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环省游(二)曲阜(4)孔林

济宁
济宁 jining
经纬度:116.584125
35.443066
旅游评分:4.1分
旅行费用:¥6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27 07:31
游记浏览:10
9月20日第三站;参观游览《孔林》;
参观完《孔府》《状元博物馆》后,在博物馆旁边停车场坐景区摆渡电瓶孔林,大约2公里左右,由于游客很少,经过讲价,来回车费每位10元,电瓶车只停在孔林大门口外,孔林面积比较大,如果体力欠佳,用脚丈量的话,得2.3个小时,孔林里也有电瓶,每位20元钱转一圈,(各自为政,孔林里外电瓶车不是一家,单独买票),我们选择步行,老婆游完孔子墓后对其他墓不感兴趣,我只好自己徒步参观,偌大的墓地只有我一人行走,不时,有景区电瓶车载着游客在我身边驶过,他们把头探出车外,用异样的眼神看我,哈哈,他们把我当作盗墓贼了吧,我在墓园里行走没有恐惧,只有兴奋和好奇,做梦都没有想到,能在孔老夫子的家族安葬之地,走一圈,有时在地上还可捡到从树上掉下来的野果,我看像捡了一帽兜,老婆说好像不是榛子,害怕有毒啊,都扔掉了(后来上网查是橡子果),可食用,可酿酒,当年杜甫穷困潦倒的时候,便以此裹腹充饥,看来还是经验见识少呀,我在孔林走了2个小时,转了一大圈,基本溜达遍了,还知道了好多历史典故,不虚此行,老婆调侃我说;“我是真服了你,“在墓地也有如此闲情雅致”,哈哈,我感觉是羡慕嫉妒,没有恨,我的旅游原则宗旨和酷驴是一样一样的,“不走寻常路,只爱陌生人”,一个地方基本游览一次,一定玩遍,看遍,走遍,不留遗憾,
游览完孔林在大门口坐电瓶车返回状元博物馆
摆渡站,马路对面不远就是《颜庙》,就是祭祀孔子大弟子颜回的庙宇,颜庙不大,也就半小时搞定,哈哈,然后在陋巷吃点手工水饺,体验一下当年颜回在贫困中追随孔子求学的情景,让我到现在也无法理解颜回的这种精神追求,这就是圣人和普通人的差距吧,下午时间充裕,租用人力三轮车10元,去往《周公庙》,距离不远,骑车半小时,车夫是位大姐,我不忍心,只好亲自上阵,载着老婆和车夫,穿大街走小巷驶往《周公庙》参观,赶上全是上坡路,车夫大姐乐屁了,我是累屁了,驴脸淌汗,正是印证了一句话“累并快乐着”,下午3点左右,曲阜景点游览完毕,时间尚早,和老婆商量后决定前往下一目的地---泰安市的东岳《泰山》景区游览

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
后裔的墓地。坐落于曲阜城北.占地3000余亩。它是我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园林。 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1994年被评为《世世界文化遗产》。 

孔林没乌鸦的传说;
 
千百年来,乌鸦不在孔林内栖息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孔林内万树成荫,但没有一只乌鸦栖息,“乌鸦过孔林需绕行”,而不远处的孔庙内却乌鸦成群,早出晚归。于是,民间诞生了许多传说,其中“三千乌鸦兵救孔子”的传说最为脍炙人口。据传说,深秋的一个上午,南宫敬叔等几个弟子陪孔子去游防山,凭吊孔子父母的陵墓,见一猎人张弓搭箭,朝满树乌鸦射去,其中一只应弦声落地,其余的则呱呱飞起,猎人走上前去,提起死鸦便走。可是,他哪里能走得清闲,成群结队的乌鸦拦住了他的去路,有的还在偷啄他的肩头。那乌鸦愈集愈多,黑压压的遮住了半边天。猎人见难以走脱,只好将死鸦弃于原野,仓皇离去。乌鸦纷纷落地,将死鸦围在中间,但都在低声地叫着,像是在悲哀地哭泣。孔子见此情形,忙上前挖了一个深坑,将死鸦埋葬。成千上万的乌鸦,纷纷向孔子点头致谢,孔子师徒伫立凝视,无不感喟。孔子说:“乌鸦乃禽类之最仁慈者,犹如人类中之君子。“孔子对乌鸦有恩在先,三千乌鸦兵救护孔子”也就不足为奇了。曲阜孔氏后裔都愿意通过这个传颂孔子的慈爱。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孔子去世后,众弟子从各自家乡带来许多奇花异树,其中有的树种能散发一种令乌鸦讨厌的味道,所以乌鸦不在孔林
栖息。

“73-84岁
”的典故来历:
进入孔林游人就可以看到路两旁有许多大树。导游说大家可以数数看,这一边是73棵,另一边恰好是84棵——就是代表孔子和孟子的寿禄,也是表示后人的纪念民间有所谓“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的说法。是个不吉利的“坎”,孔子是七十三岁死的,孟子是八十四岁死的。我国古代,对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孔孟学说在我国也有巨大的影响,故认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龄是不吉利的,也怕人的死亡年龄学习孔孟,故说是老年的“坎”,于是这种说法便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了。受人尊敬的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人们祈祷他健康长寿,但是他也没有抵挡住阎王的诱惑,在84岁这一年离开了人世;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是在84岁这一年离开了我们。
 
“无孔不入” 传说;
凡国内外孔姓的死后都能葬于此,占地每平方米200元,但有五种情况的孔姓人死后不得葬入孔林。就是所谓的"五孔不入即:1触犯国家法律的.2出家的.3出嫁的.4少亡(未成年夭折的).5 触犯家法的。后来演变为“无孔不入”,有些牵强附会的味道。   

万古长春坊位于孔林的林道上,石质结构,六柱五间五楼,庑殿顶坊中的“万古长春”四字,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初建时所刻。坊长22.71米,宽7.96米。清雍正年间重修加固。石坊上雕有盘龙、舞凤、麒麟、骏马、斑鹿、团花、祥云等精美图案,气势宏伟,造型优美。
据说文化大革命时“
万古长春”四字,被红卫兵铲掉,后来是用红油漆涂写的。

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墓地。初不过顷余,后经历代,特别是明清两次增广,面积达2平方公里。公元前479年孔子葬于此地后,2400多年来其后裔接冢而葬,至今林内坟冢已约10万余座。不少墓前建墓碑、墓表,有些建享殿、立石坊、置石仪。孔林周筑有围墙,前有至圣林坊及二道林门。门内有一南北林道,长1266米,宽44米。林内现存石碑4千余块,树近10万株。


孔林大门(至圣林坊);孔至圣林门始建于元代至顺二年(1331年),大门牌坊为明代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添建,清雍正年间改称“至圣林”。位于万古长春坊北,大林门前。建于明代中期,清康熙年间重修。坊木质结构,四柱三间三楼绿瓦顶,长11.35米,宽4.40米,坊明间花板上雕“至圣林”三字。坊前有明崇祯七年(1634年)雕镌的石狮一对。


孔林二门
神道长约400米,神道两侧整齐排列着苍桧翠柏,两旁围以红墙。神道尽头为孔林二门,门额石刻篆书“至圣林”三字,为一座城堡式的建筑,亦称“观楼”。四周筑墙,墙高4米,周长达7000余米。系清雍正十年(1732年)敕修。


洙水桥
洙水,原为西周鲁国故城的北墙外护城河,后成为泗水的分支合流,在曲阜北形成洙、泗二水,因孔子当年讲学于洙泗之间,故以洙泗作为儒家代称。随着孔林的扩建,洙水部分河段被圈入孔林内。


孔林内有洙水桥三座对称而设,中桥拱起如虹,前有“洙水桥”石坊,为明嘉靖二年(1523年)建,桥上“洙水桥”三字乃明代权臣严嵩所写。
   
据说孔子73岁那年,预感到自己天命已尽,将不久于人世,带领弟子出去勘选墓地。他以为墓地风水直接关系到后代的兴衰,所以他不辞辛劳,亲自奔波,最终选定了曲阜城北的泗水河之滨,圈下了一块占地18亩的墓地。子路提出:此处风脉虽好,可前面还缺条河。孔子说:不必忙,自有秦人来挑河。孔子长逝之后,过了二百七十多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有人建议说:要想让儒学消亡,应当先破坏孔子坟墓的风水。孔林里没有河,如果在孔子墓前挑一道河,将他和阙里故宅隔断,孔子就不能显圣了。秦始皇一听,马上征派徭役,在孔子墓地南面挑了洙水河,没想到弄巧成拙,反而圆了孔子一个设计。由此可见,孔子多么有先见之明啊!一般河都是从西往东流,而这条河正好相反,是从东往西流,一定是地形缘故吧,却成就了孔子坟前水倒流景观。

洙水桥北不远处为享殿是祭孔时摆香坛的地方。殿前有翁仲、望柱、文豹和角端等石兽。


孔子墓甬道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刻立华表、文豹、甪端等神兽

传说墓道两旁的神兽头部伸向孔子墓,正在聆听孔子讲授论语呢。







林中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石蚁成群,除
孔子孔鲤、孔伋这祖孙三代墓葬和建筑外,还有孔令贻、孔毓圻、孔闻韶、孔尚任墓等。这里的墓碑除去一批著名的汉代石碑被移入孔庙之外,尚存有李东阳、严嵩、翁方纲、何绍基、康有为等历代大书法家的亲笔题碑,故而孔林又有碑林的美名,堪称书法艺术的宝库。


子贡手植楷;孔子死后,弟子们带来各自家乡树种栽植在孔子墓周围,孔林内树种很多。子贡所植楷树在明代枯死,仅存树桩,后人立碑建亭以示纪念。
  
子贡手植楷,那个“”字本来是少一横的,是一个错字,相传孔子去世时,他心爱的弟子子贡从南方未能及时赶回来,所以“植”字少了一横——即“少了子贡一人”之意



孔子
墓西的3间西屋为子贡庐墓处。孔子死后,众弟子守墓3年,相诀而去,独子贡在此又守3年。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3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楷模”典故的来历:
孔子去世时别的弟子均守墓三年,唯有子贡守墓六年,一直泪流不止,把自己的哭丧棒已深深扎进泥土,难以拔出。两根入土的哭丧棒竟生根发芽成活。这树世上罕见,树叶似柳非柳,似槐非槐,子贡追忆老师品行高洁,治学严谨,诲人不倦,联想到周公庙前的模树,便给这树取名为楷树,无限深意蕴含其间:老师孔子和周公是圣贤,楷模二树是他们的化身,是自己、也是世人永远的榜样。从这以后,就有了“楷模”这个典故。 


正中大墓为孔子坟地;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享年七十三岁,卒后葬于此。墓前有二石碑,前为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所立,黄养正书,后为元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孔子五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元措立。


此墓似一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墓周环以红色垣墙,周长里许,封土东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墓前石碑二通。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后碑篆书“宣圣墓”三个字,碑前有石供案、下酒池和石砌拜台以及砖砌花棂围墙等。墓前的石台,初为汉修,唐时改为泰山运来的封禅石筑砌,清乾隆时又予扩大。
    传说康熙皇帝朝拜孔子墓时,
发现墓碑上的字是:大成至圣文宣王之墓时,祭祀的鼓乐奏起,康熙帝皱了皱眉,仍站着拜,众人全都愣住了,这时,《桃花扇》的作者、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立刻明白了其中道理。原来,皇帝是只拜师拜王的。于是他便马上叫人拿来一匹黄绸,把碑文中的文宣王盖住,并添上先师两字,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康熙帝一看,马上开始祭拜,为了再出现类似的情景,孔子的墓碑前就建起了这道矮墙,因为不能踏上孔子墓,所以就被看作大成至圣文宣干(王)墓


 墓前有巨墓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黄养正书。东边为其子“泗水侯”孔鲤墓;前为其孙“沂国述圣公”孔子思墓。据传此种特殊墓穴布局称之为“携子抱孙,世代出功勋”,“父在子怀,富贵永远来”。按这种说法,此布局构成的风水对圣脉兴旺是有作用的


孔鲤(前532年-前481年),孔子儿子,是孔子的独根苗,生时,鲁哀公特送去一条大鲤鱼祝贺,孔子便给儿子起名孔鲤,字伯鱼,孔鲤先孔子而亡,孔鲤之妻于夫死后再嫁。所有正统孔家后代都是孔鲤的儿子孔伋的后裔。孔鲤比孔子先故,一生无建树,因为是圣人之子,故被宋徽宗封为“泗水侯”,孔氏子孙尊为“二世祖”。
    
孔鲤墓,位于孔子墓南5米处高土台上。封土东西18米,南北23米,高3米。墓前石碑2通。前碑明代立,正书"泗水侯墓"。后碑小,公元1244年五十一代孙孔元措立,书"二世祖墓"。碑前有供案、拜台。


孔伋(前483——前402年),字子思,孔鲤之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被封为沂水侯,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加封为沂国述圣公。
    孔伋继承孔子学说并有所发展,著《中庸》等儒家经典,故被元帝封为“沂国述圣公”,孔氏子孙尊为“三世祖”。


孔伋墓 ;位于孔子墓南约20米处的高土台上。墓圆形,封土东西18米,南北21米,高4米,为大型坟冢。墓前石碑2通。前碑正书“沂国述圣公墓”,明代立石。后小碑篆书“三世祖墓”,51代、衍圣公孔元措立。
    碑前有石供案、石鼎等物。石案为明代制作,石鼎为清雍正十年刻制。拜台前有翁仲1对,为宋宣和年间雕刻,清雍正十年由孔子墓前移此。
墓碑刻立时间与孔子墓相同。

孔林内墓道 


孔林内墓道








孔庙路标指示牌


孔广棨墓位于孔林东北部。封土东西14米,南北11米,高3.30米,为大中型坟冢。墓前石碑篆书“诰授光禄大夫七十代袭封衍圣公京立先生之墓”。文渊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海宁陈世倌题。清乾隆十年(1745年)十一月,男袭封衍圣公昭焕立石。碑前石雕云龙供案1台,石仪1组,石门坊3间,坊上匾额刻“儒宗在念”四字。




孔令贻,字谷孙,号燕庭。
孔子第76代嫡孙,袭封衍圣公。4岁丧父。1877年(光绪三年)5岁接任世袭衍圣公,就读于家学。1898年孔令贻奉谕为翰林院侍讲,并正式主持府务。1892年署理四氏学学务。1907年奉旨稽查山东学务。1914年中华民国封衍圣公。1915年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组织“筹安会”,孔令贻为“名誉理事”,袁称帝后,加封孔令贻“郡王”衔。1919年春,进京为废帝溥仪祝寿,蒙赏紫禁城骑马。同年秋于11月8日在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病逝。


孔令贻墓;位于孔林东北部林路东侧。封土东西13.00米,南北9.00米,高2.80米,为中型坟冢。墓前石碑篆书“孔子七十六代孙袭封衍圣公墓燕庭先生之墓”。碑雕麦穗额、龙边,前设石雕供案、石鼎、帛池、酒池各一件。孔令贻墓在1966年为孔林首批被破坏的坟墓之一,后修复。


墓道的石刻像



孔尚任墓孔林里还有一位名人之墓,那就是清代戏剧家孔尚任,他因著《桃花扇》一书而名盛一时。他的墓穴位于内圈外侧的东北角。墓碑上刻有:“奉直大夫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自幼即留意礼、乐、兵、农等学问,还考证过乐律,为以后的戏曲创作打下了音乐知识基础。
世人将他与《
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尚任曾为康熙皇帝导游孔庙和孔林,由于他学识渊博,讲解生动而深得皇帝的赏识。




我在孔林内采的“榛子”,后来了解是橡子果,当时没敢吃都扔掉了,过后回家上网查资料,是可吃的,还可酿酒呢 

孔庙内路标指示牌 

孔林导游图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