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天行程,在九寨沟内游玩第一天 九寨沟

茂县
茂县 maoxian
经纬度:103.853508
31.681134
旅游评分:4.0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7-27 17:50
游记浏览:8

10月7日阴雨
      早上6点半左右全队起床,我将大背包寄存在旅馆里,只背小包,和同伴们一起乘小客车去九寨沟口的汽车站(九通汽车站,九寨沟景区大门入口处东面2公里左右),同伴们是当天早上乘车返回成都,而我是去车站购买后天早上回成都的车票。因为是国庆假期末尾,大多数游客已经离开了九寨,所以车票算是比较好买。和同伴一起吃了早饭,目送他们发车,后面的旅行就是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了。
      在汽车站有发往成都、绵阳、松潘等的车子,班次较少,都是早上有几班。
      昨天就打听好景区是8点开门,所以从容地慢慢走去景区入口,在旅游品长廊上挑选一些九寨旅游纪念品。到入口时,发现虽然只有7点三刻,但已经开始售票和检票了,拿着借来的学生证,买到了学生票(原价220元,学生票只要170元,省下50元),也没有买景区的汽车票(又省下90元),因为有两天时间逛九寨,而且借了昨天同伴他们的景区车票,所以想来拿旧车票混上车应该没问题,手上的车票没有日期戳,里面的上车检票情况昨天都向同伴问了个仔细,上车基本不检票。售票处人员反复劝说里面有120公里路,一天不可能走完的,啰嗦了很久,不过只要自己坚持不买车票,她们也拿你没有办法,只能卖给你门票。
      来到景区入口处,被告知,有买车票的和没买车票的入口通道是不一样的,从最外侧的武警把守的徒步通道进入景区,这条通道不通到游览车上车的停车场,所以无法混上景区的游览车,其实只要翻过两道栏杆就能进入停车场,不过有工作人员看着,只好乖乖地走步行通道,长年户外徒步,这点路不算啥,入沟的时间是8点整。


        步行通道在河流的东侧,公路在西侧,大致8公里之内没有能上车的车站(扎如沟口虽然有汽车站,但不会有上午卖票的乘客从那里上车,所以班车不停),所以就慢慢走徒步栈道了。这里的栈道,是木栈道上加盖铁丝网,属于九寨早期建设的木栈道(里面核心景区栈道,目前基本都换成黄色条纹的新栈道了,园区入口和深山里的栈道没有翻新),一路都是上坡,有不少台阶要走。


        在一些地方,可以看到5.12大地震时从山上滚落的石头,石头将沿途的树木砸断砸伤,有些石头直接将栈道砸坏,虽然看了有些恐怖,不过这里坡上树木林立,有效的阻碍了滚石伤人,所以景区地震时游客才基本安全,没有发生死亡事件。
        沿途有明确的路牌,虽然徒步的道路挺长,不过远近也能明确的知道,开始这一段没有什么景色,天色灰暗且下雨,没有多留恋。


来到一片开阔的Y字型道路分叉,是树正沟扎如沟的交汇点,旅游的班车虽然在这里有车站,但不会在这里停车,且扎如沟没有对一般游客开放,所以几乎没有什么车子进扎如沟。小雨或下或停,山沟里浓雾弥漫,虽然不能说景色美丽,但也是仙境入口。


        看到路牌上标记扎如寺不远,就想去看看寺庙,走到寺庙前发现,扎如寺正在改建,改为大型的水泥式大庙,工地的铭牌上说工程已经开始了2年半,可是现在并没有工人在工作,像是工程停止了一样,不明就里,当即折返树正沟,继续向九寨核心景区前行。


        上图为资料中查到的扎如寺以前的照片。


        从这里开始离开了河谷地形,变为开阔的谷地,木栈道延伸远方,可以想象夏天这里是一条满是鲜花的阳光大道,不过想来这里大片平地,估计以前是用来种植农作物的田地,开发旅游后被废弃耕种。


        沿路有挂满雨水的花朵,横流的清澈小河,还能看到在潮湿栈道上爬行的蜗牛。打着伞走在这美丽的小道上,空气无比清新,少有人迹,让人心身放松,舒坦愉悦。



        来到荷叶寨附近,这里也是旅行车停靠的第一站,逐渐开始看到一些游客。荷叶寨里面有多个寨子,听说偷住沟里的人,一般都会住在树正寨荷叶寨里面。从这里开始,河的两侧分有两条道路,既可以沿着汽车公路边来走,也可以走河的另外一边。


        从荷叶寨开始,景色变得美多了,水变的更加蓝绿,有了九寨沟水的特质,河岸两边的树木也逐渐粗壮漂亮了,颜色丰富,十分可人。


        在附近的河上,能看到多个被废弃的水力磨坊,水轮和磨盘年久失修损坏,原先九寨寨民的生活方式已经彻底的改变了,这些原住民的生产工具已经成为了遗迹,失去了它原来的生产生活作用。


        来到了第一个重要景点“盆景滩”,很贴切的名字,在蓝绿色的河流间,有多块钙华区域,很多如盆景的植物小景自然点缀其上。对照昨天看的资料书籍如此说:盆景滩,藏名甲珠错,有小海4个,灌木丛生如几十个水中盆景,盆景中有杜鹃、柳树、松柏,白杨和花草,盆景形状各异。


        别处从未见过的奇特景致,很多地方都可值得细细把看,慢慢品味。很多游玩一天的游客,从沟底开始游玩,来到盆景滩多已经是傍晚,少有能如此慢慢游览盆景滩的闲情逸致。


        有几处钙华堤坝后是颇深的小海子,颜色蓝绿,配上水底的水草和枯木,景色别致奇幻。那是梦幻九寨的绿水,一些水中的树桩成为天然盆景花盆,托举着美丽奇趣的芳景。


        离开了盆景滩,后面就是芦苇海芦苇海藏名“茨达安”,水面芦苇丛生,一条溪水蜿蜒穿行其中,芦苇随季节转黄,一条溪水飞翠流丹。前半段是水草茂密的河道,靠公路的一边有条深蓝色小溪,呈现为一道亮蓝色的“玉带”水道,颜色是如此之蓝,也只有平时看到的琉璃才能呈现出这样的色彩,色彩迷幻的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里的生态保护的如此完好,真实让人惊叹,只有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民族才能保护下如此仙境般的景色,相比起来,现代人缺乏这种敬天悯人的特质,到是一直如何想利用先人留下的东西来盈利,这不是只是要反省的问题。


        水清澈见底,在河岸边可以看到一些小鱼在游动。河道上游开阔平坦处,出现了大片高出水面的芦苇,因为是秋天,芦苇已经变的枯黄,为净水增添了一抹浓色。


        走在河边,痴醉欣赏着无边的美景,雨水渐渐收住,天色大亮,照片也能拍的漂亮了。呼吸的是最洁净的空气,心情无比惬意愉悦。


        在河底蓝色的沉积物和绿色的水草的色彩交融下,河面绘出超现实的浓郁色彩混搭,加上秋天九寨丰富地表景观色彩,变为一幅童话的景观世界。徜徉在秋天的芦苇海边,脚步不曾停歇,眼睛不曾停歇,饱览着大千斑斓。


        走完芦苇海,后面木栈道将我带到一片密林中,依然有浓郁的色彩充满眼帘,看似杂乱线条中,能感悟到浓郁自然之美的传递。


        附近有丰富的钙华地貌,水流在林间的钙化区域流淌,林中回荡着大自然的奏鸣曲。


        来到了双龙海,这里有一大片小湖,周边可以见到很多的小瀑布(称为“跌水地貌”更合适),这里多是大型的树木,千姿百态,郁郁葱葱。双龙海藏名“如林措”,海中有钙质堤埂,活像两条潜龙。传说为九寨四龙神龙之二,由于两龙玩忽职守,造成多次雹灾,被英雄格萨尔囚禁在海中,故有此名。


        白色的小跌水在绿色的水面上,拖着其长长地白色光影,犹如一条水上的悬索桥。


        围绕着双龙海,有好多条木栈道,可围着海子完整地转个圈子


        水下的枯树美轮美奂,自然界艺术中的杰作,自然岁月积累琢磨出的梦幻之景。


        清澈水底,大片枯树已经非常美丽,再配上郁郁蓝绿水层次烘托,看的人眼睛都迷糊了,揉揉眼睛,确定自己确实看到了眼前的景色。


        看到了双龙海中的两条钙化的水下堤坝,自然天成,的确像是水中的龙,贯穿整个海子。


        走上横贯中间的木栈道,沿着钙华堤坝穿行到公路一侧,沿途看着上层绿水瀑洒到下方的奇特景观,可以近距离地欣赏跌水的万千美态。一路观赏着钙华堤埂和瀑布,以及钙华条坝,梯海和跌水,无比享受。


        瑶池叠水跃,落碧双龙戏,轻步凌波流连顾,人身不知处。


        走到公路一侧,来到了火花海,可惜雨又开始下大,就在火花海边的大树下躲雨吃路餐,一早上走了不少路了,休息一下。火花海晴天景色会不错,可惜当时下雨,天上白云反的湖面太白太亮,观赏效果不佳。资料上说:火花海藏名“牙朗”,水色深蓝,阳光照耀时,人们在林中俯视,水面似有朵朵火花,闪闪烁烁,蔚为奇观。


        离开火花海,后面紧接着的就是卧龙海,也是海子中间有大片的钙华区域,海子呈现出色彩不断渐变的美景。卧龙海藏名“鹅杜”,深水中隐约可见一条乳黄色的长龙横卧湖心,清风徐来,荡起粼粼水波,卧龙仿佛在伸腰蠕动。山风稍大,又见卧龙摇头摆舌,跃跃欲飞。实则,它是条碳酸钙结成的乳黄堤埂。


        后面就是树正群海了,也是九寨重要核心景点,这里到处是美景,让人目不暇接,海子和瀑布不断,每走一段都给人带来惊喜。


        这里有很多块钙华堤坝,地貌以群海方式展现,加上秋天丰富的色彩,仙境。


        这里的水和树都很有特色,每处都能让人细细品玩很久。公路渐渐向高处延伸,可以在公路高处俯视树正群海


        来到树正寨,已经是正午,游客很多,打了电话找了当地藏族人来带路,从树正寨中间大路走到一条横巷,进入了一家宽大的藏式庭院,有两个藏族小妹带我们看了房间,十多平米,独立卫生间,算是标间。由于有熟人介绍,他们给了我一张床70元的特惠价格,其他客人好像他们收100元一张床,另给她们一些钱,预定了晚饭和明天早饭。因为目前季节是不允许沟内住宿的,所以她们让我晚上6点之前一定要回来,晚上不能外出,说是景区会每天搜查逗留游客,但从来不进房间搜查,所以晚上待在房间里,不要发出动静就可以了。
自2002年“沟内游,沟外住”政策开始执行,让原先景区内的7000多张床位减少为0,连沟外增加一个营业床位都要上报州里。2002年前,因为要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大力鼓励沟里藏族建设标准住宿设施,现在却又搞这样的政策,真是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也许正因为这样,所以景区对于当地寨子容留游客住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万一矛盾激化了,后面的领导日子也不会好过。


 将替换衣物放在房间里,简装出门。在树正寨的上客点,和其他游客一起混上了车,这班车子经过若日朗到则查洼沟,终点长海,沿途隔着车窗看外面的景色,经过了两个干枯的季节海(上、下季节海),这里的谷地表现为山嘴交错的峡谷形态,季节海干涸的谷盆,谷底无水,为古冰川终碛垄堵塞。资料上说,则查洼沟在海拔2800米以上,明显接受古冰川作用的U形谷底,属于冰川堆积所形成的堵塞湖盆。


一路车行,来到长海子。长海位于则查洼沟上游谷地,沿谷S形展布,长4.39公里,深达80米,长海无出水口,经潜流进入下游。到时正是中雨,整个长海被云雾围绕,虽然壮观,但拍不出好照片。查看长海沟底,发现确实长海没有出水口,海子被一道巨大垄坝挡住。看到一些户外游记,记述了黄龙徒步,经过长海翻进九寨沟的路线,此外还查到甘海子穿越进九寨沟的介绍。


继续上了班车,下一站是五彩池,藏名“娘厄神措”,因小巧玲珑故名为池,一潭碧泉,五光十色,艳丽迷人,是传说中的神池。下车后,要走一段下坡的栈道才能到五彩池,可是因为游客太多了,所以这段栈道走了很久。直到走到终端,才明白了为什么走的这样慢,原来在栈道上拍摄五彩池是很好的角度,所以很多人站在道上拍照,阻挡了人流。
奇幻的颜色,这是九寨沟最蓝的色彩了,就和化学实验中的硫酸铜的颜色差不多,高处望下去,色彩更是瑰丽,没有到过那里的人,真还不相信有这样一个仙境呢。


       五彩池并没有明显的出入水口,显现主要是地下暗流补水,地下水一定是经过了铜矿脉等,给池子带来了如此美丽的矿物沉积。
        离开五彩池,走了一长段上坡的木栈道,到汽车站上车,已经天色很暗,无法拍漂亮照片,今天基本到此结束,明天继续。返程回到犀牛海站下车,慢慢走回树正寨


树正瀑布边欣赏雨后的大瀑布,树正瀑布藏名“若沙格”,水自林中飞去,坠入谷底林中,为九寨瀑布典型。下游对岸灌木从中隐藏着无数小瀑布,下连陡滩,跌水连连。


        在树正寨前的磨坊前游逛一会,返回了树正寨,在寨子里转了一大圈,发现有不少和我一样的游客,像是做地下工作者一样,很注意是否有人跟踪和注视,寨子的上部宅院和大道附近房子都有游客进入,看来每天偷住在里面的人相当多。
        回到住宿的房间,小睡一会,今天走了不少路很累。晚饭时间藏族小妹过来叫吃饭,在她们家的厨房里会餐,大多数住在这个庭院中的游客终于互相见了面,一共游客们开了两桌,每桌8人左右,每桌都有多个菜,藏族地区这种菜算是非常好吃的了,米饭是正宗的泰国香米。这里吃饭的游客,有一整个大家庭出游的,也有一对对小情侣的,北京广东上海来的居多,有的还住了好几天了,大家边吃饭边谈最近游览的经历,互相交流那里的景点最漂亮,饭后还和人交换了相机欣赏照片,大致了解了第二天要补遗去的各景点情况,以及门票检查和罚款情况。晚上看电视休息,安静渡过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