幅巨,金光夺目”,在泰山的石刻中最为瞩目,是十分珍稀、瑰丽的国宝。
 
 

大观峰和云峰上题刻遍布,重重叠叠,能识者80余处。“天日苍茫”、“呼吸宇宙”、“置身霄汉”、“青碧丹崖”等大字与《纪泰山铭》辉映;唐刘仁愿、宋赵明诚、元徐世隆、明朱衡、清阮元及施闰章等历代名流题刻历历在目。 
 

1、与国咸宁。乾隆戊辰年仲冬,知泰安府事、长白萨槎题。此题刻在岱顶大观峰西侧石壁上,刻于乾隆十三年(1748)。字面高270厘米,宽100厘米。“与国咸宁”4字竖列1行,字径52厘米,楷书。
2、体乾润物。乾隆十三年戊辰仲冬月。 此题刻在大观峰西侧石壁上,刻于乾隆十三年(1748)。字面高270厘米,宽100厘米。“体乾润物”4字竖列1行,字径52厘米,楷书。


云峰”在岱顶大观峰,为清康熙帝所书,字体峻秀挺拔,言此峰在泰山高处,为云雾积聚之地。下刻五言两首,为乾隆帝于乾隆十三年登泰山时所书,写山顶景色和夜宿山顶的心情。字体秀丽潇洒,但难脱板滞之态。



玉皇顶 是泰山主峰之巅,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玉皇庙始建年代无考,明成化年间重修。旧称太平顶,又名天烛峰,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拔地而起, 殿内祀玉皇大帝铜像,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说明远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殿前有“极顶石”,标志此地是泰山的最高点,极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证明这里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的设坛祭天之处。现在,玉皇顶已成为登泰山观看日出的绝佳地


勅修青帝宫



瞻鲁台。在岱顶南侧,是孔子登山眺望鲁国的地方。《孟子.尽心上》载:“孔子登东山面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游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难与言。这是讲知识境界要不断递进,才能有更高的道德修养。”此处曾有“孔子小天下处”刻石,以志纪念。” 


五岳独尊”刻石,是泰山的标志之一。是新版的人民币五元的背景。四个字是正楷书体,在清光绪丁未年间(公元1907)年由泰安府宗室玉构题书的,所谓宗室,也就是王室的子孙,皇帝的亲戚,所以说,当年题写五岳独尊四个字的人叫爱新觉罗玉构!
 “昂头天外”    光绪戊申五月  顺德辛×文题




马福祥《仰观俯察》题款为庚午秋,是1930年秋天,1930年3月,马福祥由青岛市长调往安徽省主席,9月又赴南京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仰观俯察》应是此期间所题。
登高壮观天地间》1983年3月徐向前元帅所题写。此题刻在玉皇顶南盘道东侧石壁上,1983年题,1984年刻石。字面高220厘米,宽55厘米。题词竖列l行,字径25厘米,楷书。
语出李白诗《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平时所见徐帅手迹甚少,以此观之,正应了那句“字如其人”的说法,严谨规整,沉静内敛。


孔子小天下处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
人的视点越高,视野就越宽广。随着视野的转换,人们对人生也会有新的领悟。站在某个时空的高度来看,整个人类也不过地球演变过程中的匆匆过程,更何况每一具体的人和事乎。
雄峙天东碑在岱顶平顶峰北侧,立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碑高244厘米,宽70厘米。
碑阳题“雄峙天东”竖列4字,字径57厘米,行书 


雄峙天东”石碑后面是康熙帝题写果然”二字,看到此二字觉得甚妙。何谓“果然”,题字有意说泰山之名不虚传,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之下,所见实胜所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心中感叹,便有“果然”二字。山果然,水果然,旭日果然,落霞果然。二字概括了山下所有的题字。对于游者,一路至此便有种前后照应之感,一路风景,一路心境,到此终融会贯通,大有豁然开朗之感,果然,果然。 
 


日观峰位于泰山玉皇顶东南,古称介丘岩,因可观日出而名。相传在峰巅西可望秦,南可望越,故又称秦观峰、越观峰。观日长廊全长30米,亭廊衔接,似仙阁矗立,鲜艳夺目。拱北石又名观海石。石长6.5米,北西8度,与地面夹角30度。登临其上可尽
旭日升场面。李兴祖诗:才听天鸡报晓声,扶桑旭日以初明。苍茫海气连云动,石上游人别有情。 
 

山顶为方便游客看日出---迎旭宾馆

 


峰顶旧有迎旭亭,民国年间建泰山气象站。1984年在东侧依崖而筑观日长廊,全长30米,亭廊衔接,似仙阁矗立,鲜艳夺目。
 
 


探海石旁边,另有一组岩石,立于悬崖之巅,亦很有观赏性,上有刘海粟的题刻:“云海”。








峰北有巨石横出,名拱北石,又名探海石。石长6.5米,北西8度,与地面夹角为30度。上有“绝妙”、“船石岩”、“醉石”及明人题名等刻。登临其上可尽赏旭日东升的壮丽场面,亦可晴览山色、阴观云海。李兴祖诗:“才听天鸡报晓声,扶桑旭日已初明。苍茫海气连云动,石上游人别有情。”
 



拱北石”是看日出的好地方。这是泰山标志性景观之一,石长10,宽3,就像一把利剑斜刺苍天。旁边专门有介绍,说拱北石就是原来的直立板状岩块在重力影响下发生折断和倾倒的产物,因下面有一大块岩石支撑,故其并没有完全倒伏下来,形成了在悬崖之上向北探伸的奇观。朝下的石面十分平整,上面刻有“拱北石”三个大字。朝上的一面经过长期的球形风化,边角层层剥落,变得像是巨大的龟背。







日观峰宾馆,以前是气象台。






玉皇顶上俯看



泰山极顶看日出历来被描绘成十分壮观的奇景。有人说:登泰山而看不到日出,就像一出大戏没有戏眼,味儿终究有点寡淡。玉皇极顶上的对联:“地到无边天做岸,山登绝顶人为峰!”


极顶石”是指趴在地面一块石头,标志此地是泰山的最高点,这里是泰山最高处海拔1545米。




古登封台”在极顶玉皇祠内,为古代帝王登泰山举行封禅活动的地方。《泰山道里》记:“绝巅前台基方广,碣曰古登封台。按《汉官仪》秦篆刻石东北百余步得始皇封所,汉武在其北二十余步,得北垂圆台。”现台已圯。





返回南天门坐索道缆车去往中天门






泰山冠五岳,索道飞高峰,风景呈新色,游途胜旧通”:此刻石在南天门索道站外,为著名书法家舒同于1983年9月登泰山时题。字体丰腴圆润,敦厚可爱。方丈初见舒体字时,颇不以为然,后越来越爱,以至后来方知舒体字号称“七分半”书,即楷、行、草、隶、篆各取一分,颜、柳各取一分,何绍基取半分。势和意厚,正气凛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风行,成为现代书法的代表流派之一。目前电脑字库中是重要的汉字字体之一。另外舒同长期在山东工作,曾任山东党政主要领导。



远观天顶峰




云雾中的登山盘道




南天门到中天门的缆车


高空缆车上


由于有雾气,登山盘道若隐若现。


泰山索道还算很便捷的,就是太费银子了,据说缆车费年年涨,泰山海拔永远不涨,这就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费钱省体力。


南天门到中天门缆车也就10多分钟

在中天门盘道旁边的古树上,系上登山时请的祝福红丝带,希望几年后再登泰山,还能看到这里的祝福。




登完泰山,举杯庆祝一下。



在天街,有旅馆老板说50元一位住宿,早上可看日出,这是旅游淡季,如果是旺季一个人三五百呢,天气预报说第二天有雨,我们只好放弃,由于天气原因,
有云海,没有日出,没有晚霞,未见世间所谓奇观丽景,一天时间登完泰山,却见到了一个真实的泰山,一个看似普通的泰山在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封禅的泰山是权力的象征,雨中的泰山是文人的向往,古老的泰山是中国文明发展的巨证。然而泰山对于我们又是什么?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毫无疑问,在每个人的心中,泰山永远是个谜一样的身份。 


明天继续游览;东岳祖庭------《岱庙》


                                      2012年9月21日于泰安--山东环省旅游第8天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