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上)】两个人细雨中抚摸历史的痕迹 老道外 -哈尔滨清真寺 -道台府

黑龙江
黑龙江 heilongjiang
经纬度:126.53411
45.833943
旅游评分:4.5分
旅行费用:¥5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09 21:49
游记浏览:40

这是一场很纠结的旅行,纠结的不是旅途中有多少波折,而在于我们每个人都是为了旅行撇开了许多正事,比如我要旅行时还要为30日的知识竞赛做准备、比如汪汪在27日上午还有课、比如乐乐在29日要考试。。。

一共三天的旅途仿佛需要太多的计划,但我们三个女生仍是踌躇满志地克服着,以至于我们三个人在敲定旅行计划时自动将我跟乐乐分成一组,早上出发,而汪汪则需要在中午上完课后才动身,可三个人一直到回来以后都没有发现,我们其实不过差了半天,完全可以一同出发!

so,在第一天的旅行中,人数是在变动的。

高铁站一般都距离市中心比较远,为了可以早点抵达哈尔滨,我们选择了一趟相对时间比较早的高铁,并且在火车上吃了早饭。


一大早还算清静的高铁站,还有一起等车的不少列车员,现在他们上班都改乘坐高铁了,好星湖!

一早上的阴雨连绵让动车也变得格外有趣,那车窗上的水珠好像小蝌蚪不断地游动,就只是观察这些水珠,一个多小时的旅途便很快结束了。

从西站到住宿地点,我们选择了公交车,11路到哈尔滨站转乘74路,就可以到达。但是我们似乎高估了哈尔滨的地面交通,明明八点半就已经到达哈尔滨西站的我们,到如家防洪纪念塔店入住的时候竟然已经十一点多,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从哈西到哈站,一定要坐专列(据说是96路,不出半小时就可以到达)!

在宾馆稍事调整以后,我跟乐乐便伴着细雨蒙蒙,开始这一天的浪漫旅途。

【第一站】老道外

 老道外有着中国保留面积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街区,有人说老道外才是哈尔滨的发源地,当年最早“闯关东”来到哈尔滨的人,大多集中住在道外。这种纯西洋外表的建筑中,却藏着中式的庭院,内外两重天,是哈尔滨人独创的一种建筑形式,却也足可以代表那个年代的东北人,外表虽然已经被西洋化,内心却依旧传统。若大家看过《闯关东》,便会觉得有些许熟悉。

如今的老道外已经分成了明显的两个区域,哈尔滨政府以南三道街为中心,建造了一个“中华巴洛克”街道,里面所有的建筑都已经翻新,入驻了不少商家,似乎是希望建成另一个中央大街,畅游其中,会有种错觉,仿佛回到了当年繁华时期的哈尔滨。也许是还在建造之中,如今看来,游客仍不算太多,反而不如外围的商家鼎盛。




中华巴洛克的入口,看得出是真的下了心思在修缮的。

欧式风格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中式的庭院,这种风格,似乎在不少电视里都体现过。


这个庭院想比而言会更加的欧式却有更加古朴,带着上个世纪初的建筑风格。

坐在上面会不由自主地端庄起来,好像真的是当年坐着黄包车回家的女学生。











巴洛克中随处可见的铜人,很有那个时代的风情,只是不知道谁恶作剧,还给铜人点了烟。






看起来很像影视剧里经常看见的上海滩时期的百乐门,仿佛那门一推开,就会走出一个烫着大波浪却穿着紧身旗袍的歌女。

旁边的红色帐篷中坐着不少票友,我们过去时刚刚开始吊嗓子,微雨并没有打搅他们的兴致,我们离开时,一场《牡丹亭》才刚刚开腔。



楼楼不懂建筑风格,但是这种雪白的墙体和弯弯的拱门还是会让人想起阿拉伯风情。



这种华丽的装修风格是楼楼小时候的梦。

中亚金行,在很多游记里都可以看到的巴洛克标志建筑。

雨后初晴事的中华巴洛克街区,现在看来还不十分热闹,但格外干净。


南二道街,也就是中华巴洛克街区的外侧,因为不是步行街,所以随处可见停留的车辆,周边的店铺也比较多一些,看起来比较热闹。

而走出南三道街,周围的历史建筑便格外有年代感,尤其是北三道街上,那所有的建筑都蒙上了属于年代特有的苍凉。若是我猜的不错,这一带应该是遭受过不少次火灾,那斑驳破败的建筑上多多少少都有些焦炭的痕迹,让人不禁唏嘘。




依靠着老房子长出的新枝,看起来格外坚强,就如同这些被火洗礼后仍顽强屹立的老建筑。



可以想象,当年住在这儿的人一定非富即贵,那每一处小细节都体现在当年住在这里的主人曾经的用心


这种长长的窗子如今似乎不太常见了。

老道外尤以美食著称,在这里可以品尝到那些伴着哈尔滨人成长的老字号:老鼎丰、范记永、张包铺、张飞扒肉……


从公交站下车,刚走到老道外就能看见这家砂锅居,没有来得及去尝试,但据说还不错!

我们将近中午才抵达中华巴洛克区,走到了张包铺正赶上雨势大了一点点,就进去吃饭,张包铺里的人不少,还有坐在门口等外带的,所以看起来着实很忙碌。




进门处就可以看见的各类奖状。




左上角的菜叫做沙肝,是猪的脾脏,在东北也叫联屉(原谅楼楼不知道肿么写!)口感比肝脏更绵软一些。其余就是各种馅的包子,排骨馅味道不错!

下午天气有些转晴,我们就进了老鼎丰,买了网上推荐过的三角冰和老式月饼。

忘记给这些食物照相了,描述一下也行,三角冰的味道有点类似于外头买的奶味冰棒,有一种被骗了的赶脚。。。月饼号称是老式儿地,据汪汪说没有尝到小时候的味道,馅料甜甜的,味道还不错。排队买各种糕点的人很多,还有当地人去买来摆答谢盘,看来在哈尔滨还是有些声望滴。

游走在老道外时,哈尔滨仍是细雨缠绵,时下时停的雨就好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小孩子,哽咽一阵便停歇一阵,不似东北的豪放,竟有烟雨江南一般的缠绵。

那带着呜咽的细雨仿佛也是在为这一片曾经的繁华而哭泣,但愿有一天,这一带可以重拾当年的魅力。

【第二站】清真寺

哈尔滨清真寺建于1837年,2003年扩建,是东北最大的伊斯兰清真寺庙,是全国1500座清真寺中唯一的一座阿拉伯式建筑,主殿高13米,可容纳500—600人。

我们之前敲定路线时,百度旅游中的清真寺仍是蓝砖蓝瓦的样子。比如这样:

但是我们抵达这个清真寺的时候,它分明已经被粉刷成了这样:


据说每年到开斋节时这里都十分热闹,但我们抵达清真寺的时候,正巧赶上了雨势微大,周围人并不多。清真寺是带着宗教信仰的,似乎并不对外开放,我们就没有进去。




因为天气的原因,我也没有照很多照片,只是绕着清真寺走了一圈,感受着那带着伊斯兰风情的肃穆洁白。

【第三站】道台府

哈尔滨关道也叫滨江关道衙门,俗称道台府。应该是清朝末年的最后一个封建统治衙门,属于很正统的清朝官邸建筑。

不知道是因为下雨还是道台府原本就很少有人出入,我们几乎是这道台府唯一的游客。道台府的管理也相对比较松,整个院子除了两个售票员以外,几乎看不见其他工作人员,于是我们就如同回到了自家院落一般,全无障碍。
先上一张平面图:




高高耸立在道台府外侧的牌坊。



道台府大堂。

大堂是道台处理重大政事,主持审判的厅堂,也是举行重大典礼、迎接 上级官员的地方,是府衙中州线上三大主体建筑之首。如今再看来,有着清晰可见的斑驳,看得出已经很久没有好好修缮过了,回来整理图片才发现竟然连牌匾都少了半边。。。




大堂室内的布置。


二堂,是处理一般民事案件的地方。




二堂室内,上面的牌匾写着跟故宫中一样的“正大光明”。

据说当年的慈喜太后常常手书这四个字赏赐给有功的大臣,这既是对官员的执政要求,也是对他们不要背着朝廷搞结党营私勾当的提醒。


三堂也叫内宅或上房,是道台及其眷属们居住的地方。







借着室内的各种陈设开始了我们俩的各种装模作样。






衙神庙,据说里面供的是萧何。




道台府似乎很喜欢同心两个字,既有同心树,又有同心石。

 






院子里还长了许多小果子,让原本有些荒芜的院子多了几分生机。




青砖上,还蹲守着小兽,仿佛始终保护着这个逐渐湮没在高楼之中的小小院落。

 

道台府出来,雨势忽然又变大了,汪汪已经在圣索菲亚教堂等着我们去找她,我跟乐乐两个人的旅行也算是告一个段落。

 

【本段路线及花销】

交通费:

火车票:

        四平东——哈尔滨西 G351  164.5元/人

公交车:

        哈尔滨西站——如家防洪纪念塔店 11路转74路 2元/人

        如家防洪纪念塔店——老道外 24路 1元/人

        老道外——清真寺 1路 1元/人

        清真寺——道台府 步行,大约一千米

        道台府——圣索菲亚教堂 1路 1元/人

午餐:

        张包铺  39元/2人(包子6个,沙肝一份,红豆粥一碗 )

零食:

        老鼎丰 11.6元/3人(三角冰2个 4元/个,外带给汪汪的老式枣泥月饼一个称重)

门票:

        道台府 45元/2人(全票一张30元,学生票一张15元)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