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环省游(三)泰安(2)东岳祖庭《岱庙》 泰安 岱庙

山东
山东 shandong
经纬度:117.027093
36.674416
旅游评分:4.7分
旅行费用:¥7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13 19:04
游记浏览:8

9月22日早上,去火车站买泰安到青岛的火车票,每张70元,时间是下午14点33分开车,时间赶趟,正好可以把《岱庙》游览完,据当地人讲;“游泰山不游岱庙不成其游也。因为泰山的美不在于它的外表而在于它的内涵,泰山二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都浓缩在这所古老的建筑群——《岱庙》,所以说既来之,必游之,取完车票,坐k3路公交赶往岱庙参观,岱庙门票每张30元,现在出门旅游,门票是最大一项开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虽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水涨船高,啥都涨价,连老祖宗留下点遗产都不放过,啥时候,全国旅游景点都能免费就好了,哈哈,前几天看到玩笑,80岁免票,70岁生2胎,赶紧锻炼身体吧,要不然国家好政策啥也赶不上了,我看是永远实现不了,说归说,还得掏兜,拿银子,买票进门。

岱庙位于泰安市区北,泰山的南麓,俗称“东岳庙”。它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岱庙与北京故宫、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岱庙城堞高筑,庙貌巍峨,宫阙重叠,气象万千。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修建天贶殿等,更见规模。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
 
岱庙很大,是泰山封禅祭祀古御道上的一座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占地9.6万平方米。岱庙的总体布局是中轴线结构,这种建筑风格足以看出皇家风范。南北轴线上贯穿着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后寝宫、厚载门,东侧辅以汉柏院、东御座,西侧佐以唐槐院、雨花道院,四周围以高大宽阔的城墙,在东南和西南角的庙墙上建有两个角楼,五彩斗拱,飞檐凌云。

遥参亭:游岱庙首先要从遥参亭开始,它是岱庙的前庭,古帝王凡有事于岱宗,必先至此进行简单的参拜,然后选择吉日良辰才再入庙祭神。亭前有石坊,建于清代乾隆三十五年即公元1770年,四柱三间,为冲天柱式牌坊,顶端蹲立着“望天吼”石兽,额书“遥参亭”。坊的左右铁狮蹲列,旗杆高竖。.
坊前是“双龙”,清光绪六年即公元1880年开凿,方石垒砌,玉栏环围,引王母池之水,环绕岱庙后流入池内。因在池的西北和东南角上各有石雕龙头一个,专供出入水之用,所以称为“双龙池”,




遥参亭”;
又称“草参亭”, 创建于唐,是岱庙的门户建筑,帝王及王宫大臣来泰安祭祀泰山神,总要先到这里参拜,然后才能进入岱庙举行祭祀大典。此亭得名即取“遥遥参拜”或“草草参拜”之意。明代扩建始祀碧霞元君,有泰山第一行宫之称。




此乃“仪门”,左右楹联为:依山踞城无双地,泰神祈福第一宫。 门上有登泰山起点匾,
   



遥参亭为二进院落,山门、塞门、正殿、方亭、后门依次坐落在通天御道至岱庙的轴线上。山门内台基上建正殿五间,歇山顶,前后步廊式,上覆黄琉璃瓦,殿内供奉着碧霞元君;两侧是东西配殿各三间,供奉送生娘娘和眼光奶奶。


香火缭绕,善男信女在香炉两边悬挂许愿铜锁,古时登泰山前先在岱庙祭拜,所以叫做“泰山第一香” 


《济南五三惨案纪念碑》。民国十七年即1928年,日军侵占济南,五月三日屠杀我军民5000多人,国民党山东省政府被迫迁往泰安,第二年在周年纪念大会上泰安民众捐资立碑,铭记国耻。碑座为方形,上刻“民国十八年五月立”,碑身是四棱上削,似怒剑刺空,与济南军民当年所立《五三惨案纪念碑》相同。


大殿前的石印章《泰山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之印》


三足青铜鼎






遥参亭
岱庙之间是岱庙坊,又名玲珑坊,建于清代康熙十一年即公元1672年,山东布政使施天裔创建,通高12米,宽9.8米,深3米,总体略呈方形 造型端正,为四柱三门式。坊起三架,重梁四柱,高低错落,通体浮雕,造型雄伟,精工细琢,为清代石雕建筑的珍品。


 


岱庙坊,迎面看到的高大宽阔的“正阳门”,正阳门始建于宋,毁于二十世纪中叶,正阳门,两扇朱红大门,门上镶有81个铁制馒钉,有铺首,象征岱庙的尊严,古时候只有帝王才能从此门进入。正阳门高8.6米,上面的五凤楼高11米,共5间,为九脊单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24根四方明柱,檐下斗拱出三翘四,墨线大点金彩绘,额枋金龙飞舞,远远望去翘檐翼然,翩翩欲飞。正阳门两旁置有东、西掖门。




庙有八门。南向五门,即中为正阳,两侧为掖门;掖门两侧,东为仰高,西为见大。东门名东华,又称青阳;西门名西华,又称素景;北门名厚载,又称鲁瞻。各门之上均有楼,前门称五凤楼,后门称望岳楼。庙墙四角有角楼,按八卦各随其方而名:东北为艮,东南为巽,西北为乾,西南为坤。门楼、角楼均于民国年间毁坏。1985年重建正阳门和五凤楼,黄瓦盖顶,点金彩绘,富丽堂皇,高耸巍峨。1988年至1989年重建巽、坤二楼,五彩斗拱,飞檐凌云





进入正阳门,先看到的是轴线上的第二道门,“配天门”
配天就是取孔子之语“德配天地”之意。配天门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顶,前后步廊式穿堂而过。殿内原来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方星宿的泥塑神像,民国年间被毁。两侧是配殿,东边是三灵侯殿,祭祀的是周朝谏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西配殿叫太尉殿,是专门祭祀唐代名人杜崇的。此人在唐武宗的会昌年间曾被任命为中书侍郎。




东侧的古柏树传说是汉柏,苍郁挺拔,枝繁叶茂。在它的主干与侧枝的交接处之上长了一个奇特的树瘤,越看越像一只顽皮的猴子在猴头猴脑地到处张望,胸前还挂着一个似圆似方的印牌,这就是岱庙八景之一的挂印封侯(猴)。也使大家联想到了“关云长挂印封侯”的故事。




东碑台上;《
宣和重修泰岳庙记》是宋徽宗于宣和六年即公元1124年立的御制碑。碑高9.25米,宽2.1米,仅这青石大龟座就有七立方米,重达四万余斤。碑阴有明代万历十六年即公元1588年山东巡抚李戴和巡按吴龙征的题刻“万代瞻仰”四个大字。



西碑台上;《大宋封东岳天齐仁圣帝碑》是宋真宗于祥符六年即公元1013年所立,俗称《祥符碑》。碑高8.2米,宽2.3米,由翰林学士晁迥撰文,翰林待诏、朝散大夫尹熙古篆书碑额并书写碑文。碑阴有明代万历二十四年即公元1596年巡抚张允济和巡按王立贤题书的“五岳独宗”四个大字。


都是国宝级的石碑;东侧有《大元太师泰安武穆王神道之碑铭》、《重修东岳蒿里山神祠记碑》及《创塑州学七十子记碑》;西侧还有《泰山赞碑》、《可摘星辰方碑》等


欣赏岱庙的碑林之前,本人认为有必要将“龟趺”和“赑屃”(bixi)的概念搞清楚,因为岱庙里的碑刻,大多为龟趺碑,也有一些碑刻或其他景点的碑刻,用于驮碑的神兽又被称之为赑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此写个小知识,在以后参观类似景点时,作为参考,以防混淆。
    
 提起龟驮碑,人们往往要问,古时为什么要用龟来驮碑呢?其原因是:第一,龟自古以来就与龙、凤、麒麟并称“四灵”;第二是龟喻长寿,以龟趺碑,符合万古流芳之意;第三是因为龟能负重,用其所长;第四系龟习文也,龟自古就与文字有关,如甲骨文等;另外,古代还传说河出图,即灵龟负书而出。         


龟趺碑的造型,在明代中后期有所演变,更具装饰性。按“龙生九子”之说,它被称为赑屃(bixi),其特征为:龙头、鹰爪、龟背、蛇尾。 (在观赏碑刻时,如果是明代中后期的文物,大部分是赑屃哟)。  





观海”题词碑。此碑原在岱顶,后移到炳灵门内南侧,碑刻于明嘉靖十四年(1555),碑高约2.6米,圆首。碑正中刻“观海”二字,大字中间留有飞白,像是同时握着两支巨笔写成。落款为:“山东左布政使、顺天府通州心斋张钦书”。
汉柏院内,还有舒同的“汉柏凌云”题刻、沙孟海书杜甫《望岳诗》中“荡胸生层云,决雎入归鸟”题刻等 



汉柏西侧高台之上,有三通碑刻,最著名的是中间那通碑刻,就是乾隆帝御笔画作“御笔汉柏之图碑” 




“篑(kui)为山”
碑刻,有题刻无落款。“篑”(kui )即盛土的筐,中国有句成语为“及篑为山”,意思是山由一筐一筐的土石堆积而成,比喻任何大事情都要从小处点点滴滴做起。 

 
 
 
汉柏院;位于庙东南隅,院内原有炳灵殿,又有汉柏,故旧称炳灵宫或东宫,今称汉柏院。门内巨匾高悬,李铎书“炳灵门”。周围有古柏5株,传为汉武帝东封时所植。 如今扭结上耸,苍劲葱郁若虬龙蟠曲。虽已肤剥心枯,却新枝继生 古人誉为“汉柏凌寒”,为泰安八景之一。
     
古柏下面有著名书画家刘海粟题写的“汉柏”二字。刘海粟(1896 - 1994),江苏武进人,著名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1983年9月游泰山,留下了“云海”、“汉柏”等题刻。 




在汉柏院中还有一块碑刻“第一山”,据说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手笔。
米芾(1051 — 1107),初名黻(fu),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等。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八角形的水池满是各色鲤鱼




汉柏院北侧有一座小门,穿过此门迎面一座高台,汉柏亭就坐落在这座高台之上。此处原为炳灵殿遗址,下为高台,上为四柱方亭,南面有石级可上。登上此亭,泰城东部及岱庙风光可尽收眼底。
 





唐槐院位于岱庙西,与东侧的汉柏院相对。因院内有唐槐而名唐槐院。原树高大茂盛,蔽荫亩许,民国年间枯死。1952年在枯槐内植新槐,今已扶疏郁茂,俗称“唐槐抱子”。树下有明万历年间甘一骥书“唐槐”大字碑,又有清康熙年间张鹏翮题《唐槐诗》碑。西树立有清乾隆帝亲笔题刻:“兔目当年李氏槐,枒槎老干倚春阶、何当绿叶生齐日、高枕羲皇梦亦佳。”院内遍植槐树,春夏之际,满院飘香。百碑墙、古槐荫山、槐香池,再加上点缀其间的盆景,别有一番情境。 
 
进得门来,一块假山石上的“古槐荫山”格外醒目   



石甬道上有一棵古柏独立阶下,传说是唐代忠臣安金藏的化身。武则天称制后,幼子李旦为皇嗣,她怀疑其子谋反,即欲杀害,并派心腹重臣审训安金藏等人。安金藏竭力保护太子,大呼道:“公不信我言,请剖心以明皇嗣不反也。”遂引佩刀刺腹中,五脏并出,气绝倒地,经御医抢救未死,李旦免难。后来唐玄宗继位后,为追思安金藏的忠烈,特封为“代国公”,并诏令在泰山极顶大观峰上镌刻了“
安金藏”三个大字。安金藏死后,追赠为“兵部尚书”。据传安金藏的魂魄曾来泰山神前告武则天灭子之状,化为此柏,因名“孤忠柏”,列为岱庙八景之一----孤柏披忠 



仁安门,取自孔子“仁者安仁”之意。殿内原祭祀天聋、地哑之神,两侧是东西门神。配天与仁安之门,由通道相连,前有铜狮蹲列,后有石狮守卫,更增加了殿宇神圣的威严。


古代官员出行的警示牌



北侧路东又有一株枯死的古柏,看它那躯体以顺时针方向拧扭盘旋而上,纹理清晰,质感细腻,尤为奇特。传说它是一位古代忠臣的化身,在陪同天子祭泰山时,由于不满巨大的耗资而挡驾进谏,激怒了天子,后在群臣的请求下虽免于一死,但又因他的耿直不阿,拒不谢罪而重被斩首,他的魂魄就立于路旁向泰山神申冤告状,被列为岱庙八景之一---“宁死不屈”。
传说毕竟是传说,但从这棵树的造型特点而言,却蕴含着一种曲折奋进的力量,还有一种既刚健又柔和的美感,这正是人们喜欢它的原因。




甬道中间小平台上的奇石叫“扶桑石”,石上布满孔窍,玲珑可爱。乾隆当年来岱庙时曾写诗称之为“介石”。而所谓扶桑,是古代神木的名称,传说太阳从它的下面升起。《淮南子 · 天文》:“日出于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为晨明”。其石貌似扶桑,故其下有明嘉靖年间吴应龙所题“扶桑石”三字,与泰山是日出之山相呼应。


游人在此用手帕蒙住双眼,绕扶桑石来回各转三圈,再去摸那古柏南侧正中的疤缝,便可领受山神赐福。




哈哈,我转了好几圈,整的直迷糊也没摸中疤缝。



东、西环廊中间有钟鼓楼。鼓楼在东,因历代碑刻陈列馆以南的环廊尚未修复,现仅存遗址;钟楼在西部环廊中间,二层三间,五架梁前后出廊,重檐歇山顶,面阔14.5米,进深9.64米,通高13.5米,内置大钟
 



天贶殿”。它是按照帝王的“九五”之制设计的,即面阔9间,进深5间。这是根据《易经》所说的“九五,飞龙在天”的含意而制定的,它的顶是重檐庑殿式,下部斗拱承托,上面覆盖着黄琉璃瓦,整座大殿建于高达2.65米,面积为800多平方米的双重品级台上,辉煌壮丽,峻极雄伟,展现着皇家权势的气派。
天贶殿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及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



殿内保存有巨幅宋代壁画《启跸回銮图》,长62米,高3.3米,描绘了东岳泰山之神出巡时浩浩荡荡的场面,共有人物630余名,并绘有各类珍禽异兽、山石树木、宫殿楼阁等,构图严谨,疏密相间,气势磅礴,笔法流畅。描绘了泰山神出巡的浩荡壮观的场面。画中人马,千姿百态,造型生动逼真。是泰山人文景观之一绝。



传说,岱庙的天贶殿和皇宫的金銮殿是一样的,只是矮了三砖,而曲阜的大成殿又比天贶殿矮了三砖。




澶渊之盟”:北宋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和圣宗亲率大军侵入宋国的境内。宋真宗畏敌,便与大臣王钦若及陈尧叟密谋迁都南逃,因为宰相寇准坚持主战,促使宋真宗下决心在澶渊即今日的河南濮阳督战,结果大胜辽军。真宗一向是主和派,虽然打了胜仗还和辽国签订了屈辱和约,每年输银10万两,绢绸20万匹,这就是著名的“澶渊之盟”。




“天书”的闹剧“澶渊之盟”是北宋武力收复五代以来北方失地的最后一次认真努力,这次战役虽然以小胜结束,但最终订立的盟约,宋真宗在内外交困之际,耻于澶渊之盟的岁币买和政策,但军事上不思进取,难有寸进,为了借助“君权神授”而维护统治,宋真宗于是和宰相王钦若合谋,借封禅提高自已的声望,以弥补城下之盟所带来的心理阴影,于是伪造天书,导演了一场降“天书”的闹剧,并借此东封泰山,搞得举国若狂,致力祀事都是标明盛世、点缀太平之一大景观。
 


大殿内供奉着“东岳大帝”泥塑坐像,高4.4米,下设高达1.6米的须弥束腰方形石座,头顶冕冠,前垂十二旒,提示大帝要明察秋毫;冠的两侧悬坠玉衡,显示帝王对奸宦的馋言充耳不闻。他全身着穿衮袍,手持天子赐予的青圭玉板,上雕日月星,下刻山海图,表示泰山神具有上主天、下主地和主生又主死的神威。塑像精工细腻,肃穆端庄,栩栩如生,俨然帝君。
       神龛上高悬着清代康熙二十三年即公元1684年祭祀泰山神时所题“配天作镇”匾额;殿门内上挂乾隆于十三年即公元1748年所题的“大德曰生”巨匾。像前陈列着明代帝王所赐的铜五供和森严的金瓜、月斧、朝天登及龙头拐杖等仪仗。



东岳大帝就是泰山神。历代帝王为了加强统治,都竭力为泰山神晋爵加封,崇拜备至。山神原来并无封号,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十三年即公元725年封泰山时,始封他为“天齐王”;宋真宗赵恒东封泰山时晋加为“天齐仁圣王”,大中祥符四年又加封为“天齐仁圣帝”;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二十八年即公元1291年再次晋封为“天齐大生仁圣帝”。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认为给泰山神乱加封号是“渎礼不经”,所以去掉了所有封号,改称“东岳泰山之神”。岱封锡福(雍正题)



“后寝宫”位于天祝殿北,一字横列分东中西三宫。中寝宫建在中轴线高大的台基之上,面阔五间,宽23.1米,进深13.27米,高11.7米。单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东西二寝宫各建于较低的台基之上,三开间,上为九脊歇山顶,上覆青瓦。三寝宫之间用红墙相连,形成岱庙的第四进庭院 。



后寝宫;宋真宗封泰山神为帝,诏封泰山夫人为“淑明后”,遂建后寝宫以祀祭。
横批是;权舆造化 对联;震出泰亨万物广生推圣德,云蒸雨降八方甘泽遍崇朝。 


后寝宫之北是“后花园”,东半部为木桩盆景,千姿百态,情趣横生;西半部为花卉盆景,百花斗艳,万紫千红。









岱庙后院的东西两侧,有两处惹人注目的古迹,东为铜亭,西为铁塔。铜亭又名“金阙”,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铸。亭为铜质,施以鎏金,亭长4.4米,宽3.4米,内祀元君铜像。璀璨耀目,端庄浑重,该亭以仿木结构形式装配而成,显示了我国古代精湛的冶铸工艺。明万历年间始建于岱顶碧霞祠内,称金殿。20世纪70年代迁入岱庙,为我国几座著名铜亭(北京颐和园宝云阁、武当山天柱峰顶金殿、昆明金殿)之一。 
西侧的铁塔为明嘉靖年间铸,造型质朴雄伟,原有13级,立于泰城天书观即今上河桥粮食局,原在天书观为十三级,抗日战争中被日军飞机炸毁,仅存3级,1973年移此。





假山盆景




后花园里鲤鱼池,我看像鲤鱼,导游说不是鲤鱼,据说很珍贵的,叫啥名忘记。





门票里包括免费登城墙角楼。
岱庙城墙总长约1360米,高近8米,其基础由五层条石砌成,上砌大青砖;地宽17米,上宽8米,有马道可以上去,墙外侧修有箭垛。城墙的四个角上有四座角楼,均由多个歇山式组成的复合式屋顶组成,上覆黄色琉璃瓦。
四座角楼按八卦中的方位得名:东北角为艮楼、东南角为巽楼、西北角为乾楼、西南角为坤楼。这也是帝王宫城的布局。所以古人说岱庙“朱堞金扉,龙楹螭殿,罘罳(fusi)象巍,俨然帝居”。
 


在城墙角楼边,我在给实习导游讲解历史,哈哈,整反了,应该是他给我讲呀。




岱庙的城墙,古色古香,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东西花园间是北大门(厚载门) ,1984年重建。门上有望岳楼三间,檐下悬“厚载门”匾额。望岳楼与正阳门的五凤楼法式相同,黄瓦明廊,红柱隔扇,如云端琼阙。
古老文明的岱庙,象一颗光彩闪耀的明珠,镶嵌在山与城的结合部,站在望岳楼上,可仰望巍巍泰岱与天齐,可眺瞻天门云梯隐天际。
《岱庙》是历代封建帝王在封禅泰山前,先在这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完成祭祀仪式后,皇帝们就要离开岱庙,从厚载门(岱庙北大门)出发,沿着登山古道,向泰山进发,进行声势浩大的登泰封禅大典。
从岱庙北门(厚载门)经岱宗坊,再到泰山登山古盘道的“红门路”,顺路往前走就是“一天门”----红门也是登泰山的起点开始。 所以,先拜岱庙再登泰山这才是完整的。   



凤凰台”;在岱宗坊西南,《汉书》曰:宣帝元康元年,凤皇集泰山。后因其地为台,台上有亭,久废”。2006年红门路改造时,在岱宗坊西南新建高台一座,上置泰山石,四面刻凤凰,有水从台顶流下,形成了一处阐释古义的当代景观。
  泰山石,青底白纹,形状古朴庄重,犹如璞玉。


 
岱宗坊是一座流传有许多美丽神话的四柱三间式古代牌楼。它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位于泰山
岱庙北门外岱宗大街北侧的红门路南端,是泰山中路登山之门户,为登山第一坊,号称泰山第一坊。
         额题篆书“岱宗坊”三个金色大字,有标志导向作用。坊前分立《重修岱宗坊记》和《重修泰山记》泰山作为五岳独尊的圣山,在登山之始,自然要有提醒人们进入名山胜地的标志,以使人们收敛视野,排除杂念、“若登天然”般地攀登泰山。




岱宗坊就是登泰山的起点




岱庙门票每人30元,请香15元,中午11点钟,游览完岱庙在附近饭店吃午餐,豆豉炒油麦菜18元,大拌菜14元,泰山原酿啤酒10元,餐具1元,总计43元。


乘坐泰安--青岛的火车,在站前留影,再见了泰安,再见了泰山!





两天两夜的泰山之行已经结束了,这两天有欢喜,有激动,有疲乏,有遗憾,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尽管有些不舍,还得踏上征程,爬泰山,会让你再次领悟到
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这句话的深刻性。看日出,是理想,它鼓励着你勇往直前。没有理想就没有动力,可是直奔目的而去,一旦达到了目的,你会觉得收获甚微、没多大意思、不过如此。一路上的风景和古迹是重要的,泰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重要的,登泰山的经历和感受是重要的,至于看到看不到日出不是重要的。其实,人生的很多事情,当你回首品味的时候,记忆深刻的都是过程,结果不过是过程的一个终点而已。一定要重视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意义在过程中已经实现了,结果是随之而来的。




下一站游览“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之称的魅力海滨城市------《青岛》。


                                                                                     2012年9月22日于泰安--山东环省旅游第9天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