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环省游(一)广元市(4)《翠云廊》(剑阁县)

剑阁
剑阁 jiange
经纬度:105.525258
32.288487
旅游评分:4.0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20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7-26 21:34
游记浏览:17

 

翠云廊景区在剑阁老县城《普安镇》到剑阁新县城《下寺镇》之间的路上,距剑门关镇10公里。由于公路连接剑阁新、老县城和景区,柏油公路修得相当平整。路上有很过路中巴车经过景区,6-10元/人。 

翠云廊景区现在是一个封闭的收费景区,全长大约1.5公里,门票50元。景区的收费告示牌上清楚地写道:黑龙江游客免费游览。此地在512汶川地震后,由黑龙江省对口援建,所以对黑龙江人不收门票!


10月19日第二站:翠云廊景区。


翠云廊:
古称剑州路柏,又称“皇柏大道”,亦称“张飞柏”,是由近万株苍翠的古柏组成的绿色长廊,始建于秦汉,完备于明朝,历经千年沧桑仍浑然一体、生机盎然,实属世界罕见,科学家称古柏为“森林化石”,文物专家则为“蜀道灵魂”、“国之珍宝”,文人墨客比之为“绿色长城”。是迄今为止,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道路交通系统,外国专家赞为“世界第一古道”、“陆上交通活化石”、“举世无双奇观”、堪与“罗马古道”媲美,是“世界文化遗产”等等。

翠云廊:位于广元市剑阁县和绵阳市梓潼县,以剑阁县为主体部分。翠云廊是以险著称的剑门蜀道的一段,精华在北距剑阁县剑门关7公里的大柏树湾。翠云廊不仅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的核心景区之一,也是国家森林公园,还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广义的翠云廊,分为西、北、南三段,是指以剑阁古城为中心,东南至阆中,西南至梓潼,北至昭化的三条路,在这三条蜿蜒三百里的道路两旁,全是修长挺拔的古柏林,号称“三百长程十万树”。古人为什么要植这么多古柏呢?首先是植树表道,起路标作用;二是以树计里,有里程碑的作用;三是保护道路,防止雨水冲刷路基;四是便于修栈道就近伐木取材;五是为行人提供行路方便,遮阴避暑。

翠云廊上至秦汉,下迄明清,经历过七次大规模的种植,现存古柏八千多株,树龄大多都在1700年以上。正是历代官民保护措施的实行,才使翠云廊古柏延年益寿,更加生机盎然,茂盛苍翠。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在道两旁种植松柏,以显示天子的威仪。还有一种说法是秦始皇修阿房宫时曾在蜀大量伐木,蜀中百姓怨声载道,为平民愤,秦始皇倡导在驿道旁植树。人们把秦朝所植的树称为“皇柏”,所以这条道又名“皇柏大道”,也是翠云廊的起始之源。

第二次对翠云廊大规模植树的是张飞。相传张飞当年为巴西(阆中)太守,军政往来频繁。剑州(剑阁)又是蜀都至中原的必经要地,为适应政治、军事上需要,张飞令士兵及百姓沿驿道植树。

第三次是东晋。因道教兴起,人们重视风水之术,而剑阁又是道教的发源地,于是大量栽植“风脉”树,尚书郎郭璞为此写了《种松记》刻于石碑。

第四次是北周,时人为计里程,曾在道旁每一里垒一土堆作标记,但这种方法容易被风雨冲毁,后来改为每一里种树一株,以一里一树计算里程。

第五次是唐代。相传唐天宝年间(742-756年),杨贵妃喜欢吃川南荔枝,玄宗命人快马加鞭,连夜运送。为保持荔枝鲜味,令百姓沿途种植柏树,剑阁人民又在原基础上进行了栽补,使之初具规模。这一时期的翠云廊,又被称为“爱情大道”。

第六次是北宋。
宋仁宗诏令:“自凤州(今陕西宝鸡陕西凤县)至利州(今广元),剑门关直入益州(成都)道路,沿官道两旁,每年栽种土地所宜林木。”这又是一次大规模植树,并且延伸到了整个蜀道。

第七次是明朝。明正德13年(1518),广西人李璧任剑阁知州,对南至阆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的官道进行了大量补植柏树。因而同治《剑州志》所载清人乔钵《翠云廊》诗序云:“明正德时知州李璧,以石砌路,两旁植柏数十万,今昔合抱,如苍龙蜿蜒,夏不见日。”翠云廊从此形成了宏伟规模。

翠云廊:得名于清康熙三年(1664),剑州知州乔钵诗中写道:“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传是昔年李白夫,奇人怪事教人妒。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从此“翠云廊”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便成了这段金牛古道的雅名。 


剑门四奇之四:----《松柏长青》。

松柏长青:在剑门古道上,两万多株行道古柏木组成的绿色长廊,沿着起伏的山脉,蜿蜒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古柏千姿百态,各有其历史传说。现存古柏八千余株,大多数树龄都在1700年以上。“松柏长青”树是世界珍稀树种,它的树干像松,树皮像柏,东边树枝像松,西边树枝像柏,又交错在一起,它的果实外形像松果却又像柏树果的表面。“松柏常青树”举世仅存一株,被誉为“国之珍宝”。


进入景区,靠108国道边,密集的古柏形态万千,风姿各异,翠碧连云。人们根据其长势、外貌和历史传说取了许多美好的名字。如以长势命名的“鸳鸯树”、“姊妹树”、“罗汉树”、“观音树”、“白象吞石”等;以粗壮命名的“状元柏”、“帅大柏”、“寿星树”等;以史典命名的“阿斗柏”、“望乡柏”、“石牛树”、“仙女树”等,真是“千姿万态羞雷同”。----翠云廊导游图。


翠云楼:是古代烽火台遗址上兴建的具有民间特色的楼阁。秦汉三国时期,曾为军事设施。为保护烽火台遗址,1992年,剑门关国家森林公园修建此楼,供游人登高,还是剑门林场观测火险的瞭望台。




三国鼎立柏:公元211年,刘备率军首次过翠云廊,至葭萌(昭化),公元212年回师西取益州(成都)过此。于公元221年立蜀汉称帝。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魏。公元222年东吴孙权称帝。由此三国鼎立之势形成。三国历经60年,鼎力共存41年,蜀汉历时42年。




翠云廊的山梁上,有明代官员、学者李璧的祠堂--李璧祠,祠内有李璧塑像。
李璧任剑州知州时,战事刚平,剑州城垣破败,民生涂炭,百业待兴。他为老百姓办了很多实事,尤其是倡导整修剑阁至保宁府(阆中)的三百里官道,组织民工在道路两旁补植柏树,颁布”官民相禁剪伐“禁令,功不可没。




阿斗柏:
公元263年,魏灭蜀,后主刘禅(乳名阿斗)被解洛阳,至此遇雨蔽于树下。蜀人怀念刘禅,设台祭之。后来得知刘禅不念亡国之恨,乐不思蜀时,众人废祭,用刀斧残树以泄愤怒,可怜皇柏也难逃阿斗之累。民间以此树喻不思进取、难以成才之人,称之为“阿斗柏”,亦称“歪脖子树”。


张飞柏:蜀汉五虎上将,张飞在215至221年,任巴西(今阆中)太守时,号令修官道,植路柏,迎来了翠云廊第二次大规模植柏的历史,后人为怀将军之德,便将翠云廊柏树称为张飞柏。




张飞石像:蜀汉时,张飞担任巴西(阆中)太守,军情政务,羽书出川频繁,往往因剑门山势险峻,不识路径而耽误。张飞便命令士兵自阆中至昭化凿石开山,将羊肠小道扩建成一丈多宽的石板大路,在两旁栽植柏树,并严加保护。柏道不仅有利于行军,还方便了商贾和当地百姓的行走,后来百姓为感谢他植柏护柏的功劳,在此勒石塑像以示纪念。




汉德驿:得名来自于汉阳镇,此镇有着悠久的“三国文化”,东汉时为汉德县治地,三国即为重要驿站,汉阳镇的经历一说五代后唐前置汉源驿,后演化为“汉阳”,另一说东有望阳山,西有汉阳山,设驿铺时命名汉德驿。



宋柏:北宋仁宗赵祯于公元1025年颁布诏令:“剑门关直入益(成都)道路,沿官道两旁,每年栽种土地所宜林木。”这是翠云廊又一次大规模植柏,也是有历史可考的唯一具有皇帝详实诏令的一次奉召植树。


结义柏:公元184年,刘备、关羽、张飞在涿县相遇,于张飞庄上桃园结义。盟誓不求同生,但求同死,若背义忘恩,天人共戮。为匡扶汉室,刘备以仁义安生立命,关羽义薄云天。刘备、张飞多次往返于此。观此柏犹如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枝分三、义为干、魂系汉室扎深根。


夫妻柏:高27米,胸径1.2米,此树枝桠覆盖,虬枝交错,相拥而立,彷佛像一对情侣在携手并肩窃窃私语,互通情愫,人们称之为“夫妻柏”。据说,当地新婚和已婚夫妇都常来此祈祷,愿夫妻感情像此柏一样与世长青,白头偕老。


剑阁柏:因生于剑阁而命名,属柏木珍稀品种,至今世人仅发现这一株,其树龄逾千载,故誉为世界珍宝。干如松、皮如柏,果如松、裂纹如柏,人们又称其为松柏长青树。

隆中对柏:
此对古柏正如刘备与诸葛亮隆中对谈之势,一个聆听,另一个倾囊。诸葛亮曰:“若跨有荆、益……则霸业可成。”刘备从其计,于公元211年率军入蜀,过翠云廊、经剑门关、立足葭萌(今昭化),后西取益州(今成都)。公元221年,刘备建蜀汉称帝。



荔枝柏:
唐代诗人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翠云廊是为杨贵妃送荔枝的一个重要驿道。公元756年,唐明皇遭安史之乱入蜀过翠云廊,不见“一骑红尘妃子笑,”只有剑阁闻铃明皇苦。此处留下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浪漫与辛酸。

皇柏:
此柏乃柏中之王,亦称帅大柏。1963年3月21日,朱德委员长视察翠云廊,在松柏长青树前,一随行人员感叹地说,“这树真大!”一农民用当地方言介绍说:“前边还有一棵帅大的树!”工作人员问:“什么是帅大的树?”朱德委员长幽默地说:“帅大的树就是很大的树,像元帅那么大的树。”朱德委员长在当地党政领导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这棵荫天蔽日的巨型柏树,帅大柏由此而得名。帅大柏高29米,胸径2.24米,材积33.9立方米,树龄2500多年,是翠云廊大柏树湾中的特大柏树之一。



黄忠柏:
公元211年,黄忠随刘备入蜀,经翠云廊、过剑门关、立足葭萌(昭化),后西取益州(成都)。勇冠三军,七十古稀仍不失蜀汉五虎上将之威风,老当益壮,于定军山斩魏将夏侯渊,在与曹魏征战中,又往返于此地。

汉砖柏
:刘备为嘉赏霍峻守葭萌(昭化)之功,于公元217年分广汉郡设梓潼郡,(霍峻任太守)置汉德县,剑阁县始由此立。汉德县治地就在此翠云廊地段上,汉柏所抱汉砖乃汉德县之遗物。


刘琰柏:刘琰乃蜀汉开国之臣,刘禅封其为都乡侯,位列诸葛亮、李严之后。随诸葛亮北伐经过翠云廊。因与魏延不和,受诸葛亮谴责还成都。公元234年,刘琰疑美妻胡氏与刘禅私通,怒而令兵卒打之,并弃而遣去。刘琰被告下狱,以“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之由将其斩首弃市。刘琰与君生恨、与臣生怒、与妻生疑之为官、为人、为夫之道招祸丢命。

羽扇柏:此柏形似羽扇,气势不凡。诸葛亮领托孤之命、奏出师之表,在剑门关始设关置重兵防守。为匡扶汉室,于公元228年至234年,先后数次北伐,曾往返于此。公元234年出兵五丈原时染病,是年八月卒,享年54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为大汉复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先主柏:公元211年,先主刘备率庞统、黄忠、魏延等将士,为立蜀汉、匡汉室,过翠云廊、走剑门关、立足葭萌(昭化),后西取益州(成都)、立国称帝,先后数次往返于翠云廊,留下千秋史话。


庞统柏:
公元211年,军师中郎将诸葛亮留守荆州,同为军师中郎将的庞统随刘备入蜀,于涪城(绵阳)献策直取益州(成都),刘备未纳,庞统从主经此地过剑门,立足葭萌(昭化)。后回师经此西取益州(成都)。在西征途中攻打雒城(广汉)时,死于流箭,葬于罗江白马关。


张飞井:相传,蜀汉大将军张飞奉命北伐,至此烈日当空,兵士饥渴难受,战马嘴吐白沫,张飞命士卒四处找水,未有水源,心情烦躁,举拳猛喝一声:“渴煞我也!”拳头砸地,只见一股清泉从拳印中冒出来,缓解了饥渴。张飞又命兵士将拳头砸出的圆坑凿成一口深井,以供当地乡民饮用。百姓为了感谢张飞,将这口井称之为“张飞井”。



魏延柏:公元211年,魏延随刘备入蜀,经翠云廊、过剑门关、立足葭萌(昭化),后回师西取益州(成都)。多施谋略,数有战功,历受刘备嘉奖。曾封都亭侯、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后封南郑侯。诸葛亮逝后,以反叛之罪被马岱斩于汉中。
 

李璧柏:广西武缘人李璧,于公元1515年任剑州(剑阁)知州后,组织植柏护路,并主持将剑门古驿道拓宽铺设石板,这是翠云廊历史上的又一次大规模植柏。后人念其功绩,给他铸铜像、立祠堂,并称颂为剑阁历史上的“二贤李璧、杨如震之一


广元市区通往剑门关镇(
剑门关)的公路。剑门关、翠云廊在剑阁县下寺镇与普安镇之间的剑门关镇,剑门关镇距下寺镇12公里,距普安镇30公里,来往车次很多。


广元市区距剑门关景区(
剑门关镇)约42公里,可在广元南河汽车站乘中巴前往。
剑阁县剑门关汽车站至
门关景区南门公交3元/人),剑门关南门到东门(公交4元/人,小巴10元/人)。
剑阁县剑门关汽车站(下寺镇)至翠云廊景区(中巴10元/人),剑门关景区至翠云廊景区(中巴6元/人)。


游客如果去“剑门关景区”或“翠云廊景区”,有公交车前往。
一定要打听清楚,公交车不在剑门关汽车站内停靠,而是停汽车站右侧马路边上,客少需要耗时等客,票价3-10元/人



我们乘坐的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到“剑阁县”(新县城下寺镇)的中巴车,
票价6元/人。在这里中转公交车,去往剑门关景区(剑阁县下寺镇--剑门关约12公里),票价3元/人
剑门关景区到翠云廊景区(剑门关镇--翠云廊景区约19公里),如果是旅游淡季,公交车少,可坐剑阁新县城(下寺镇)或广元市--普安镇(剑阁老县城的剑阁汽车站”的中巴车,票价10元/人



明天前往-----获《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被誉为“人间仙境”,号称“水景之王”---“九寨沟”。


 


                                                      2015年10月19日广元  四川环省旅游第5天。


网络资料:剑门四景(剑门细雨、梁山松涛、夕照绝壁、雪染翠云)。

剑门细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这是写剑门关最有名的诗,也是“剑门细雨”的由来。七八月的时候,一入剑门山区,便顿感清爽宜人。到了关口,微雨飞飞扬扬落下来,那雨极细极柔,象水墨画中淡淡的晨雾,迎面而来,只觉脸上滋润,并不湿衣,这就是剑门细雨的美妙感受了。

雪染翠云:
冬来剑门关,登上梁山寺,只见霜打青松劲且直,满坡剌果雪里红,远望雄关绝壁冷如铁,一轮残阳挂剑峄,怎不令你浮想联翩,思绪万千。剑门关地处四川盆地边缘,这里本来冬天很少见到雪,有时要几年才下一次,但是只见雪在空中飘,地上却积不住一点白色。但剑门关地势高,全是山崖,却能留住皑皑白雪,所以显得十分壮丽。再加上常年碧绿的柏树,披上银装,别具特色。

绝壁夕照:
照壁崖,在大剑山的石壁上,高135米,底宽60米,顶宽30余米。壁之正面呈褐色,上半部微度前倾,东西两端梯次收缩,形似锥体,壁的两端各有一条狭缝,开口处只能容一人侧身过去,壁面光滑平整,每当夕阳西照绝壁之上,形成一道红褐色的城郭,景色蔚为壮观,堪称“世界奇观”。

梁山松涛:剑门雄关前山雄奇古劲,石梯依山傍崖步入云端,悬崖峭壁乱石嶙峋。后山却是松翠蓊郁、幽静雅致,古松漫山遍野,苍翠绵延。到了梁山寺,只见寺前寺后遍布松树苍柏,只见一股山风袭来,枝叶摇曳,涛声阵阵。过关楼、穿险道、过天梯之后,就从万仞绝壁下来到了悬崖之上。这时山路平缓,西面是悬崖,可见数重大山,南面却是一片片翠绿的森林起伏。远处山头,又见数棵迎宾松傲然挺立。此时已爬山流汗的游人,听松涛,迎微风,漫步林间,真是无比惬意。


古栈道:是我国古代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通道,也是兵家攻守的交通要道,工程艰巨,路途险恶,是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迹。
栈道始凿于先秦,《史记》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的记载。栈道分为土栈和石栈两种,土栈是在森林茂盛的山地铺木为路,杂以土石,石栈又名阁道,在山崖上凿孔,支架木桩再铺上木板而成的路。


主要栈道:
子午道--又叫子午谷。北口在长安县叫子口;南口在洋县叫午口,全长420公里。鸿门宴后,刘邦被项羽贬到巴蜀地带做汉王,就是沿子午道返回汉中。途中他听张良的主意,烧了栈道,以防止项羽南侵,又可使项羽不疑心刘邦北上。

褒斜道--南口在汉中以北的褒谷,北口在眉县的斜谷,通称褒斜谷,全长470公里。栈道南端叫小石门,北端叫大石门。自战国起,就有人在谷中凿石架木,修筑栈道,历代踵继,多次增修,后人就命名为“褒斜道”。汉武帝大加修凿褒斜道250公里,从而出现了“栈道千里,无所不通”的盛况。 

金牛道--又叫蜀栈,是古代川陕的交通干线,北起陕南勉县,南至四川巴中大剑关口。此道川北广元到陕南宁强一段十分险峻。诗人李白赞叹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指的这一段。     


陈仓道--
北起宝鸡的陈仓,南到汉中勉县。刘邦取汉中后,于公元前206年按大将韩信的计谋,派少数人修栈道,以转移镇守关中西部雍王章邯的注意力,暗地里沿着西边艰险的陈仓道(即秦栈),北出大散关,攻占了陈仓城,进军咸阳,这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典故。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