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烈路上拜先烈 黄花岗公园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广州近代史博物馆

广东
广东 guangdong
经纬度:113.244409
23.150889
旅游评分:4.6分
旅行费用:¥2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19 05:32
游记浏览:6

广州的公路名字很多没新意记不住,但是个别的路还是名字起的很好,比如这条先烈路,据说就是为了纪念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先烈,先烈路除了黄花岗公园,还有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的后门。

一觉睡到自然醒,吃个早午饭后,公交达到黄花岗站,开始一天的行程。

第一站,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辛亥广州起义的烈士墓园。1911年农历3月29日(4月27日),黄兴率选峰队进攻两广总督署等军政机关,血战一昼夜,起义失败。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壮烈牺牲。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险收得烈士遗骸72具,丛葬于黄花岗。1912年,广东军政府开始拨款建烈士陵园,后方声涛募款修墓,林森向海外华侨筹款建记功坊。1926年,墓园建成。正门牌坊高13米,上刻孙中山的手书“浩气长存”四字。记功坊上由72块方石(由72个国民党海外党部献石)叠砌成崇山形,其上耸立自由神像。

先附上黄花岗公园地图,公园里面也有游览图,不过都是大理石的,反光很厉害,拍的照片没法看。总之,黄花岗公园最核心的部分应该是记功坊附近,记功坊的一边散落着不少名人墓,另一边则是简单的花园,出入口一共三个,分别是正门,北门和红铁门。


广州的几个烈士陵园建的还是很规矩的,虽说是休闲教育一体,虽然周围可以花哨,但是核心部分的装饰还是很庄严的,主要以树形整齐叶色浓重的柏类作为主要绿化植物。沿着这条路向前,就到了核心部分的记功坊。


树上还挂着一个游泳圈,你是几个意思?



终于记住了,这个叫翠芦莉。


第二部分,前赴后继篇,黄兴指挥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攻打并焚烧两广总督署,因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失败


第四部分,浩气长存篇,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收殓七十二烈士遗骸营葬于黄花岗。武昌起义成功后的1912年5月15日(黄花岗起义一周年纪念日),孙中山率各界十余万人至黄花岗祭悼,黄兴为七十二烈士题挽“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洁白的葱兰。



花叶冷水花。



邓仲元(1886—1922),原名邓士元,别名邓铿。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入读广东将弁学堂,次年任将弁学堂步兵科助教、公立陆政学堂教习,并秘密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三年,他任广东新军学兵营排长,代理左队队官。次年即加入广州新军,参加黄花岗起义,从此步入长达十多年的戎马生涯。曾任广东军政府陆军司司长、粤军总部参谋长兼陆军第一师师长,参加过讨伐袁世凯、驱除龙济光等战役, 功绩卓著。邓仲元治军严谨,廉政不阿,嫉恶如仇,对军中不肖分子包庇烟赌的行径,毫不徇情。1922年3月21日傍晚7时,邓铿从香港返回广州,忽然人群中响起了枪声,邓仲元身中两弹,于23日4时不幸逝世。1935年,中华民国当局决议,在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内增订3月23日为“先烈邓仲元先生殉国纪念日”。

邓仲元是这群墓葬中最恢宏的一个,墓道如此宏大,墓碑规整,还附有雕像和墓表。



这个难道是奏乐台?



韦德(1900-1925),民主革命党人。广东香山前山翠微(今属珠海)人。早年肄业于香港皇仁书院。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于民国10年(1921)加入苏兆征、林伟民领导下的香港海员工会(香港海员联义会),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追随并支持孙中山革命。1924年,支持国民党改组及国共合作,积极为革命运送军火物资。翌年参加省港大罢工,运送罢工工人返回广州,并与其他几位船员组成秘密工作小组,负责探听陈炯明叛军动向情报工作。1925年12月7日晨,背叛革命的洪兆麟乘搭“比亚士总统号”秘密乘船赴上海,早已准备好的韦德在船上愤而将其击毙,自己亦吞枪自决。韦德刺杀洪兆麟事件,震动了广东及港澳地区,革命者拍手称快,陈炯明吓得再也不敢轻举妄动。海员联义会派专员到上海迎柩,人民群众为表彰这位舍身除奸的热血志士,在故乡前山镇举行隆重追悼会。其遗体归葬广州黄花冈。

韦德墓。这样简单的墓还有好几个,就没有全部拍摄了。



冯如,原名冯九如。汉族广府人,生于广东恩平。12岁随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他目睹美国先进工业,他在研制出一些机械的基础上投入了飞机制造,在第一次制造的飞机试飞不成功后,第二次制造并试飞获得成功,受到孙中山先生和旅美华侨的赞许,同时获得美国国际航空学会颁发的甲等飞行员证书,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1911年2月,冯如谢绝美国多方的聘任,带着助手及两架飞机回到中国。辛亥革命后,冯如被广东革命军政府委任为飞行队长。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的一场飞行表演中不幸失事牺牲,被追授为陆军少将,遗体安葬在黄花岗,并立碑纪念,被尊为“中国首创飞行大家”。冯如在弥留之际,嘱咐同志:“吾死后,尔等勿因是失其进取之心。”2009年是中国航空百年暨空军建军60周年,5月25日,中国空军司令员许其亮称冯如为“中国航空之父”。

冯如这个名字很熟悉啊,历史课本上应该有的,飞行员啊,这个墓碑比较一般,唯一特别是带有照片。



这些鹅掌柴上面的斑点是撒上油漆了么。


四方池,中间的物品是国民党驻菲律宾支部赠送的。



记功坊侧面观。


记功坊正面观。



秋天就是鸡冠花的季节。


这些石块是国民党的各个支部贡献的,为了表达对烈士的敬意。


这个记功坊本来可以上去仔细看的,但现在不开放。


不认识的某种白花。


四方帽凉亭。




在红铁门附近放着一个卡通,好违和啊。


红铁门。


逛完了黄花岗公园,比我预计的时间还要长,不过还是继续向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出发。

如图所示,基本是条直路还是很容易找到路的。


然后就遇到了兴中会坟场和邓荫南墓园,这个不在我的行程上,而且节假日不开放,加上门前很杂乱,我也懒得拍照了。

有一段小插曲,从路线图上看,我一路上要经过两个人行天桥,第一个天桥的时候就有个人跟着我上来的,第二个天桥的时候那个人又跟着我上天桥,不知道是不是我多心,觉得他好像在跟踪我,台阶上了一半后我又折头下来了,那人还看了我一眼,不过他继续往前走了。我觉得怕怕的,就一路往回走,恰好看见了伍汉持墓,就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旁边。

伍汉持(1872-1913),广东新宁(今台山)人。在佛山英国惠师礼西医院毕业后,在开平、香港等地开馆行医。1906年,在广州创办图强医院及产科学堂,曾出任广东都督府医务部长。早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与筹划推翻满清政权的惠州起义、广州三·二九起义和广州光复之役等革命活动,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制度作出过重要贡献。1913年当选为众议员,因在国会中反对袁世凯违法借款,提出查办,同年8月19日,被天津警备司令杨以德逮捕、杀害。后其家人将其骨骸安葬于广州,并筹款建立了伍汉持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前身)。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被三条主干道切割出的一个三角形地带,伍汉持墓也就是医院附带的一个小花园,原来这个医院的前身是伍汉持家人筹建的,而且伍汉持除了革命者的身份,他也是个出色的医生哦。觉得周围太肃穆了,就没有拍照了。

在伍汉持墓逛了一会儿后,我继续路过天桥,走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的北门,说到找北门,还有个小插曲,下天桥后我往前走了一段看见一个漂亮的门,但是正在装修不能通人,又走了一段觉得不对头,掉头后才找到了真正的北门。


1927年12月11日,由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领导广州起义,经过了3天英勇战斗后失败了。敌人在广州屠杀了起义军民5700余人,部分烈士遗骸丛葬于红花岗。广州起义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为纪念革命先烈,1957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在此兴建了大型陵园,大门石壁上刻周总理题写的“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气魄雄伟。

从北门进入后,有一个园区地图,可以看一下大概的布局,右边是一些池塘亭榭的休闲区,中间是一个合葬的烈士墓,左边比较严肃,包括主体纪念碑,博物馆,和另外几个小的纪念碑。


连廊的后面是一面彩虹桥。


顺着鹅卵石台阶向上,就到了中苏人民血谊亭。


“中苏人民血谊亭”建于1957年黄庄岗上,平面呈II型,采用中国古建筑形式,对称布局,中间主题部分双重檐,面阔三间,钢筋混凝土结构,前置书卷形卧碑,碑上左边有陈郁题词“中苏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万古常青!(一九六四年十月一日)”右边碑文是:“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一日,广州工人阶级和革命士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苏联领事馆副领事和馆员多人被反革命势力所杀害,光荣牺牲,表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在广州起义中牺牲的苏联同志永垂不朽!”
    建于1957年。是为纪念在广州起义中被国民党政府杀害的苏联驻广州领事馆的副领事和馆员而建造,主座为重檐的亭子,两旁联贯成H形亭廊,背后有笋石景观,前为书卷卧碑,陈郁同志为碑文题词。


血谊亭前面有一些形状奇怪的苏铁。


中朝人民血谊亭的后面是一个池塘,不过这个颜色真的是太绿了,感觉不干净。



远看湖中的小桥。


烈士陵园里面古朴的小楼。


又见木芙蓉。


已经11月份了,当然不会有荷花,不过我可以把我前年6月拍摄的荷花给大家欣赏一下。


广州好,追忆红花岗,血荐轩辕垂万古,松涛陵上问穹苍,血谊永难忘。对了,红花岗就是黄花岗的旧称。



这两首诗都是朱光写的,我很好奇这个朱光是何许人也,朱光生平如下。
朱光,广西博白县人,生于1906年11月22日。从学生时代起就投身革命,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不久到上海从事革命活动。广州解放后,历任广州市军管会副主任,副市长、市长,市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广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广州市政协前身)第二、三、四、五届副主席,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国务院对外文委副主任,安徽省委常委、安徽省副省长。 1969年3月9日,朱光同志在“文革”动乱期间在合肥含冤而逝。 1978年8月14日平反。


贴两张前年拍摄的植物吧,这个广州人都认识吧,是热带水果,莲雾。


这个是新拍的,广州很常见的黄蝉花。


又到冬天了,喜欢红色的落羽杉。


湖中还有游船。


血祭轩辕亭正面观。

血祭轩辕亭位于湖心,飞阁流丹,黄琉璃瓦面、花樑、红柱,是为纪念“刑场上的婚礼”中的周文雍、陈铁军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而建造。上有董必武同志的题词。




这些游艇居然是动物装饰的,很特别。


开始上台阶,最上方的就是烈士墓了,应该是合葬的吧,反正是直径大概十几米的一个很大的土丘。


远处看很像松树的这种植物并不是松树,这是6月份长新芽的照片。


纪念碑东面是圆形拱形的烈士陵墓。终于到了,这个应该是后面,前面在另一边。

广州公社烈士墓位于陵园最高点,为传统圆丘形,直径43米、高10.5米,外围是36面花岗石壁的墓墙,上有40只石狮守灵。陵墓南面有石刻的朱德同志的题词:“广州公社烈士之墓”,东面有石刻的“广州起义烈士碑志”。每当晨光初露,陵墓被灿烂的曙光笼罩,流光溢彩,瑰丽非常,是著名的“羊城新八景”之一“红陵旭日”。





正面题词,广州公社烈士之墓。

继续向前走就到了纪念碑。建于1987年,高45米,造型是三座大山上手握枪杆直冲云霄,象征“枪杆子里出政权”。纪念碑上有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广州起义烈士永垂不朽”,四面有4块表现广州起义战斗过程的浮雕。



从纪念碑到南门的空场。



连绵不绝的花坛。


先看看清朝是广州的城区地图,大概东起东濠涌高架,西至人民路,南到珠江附近,北至镇海楼,区域很小啊。现在广州市区变的真么大,还是很让人震惊的。


珠江(虎门-广州)要塞图。


三元里抗英的武器和标语。


1921年4月7日,中华民国国会非常会议参众两院联合会在广州举行,推选孙中山为中国民国非常大总统。5月5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这是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的复原礼场。


第四单元 《国民革命运动的中心》 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建立革命同意战线的方针。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决定改组国民党,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广州成为国民革命运动中心。

中共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广州召开的,决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会议旧址就在老东山,详情可以参见我的画册广州老城区之东山探秘》



周文雍与陈铁军在监狱合影,以这个为题材的雕塑和绘画很多,刑场上的婚礼,英勇又浪漫,激发了很多创作者的热情。


第七单元《广州解放》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内战。广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和平民主运动,组织武装,参加解放战争,配合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广州的解放。

看到这个五星红旗,我也是醉了。


第一单元《岭南文化中心》 近代广州得风气之先,成为外国先进科技、思想传入中国的窗口,中西文化的融汇,形成了近代的广州文化。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民风民俗异彩纷呈。

戏剧文化。



龙舟文化。


药房。



消防器材。


铁轨辅助器材。


第三单元《南方商贸城市》 鸦片战争前,广州以商业繁盛和手工业发达著称,又曾是唯一的外贸商港。战后,广州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毗邻港澳,建立了新式的商业和金融业,仍然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商贸港市。

水上居民。



农业生活图。


第四单元《近代工业的兴起》 外国资本在广州开办新式工业的同时,官办和民办的民族工业也迅速兴起。虽然收到外国资本的压迫和政局动荡的影响,广州近代工业仍然在艰难中发展。

爱群大厦,曾经的广州第一高楼。


冶炼工具。



农耕用具。


博物馆外弧形的长廊。


四方炮台城防大炮。


红花岗四烈士墓。建于1918年,为辛亥革命前后牺牲的温生才、林冠慈、陈敬岳和钟明光四烈士的合葬墓。

温生才(1870-1911),广东嘉应(今梅州)人,同盟会会员。1911年4月8日,在广东咨议局前击毙清军将领孚琦,后被捕牺牲。

林冠慈(1883-1911),广东归善(今惠阳)人,同盟会会员。1911年8月13日,与陈敬岳在广州双门底(今北京路)行刺广东水师提督李准,遭清兵枪击而亡。

陈敬岳(1870-1911),广东嘉应(今梅州)人,同盟会会员。1911年8月13日行刺李准时被捕,11月7日遇害。

钟明光(1881-1915),广东兴宁人,同盟会会员。1915年7月17日在广州积厚坊刺杀支持袁世凯“称帝”的军阀龙济光,被捕后牺牲。




广州起义领导人雕塑纪念广场。


从南门回看广州起义纪念碑。



南门全景。大门宽30米,为中国传统式阙门,两边是白石阙门座,壁中镶有大理石刻,刻有周恩来总理的题词:“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当中朱漆金端大铁栅门,典雅端庄。



天色已经很暗了,行程貌似比我想象的慢,不过一口气游览了两个曾经的羊城八景还是很不错,而且学习了不少历史知识。附近有烈士陵园地铁站,可以坐地铁离开了。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