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庙右学---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国子监)

北京
北京 beijing
经纬度:116.393525
39.969654
旅游评分:4.3分
旅行费用:¥2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06 17:00
游记浏览:12
游记目录:

景点:国子监

国子监是自隋以后中国官方最高学府,历代王朝都在都城建有国子监。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明初毁弃,改建北平府学,成为北京地区的最高学府,永乐帝从南京迁都北京后,改北平府学为北京国子监,同时保留南京国子监。由于元末明初的战乱,现在北京国子监内的元代建筑遗存极少,绝大部分建筑为明清所建。

北京国子监,元大德十年(1306)始于大都兴建,初名国子学。清代扩建。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中路轴线依次为集贤门、太学门、"圜桥教泽"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







辟雍的复原陈列是根据乾隆皇帝修建辟雍后,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第一次“临雍讲学”时的陈设和场景复原的。一应设施均使用实木老料,精工细琢,原汁原味地呈现于观众面前,这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按原貌恢复,让观众切身感受那种既辉煌又庄严肃穆的古代皇家文化氛围。





辟雍为国子监中最重要的建筑,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为皇帝讲学的地方。重檐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鎏金宝顶方形亭式建筑,长宽五丈六尺,四面只设可开敞的隔扇,周以围廊,建在一个圆形水池的中央,四面架石桥,池岸施汉白玉栏杆,雕琢精美。



孔子像



彝伦堂元代名为崇文阁。 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予以重建并改名为彝伦堂。 早年曾是皇帝讲学之处,兴建辟雍之后,则改为监内的藏书处。







辟雍两侧有东西六堂,率性、试心、崇志为东三堂,修道、正议、广义为西三堂,六堂内原有十三经刻石,计189块,因刻于乾隆年间,又称乾隆石经,现移至国子监与孔庙之间筑室保护。国子监是研究中国古代学制的重要实例。
《国子监原状陈列》相当这所古代大学的“功能图”,标明博士厅相当于教研室、绳愆厅是教导处等,方便观众了解各建筑用途。





《中国科举制度》通过珍贵文物再现科举历史



















街道两端的两座牌坊题名为“成贤街”,是这条古街的旧称,街道中段的两座牌坊题名为“国子监”,是太学的标志。







国子监牌楼

回到雍和宫地铁2号线到积水潭下,前往德胜门坐315公交到双泉堡南回酒店。发现昨天少坐了站,多走了一段路。晚餐葱爆羊肉饭、西红柿鸡蛋汤。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