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文化之源:白水台 白水台

迪庆
迪庆 diqing
经纬度:99.703046
27.831796
旅游评分:4.5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06 21:55
游记浏览:11

东巴文化之源:白水台

 

天暗下来的时候,我透过车窗看见黑黑的山坡上,有一巨大的白色凝结状的岩石。我知道,我应该到白水台了。白水台位于香格里拉县城东南100多公里的地方,属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白地村。从普达错到白水台,要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山道弯弯,从高原3000多米下到2000米左右,一直转下来,夸张地说没有百多米道路是直的,方向盘不是左打就是右打,同时要踩刹车。听听地名就知道这些路有多弯了,九龙村,附近的公路像九条龙盘旋着,还有什么大羊肠村和小羊肠村,公路弯曲真如羊肠。

但是,这一路风光也很美,主要是大树杜鹃花,一树又一树开着,有的地方满山遍野都是这样的花,花朵将整个山坡染成了一片粉红。白水台海拔2300多米,就在白地村后的山坡上,一条公路从坡上穿过该村,村民的房子就造在坡上或坡下。从公路边到白水台只有几十分钟的时间。白水台入口处,村民的马队就在这里等待。这里的马儿很可爱,小小的如同驴一样。走到我眼前的一匹小白马可爱极了。我突然想骑骑它。于是,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每人租了一匹马,由纳西族的妇女牵着。因为是坡地,又从来没有骑过马,我骑在马背上歪歪斜斜,很害怕自己掉下来,骑着马发现马驮着我走得也很吃力。于是,到了栈道台阶的时候,我对牵马的纳西妇女们说,你们回去吧,也不要等我们回来。

我们开始拾道而上,枕木辅就的台阶很多老化了,有的一脚踩下去,摇摇晃晃。看来,这里的游人不多,也没有资金投入维修。当时我还不明白,这么好的景点为什么游人怎么少?——原来到这里的道路太险峻了。从香格里拉过来,我们领教了。从这里到南面的出口要绕过哈巴雪山,还要经过长长的虎跳峡谷,交通的险峻和不便,阻碍了来白水台的游客。

白水台占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酷似一层层梯田,在周围青山掩映下,阳光一照,如凝固了的瀑布。我一踏上白水台,感觉有一种沁人的冰凉透过脚底渗透而来。在白水台上行走,我一直想脱鞋,我怕踩脏了这圣洁白玉状的岩石。相传,纳西族的两位天神为了让当地的纳西族人学会造田耕地,特地变幻出来这样一片“梯田”,所以又有人称这里为“仙人遗田”。站在梯田状的白水台,遥望不远处山坡上翠绿的梯田,的确有这种联想。

白水台是由泉水中的碳酸氢钙成分经太阳光照射,水分蒸发不断凝固、结晶沉积而成,千万年来这些白色沉积物不断覆盖地表而形成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呈现高低错落的梯田。据有关方面的专家测定,白水台有二三十万年的历史了。水从山中的潭穴中流出,顺地势而下,形成的白色华泉地也越来越宽,形成扇状,恰似慢慢长大的一朵巨大的白色花朵。怪不得纳西语称   白水台为“拜卜芝”,意为逐渐长大的花,真是绝妙又逼真的形容。

白水台的台顶是平的,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中央有十多个小泉池串连而成的“天池”。在这里背着背篓运白沙泥的纳西妇女告诉我,这里是仙女梳装的地方。我听了会心一笑,这“天池”里的水,因石灰的沉淀,显得更清澈更纯净了。天光云影,山花丛林,在此相互映衬,怎么不疑为仙境?

在白水台顶,一个上午就我们几位游人。在我们附近走来走去的,是穿着纳西族传统服装的妇女,虽然她们被高原的阳光晒得很黑,背负着沉重的背篓,一天收入也只有四十块。但她们劳动着,偶然唱着歌,像一群快活的小鸟。有时候,她们主动来到我们面前,看数码照片里的自己,也许她们一辈子没有拍过照片。但她们对生活充满了热情,面对生活的重压和困难,没有任何怨天忧人的言语。她们很真诚也很友好,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沉闷了她们就主动对着我唱起了山歌,甚至走到我的面前,以审视地目光看着我,对我说:“如果你没有结婚就留在这里吧?”,我不知道这是幽默还是真诚的邀请?我被这种生活态度深深感染,我认为她们是最纯朴最美丽的纳西妇女。

这不禁使我思考,旅游之地还没有开发的时候,一切都是纯净的,特别是人的心灵。是城里人的欲望和贪婪,及极端的消费方式,把复杂的人际关系带到了这里,不仅污染了山水,更是污染旅游之地人们的心灵。我感叹,净土难得,更感叹世界上最后的净土,最后的香格里拉将不复存在——这就是人类的悲哀。

白水台不仅有这样美丽的景色,而且是中国纳西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纳西族东巴教的第一圣祖丁巴什罗从西藏学习佛经回来,途经白水台被这里的美景吸引,留了下来设坛传教——东巴教在此诞生,纳西东巴文字也在此创造。这里自然成了纳西族东巴教徒的神圣之地。白水台当初直到现在仍然作为神祗来敬奉。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当地的藏、彝、白、傈僳等族的村民,都要到白水台进行祭祀活动,以歌舞娱神,据说场面隆重而神圣,古朴而自然,民族风情十分浓郁。

……














中午下得山来,一些村民向我们推销本地的核桃。公路边一位小妇人招呼我们上她的小饭馆吃饭。我问她是什么族,她说是汉族,从哈巴雪山那边嫁过来的,女儿已经快六岁了。在她的厨房里,我帮着她切刚刚煮熟的一大块猪肉,她说还要在油里炒一下,我说不用了,我们就喜欢这样吃。她又去捉了一只雄鸡,当场杀掉,准备鲜炒。她的老公是纳西族,佩着腰刀过来陪我们聊了一会儿,并拿出了自己家里人喝的白酒给我们喝。鸡煮好了,一碗是鸡汤,一碗是鸡肉,鸡肉和汤里都加了当地特有的山药佐料,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鸡肉和猪肉的确很好吃。是啊,海拔2000多米高的地方放养的鸡和猪,肉的味道自然纯正和鲜美。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