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庙右学---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孔庙)

北京
北京 beijing
经纬度:116.393525
39.969654
旅游评分:4.3分
旅行费用:¥2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05 16:33
游记浏览:14
游记目录:

行程:

天坛东地铁站5号线雍和宫下。前往国子监大街游览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景点:孔庙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始建于元代,合于“左庙右学”的古制,分别作为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和中央最高学府。两组建筑群都采取沿中轴线而建、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方式,组成了一套完整、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群。

国子监是中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而孔庙则是皇家祭孔之地,两者相伴,形成“左庙右学”。新中国成立后,国子监里开设为首都图书馆,首都博物馆则在孔庙内建立。随着首都图书馆与首都博物馆社会影响的提高,需要有良好硬件设施的现代化场馆来满足服务功能,北京市政府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将二馆陆续迁出,于是“空”出了国子监与孔庙。孔庙与国子监修葺一新,合并成一个博物馆,重新对外开放。

该馆共有6个长期展,即4个基本展及2个复原展。其中基本展中,《大哉孔子》主要介绍孔子生平及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北京孔庙历史沿革》细数了这里在全国1300余座孔庙中各类“之最”;《中国科举制度》通过珍贵文物再现科举历史;《国子监原状陈列》相当这所古代大学的“功能图”,标明博士厅相当于教研室、绳愆厅是教导处等,方便观众了解各建筑用途。两个复原展位于孔庙和国子监中路,分别真实再现了清末祭孔和皇帝讲学时的状况。

北京孔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大德十年建成(1306)。历代多次重修,为元、明、清三代祭孔建筑,又名"先师庙"。庙坐北朝南,大门称先师门,仍保持元代风格。

孔庙中路复原主要是中轴线上的大成门和大成殿。大成门古时又称戟门,因门内左右列戟而得名。复原后使之名副其实,门内列戟二十四把,彰显出孔庙的庄重和威严。



大成门创建于元代,清代重修,面阔五间,进深九檩,单檐歇山顶。整座建筑坐落在高大的砖石台基上,中间的御路石上高浮雕海水龙纹图样,五龙戏珠,栩栩如生。大成门前廊两侧摆放着10枚石鼓,每枚石鼓的鼓面上都篆刻一首上古游猎诗。这是清乾隆时仿公元前8世纪周宣王时代的石鼓遗物刻制的,那难辨的文字和深邃的诗意恐怕只有学识渊博的孔老夫子才能完全理解吧。

第一进院落是皇帝祭孔前筹备各项事宜的场所,其东侧设有宰牲亭、井亭、神厨,用于祭孔三牲的宰杀、清洗和烹制。两侧有神库、致斋所用于祭孔礼器的存放和供品的备制。





四子碑

第二进院落是孔庙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这里便钟鼓齐鸣,乐舞升平,仪仗威严。大成殿是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也是整座孔庙的中心建筑,是孔庙内最神圣的殿堂。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是国家祭祀孔子举行典礼的场所。复原后殿内孔子、四配、十二哲的牌位描金,幔帐更新并修复了御题匾额。按照古代规制恢复以“太牢”祭祀孔子的各项陈设,其中祭祀礼乐器大部分是珍贵的文物原件。殿内庄严肃穆,让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情。为了使观众对祭孔礼仪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殿内设置屏风式展版,介绍孔子、四配、十二哲以及祭祀的礼乐器等。


大成殿是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也是整座孔庙的中心建筑,是孔庙内最神圣的殿堂。大成殿始建于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后毁于战火,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重建,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将殿由7间扩建为9间。殿内金砖铺地,内顶施团龙井口天花,其规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建筑等级,堪与故宫太和殿媲美。


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木牌位,神位两边设有配享的“四配十二哲”牌位。神位前置祭案,上设尊、爵、卣、笾、豆等祭器均为清乾隆时的御制真品。大殿内外高悬清康熙至宣统9位皇帝的御匾,均是皇帝亲书的对孔子的四字赞语,是珍贵的文物。



孔庙的第三进院落最具特色,由崇圣门、崇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独立完整的院落,与前二进院落分割明显而又过渡自然,反映出古人在建筑部局上的巧妙构思。这组建筑称为崇圣祠,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的家庙。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重修,并将灰瓦顶改为绿琉璃瓦顶。崇圣殿又称五代祠,面阔五间,进深七檩,殿前建有宽大的月台,月台三面建有垂带踏步各十级。殿内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颜回、孔伋、曾参、孟轲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东西配殿坐落在砖石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五檩,单檐悬山顶,内奉程颐、程颢兄弟、张载、蔡沈、周敦颐、朱熹6位先儒之父。











乾隆六十年刻立《十三经》碑碣

颜回(前521年-前481年),字子渊,一作颜渊,又称颜子,孔庙大成殿四配之首——人称复圣,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子七十二门徒之首,孔门十哲中四科之一德行科的高弟,是孔门弟子中德行修为最高者,所以得到特别的尊重。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或称季路,鲁国人,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少孔子九岁,也是弟子中侍奉孔子最久者。亦为《二十四孝》中为亲负米的主角。子路事亲极孝、刚猛勇敢、性格爽朗、乐意接受别人的指正立即改过,很尊敬师长,也常常直言进谏孔子。子路后在卫国的蒯聩之乱殉难,死后被剁成肉酱。孔子闻其死,极为伤心,从此不吃肉酱。

北京孔庙与其他地方的不同,因为它有碑林,其实就是一部石刻的功名簿。元、明、清三代的读书人,凡中了举人的就在此立一块石碑,“一举成名天下闻”。




此门连接孔庙和国子监,形成左庙右学格局。

三进院落及其建筑有明确的建筑等级差别和功能区域划分,和谐统一地组成一整套皇家祭祀性建筑群落,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