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情迷敦煌 莫高窟 -月牙泉 -鸣沙山

临夏
临夏 linxia
经纬度:103.249456
35.610253
旅游评分:4.2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07 14:03
游记浏览:8

    莫高窟梦之所绕、心之所向。对于一个学过画的人,莫高窟的每幅画作都可谓是经典。那寥寥几笔就将神韵完美的呈现,对生活观察的得是多么细致啊。他将你我与历史联接,那些造型,服饰,乐器,舞步拂去尘埃真实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早晨阳光照在莫高窟崖面,灿烂而神圣,准备先行前往。

    莫高窟是每个人心中的圣地,那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壁画,向你诉说着远古的故事。这是一个价值超高却异常脆弱的景点。曾经老师就说要去就尽快,否则以后就没了。

    到莫高窟,必须先到展示中心,看2个视频,都拍的很棒,第二个球幕影院让人有一种裸眼3d的感觉,展示的几个窟基本上都无法参观,这样欣赏身临其境,比实地参观能加细致入微。


大泉河

莫高窟入口

    坐摆渡车前往莫高窟,一下车看到满目金光的崖壁,兴奋的奔跑,希望能够早些进入参观。洞窟参观只能跟着导游,一个团25人,只能参观8个窟,每个导游带的窟都不相同,不过都会去藏经洞、九层塔和涅槃像3个重点石窟。

   进入参观,首先参观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参观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内有精美壁画和雕塑,不过最出名的在于旁很不起眼的藏经洞。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无数珍贵文物重见天日,被盗出国,也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九层楼此窟开凿于初唐,窟内的大佛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民国初重修的九层楼也成为了莫高窟标志。

一电视台在拍节目,三个4日本僧人来朝圣莫高窟。还以为是日本电视台,询问下原来是中国的

 


   离开窟壁,四处逛逛,看到慈氏塔。
   慈氏塔始建于北宋真宗咸平三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慈氏塔木构八角单檐,精巧玲珑如亭。作为木塔,它可能比前此认为的国内最早实例应县释趣塔还要早;若作为亭子,更可当得起是最早的实物犷。


    一旁的博物馆陈列着许多复制的未开放的石窟,真是高仿,步入窟内真有轻叩历史的感觉。如今莫高窟开的越来越少,有的窟导游都没见过,难道说以后莫高窟只能这样参观?

    最后看见的便是传说中的道士塔,这个大名鼎鼎出现在小学课本里的名字。曾经多么痛恨王道士,是他导致国宝流失,评论也是一边倒的谴责,就是余秋雨的误导。其实人家王道士有错吗?一个道士有必要保护佛家的东西吗,人家还自己出资维护石窟,发现藏经洞首先上报朝廷,朝廷无能根本不予理睬,最后怪罪个人合适吗。

   不知不觉在莫高窟逛了5个半小时。确实逛得挺爽的,要是再能多看几个窟就好了。

   回程在沙洲市场解决午饭——酿皮,其实就是凉皮吧,感觉味道一般。喝到了冰镇的杏皮水,真是如沐甘霖,超级好喝。

    虽说一天最热时,但还是决定去月牙泉,下次再来也不晓得啥时候之事了,而且月牙泉水面日益缩小。赶车前往,在公交上发现敦煌包车线路及报价,比客栈的便宜好多,货比三家这句话真的太对了。

    对于鸣沙山月牙泉也是蛮期待的,不过这段西北行,对沙漠已无感,鸣沙山也就还好啦。

    参观鸣沙山的时间应该是清晨和黄昏,要么看日出要么看日落,白天的阶段都不是很合适,光线不行,又超热。

    顶着巨大的太阳进入景区,脚下是巨热的沙子,感觉被热浪笼罩,每一步都浸在热砂中。一不小心,鞋子底烤脱胶了,郁闷。



    鸣沙山的沙子很特别,并非细粉状,而是石英等小石粒组成。此等沙子在风的作用下沙沙作响,也是鸣沙山得名的原因。

    此等沙子一定要收集。装一瓶沙子,手都被烫红。据说在最热时放个鸡蛋很快就能熟,我看现在也快了。

    高温沙漠中唯一慰藉的就是那一眼清澈动人、沁人心脾的月牙泉。

    大漠之中,那一股清泉确实让人倾心,如同镶嵌在沙漠中的明珠。其水异常清澈,是来之前未想到。阳光之下,熠熠生辉。

跑男沙漠公主就在此处



    离开景区,收拾行囊,前往火车站。

    深夜赶到嘉峪关,到达酒店,好好休息。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