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古城随走——海珠广场周边 海珠大桥 -石室圣心大教堂 -五仙观 -青云书院 -大佛古寺 -南越国水闸遗址

广东
广东 guangdong
经纬度:113.244409
23.150889
旅游评分:4.6分
旅行费用:¥2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09 18:40
游记浏览:9

其实这不是我原定的路线,前两天偶然路过海珠广场地铁站,突然想到海珠桥作为广州最古老的跨江大桥,见证了广州近代史,值得为它单开一篇,所以周末我又一次来到了海珠广场地铁站,作为出发点。


根据度娘的解释,海珠石指古时广州珠江中的一块巨型的白垩纪礁石,又名海珠岛、走珠石和海珠洲。由红色砂砾岩构成,长约100米,宽50米,因长期被江水冲刷而浑圆如珠,随潮汐变化浮沉海上(广州人称较宽的江河为海)而得名。与浮丘石、海印石并称为羊城三石。1931年扩筑新堤(俗称新填地、今沿江西路)时,海珠石沉埋地下,成为新堤的一段。在今沿江西路爱群大酒店江边,已与陆地连成一片。现今附近的海珠桥、海珠广场、海珠路等地标均由此命名。


我又继续往前走了一点,看看广州沿江的繁华地带。


发现这边还有另一块海珠石,后面我才发现海珠桥周边很多装饰都是对称的。




沿着楼梯走上海珠桥,楼梯的支撑柱上有木棉花的装饰,我很喜欢。


两边人行道上修建了一排雕塑,用于介绍海珠桥的沧桑史。

海珠桥一九二九年十二月由美国马可敦公司始建,全长三百五十六点六七米,主桥长一百八十米、宽十八点三零米,呈南北两跨对称布置为三孔钢桁架桥,中跨为开启式结构。一九三三年二月建成通车,成为广州珠江第一桥。因其邻近“海珠石”,而得名为“海珠桥”。


一九三八年,海珠桥遭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桥体开合器损坏,日军侵占广州后盗走桥上开合器。桥虽经维修,但中段桥面开合部分已无法复原。从此只能通过小船。


一九四九年,败退中的国民党当局提出“总撤退、总罢工、总破坏”的行动口号,妄图将广州城变为废墟。十月十四日下午五时,国民党反动派炸毁海珠桥,并造成四百多名市民死伤。


一九五零年三月二十五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决定重建海珠桥,并由衡阳铁路管理局承建,仅用了六个月,海珠桥修复通车。在桥上来回设有三线行车,两边亦设有行人路及自行车道。重建后的海珠桥桥面不能开合,但外观与原桥相仿。


从海珠桥看解放大桥。



为解决海珠桥上交通繁忙,一九七四年十二月海珠桥扩建工程正式动工,在原桥两侧加宽各七点八三米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桥跨与原桥一致,组合成一新的桥面体系,总宽三十七点五六米。经扩建的海珠桥,新旧桥既独立又联体。


二零一二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按照“不改变原状”的原则,在保留一九五零年基本风貌的基础上对海珠桥主桥进行维修加固,引桥拆除重建,边桥进行整饰,于二零一三年八月底竣工。海珠桥历经沧桑,今朝重现风华。


准备下桥时看见了旁边楼上有卡通画,很漂亮,好像是一家旅馆。


对岸有个很破旧的建筑,不知道是什么。


解放大桥两边的螺旋状楼梯倒是很漂亮。


登上解放大桥,观看海珠桥全景。



远远看见解放大桥的另一侧有两座很有特色的房子,就过去细看。


这座白色的原来是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不过好像不开放。


海珠桥纪念地雕,每一幅我都拍下来了,总共六幅,虽然看不太懂,我估摸着是和桥上的六座雕塑是对应的,分别讲述了海珠桥的六件大事。





登上海珠桥的另一侧,发现有个颜色很靓丽的餐馆。


走下海珠桥,回到海珠广场。
盛开的夹竹桃。


海珠广场入口处的花坛。


广场中心的弧形长廊。


解放大街路口的广州解放雕塑,不过周围车辆多,不能近观。


其实我今天没有去到石室圣心大教堂,不过这个有名的教堂就在海珠广场地铁站附近,强烈推荐给大家,顺便贴上我之前的照片,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个可以与巴黎圣母院媲美的大教堂。

大教堂所在的一德路是一条专门卖年货的街,感觉特别喜庆。



教堂外院的圣母像。


这是网上下载的一张航拍图,给大家看看石室圣心大教堂的全景,尤其明显的是,它的屋顶是一个十字架的形状。


后侧面观。



这个屋檐突出的地方还有一个孔,好像是排水系统。


走入教堂内部,依然精彩绝伦。

教堂正门上方的圆形窗户。


窗花精致但是一点也不挡光,这个窗花拍不出好的效果,只有亲眼看才能体会到它的妙处,每个窗画都是不同的宗教故事,这个难道就是最后的晚餐?


教堂内部正面观,正前方的讲台也有一尊耶稣像,尤其值得关注的复杂的灯饰,屋顶的柔和曲线,还有两边整齐而坚固的石柱。



完整的正门是这样的。


教堂正面近观,节日的时候会有彩旗。


正面观近景。


教堂旁边也有这种欧式风格的建筑。


对石室圣心大教堂的推荐结束,继续我今天的行程,从地下人行通道过来后是一个商场,商城前面的假花很漂亮,而且是广州常见的但是不那么出名的观赏花卉,真有心了。


根据地图走了很久,过了好几个路口,还有一座很高的人行天桥,我终于到达了这次旅行的重头戏之一的五仙观,五仙观正门,免费参观。


房屋一角的栅栏也很复古。


历朝以来广州城规模不断扩大。


壁画《疏浚甘溪》。甘溪源于白云山东麓,是古时广州城区的重要水道,因水质甘甜而得名。甘溪的疏浚,是广州有记载的最早的水利工程。三国时期,广州刺史陆胤引“蒲涧濂泉”入城进行水利建设,促进当时广州发展。唐朝会昌年间,时任广州节度使的卢钧再度疏浚甘溪,同时在两岸广植树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图为陆胤疏浚甘溪场景。


《五仙霞洞》木屏风。屏风上的木雕场景,选自清代《广州府志》记载清代羊城八景之一的“五仙霞洞”,展示了清代时候五仙观全盛时期的规模。从图中可以看出清代时期的五仙观仙气缭绕,规模宏大,现有的仙人拇指、岭南第一楼、大殿等当时均在图中。


五仙观简介。


进入了正中间的大殿,中间是可以上香的五仙像,就不能拍照了。两边是很多木刻的绘画,随手拍了几幅。这四幅画大概讲述了,五位仙人乘坐仙羊而来,仙羊的嘴里都衔着水稻,仙人把水稻发给了广州的老百姓,因此老百姓建立了五仙观来供奉五位仙人,从此广州四季如春,常年丰收。广州起源的故事就是五羊仙人的故事,大家可以自行查询。



大殿后面的盆栽。


仙林后苑中央。


一旁整齐的塑像。


这个是武将石像,我还以为是鬼怪呢,长得太吓人了。


登上岭南第一楼,西侧是些正在整修的古建筑,还有荒芜的小径,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开放。


前方的大殿。


特意拍了一下铜钟上面的铁链,因为这是有故事的。传说曾经悬挂岭南第一钟的是一根细小的葛藤,人称“仙藤”。清朝时候,一个外国商人到五仙观游览,得知悬挂大钟的是仙物,便用铁链换走葛藤,之后跑到珠江边欲坐船离开。看到藤条上布满灰尘,商人将藤条放进珠江水想清洗一下,谁料藤条刚碰到江水,便化作一条龙飞走了。


石羊后面还有清代石对联。


侧园的盆景。


仙人拇指。传说周夷王时期(约公元前九世纪),广州连年灾荒,一天,有五位仙人身着五色衣裳,骑五色仙羊,手持稻穗,降临广州,将稻穗赠与广州人,并祝愿此地风调雨顺,永无饥荒,随后仙人飞升离开,从此广州风调雨顺,成为富庶之地。广州因此得名“羊城”、“穗城”。仙人拇指正是仙人飞升时留下的脚印,至今福佑广州。



岭南第一楼侧面,两边是楼梯,我刚刚就从这里上到二层的。


古渡旁边的连廊,这些圆形的装饰很规整。


连廊上的圆形壁画。《清代广州海关的船来船往》。


珠江,将世界带到了广州。


《清朝中期中外商船云集广州口岸》


《清代中国的茶叶贸易》


疍民,就是以船为家,以捕鱼和船运为生。


《新衣》,居然是瓷做的。

《写挥春》,挥春就是粤语里春联的意思。


《行花街》,广州之所以称为花城,是因为自古时以来每逢过年期间,都会举办迎春花市。


《洞房花烛夜》。


民国时期广州穿旗袍的女子。


根据传统,自梳女不能居住在娘家,所以就几个结伴共同买房,即为“金兰姐妹”。


《猪脚姜》是旧时产妇的补品,主要有姜,醋和猪后肘,现在则为广州常见特色小吃。


《点虫虫》是粤语童谣,《摸盲盲》则是儿童游戏。


《抓周》,这个大家在电视剧里面见过吧,反正就是小朋友周岁的时候,为他准备很多东西,根据他抓什么,判断他将来的工作方向。


刚刚路过的长廊,后面的二层楼就是展厅。


进入东斋展厅,讲述的是广州作为花城的一些往事,比如很多家具的装饰都以花为主。


明清“花地花圩"成行成市。


广州如今的市花木棉,古时候的市花为素馨。


市花红棉,壮气高冠。


以花为主题的刺绣,那个红棉的刺绣真漂亮。


以花为主题的瓷器。



离开五仙观,外面是广府故事的雕塑,底座上是广州常见的姓氏。


院落中心有一座金属雕塑,难道也是马。


旁边还有一个门框一样的东西。


离开青云书院继续往前,偶然看见了一块盐运西的牌子,就进来看看。

这只是个住宅区,不过这个院落的拱门还是看出还是用心的。



尚未正式营业的书坊文化广场。


继续往前走就到了大佛古寺,其实这个地方我来过好几次了,但是从来没进去过。


广场中间的香炉。


大佛古寺的侧楼,墙上的装饰很别致。


从大佛古寺侧门出来,看图书馆侧面。



大佛古寺的侧面就是光明广场,进入光明广场,下地下一层,根据指示就找到了这个繁华商业区中最清静的一角。南越国水闸遗址封闭在玻璃罩内,周围一圈参观走廊。

一进入走廊就是写在竹简上的南越国考古经过。


水闸遗址全景,就是我所在的这里,不过目前灯光很暗,我拍不出这照片的效果。



高挑的现代水闸,位于番禺大石。


南越国水闸的真品,对比一下,模型做的还挺像。


水闸遗址底层断面图。



整齐的玻璃橱窗。


南越国水闸,从下游看上游。


吃了一份广州小吃牛杂,又随便吃了一份煎饺,才来到北京路地铁站,乘车离开。

今天总体行程偏慢,没来及去药洲遗址,海珠桥符合预期,五仙观真的很不错,漂亮又有历史,青云书院感觉太商业了,大佛古寺香火很旺,尤其是图书馆很雄伟,水闸遗址也还算详实缺点是光线太差。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