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西藏之行------景物与宗教交织的旅程

2013年西藏之行------景物与宗教交织的旅程
2013年西藏之行------景物与宗教交织的旅程
2013年西藏之行------景物与宗教交织的旅程
2013年西藏之行------景物与宗教交织的旅程
出发地:深圳
目的地: 拉萨 林芝
入库时间:2016-07-29 08:41
游记浏览:41
旅行天数:5
游览景点:["布达拉宫","林芝","羊卓雍错湖","林芝","中流砥柱","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南迦巴瓦峰"]
出发时间:2013-07-20
旅游简介:拉萨 西藏,一直神往却不敢前往的神秘之地。切莫说世界屋脊的美誉,仅自然风光就包含无数的雪峰、湖泊、树林和牛羊,还有宗教文化渲染的宫殿、庙宇、经幡和喇嘛,以及高原反应所带来的挑战,就能让无数人梦影缭绕。...
旅行花费:5
游览月份:7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拉萨 布达拉宫

 

西藏,一直神往却不敢前往的神秘之地。切莫说世界屋脊的美誉,仅自然风光就包含无数的雪峰、湖泊、树林和牛羊,还有宗教文化渲染的宫殿、庙宇、经幡和喇嘛,以及高原反应所带来的挑战,就能让无数人梦影缭绕。

要想到达这片圣土,在经过艰苦的青藏铁路、公路的修建后,我们有车驾、铁路、飞机等多种方式。因为工作太多,我退订了原本出票的高价火车票(西安-拉萨),车程大约33个小时,同时也遗憾地失去看青藏铁路沿途风光的机会。从广州经停重庆抵达拉萨的航班只有南航一班,和其他飞拉萨的航班一样是固定的检票口,5个半小时航程。

在飞机快抵达拉萨的时候,从上空可以清晰地看到地面披着薄薄植被的峦山,细细的土黄色河流,以及河流两岸的稀疏的树林。一切是那么地清晰、明净、和静谧,偶尔有几片淡淡的白云漂浮在山、河、地之间,让人感觉空气是这的透明,透明得拉近了三界的距离。虽然我去过很多地方,从高空俯瞰过不少城市的景色,但这种景象绝对是第一次!第一次高空接触,就已提起我的兴奋度和好奇心,真想对着窗外大喊-----“拉萨,我来了!”

显然,多数第一次来西藏的人,一下飞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高原反应,我也不例外。有人告诉我,高原反应一般在抵达后4-5个小时才会明显,多数人这个时候有迹象是心理作用。我对这话不以为然,只感受到不适感,首先就是感觉两耳发热、人有点兴奋,呼吸有点困难,倒也能忍受。心里就有点暗暗窃喜,觉得高原反应也没那么可怕…..

事实证明,这话是真理、是铁律!我后来成为此行中高反最明显的几个人之一,痛不欲生。头疼欲裂、目眩、呕吐、发热、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失眠、无力症状全部都被我中招了。第一、二天的晚上我几乎没睡,忘记酒店开窗,空调氧气不够,无法躺下,只能坐着眯着睡。好在半夜下雨了,拉萨一下雨氧气就多些。开窗,站在窗前拼命深呼吸就能缓解高反症状,所以后来都是窗户全部打开,盖着厚厚的被子睡觉。由于缺氧,人的记忆力和接受能力也下降,站着说话累,都想坐着讲话,而且对别人谈话内容只能听进去二分之一不到…..真的明白为啥西藏的高考分数线那么低了,在高原上要想学得聪明,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不过,据我对我们团的队友观察,南方人比北方人高反明显,男人比女人高反明显,经历旅途劳顿或加班劳累的人比轻松前来的人的高反明显。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种便宜又有效的药,我们都称为神药---酚氨咖敏片,5元一瓶。当然,导游也给大家推荐两种,一种是葡萄糖注射液,一种是止痛粉,也有效。

每当高反比较明显的人刚开始都想,此生来一次足矣;但真正走完行程的人,却又想着再来第二次、第三次,我就是这样的。任凭身体不适多痛苦,一看见美景就忘却了身体痛苦,更多向往思想升华的境界了。

美丽又艰辛的行程从布达拉宫开始。布达拉为观音胜地普陀洛迦的梵语译音,意为观音慈航以普救众生。布达拉宫曾经是松赞干布和达赖喇嘛的宫殿,西藏的权力中心,政教合一之地。布宫是拉萨最高的建筑,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宫殿,建筑高度100多米,由寝宫、佛殿、灵塔殿、僧舍等组成。拉萨所有新建的大楼都不允许超过布宫的高度,这让人想起了北京长安街了。神圣的布宫修建在红山上,对面是药王山。整座山就是布宫的地基,山脚是城市公园。现在的布宫据说曾经遭受过战火摧残,后来修复过,但依然散发出宏伟、壮丽的气势。想象一下,蓝天、白云、红瓦、红墙、白墙、重叠的阶梯,与布达拉宫气贯苍穹之势,交织成一副层次感十足的油画,是多么地美。

引用官方说法是,“布达拉宫原本是为了纪念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建立的,成为汉藏民族团结的象征。据传当年文成公主入藏为公主建的宫室,当时的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时,两位公主分别带去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和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以及大量佛经,松赞干布在两位公主影响下皈依佛教,并修建了今日的大昭寺和小昭寺。藏族人民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之说,大昭寺在拉萨市具有中心地位。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会生活层面的。”据导游说,藏族人心中的拉萨就是大昭寺和小昭寺及周边地区组成的“小拉萨”,以前有中巴公交车,专门有“小拉萨”站名呢!

布宫崇尚的西藏格鲁派,宗喀巴大师是创始人,属于教规最严格的藏传佛教,因喇嘛头戴黄色帽子,也称黄教。大师诞生于青海的塔尔寺,我也曾经去过。格鲁派并不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教派,但却成为最有权力和影响力的教派,在目前西藏有记载的历史里大部分受格鲁派影响,包括达赖喇嘛和班禅大师都出自格鲁派宗喀巴大师旗下的弟子而发展起来的,并成为前藏、后藏的宗教领袖。所以,第一任达赖喇嘛和班禅大师,其实是师兄弟关系,而且他们各自的活佛转世是必须经过相互承认以及中央政府批准,才算真正转世。班禅大师住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那里连同珠峰大本营,将成为我下一次西藏之旅的目的地。

布宫外观是13层,因为西藏人认为13是吉利数字,这与我们平原上生活人的观念相反。但实际内部只有9层。进入内部,很多建筑部分是一千年前的作品,现在依然结实和实用,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手巧。进入布宫内部首先需要踩着宽阔、长长、曲折的石头阶梯,爬了整座山至少二分之一的高度,象征着朝圣布宫的诚意,这对我们还没完全适应高发症状的人来说,的确是不小的挑战,几乎都是走走停停,谁也不能一口气爬上去。到达宫殿大门口,发现侧面有拴马的石扣,这表示原来当时贵族或高级别的喇嘛都是骑马上来的。

宫殿的门、窗都会挂着一种荆棘类植物加工后的黑褐色的帘子(有点像麻席),据说有遮阳、避雨还能通风的功效,上面都编制着菱形吉祥结,和汉人的吉祥结图案又有区别。大门两边是四大金刚壁画,请注意,布宫内部很多壁画、唐卡,都是古人使用很高技法的杰作,很有艺术价值,其中鎏金画法据说失传了。所有涂料来自于天然矿石、宝石、黄金等,这有点像敦煌莫高窟和甘肃麦积山石窟使用天然植物涂料。只有这些天然的涂料,经过画匠们的艺术锤炼,才能经受得住历史长河的冲刷,保存至今。

宫殿内不允许拍照,所以美丽的艺术品只能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从保存下来的艺术品可以看出,藏传佛教更多保留了印度当时的色彩,很多菩萨、金刚、罗汉之类的都具有现在印度教的色彩,比如白度母、绿度母。每座宫殿都不大,不能和北京故宫的大气相比,因为这在当时的环境修建北京紫禁城那样的宫殿是几乎不可能的。但是,每座宫殿却很精致、细腻,每件艺术品都能和故宫珍品的奢华相媲美。仅灵塔(也就是达赖过世后的棺椁)就八座,其中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的灵塔最豪华,使用黄金3721公斤,高达14.86米;十三世达赖喇土登嘉措灵塔最精致,上面镶嵌各种珍宝多达十万颗以上。灵塔的规格是与当时达赖喇嘛势力及政府财政有关,从灵塔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历史环境了。

除了灵塔,即使达赖喇嘛诵经、修炼、生活的宫殿和房间,其中生活起居房间是允许参观的。有一些宫殿专门摆设达赖喇嘛修炼密宗的地方,里面有密宗修炼的亭台楼阁模型,也是精致得不可思议。有一座宫殿,据说里面摆放的家具、艺术品的制作工艺,已经完全失传,历史、艺术价值无法估量。

除了宗教类的传承,还能看到很多政治色彩。比如,松赞干布、尺尊公主、文成公主等塑像,清朝皇帝赐予的格式金册、牌匾,达赖喇嘛进京拜见清朝皇帝的壁画等,无处不体现了藏汉一家的历史背景。我们导游笑称,唐朝的文成公主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位,也是级别最高一位的援藏干部。

这里必须提一笔,我当时问导游的一个问题,即松赞干布为啥帽子上会有个佛头像?答案是,那个佛头是代表阿弥托佛,因为西藏人认为松赞干布是观音的化身。其实,是历史肯定了松赞干布将佛教引入西藏并发扬光大的宗教功绩和地位。一路上,我们听到很多关于颂赞干布、尺尊公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孙子)的传说,对于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的笔墨远远多于汉地的历史记载,这体现了汉地文化传入西藏的重要影响力和作用,更加流露出文成、金城两位援藏干部在藏族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