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飞虎队纪念馆与龙津风雨桥

湖南
湖南 hunan
经纬度:111.757459
27.671296
旅游评分:4.5分
旅行费用:¥15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06 18:18
游记浏览:15

从受降纪念坊出来,我们直接开车去了飞虎队纪念馆,到了门口被告知要买门票,比较诧异,而且价格不低,每人40元。不知道我们是不是那天最先进入纪念馆的参观者,当我们走进纪念馆的时候里面一片寂静,空无一人,以至于纪念馆的工作人员都齐聚值班室,有睡觉的,有绣花的,横七竖八,四、五个人,与整个气氛完全不吻合。

飞虎队纪念馆坐落于芷江机场东边,距县城只有2公里,从沪昆高速一下来就能看见。该纪念馆于2005年5月建成,是为了纪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空军英雄陈纳德率领的空军飞虎队以芷江机场、云南昆明机场等为空军基地,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对日本空军和地面部队进行毁灭性的打击,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建立。纪念馆主要由飞虎队纪念馆、空军作战指挥塔旧址和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旧址三栋建筑体构成,也是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重要的辅助陈列馆。 







空军作战指挥塔旧址:为“丁”字形结构的三层小砖楼,建于1938年10月。是二战时芷江机场无线电指挥中心、发报中心、机要室、情报室、作战室、指挥室等。陈纳德将军和中方芷江空军司令张廷孟等空军指挥官在这里指挥了上千次战斗。


中美空军俱乐部旧址:建于1944年4月,砖木结构,水泥地面,胶泥敷墙如峰窝,造型坚实美观。房屋西南端进口处右下侧,嵌有一块青石奠基石,镌刻着“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四月”、“空军第九总站站长高正明立”的中英文字铭文。为国家一级文物。





芷江机场就是靠人工拉这些石磙修建而成的,顽强的中国人。


当年军官的宿舍。


传奇人物陈纳德将军塑像。


飞虎队纪念馆占地1500千方米,外形是一座两架飞机型的环形建筑,馆内设四个展览大厅,以大量的珍贵文物、实物和照片真实再现了美国飞虎队在中国抗战期间的各种英勇事迹和生活场景。


这面纪念墙上镌刻着2193个美国飞虎队烈士的名字,中国人民永远不应该忘记。





这是蒋介石为中国空军亲题的训词。


中国空军司令与陈纳德。






这一张张年轻的面孔难道不能让我们感动,他们把热血和生命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这位特遣队队员打下了两架日本飞机。


美国机场建设工程技术人员与中国民工。


中国民工。


当年机场建设场景。


参观飞虎队纪念馆唯一的不和谐音来自于一个五口之家,一对老年夫妻,一对年轻夫妻及一个女孩。由于展厅较大且没有参观者,所以非常空旷,说话声穿透力非常强,加上湖南人特殊的嗓音,炒得人头皮发麻,忍无可忍。更过分地是,大大地警示牌告知不要睬踏装饰台,但四个大人竟让小女孩在上面放跑不加制止,气得我展览没看完就提前走了。

从飞虎队纪念馆出来,朋友建议去芷江县的舞河边去看看地标性建筑龙津风雨桥,原来芷江的全称叫芷江侗族自治县,这条美丽的江水叫舞河。

芷江龙津风雨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九(1591)年,后因历史原因损坏,于1999年修复,共耗资606万元。该桥是风雨桥中最杰出的代表,全长246.7米,宽12.2米,为当今世界第一大风雨桥,2000年12月被载入基尼斯史册。该桥人行道宽5.8米,长廊两侧共设厢房式店面94间,隔间建有7处凉亭,亭最高17.99米,整个风雨桥与全国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河东侗乡吊脚楼群相互辉映。该桥为全木质架构,无一钉一铆,气势宏大,如一条长龙横贯舞水东西两岸。深蓝色的硫璃瓦,6组金黄色的双龙抢宝和兽头,白色的檐口、屋脊等,体现出当代侗民族园林建筑风格,悬柱、悬瓜、柱脚、石鼓则体现了侗族木建筑艺术。楼阁观赏厅、亭、廊、柱坊、店面门牌上的条幅均系全国名家书法精品,由名匠雕制。该桥整体设计建造简洁明快,工艺精雕细琢,集侗乡建筑文化艺术与当代园林建筑艺术于一体。

比较传奇的是,这座漂亮的风雨桥是由两个小学还没毕业的农民匠人设计施工建造的。 


建于芷江县城舞河上的龙津风雨桥,自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名僧宽云带头捐建建成起,几经圯毁,多次修复,一直是湘黔公路交通要塞,也是商贾游客往来云集最繁华的地方,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如今复修的芷江龙津风雨桥,是一座集贸易、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侗族风雨桥,它是历史古迹和建筑艺术的完美融合,成为华夏大地一处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





舞河边上的鼓楼。



这条河在芷江叫舞河,到贵州的镇远则叫舞阳河。市民在河水里洗什么的都有,会不会污染河水?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