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东圈门,琼花观,朱自清故居 两淮盐运使司 -东圈门 -壶园 -江泽民故居 -青溪旧屋(刘文淇刘师培故居) -马监井 -汪氏小苑 -丁氏盐商旧宅 -洪兰友故宅 -琼花观 -朱自清

江苏
江苏 jiangsu
经纬度:118.761378
32.161024
旅游评分:4.6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07 01:22
游记浏览:24
游记目录:

 前一天(18日)游完了西部的所有景点了,我们就没有必要住在瘦西湖边上了。为了方便,我们住到了东关街西口的国庆路上一家7天连锁酒店。7天酒店还是不错的,每天大约是120元还给一份早餐。当然另一个人就要再花15元来买了。在这里住,下面的游玩就更方便了。

我们原住的酒店大厅有巨幅江泽民同志的题词,据此可知扬州确实是江的家乡,而且据说他的故居就在东圈门街里。

题词说:古城扬州是我的可爱的故乡,祝愿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青春。

从我们住的7天酒店向南直走约300米,就到了东圈门。与东圈门相对的是这座“两淮盐运使司”衙门。衙门现在很破烂了,院门紧锁,院内有建材,还有垃圾,好象是在维修中,有位乞丐先生躺在花丛后的台阶上,正在权充临时的“盐运使”。古人云:扬州繁华以盐盛。扬州过去的经济繁荣和现在的旅游业的发达,都是因为“盐官”领导的好啊,怎么可以让领导住这么破的房子呢?所以我建议呢把这个景点好好的修一下,请旅游局的领导参考。


东圈门外是老街了,前半部分是商业,但是远没有东关街繁华,后半部分就是住宅了。

进入住宅区了。

这几间就是江泽民故居了吧。没有门牌号,大门在里面插着,有武警出入。


青溪旧屋(刘文淇刘师培故居)。刘文淇(1789-1854),仪征人,字孟瞻。毕业致力治《春秋左氏传》,有《左传旧疏考证》、《扬州水道记》等著作传世。其子刘毓崧、孙刘寿曾均治经学,皆有所成。曾孙刘师培对经学、小学及汉魏诗文有精深研究,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故居亦称“刘氏书屋”。
丁姓盐商住宅。

走出东圈门街,再去琼花观。不远,步行。

    琼花观,即蕃釐观。位于扬州市区文昌中路(原琼花路)的北侧,原为供奉主管万物生长的后土女神的后土祠,始建于公元前十一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原名唐昌观宋徽宗赵佶赐金字匾额题为蕃釐出自《汉书·礼乐志》,蕃指多、大,代表福气,蕃釐即多福大福。因举世无双的扬州古琼花就生长在蕃釐观,因此俗称琼花观

门票:5元/人。


淮南节度使高骈于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所建三清殿。现在正在展出某画家的焦墨画。
这是琼花园。只是琼花已过了季节。

玉钩井。琼花观内有一口古井,井的石栏上有多道被井绳勒出的深痕,此井名为“玉钩井”,井亭上悬“玉钩洞天”四字。相传明代前期的一天,有个道人赤着双脚从天而降,先在街上卖药,后来手拿一轴画卷去见扬州太守,并且说:“此画是贵地一处佳景图,今天献给老爷”。说完,转身就走了。太守打开画卷一看,只见画上画着楼台亭阁,题名“玉钩洞天”不知是哪里的景物,觉得此事蹊跷,连忙派人尾随道人想看个究竟,只见道人走进琼花观,进入井中不见了。差人回来将所见情景禀告太守,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于是,太守便叫一个判了死刑还没有执行的死囚,下井去看个究竟。死囚下到井里,但见井内基本没有水,却有一个大洞,洞门上方有“三十六洞天”五个大字。走进洞天,只见里面楼台亭阁,金碧辉煌。大殿的檐下,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玉钩洞天”四个大字,洞内有奇花异草,树木葱茏。但是没有见到道人的身影。死囚从井中上来后,将所见景色向太守做了回报,太守听了不相信,再派人下去看时,只见井水漫漫,再没见到什么殿宇。由于神仙进了这口井,井下又是洞天福地之仙境,所以后来的人们称这口井为仙井,相传用这口井水洗手能带来好运,洗脸能明目,煎茶能养心。

琼花观看罢,再向朱自清故居进发。步行。

朱自清,就不多介绍了。《荷塘月色》知道不?《背影》知道不?那就是他写的。我也是就知道这两个。他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

朱自清故居在安乐巷27号,为晚清所建,是扬州传统的三合院式民间住宅。

门票5元/人。

通往朱自清故居的小巷子很干净。扬州的巷子虽然小,但是都很干净。


悬挂在门洞上方“朱自清故居”牌匾,这是江泽民题写的。
卧室的堂屋。

卧室。

先生父母的卧室。

这幅堂联很有意境: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吴道台府门上的精美砖雕。中间是"三星高照",两边是"八仙过海"。

扬州旅游攻略图片

人家不开门,咱也不能硬闯啊。走,去下一站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