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印象(8月9日) 仙女山镇 -天生三桥 -天福官驿 -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 -双河乡

武隆
武隆 wulong
经纬度:107.759931
29.325425
旅游评分:4.3分
旅行费用:¥12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9-02 05:27
游记浏览:9

    武隆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处乌江下游,武陵山与大娄山的结合部。这里有秀美的山川,神奇的溶洞,幽静的大峡谷,古老的原始森林,独特的南国草原。其境内的天生三桥喀斯特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这些年更是因为被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和《爸爸去哪里》及《变形金刚4》选为拍摄外景地而声名鹊起。






     过了青龙桥后,地势由平坦变得逐渐地陡峭了起来,走到青龙桥的背面回首一望,只见那陡峭的绝壁尤如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在那绝壁上有许多轮痕,恰似其羽毛,绝壁上还有一长满㩲木及杂草的岩石,极似其头,真是栩栩如生,故而,该地被称为神鹰天坑,它是由青龙桥、黑龙桥和周围的绝壁合围而成的,呈现出一个标准的字型。黑龙桥高223米,桥洞里光线昏暗,绝壁显得黑呼呼的,故被称为黑龙桥,走出幽暗的桥洞,眼前突然一亮,河谷两岸呈现出醉人的绿色。由于地势越发突峭,那溪流发出震耳的轰鸣声。路边有一块平整的巨石,其自上而下有许多条竖直的波玟沟槽,仿佛是亿万年的雨水冲刷而成的,有几个儿童正在上面戏闹。这一路上一会儿是蜿蜒的栈道,一会儿是幽深的峡谷,一会儿又是空旷的山野,一路美景不断。约11点半钟,我们走出了天生三桥景区。




     在停车场附近有一条百来米长的商业街,出售当地土特产及特色小吃。我们买了些农民做的小吃当午饭,有:炒花饭、拌凉面、凉粉、烤土豆、烤干子,烤熏排骨、熏香肠等。稍作休息后,我们便乘车前往龙水峡地缝景区。进入检票口后是一段地洞式的下行步道,下行了约200米后,在一观景台上朝下一看,那万丈深渊令人不寒而栗。继续下行后,坐了段直行电梯,停靠到近山脚部,回首一看,那电梯紧贴着绝壁,约有10层楼高。





      晩上730到游客服务中心乘车,车行约半小时到了印象武隆的演出地--双河乡。经检票口进入,便是一段隧洞,被冠以时光隧道,只见隧道两侧的白色墙壁上,不时放映反映川江流域人们生活经历和历史变迁的照片,那些照片有的是黑白的,有的则是彩色的,看到那些照片,不禁勾起人们対昔日的无尽回忆。来到演出场地,观众席能坐35千人,只见那座椅都是藤制的,排与排之间的高低落差有四、五十公分高,每把座椅的背面都有巴掌大小的一块地方发着白亮,上面有座位号,极其方便观众找到座位。这里地处峡谷,整个观众席有明显地坡度,坡底下是两块水泥平地,中间有一缺口,(开始不知是何意,后才知道是方便停船用的),水泥平地的右侧有一栋老式建筑的二层房屋,只是一、二楼的厅堂都是空空的,面向观众席的一侧也没有墙。正对观众席的远处是喀斯特地貌的绝壁,在绝壁的上方及下方的树梢上都亮着五彩的灯光,整个场景显得大气、壮观。玉琴纳闷:你说演员会在哪儿表演呢?我说:自然是那两块平地和那房屋啥。她则认为是在对面的山林里,我笑道:“你以为那些演员都是猴子?”引得母女俩哈哈大笑。


      8点半钟,演出准时开始,整台演出,是以一位当年的老纤夫口述回忆的方式,来表现当年川江流域人民的生活及历史的变迁。一开始就是那位老纤夫坐着,用苍老的重庆话讲述,旁边站立一位年轻人用普通话翻译。老纤夫回忆当年川江纤夫的艰难生活,并召唤起当年的老伙计一起唱起著名的川江号子,音乐声响起的同时,一名重庆汉子打扮的演员,从最底下的观众席向上走来,那粗犷嘹亮的歌声在峡谷中回荡,而那镭射激光灯打向山林,一组白色的灯光照向绝壁,那光在绝壁上自上而下倾泻扑面而来,仿佛是当年湍急的川江,很快,那水流向了右侧的平地,接着又流向了左边的场地,并伴有哗啦啦的急流声,那画面真是美轮美奐,引起全场一片惊叹声。这川江号子就是序幕吧。一会儿只见薄雾飘渺,这时,老人便回忆起儿时农村的生活:清晨的山村,烟雾缭绕,晨曦中一少年在学鸡鸣狗叫,接着场地上出现了赶着牛,扛着犁耙下地干活的人们,也有马帮穿行而过的,令人叫绝的是有一农民赶着一群白鹅从远处走来,那鹅竟然没有一只乱窜的,等等……这就是第一场,随后有表现抬石头的劳动号子;有表现扁担、铳担的劳动号子;还有表现女儿出嫁,哭嫁的场景,有表现重庆人火爆脾气,豪爽性格,日子红火的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高潮是川江号子,随着川江号子的唱起,字幕上出现了:现实中,川江号子已消失,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庆市每年的文艺演出中,都有川江号子。只见从远处的山林里有一发亮的物体朝前滑移过来,近了才知是只木船,只见百十位仅穿着窄小短裤的纤夫上场(现实的纤夫是全裸的),他们拉着长长的纤绳,从下向上走上观众席,从船上走下那位老纤夫,他边颤颤巍巍的走着,边用苍老悲凉的重庆口音说着:忘记啰,忘记啰,人们把我们都忘记啰,我们没得用啰。而此时字幕上出现:“1996年,机帆船全面取代了木帆船,纤夫逐渐消失了,目前在川江上仅有6位纤夫,在乌江上也仅只有11位纤夫。纤道消失了,纤夫消失了,川江号子成了落寂的千古绝唱川江号子消失了,但川江号子中所表现出的那种,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永远不会消失!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