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貴族 淮海路 -余庆路 -宝庆路 -桃江路 -多伦路 -田子坊

上海
上海 shanghai
经纬度:121.474101
31.2378
旅游评分:4.3分
旅行费用:¥15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9-02 23:32
游记浏览:10
游记目录:

不知道以後要等多久才會重來,在放空的工作日午後,我也就一個人細細地漫步在這個看似熟悉得很卻又從沒用心瞭解過的城市。

“十里洋場”時代遺留下來的西洋建築,與姿態優雅的法國梧桐構成的畫面相當曼妙,而上海的很多街道都是如此,俯拾即是一派妙不可言的情調。如果隨意地走到某所大宅的門前,發現牆上掛著石牌,刻有“某某故居”的字樣,那麼這些在上海灘響噹噹的風雲人物自會給整個房子蒙上一層傳奇色彩,從地鐵線的“交通大學站”出來,沒多久便到了淮海中路的愛國人士杜重遠寓所,拐了一個彎進入余慶路,便看到教育家陶行知故居。

說到“群賢畢至”,多倫路的文化名人一條街已經被開發成景點,可是刻意斧鑿的痕跡實在過於明顯,反倒是索然無味了。只有一個中式風格的教堂教人眼前一亮。我還是喜歡信步閑遊,去遇見些不期而至的驚喜。

又譬如寶慶路3號大宅,它有著一段傳奇,它曾是名門望族周宗良的大宅,後來輾轉為藝術世家徐元章入住,直到周家後人前來索要房子,雙方訴諸法律。儘管判決已定,但不滿分配的大有人在,此乃他人家事,本來外人也不必關注,但這座曾有“上海第一私人花園”之稱的房子,現在已經掛上了“衡山酒店項目辦公室”的牌子,恐怕不久之後便會拆掉。這個碧草如茵的庭院裡,不知道見證了摩登時代多少公子佳人的聚會——這些人被稱為“老克勒”,但也終究難逃“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的宿命。

章詒和在《最後的貴族》里記載,當紅衛兵在屋外狼奔豕突地抄家時,她家還在後廳和朋友們一邊膽顫心驚地聽著外面的風聲,一邊悠然地開舞會。如今的上海也便是這樣,雖然急速向前發展的城市規劃大口大口地吞噬著故物,但即便在馬上就要大興土木的寶慶路不遠處,也不難找到如桃江路這樣恬靜的地方讓自己遠離城市的嘈雜。

我在這裡有名的“老麥咖啡店”坐了一個下午,其時外面陰雲滿布,冷風淩厲,走進稍顯局促的咖啡店倒是讓我心生溫暖的感覺,好像在森林里迷路的獵人,深深淺淺地踩著積雪走了很久很久,忽然發現前面有一間生了火爐的小木屋。店裡的舊鈔票、老海報和黑膠唱片都刻意散發著老上海的氣息,刷成草綠色的窗棱,把窗外的街景框成一幅幅油畫,而濕潤的雨點更讓高低起伏的一片瓦頂如同油彩都還沒乾的新作品一般鮮活。

我正在讀錢穆的《國史新編》,旁邊忽然來了一對母子,年輕的媽媽打開電腦,陪兒子在網上找恐龍圖片,那個小男孩顯得很調皮,不僅一刻不停地說話,而且跑來跑去,把木地板踩得咯嗒咯嗒地響。最後,老麥叔叔拿了一架飛機模型把小男孩哄了下樓,整個咖啡館又恢復了寧靜。

但若說到小資情調,出名的是田子坊——由舊弄堂活化改造成的創意文化工作坊,總是能夠很輕易地吸引海內外的遊人。不過當你多走幾個地方之後,你就會發現同樣的文化衫或是馬克杯,在田子坊有,在麗江古城也有,在鼓浪嶼也有。要在人流絡繹不絕的地方搞創作,確實勉為其難了一點,只是田子坊浮誇的色彩讓我聯想到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從前亦是夜夜笙歌,遊人如織,但柳如是、李香君、顧橫波等名妓卻別具一格,使“八艷”為秦淮一地獨有,他處無法複製,實屬難得。


 

1 前传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