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沈园、兰亭

浙江
浙江 zhejiang
经纬度:120.049188
29.284574
旅游评分:4.7分
旅行费用:¥7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2-17 06:20
游记浏览:10
游记目录:

记载:在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南宋诗人陆游和表妹唐婉结婚。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互敬互爱。然而,陆游的母亲却不喜欢唐婉,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可是却一次又一次的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只得被迫与爱妻唐婉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数年过后陆游礼部会试失利,当时的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在漫游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和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尽管这时他已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婉的爱并没有完全摆脱。陆游满怀伤感,他放下酒杯,正要转身离去的时候,不料这时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婉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婉送来的这杯苦酒。在陆游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词:

“红酥手 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莫!莫!”

此诗情真意切,哀婉凄怨,令人动容,唐琬见后也不胜伤感,于是也跟着和词一首:

“世情恶 人情薄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 泪痕残 欲笺心事 独倚斜栏

难!难!难!

人成个 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 夜阑珊 怕人询问 咽泪装欢

瞒!瞒!瞒! ”

在两人这次偶遇之后,唐婉不久便优郁而死。陆游得知唐婉的死讯,悲痛欲绝,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几十年的戎马生涯却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来沈园,可是以物是人非,于是触景伤情,陆游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的隐痛,于是赋诗写下了《沈园二首》来忆咏沈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等佳句都成为了千古绝唱,沈园也由此久负盛名。

其实,在历经百年前的兴衰后,沈园早已经荒废凋零,不复当年的辉煌。在20世界的80年代,当地政府在发掘遗址的基础上,仿造宋代园林的样式重新修建了沈园。现在的沈园东部建双桂堂,内辟陆游纪念馆,展出了陆游在沈园的经历,以及陆游的爱国史迹和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中部为宋代古迹区,这里的葫芦形水池、池南的假山、池西的古井,都是宋代遗物。园西为沈园遗迹区,以气势雄浑,形制古朴的孤鹤轩为中心。正南用出土断砖砌成的断垣上,刻有当代词学家夏承焘书陆游的《钦头凤》词,点明了造园主题,

在我国历史上,很多著名的爱情故事到最后都是以悲剧而告终,这也许是天意,可是这样的爱情却更加震撼人心!沈园的景色,很多已经不是当时的旧物,可是仍有无数的恋人、夫妻、甚至老人来这里怀古凭吊,不知道在那一瞬间他们会不会默念那首词“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沈园,又名沈氏园,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5A级景区。本系富商沈氏私家花园,宋时池台极盛。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江南景色。沈园,位于浙江绍兴市区,是绍兴历代众多古典园林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宋式园林。

沈园在宋代已是绍兴著名的园林。据说,过去的沈园比现在大几倍。由于园内建有楼台亭阁,假山池塘,环境优美,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常来此游览,赋诗作画。

很多人来到这里都是冲着陆游唐婉的爱情故事去的。许下一份心愿,挂上一个许愿铃。

满园都充满了爱情的甜蜜气息,也让人体验到绍兴那温柔的另一面。

沈园占地七十余亩,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江南景色。

钗头凤题词。

沈园蕴藏着陆游与唐琬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相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初娶唐琬,伉俪情深,后被迫离异。

公元1151年(绍兴21年),两人邂逅于沈园。陆游感慨怅然,题《钗头凤》词于壁间,极言“离索”之痛。唐琬见而和之,情意凄绝,不久抑郁而逝。晚年陆游数度访沈园,赋诗抒怀。

公元1192年重游沈园,又赋诗一首,写道:“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于石,读之怅然”。陆游为此哀痛至甚,后又多次赋诗咏沈园,有"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之名句,沈园由此极负盛名

82岁时陆游对唐琬仍是念念难忘,又写下:

城南亭榭锁闲坊,孤鹤归来只自伤,尘渍苔侵数行墨,尔来谁为拂颓墙?

84岁,陆游辞世前一年,不顾年迈体弱、再游沈园。作《春游》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沈园日票:8:00--17:00,40.00元,夜票:17:30--21:00,70.00元。 晚上的“沈园之夜”讲述了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美丽的灯光加上演员的精彩演出,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遥想那年,在南宋的春天,一枝梅花斜在了诗人的眼里,隔着梅花,陆游没能握住风中的一双红酥手。

绍兴虽然也是浙江的城市,但是却不仅仅只用水城来形容这里,在绍兴城随便走走,都能感受到这个老城所独有的文化气质。来到绍兴之前,一定要重温恶补一下课本中提到的绍兴人物:鲁迅、周恩来、秋瑾、周恩来、蔡元培、徐渭...也许大家并不熟知,就在绍兴城西的兰渚山下,有一处著名的“兰亭”,早在1600多年前,这里就是非常有名的风景游览地。

如今的“兰亭”景区非常幽静美丽,这里因为有着众多的植被甚至成为了很多人消夏避暑的好地方。兰亭的得名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曾在这里种植了很多兰,东汉时建有驿亭,于是之后便有了“兰亭”。而“兰亭”的真正成名还是因为书圣王羲之。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此书写了著名的《兰亭序》,之后兰亭更是闻名遐迩。

可以说对到达兰亭游览的人来说,除欣赏兰亭的景观之外,最让人陶醉的还是兰亭建筑之外的大量的动人故事。兰亭之地具有幽静典雅之韵,非常适合文人学者们再此谈天说地,进入兰亭景区,漫步其间,但见修篁凝翠,曲径通幽,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在鹅池之中,可以倚栏观赏到群鹅在此戏水,能尽情体味“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野趣逸韵。

兰亭景区主要的景观建筑有鹅池碑、兰亭碑、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右军祠、书法博物馆等。而兰亭的魅力,不仅来自山水风光的瑰丽,更来自历史文化的深厚。先是鹅池旁的“鹅池”碑,相传其“鹅”字系王羲之一笔而就,“池”字由王献之从容续成,父子合璧,千古称奇;接着是“兰亭”碑,系清康熙所题,曾一度遭受破坏,劫后重生,难能可贵;随后是有“东南第一大碑”之誉的“御碑”,碑阳为康熙手书《兰亭序》,碑阴为乾隆1751年游兰亭时所书《兰亭即事诗》手迹,祖孙二帝手迹同碑,世所罕见,令人叹为观止。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一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

可以说兰亭处处成景,处处幽雅,是人们放松心情的好地方。八十年代在日本当时很有影响的顶尖级画家高山辰雄曾经访问过兰亭,来绍兴的目的是为写生,原先计划三天的行程被延长至七日,其中有一个半天完全泡在兰亭鹅池的东侧草地上。那天,高山先生在兰亭之内转了一圈之后,对陪同人员说:“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让我们什么事都别干,静静地坐着享受吧。”他一眼就看中鹅池东侧一块不大的草地,席地而坐,一直到公园关门他才不得不起身回到宾馆。

由此可见,日本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兰亭”不仅在建筑和艺术上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对爱好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友好来说,同样有着深远的意义。

如今的“兰亭”景区非常幽静美丽,这里因为有着众多的植被甚至成为了很多人消夏避暑的好地方。兰亭的得名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曾在这里种植了很多兰,东汉时建有驿亭,于是之后便有了“兰亭”。而“兰亭”的真正成名还是因为书圣王羲之。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此书写了著名的《兰亭序》,之后兰亭更是闻名遐迩。

鹅池碑是一座三角形石质建筑,碑上“鹅池”二字相传为王羲之父子合写,称“父子碑”,又同是著名书法家,因此使此碑身价百倍。据传,王羲之正在写“鹅池”二字时,刚写好“鹅”字,就听到接圣旨的呼声,身居当地右军将军的王羲之当然不敢怠慢,立即搁笔接旨。其时正在父亲身边观看的王献之,忍不住提笔续写了一个“池”字。碑侧鹅池是纪念性建筑,除与鹅池碑相呼应外,还同王羲之一生爱鹅有关。王羲之喜欢看鹅,喜欢写鹅字,也喜欢养鹅,因此也就有了王羲之书写“道德经”换鹅的故事,凡是与纪念王羲之有关的地方大多有鹅池建筑。

可以说对到达兰亭游览的人来说,除欣赏兰亭的景观之外,最让人陶醉的还是兰亭建筑之外的大量的动人故事。兰亭之地具有幽静典雅之韵,非常适合文人学者们再此谈天说地,进入兰亭景区,漫步其间,但见修篁凝翠,曲径通幽,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在鹅池之中,可以倚栏观赏到群鹅在此戏水,能尽情体味“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野趣逸韵。

兰亭碑也称小兰亭,亭中碑刻“兰亭”二字,为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御书。中间有断痕,为文革时所遗留。80年恢复时,无论如何找不回两字之间的一小块碑石。虽然已经精工相接,但旅游者总是深感遗憾,喜欢以自己的想象在缺陷处用手指去弥补摩画,时间久了,“兰亭”二字中间的残缺部分似乎隐约重现,兰亭碑也就被人们戏称成了“君民碑”。

兰亭序》也称“禊帖”,还称“临河序”,非但文采灿然,书法艺术更是精绝,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也因此而成了历代书法家与书法爱好者,及其他文人雅士的朝圣之地和江南的著名园林。

兰亭景区主要的景观建筑有鹅池碑、兰亭碑、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右军祠、书法博物馆等。而兰亭的魅力,不仅来自山水风光的瑰丽,更来自历史文化的深厚。先是鹅池旁的“鹅池”碑,相传其“鹅”字系王羲之一笔而就,“池”字由王献之从容续成,父子合璧,千古称奇;接着是“兰亭”碑,系清康熙所题,曾一度遭受破坏,劫后重生,难能可贵;随后是有“东南第一大碑”之誉的“御碑”,碑阳为康熙手书《兰亭序》,碑阴为乾隆1751年游兰亭时所书《兰亭即事诗》手迹,祖孙二帝手迹同碑,世所罕见,令人叹为观止。

面对着“曲水流觞”处的建筑就是流觞亭,是纪念曲水流觞的场所,现建筑为清代所成。亭内陈列曲水流觞图、名家书作、当年曲水流觞所成诗文等。

兰亭所以有这么大的名气,完全源出王羲之等风流人物的一次历史性雅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和修禊”。 古人在每年的三月初三,为消灾除凶,祈求平安,常在水边组织修禊仪式,同时作为一种水边嬉戏的游乐。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四十二人在此修禊,组织“曲水流觞”活动。曲水流觞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击鼓传花式的即兴娱乐,不过曲水流觞比我们现代人多了一点自然,而少了一点人为控制,谁出节目,完全由水中漂着的觞来决定。

淌水的小溪中有许多“港湾”式的小曲,从上游漂下的觞停在谁面前的“港湾”中,谁就得使出自己的绝活,或者事前约定的节目。王羲之等文人雅士们约定的活动是即兴作诗,诗不成就得罚酒。当时参与修禊的四十二人中,王羲之、谢安、谢万、孙绰、徐丰之、孙统、王彬之、王凝之、王肃之、王徽之、袁峤之等十一人各赋诗二首。郗昙、王丰之、华茂、庚友、虞说、魏滂、谢绎、庾蕴、孙嗣、曹茂之、华平、桓伟、王玄之、王蕴之、王涣之等十五人各得诗一首。九岁的王献之等十六人诗句不成,各各罚酒三觞以助兴。王羲之将已成之诗汇编成集,并应众人之邀,乘着酒兴在集子之前写了一篇324个字的序文,举世闻名的《兰亭序》就此诞生。

“曲水”是留在地面上的一条弯弯曲曲小溪,流觞指的是漂在曲水上的酒杯,临水而坐,一觞一咏组成了著名的曲水流觞。可以说,没有当时王羲之等人的曲水流觞活动,就没有《兰亭序》的诞生,当然也不可能有兰亭如今这样的知名度,曲水流觞应是兰亭景区的灵魂所在。曲水畔,常有风雅之人仿古流觞。

跨小桥而入墨华亭,当年王羲之临池习书,使池水尽黑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穿亭而过即为大厅,高大轩敞,其内供奉王羲之像及陈列各种版本的《兰亭序》,是历次晋圣活动的主要场所。从右军祠的天井可见到屋外葱郁的兰渚山,这一室内见山的借景手法,构思奇巧,素为人所称道。

依山傍水而筑的兰亭书法博物馆,不时更换的书法陈列,展示出中国书法艺术的千年流变,从中可以领略历代书法艺术大师的精湛书艺,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御碑亭”中的御碑高6.8米,宽2.6米,厚20厘米,重1.8万公斤,是我国最大的古石碑之一。碑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序》全文,碑后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的《兰亭即事》。与前面的父子碑、君民碑一样,此碑被人们称之祖孙碑,同为兰亭景区的“三绝”。

一些到这里来的游客尤其是书法爱好者可以在这里练习书法。

兰亭”景区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

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

旅游贴士:1.“兰亭”景区门票40元,可以乘坐3路和23路公交车前往。 2. 在景区的出口处,有各种笔墨纸砚出售,可以砍到很便宜的价格带回家,也算沾沾书圣的光, 3. 在每年的三月,这里都会举办书法节,尤其是仿照古人“曲水流觞”的故事,是每年景区游客人数最多的时候。


  从百草园三味书屋,从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乡的社戏,再从青藤书屋兰亭书院,可以说,绍兴之旅就是一场文化盛宴之旅,也希望下次继续来绍兴古城,走进这课本书上的各个地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