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 余姚市区行 余姚 -王阳明故居 -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余姚
余姚 yuyao
经纬度:121.154345
30.037113
旅游评分:4.0分
旅行费用:¥1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7-25 00:06
游记浏览:15

6月26号在余姚市内游览。

 

早上来到了阳明公园,该公园建于余姚市区内,建成已有将近六十年的历史。内有多处亭子,其名用以纪念余姚出身王阳明、朱舜水和黄梨洲(黄大仙的祖上),个个都是名震华夏学术圈的大家,某种程度上的破除程朱理学的桎梏,影响了近五百年来中国人的治学与处世观。在公园散步须臾之后我们就来到了王阳明先生的故居,一尊王阳明的汉白玉雕像耸立于故居前,然而我并没有发现王阳明故居的建筑制式与其他我所见过的名人故居有何区别。难道像这样的古代名人大户的故居不会体现出来地方的建筑特点?果真如此的话,我感觉还是各个地方的民居更有看头。

 

上午我们还去了余姚博物馆,余姚博物馆的馆名由余姚籍的现代名人余秋雨所书。余秋雨先生一直是我很敬佩的文化界名人,他在《千年一叹》中对于伊拉克、阿富汗这类当年被笼罩于战争迷雾之中却在其境内产生的某些时段光耀古代的一些古文化有着深刻的评述,而在《山居笔记》中则用一个文化人细腻的视角去感触那些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只是一座座漂亮的建筑物后的文化的与历史的根脉与传承。题名中的有一点引起了我的注意:“余姚博物馆”中的“余”带了食字旁(馀),而“余秋雨”自己的签名却没有食字旁(余)。这一点我不知道原因何在,大概是跟“余姚”的得名有关吧,而余姚本身缘何得名到现在仍有争议,所以就有些无从考证了。也许余秋雨先生这么写也只是出于一种地方上的习惯,就跟“商丘”过去经常被写成“商邱”是一样的吧。

 

下午我跟大仙坐余姚515路公交车来到了河姆渡遗址站,下车欲步行参观河姆渡遗址,结果被滔滔的余姚江所阻。眼看遗址就在江对岸,却没办法过去,而附近渡口的船夫仍在对岸有说有笑,见我们两个人也毫无要摆渡的意思,大概是想等人凑多了再过来吧。现在还不是旅游旺季,游客异常的少,正在我们等的焦急之时,我们发现有一辆冀B牌照的车也停在了渡口,车上下来了两个人,大概也想去看遗址。于是我们一合计,由刚才车上的两个人开车,我跟黄大仙蹭他们的车,由我来导航。在没有GPS定位的情况下,我发挥了自己多年独自出行的经验,利用百度地图对照沿途的工矿单位,与其他道路的交叉趋势,车行进的距离以及道路的曲率进行导航,成功的绕行到余姚江的对岸。

 

河姆渡遗址是新石器遗址,最早的文化层大约距今7000年,是中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迹,大家在历史课本中肯定都听过其鼎鼎大名。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建筑极有特点,建筑的主体被数十根柱子整体撑起并悬空,主体建筑用于居住与一些手工生产活动,下层则可以堆放一些杂物,尖状的房顶由一整块茅草席覆盖用于挡雨。大家可能会通过我的描述联想到吊脚楼,没有错,吊脚楼就是干栏式建筑的一种。事实上,由于其对于南方潮湿气候的适应性,现今这种干栏式建筑仍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广泛的建造并使用,而河姆渡遗址则被考证是干栏式建筑的滥觞。

                             


图2 干杆式建筑复原品(余姚/河姆渡遗址)

 

傍晚与穿拖鞋的大仙一起打篮球,当天傍晚的体感温度应该是在40度以上,没打二十分钟衣服就全湿透了,然而大仙仍然神采奕奕,鄙人敬服。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