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环省游(二)曲阜(2)孔庙

济宁
济宁 jining
经纬度:116.584125
35.443066
旅游评分:4.1分
旅行费用:¥6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27 07:32
游记浏览:9
孔子(前551.9.28~前479.4.11)名丘,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仲尼,兄弟排行第二,有人称之为“孔老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
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孔子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

曲阜
孔庙,是祭祀中国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本庙,位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城内,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西元前478年),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经2400余年而祭祀不绝据有关史书上记载,历代帝王共有12位皇帝19次出巡到过孔庙,这是历史上贵族之家都没有过的殊荣,民国时期国民党要人也都巡视过,是中国渊源最古、历史最长的一组建筑物,也是海内外数千座孔庙的先河与范本,孔庙孔府》《孔林》简称三孔,1994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9月20日早7点出发,
在城墙边吃早餐,1碗粥,1碗豆浆,1根油条,4个孔府包子,共计10元,由于时间尚早,孔庙还没开门,有当地人搭讪可以打折票进入三孔”,感觉不靠谱,全国5A级景区,而且儒家圣地,这么隆重之地,还有猫腻心里接受不了,有种被玷污的感觉,也是对孔老夫子的不敬呀,还是花钱走干道吧,等到8点孔庙开门,大批旅游团还没到来,我们是第一个进入孔庙的,然后是几个自由行的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也进入孔庙,哈哈,我们正好可以蹭导游了,参观游览过程虽然是短暂的,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勾心斗角”什么是“五孔不入”,以及“夹壁墙”的来历,让我们又受到儒家思想重新的洗礼,让我们受益匪浅,受用终生。门票是三孔”联票,每张150元(包括颜回庙,寿丘,少昊陵,周公庙,孟母林等),我们今天主要是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顺便游览颜回庙,周公庙

9月20日上午第一站;参观游览孔庙 
   曲阜孔庙以其规模之宏大、气魄之雄伟、年代之久远、保存之完整,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列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孔庙平面呈长方形,总面积327.5亩,南北长1120米。整个孔庙的建筑群以中轴线贯穿,左右对称,布局严谨,共有九进院落,前有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十三御碑亭,
从大成门起,建筑分成三路:
中路为大成门、
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殿及两庑,分别是祭祀孔子以及先儒、先贤的场所;
东路为
承圣门、诗礼堂、故井、鲁壁、崇圣词、家庙等,多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
西路为启圣门、金丝堂、启圣王殿、寝殿等建筑,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
全庙共有五殿、一祠、一阁、一坛、两堂、十七碑亭、五十三门坊,共计有殿庑四百六十六间,分别建于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
孔庙内最为著名的建筑有:棂星门、二门、奎文阁、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堂、诗礼堂等。




孟子对孔子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因此,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
  
但是奇怪的是金声玉振之“玉”字的一“、”却居中放在中间一横处(右)。有人说,一“、”在中间,意在突出孔子不上不下的中庸之道;还有人说表示声音适度、最好听。

金声玉振坊石刻,4楹,石鼓夹抱,4根八角石柱顶上饰有莲花宝座,宝座上各蹲踞一个雕刻古朴的独角怪兽“辟天邪”,俗称“朝天吼”。两侧坊额浅雕云龙戏珠,明间坊额填色4个大字“金声玉振”,笔力雄 劲,是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著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的。


坊后是一座单孔
石拱桥,桥面是二龙戏珠的石阶,桥下清流呈半圆绕过,这就是泮水,可惜泮水被石块封盖,只有泮桥独存了。桥后东西各有一幢石牌,立于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人称“下马碑”过去文武官员、庶民百姓从此路过,必须下马下轿,以示尊敬,就连皇帝祭祀孔子也要下辇而进,可见孔庙的尊严。
 

棂星门是孔庙的大门。古代传说棂星是天上的文星,以此命名寓有国家人才辈出之意,因此古代帝王祭天时首先祭棂星,祭祀孔子规格也如同祭天。棂星门建于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六楹四柱,铁梁石柱,柱的顶端屹立着四尊天将石像,威风凛凛,不可一世。柱下石鼓抱夹,使建筑风格稳重端庄。
乾隆皇帝手书“棂星门”3个大字,明代时此门为木制,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重修时“易以石”。


棂星门里建二坊,南为“太和元气”坊,此坊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春,形制与金声玉振坊同,坊额题字系山东巡抚曾铣手书,赞颂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样。



北为“至圣庙坊,明额题刻篆字,坊明代时原刻“宣圣庙”3字,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易为今名。两坊为汉白玉石刻制,三间四柱,柱饰祥云,额坊上饰火焰宝珠。


圣时门又名二门,形同城门,有三间门洞,前后石陛御道有明代的浮雕二龙戏珠,图中的游龙翻江倒海,喷云吐雾,气势不凡。圣时门建于明代,飞檐斗拱,顶为绿琉璃瓦,门前的汉白玉坊,名太和元气坊,坊名盛赞孔子如同天地一般,无所不包。门的东西两侧各立有一座木坊,两坊形制相同,上边置有牌楼,三间四柱,斗拱密集,檐翼起翘,柱上透雕有石狮、天禄像,造型古朴。

孔庙导游图


圣时门侧门是进入孔庙的检票口,我们是第一个进入孔庙的游客。


过圣时门,豁然洞开,偌大一个庭院,古柏森森,绿荫匝地,芳草如茵。迎面3架拱桥纵跨,一水横穿,碧波涣涣,荷叶田田,环水雕刻有玲珑的石栏。水“壅绕如壁”,故名“壁水”,桥因水名称“壁水 桥”。
桥南东西二门,甬道相连,东匾“快睹门”,取李渤“如景星凤凰,争先睹之”语,即“先睹为快”之意;西匾“仰高门”取自《论语》“仰之弥高”语,赞颂孔子学问十分高深。
此是孔庙的第二道偏门,过去只有皇帝祭祀才可走正门,一般人只驵从仰高门进庙。




跟着旅游团蹭听导游讲解


壁水桥北为弘道门,是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时孔庙的大门,清雍正七年据《论语》“人能弘道”钦定命名,以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门下有元碑两块,东四棱碑为“曲阜县历代沿革志”,记载了曲阜的变迁沿革,史料价值很高,西碑为“处士王处先生墓表”颇有书法价值,是1966年移入孔庙保管的。


大中门原名中和门,较弘道门长且狭,共5间,原为宋代孔庙的大门,后经明弘治时重修,今门系清代所建。门左右两旁禹有绿瓦拐角楼一座,系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为使孔庙象皇宫一样威严而建的。角楼均3间,平面作曲尺形,立在正方形的高台之上,台之内侧有马道可以上下。此两角楼瓦庙东北、西北两角楼构成一个巨大的长方形,以供守卫之用。
大中门,即进入孔庙第四进庭院。院落疏阔,古树葱郁,禽鸟翔集夏天鹳飞鹤舞,白鹭翩翩,冬春鹊鸣雀喧,昏鸦噪晚,显得十分幽深。


进入大中门,迎面迎面即为同文门。门屋阔5间,深2间,黄瓦歇山顶,斗拱布局疏朗。清初此门曾名“参同门”,顺治后改为此名。
过同文门,院北端一座高阁拔地而起,顶檐下群龙护绕的一块木匾上大书“奎文阁”三字,它就是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中外的孔庙藏书楼。


奎文阁前有两座御碑亭,亭内外共有四幢明代御碑。每幢高6米多,宽2米多,碑下的龟趺高1米多。碑额精雕盘龙,绕日盘旋栩栩如生。碑文内容多是尊崇孔子。东南露天的“重修孔子庙碑”。为明宪宗朱见深所立。碑文极力推崇孔子思想,“朕惟孔子之道 ,有天下者一日不可暂缺”。字楷书,书体端庄,结构严谨,以精湛的书法著称于世。石碑立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习称“成化碑”。


赑屃(bìxì)是龙的第六个儿子,形似龟,因好负重,力大无穷,故用以驮碑。



过奎文阁为孔庙的第6进庭院。院落狭长矗立着13座碑亭,南8北5,两行排列,斗栱飞翘,檐牙高啄,黄瓦耀金,栉次鳞比。十三碑亭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习称“御碑亭”。亭内存碑55 幢,是唐、宋、金、元、明、清、
民国七代所刻。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亲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由汉文、八思巴文(元代蒙古文)、满文等文字刻写。

 
十三碑亭院两侧,东建毓粹门,西建观德门,供人出入,人们依照皇宫之名,称为东、西华门。这是孔庙的第三道偏门。



上千年的古树龙柏,摸一摸沾沾孔家的喜气,哈哈,导游说;美女摸摸龙树,青春永驻,男人摸摸凤树,不缺情妇。


用铁架子支撑倾斜的千年古树凤柏



在十三碑亭院内出现了双檐穿插交错的拥挤现象。因此有人说这种建筑结构犬牙交错,两角相顶,巨檐相交,是古建筑学上所讲的“勾心斗角”。“勾心斗角”是碑亭建筑中的奇观,这种犬牙交错的建筑模式,也只有在孔庙十三碑亭的院落里才会出现。


勾心斗角”,这种匠心独具的建筑美学,巧妙地解决了空间狭窄所造成的拥挤现象,不仅显示了古人高超的建筑技艺,更以一种文化现象留给后人不尽的思索。据导游讲,这就是“勾心斗角”一词的来历。

孔庙导游图



十三碑亭北,有五门并列居中的一座名
大成门,是孔庙第七道大门。大成门由清雍正皇帝题匾。石柱对联“先知先觉为万古伦常立极;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也由雍正皇帝所题。
  “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此处,五门大开,将孔庙分作三路:东为承圣门,内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西为启圣门,内奉祀孔子父母中路大成门,三门并立,左掖金声门,右掖玉振门。中路主祭孔子夫妇,并以历代先贤先儒配享从祀。
  古时只有逢祭孔大典时才会将此门打开;只有帝王才能通行,平时所有人要从两旁的金声、玉振门出入。


摸摸龙柱,官运亨通,恭喜发财



孔庙的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之所在此孔子向72弟子传授“六艺”之地,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北宋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在此建坛,在坛周围环植以杏,命名为杏坛,以纪念孔子杏坛讲学的历史故事。



杏坛十字结脊,四面悬山,黄瓦朱栏,雕梁画栋,彩绘精美华丽,坛前置有精雕石刻香炉,坛侧几株杏树,每当初春,红花摇拽。乾隆皇帝曾为之赋诗:“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绛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
金代又在坛上建亭,大学士党怀英篆书的“杏坛”二字石碑立在亭上。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重修,即今日之杏坛。




先师手植桧”是位于大成门东侧石栏围护的桧树,系孔子亲手所栽树东石碑是明万历年间杨光训手书。
    孔庙原有“先师手植桧”三棵,元朝军队侵入中原占领孔庙时,有两棵被焚毁,再也没有发出新枝。这棵饱经风霜阅遍人间沧桑的古树,成了活的文物,是孔子精神不死的象征,也是孔氏家族生生不息的一种历史见证。孔氏族人视该树的荣枯与家族的兴衰密切相关,如果这树枝繁叶茂长势旺盛,就预示着孔家鼎盛时期的到来,相反,则可能家族有难,孔子遭贬。金代党怀英有诗句:“老桧曾沾周雨露,断碑犹是汉文章”
在圣人面前写字,似乎都要谦虚一下,你看,这个植字又错了,孔林的植子少了一笔,这个多了一划。



杏坛北望,在双层石栏的台基上一座金黄色的大殿突兀凌空,双重飞檐中海兰色的竖匾上木刻贴金的群龙紧紧团护着3个金色大字“大成殿”。字径1米,是清雍正皇帝的手书;殿建于两层台基上,前连露台,高2米多,东西宽约4.5米,南北深约35米,镌花须弥石座,双层石栏杆,底层莲花栏柱下均有石雕螭首,南面正中有两块浮雕龙陛。露台是祭祀时歌舞行礼的场所,现今第逢孔子诞辰(农历九月二十八日)都要表演祭祀乐舞----八佾舞。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高32米,长54米,深34米,重檐九脊,黄瓦飞彩,斗拱交错,雕梁画栋,周环回廊,巍峨壮丽,殿内高悬“万世师表”等十方巨匾,三副楹联,都是清乾隆帝手书。殿正中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七十二弟子及儒家的历代先贤塑像分侍左右。
   
大殿结构简洁整齐,重檐飞翘,斗栱交错,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藻井枋檩饰以云龙图案,金箔贴裹,祥云缭绕,群龙竞飞。
   四周廊下环立28根雕龙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柱高5.98米,直径0.81米,两山及后檐的18根八棱磨浅雕石柱,以云龙为饰,每面浅刻9条团龙,每柱72条,细心的工匠在石柱上记下了雕刻的龙的总数,共1296条
   前檐十柱深浮雕云龙纹,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似脱壁欲出,精美绝伦。这是曲阜独有的石刻艺术瑰宝相传还有一段典故——“皇上看龙柱,永远隔着一层布,据说乾隆皇帝来祭祀孔子时,石柱均用红绫包裹,不敢被皇帝看到,恐怕皇帝会因超过皇宫而怪罪。
   历朝历代皇帝的重大祭孔活动就在大殿里举行。曲阜孔庙大成殿和故宫太和殿、泰山岱庙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大成殿内正中供奉孔子塑像,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天子礼制。两侧为四配,东位西向的是复圣颜回和述圣孔伋,西位东向的是宗圣曾参和亚圣孟轲。
   再外为十二哲,东位西向的是闵损、
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西位东向的是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
   殿内正中是康熙皇帝题书的“万世师表”和光绪皇帝题书的“斯文在兹”匾额,南面悬挂着乾隆皇帝题书的“时中立极”等匾额。每块匾额长6米多,高约2.6米,雕龙贴金,精美华丽。



门外正中是清雍正皇帝题书的“生民未有”匾额。

弹奏古琴



圣迹殿;是以保存记载孔子一生事迹的石刻连环画圣迹图而得名的大殿。此殿位于寝殿之后,独成一院,是孔庙最后的第9进庭院。殿系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29年)巡按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孔庙原有反映孔子事迹的木刻图画,他建议改为石刻,由杨芝作画、章刻石,嵌在殿内壁上,这就是为数120幅的“圣图,
    
其中有人们熟知的“宋人伐木”,“苛政猛于虎”等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动和言论,是我国第一本有完整人物故事的连环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圣迹殿内,迎面是清康熙皇帝手书“万世师表”石刻。字下正中为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画的“孔子为鲁司寇像”,左边是晋代名画家顾恺之画的“先圣画像”,习称“夫子小影”,据说"小影"在孔子像中最真,最接近孔子原貌。


孔子家谱碑


孔子的故居紧邻孔庙东墙外的阙里坊后,门很小,内有孔宅古井和鲁壁碑。孔宅古井,据传是孔子当年的吃水井,明中期以雕花石栏围护,内立明代“孔宅古井”碑,井水被称为“圣水”。



乾隆皇帝也尝过这井中的水。195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的妹妹潘迪特夫人到曲阜参观,从故宅井中,带走了两瓶水,回国以后,一瓶送给了总理,一瓶送给了总统。



孔子故宅井的东侧,一面墙壁高高竖起,形同照壁,前面一块石碑填红隶书“鲁壁”二字。这个并不起眼的墙壁,却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它见证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文献的发现,被后世学者称为儒家原典文化的挡风墙,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第九代孙孔鲋将家中珍藏的经典书籍偷偷藏于孔子故宅的墙壁内,
然后离开家乡,后参加了陈胜吴广起义军,尊他为博士、太傅。西汉景帝时,鲁恭王刘余在扩建宫室拆除孔子故宅时,从墙壁中发现了《尚书》《仪礼》《论语》《孝经》等书,这些典籍是用先秦时期的“蝌蚪文”书写的,所以被称为“古文经”或“孔壁古文”。被秦始皇几乎烧尽、抄绝的诗书、六经才得以流传至今。孔府的书是被认为有灵性的。从建筑民俗的角度,我们得知,民宅中的夹墙(今又俗称夹壁墙)历史也堪称悠久
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金代在孔子故宅内建立殿堂,为褒扬孔鲋对古代文化典籍的贡献,又在诗礼堂的后面建鲁壁。


参观完孔庙,这是从孔庙通往孔府的道路。

道路两边都是做买卖的商贩,既方便了游客,也增加了自己家庭收入,两全其美。


时近中午,饥肠辘辘,在孔庙边上,吃山东大煎饼5元一个。


左边高墙内就是孔庙,往前走就是孔府大门。



下一站;参观游览《孔府》。



附记:网上一些关于孔庙的资料,感觉比较有趣,也转贴过来以便欣赏。

孔庙的门
   孔庙建筑群中轴线上有七座门,每座门的名称皆有来历。
   第一道大门叫“棂星门”。据古代传说,天上的棂星是文星,以“棂星”
命名,表示孔子及其弟子都是天上星宿下凡的英才。
   第二道大门叫“圣时门”,按取典命名的习俗,据《孟子》称孔子“圣
之时者也”一语定名。
   第三道大门叫“弘道门”,取自《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
   第四道大门叫“大中门”,原名中和门,原是宋代孔庙的大门。
   第五道大门原称“参同门”,清顺治年以后改为今称“同文门”。
   第六道大门以奎文阁代替。“奎”为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为西方白虎
之首,有星十六颗,“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后人据此将奎(魁)演化
为文官之首。
  第七道也是最后一道大门,叫“大成门”,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
大成。
   此外,孔庙中尚有仰高门、快靓门、观德门、承圣门、启圣门、故宅门
等等。门的格局、命名都可成风俗系列。

勾心斗角
  “勾心斗角”如今早成了明争暗斗的代词,追究来源却是唐代作家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华豪建筑的用语。这种“勾心斗角”的建筑形式,在孔庙奎文阁上表现得特别突出。“心”就是建筑的中心,“角”就是建筑物的檐角。飞檐角伸出来的最长的那根雕有龙头的木件,另一端勾住“心”,横过来的,与它扣在一起的短木件,俗称“斗角”。这种斗拱建筑,不用胶,不用钉,全凭工匠的技艺,把成千上万块木头扣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不仅坚固无比,且繁复壮丽。杜牧形容阿房宫“各抱形势,勾心斗角”,今天许多内行的旅游者都夸奎文阁每一个角度和侧面,都是一幅优美的图画。

 龙生九子

民间有神话故事《龙生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龙的这九个儿的形象在孔庙中大部分都可以找到。
   大哥名叫“嘲风”(chaofeng)性好冒险,被安放在孔庙大成殿殿角飞檐上。
   二哥名叫“睚眦”
(yázì)生性凶残,好开杀戒,被做了孔府大堂仪杖刀柄上的龙吞口。
   
三哥名叫“螭吻”(chīwěn)好望远,被用为孔庙大成殿屋脊上的兽头。
   
四哥名叫“蚣蝮”(gōng fù)特别喜欢水,大成殿祭坛周围的水流子、孔庙前泮桥下的水龙头都雕刻它                               的形象。
   
五哥名叫“蒲牢”(púláo)平生好鸣,被铸在铜钟上做了兽钮。
   
六弟名叫“赑屃”(bìxì)(又称“霸下”)生来好负重。孔庙中很多大石碑座都雕作他的样子。不明                              就里的人认它为乌龟,说“龟有驮碑之力”,其实是不对的。
   
七弟名叫“囚牛”(qiuniu)特别喜欢音乐。大成殿里陈列的乐器中琴头上雕龙的都是“囚牛”。
   
八弟名叫“狻猊”(suānní)生来喜欢烟火。杏坛香炉上就雕刻它的身影。
   
九弟名叫“椒图”(jiāotú)性情温顺,喜欢闭目养神,被铸成门环,安在孔府大门上。

 




                                                                                                                         2012年9月20日于曲阜--山东环省旅游第7天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