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干山50号 上海 -上海M50创意园

浙江
浙江 zhejiang
经纬度:120.049188
29.284574
旅游评分:4.7分
旅行费用:¥7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15 08:53
游记浏览:18
游记目录:

坐地铁到达“上海火车站”,走到地面,刺目的阳光刺眯了眼睛,我顿时迷了方向。见一老太太坐在地铁站附近,便上前询问如何到达莫干山路50号。老太太二话不说,招来一中年眼镜男,边在小白纸片上写了个号码,边说:“带路五块。”

原来,问路也要钱,真真把我给怔住了——果然是“商业化”大都市。迟疑了一会儿,转向一米处的保安,问道:“真的很远吗?”“不远,你到路边坐公车,两站路的样子,走过去也就是十五到二十分钟。”谢过保安,在老太太鄙夷的眼神中离去。

最终在公车站牌上没有发现任何大巴车驶经目的地,只得花十元块找台三轮摩托车。幸而打了车,十分钟即达,否则,如果依照地图自己寻找的话,上了桥又下桥,跨过苏州河,没有四十分钟还真找不着地儿。三轮车师傅接过车钱,拍着胸脯,以吴侬式普通话告诉我:“我每天可是接送好多好多的买家呢,他们都来这里看画。。。。你也是来买画收藏的吧?下次来再坐我的车吧,我的手机号是。。。”


莫干山路50号,就建立在如此细腻的城市的边缘。它被称为“上海的塞纳河左岸”,简称M50,自2000年就落地于普陀区苏州河沿岸的工厂仓库区,入驻了来自瑞士、法国、意大利和香港等地的50多家画廊和艺术家工作室。

M50的构成与运营概念,来自于欧美的LOFT创意产业。19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在城市快速发展中,遗留下大批被淘汰和废弃的破旧工厂和仓库。高大宽敞的空间有利于艺术家们的创作,同时,房租相对低廉,吸引着大批艺术家进驻,将其作为自己的创作基地。在国内,北京的798、广州的红专厂,深圳的OCAT等,也是新兴的LOFT艺术区。现如今,创意产业随着经济大浪而水涨船高,创意园内的地皮价格也在悄然上调。就在大批艺术家搬离北京“高价地”798之时,深圳的F518又以谦祥的姿态引凤入巢。

同处上海,M50与田子坊风格迥异。前者注重艺术品交易和创作,后者已从艺术交流创作区退化为创意集市、休闲区。毫无疑问,如果你是一位艺术爱好者,收藏家,或是策展人,那么M50显然是更好的去处,流连于不同风格的作品之前,三步一个画廊,十步一个展览,偶尔还能遇到一位安安静静的作画者。

有人做过一项研究,人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大脑相关活动区域积极地分泌出一些物质,使创作者感觉到无比的愉悦,类似人ML时的快乐感觉。果真如此,则不难理解为何我们的艺术家总是如此投入艺术,为艺术献身。而对于观者来说,以视觉触及心仪的艺术作品,同样也是一种享受。艺术,包括音乐、雕刻、画作等,与笑容一样,均无国界。

话题回到M50,这块园区原是上海春明毛纺织厂,1999年资产重组后,厂房四万余平方调整出租。2000年5月画家薛松第一个进驻莫干山路50号。此后,M50快速崛起,成为上海最大的艺术仓库群。

这里的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中心以及画廊屈身于上个世纪的老厂房内,一经艺术人的改造,变身别样风情。在这些老建筑之间穿行,让我回忆起童年时第一次从排水沟钻进化工厂看到的情景,每间厂房相邻有序,红砖外露,“人”字形顶棚,或低层平顶水泥楼。几棵植物必须地站在厂房大门外。

M50保有原工厂内部结构,但每座楼房的外观基本被美化了。行走于楼房之间,时尚的漫画人物,夸张的喷绘涂鸦,西式铁艺和扭曲的西文,从眼前行云般飘过,而传统中国艺术如书法、水墨画、工笔画,在这里几乎不见踪迹。不必觉得悲哀,它们在中国四大美院里藏着。来M50,看的就是当代艺术。



楼梯转角处的一张画吸引了我。有时,你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喜欢那张画,但很清楚自己就是喜欢。



M50里的吉普车与贵妃姐姐。


看到巨人时,有些惊讶,并不是因为他的高大,而是因为我曾在四年前的北京798也见过他,当时他正站在黄土翻开的沟渠边,安祥地看着农民工们忙于修路。


这间展厅的门虚掩,入内四顾,全场竟唯有我一人观众。



寥寥数笔,已鲜活如其人。




画廓里,画画的小女孩。




一小型展览中的装置。多么有趣的表达!




某国际艺术工作室中,动态显示作品。(似乎)一小型的LED屏上,一红裙女子正荡着秋千上上下下,荡至最高处,红裙尽散。




太极,集体。


上海旅游攻略图片

M50外边的苏州河


M50交通信息:

地铁:搭地铁1号线在“上海火车站”地铁站下,步行30分钟,或打的士车10分钟。

1 前序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