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攻略

哈巴雪山
哈巴雪山 habaxueshan
经纬度:100.04227896958
27.226511963508
旅游评分:4.4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0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04 21:05
游记浏览:20
游记目录:

行程安排:
  
D1:丽江——哈巴村。从丽江新客运站坐白水台方向长途客车,早上8:30发车,经过虎跳峡,需半天
到达,全程4.5到7小时。与向导约定所有细节。吃住在哈巴村的客栈。


D2:哈巴村——哈巴雪山H4100m大本营。骑骡子走18Km山路,经过约8个大上坡,最后经过一段极度崎岖蜿蜒的狭窄泥巴路到达,约7小时。徒步花费时间会更多。吃住在哈巴雪山大本营。


D3:哈巴雪山大本营(H4100m)——乱草林——大石板岩壁——碎石段——石雪混合物段——传统雪线(H4900m)——绝望坡——月亮湾——顶峰大转弯——哈巴雪山(H5195m),再原路返回哈巴雪山大本营(H4100m)及哈巴村。徒步10Km山路登顶,需要约6-8小时。往返全程则需要10-14小时。


开销:

从丽江坐班车到哈巴村车费45元,途径虎跳峡景区不管是否下车都要购买门票65元(除非有军人证件等),在哈巴村登山的全部一条龙费用为每人1800元,村内及大本营食宿、向导、马匹、管理费用全部包含在内。合计花费约2000元。


主要坐标:


哈巴雪山H4100m大本营(落水崖):E100.05.41,N27.20.55,海拔:4115m

C1营地(H4900m传统雪线):E100.06.38,N27.19.76,海拔:4967m

哈巴雪山顶峰:E100.06.23,N27.19.16,海拔:5396m



参考的理想登山时间一览


凌晨03:00 大本营出发

凌晨03:10 到达乱草林

凌晨03:30 到大石板岩壁。可能有严重亮冰造成打滑。

早晨05:00 到碎石段

早晨05:40 到雪石混合路段

早晨06:30 碎石陡坡

早晨06:50 传统C1高度,到达雪线,上冰爪开始上雪坡(不同季节雪线高度不一样,7月份雪线属于传统雪线,高度为4900米)

凌晨07:00 到绝望坡

早上08:00 到月亮湾。很累了,走几步歇一歇。

早上09:00 到顶峰转弯处

早上09:20 登顶

早上09:35 下撤

下午13:30 回到大本营

下午撤回哈巴村



基本装备:


1.55-75L登山包(带防雨罩)

2.30L冲锋包(冲顶时装干粮、照相机、手套等)

3.冬季双层冲锋衣裤(防风性能好)

4.羽绒服内胆

5.运动透气保暖内衣

6.厚袜子(两双,羊毛或者Coolmax材料)

7.防水的中、高帮登山靴(必须可挂冰爪)

8.温标-5℃防寒手套

9.帽子

10.登山杖

11.防晒霜、唇膏或防风面罩(不能阻碍呼吸)

12.保温水壶

13.墨镜

14.相机

15.照明工具

16.手机

17.证件

18.现金(不需要带多,山上没处花)

19.洗漱用品、拖鞋(实际上可能用不上

20.纸巾

21.个人餐具(山上卫生条件一般)

22.感冒药、镇痛药、肠胃药、创口贴、抗生素、巧克力,必要时提前在丽江服用抗高原反应药物

23.奥利奥饼干或压缩饼干一顿的量

24.木糖醇口香糖(代替刷牙)


必须用到的租用装备(也可自带):


1.标准冰镐
2.冰爪

3.雪镜

4.安全带

5.头盔

6.头灯(建议自带)

7.雪套(建议自带)


建议自带温标-5-0℃睡袋,因为即便在大本营宿舍内睡觉,也很冷。


不建议在户外自行扎营,需要的话,要使用温标-15℃睡袋、高性能防潮垫和专业高山帐。


注意事项:

1.有严重高原反应者不要参加。

2.有队员在大本营及随后登山中出现严重高原反应或体力透支时,应及早下撤。

3.从哈巴村到大本营路途艰难,为保存体力最好骑骡子。

4.建议在晚上2点钟起床,3点钟出发。在下午1点之前下千万必须撤到H4900m传统雪线以下,防止遭遇高山下午难以预测的暴风雪。

5.登山中的大石板岩壁路段可能在深夜出现大量亮冰,无法站稳,这时应放弃登山或者立即穿冰爪。

6.H4900m传统雪线以上的绝望坡坡度达到45度以上,路程长,多有人体力不支放弃。

7.绝望坡以上的月亮湾是最危险路段,坡度可达75度,滑坠风险极大,一定要注意安全。

8.千万不要在峰顶滞留过长时间,尽早下撤。

9.在H4900m传统雪线以上,就连职业向导都难以完全保证游客安全,不能过分依赖向导。

10.H4900m传统雪线以上有管理员铺设的路绳,应全程挂上。

11.大本营已经有游客宿舍、餐厅,提供被褥,不再需要自行携带睡袋、防潮垫和炊具等。

12.在哈巴村联络向导,费用会比在丽江或者网上便宜得多,只需要1800元。

13.登山需要顽强的意志和强壮的身体,登哈巴雪山的疲劳度,就我个人而言,相当于一个半马拉松。

14.为了你的生命安全,千万不要图省钱,几个人合伙雇佣一个向导。应该做到一个游客对应一个向导,负责的向导实际上都不愿意带两个以上游客。

15.千万在冲顶前一天完成一切准备,调整好安全带、头盔、雪套和冰爪。

16.预先告知家人朋友自己的登山计划。

17.哈巴雪山山顶都有中国电信信号,手机不能忘带。  

  



哈巴,是国内入门级山峰里最适合新手的选择,每年有数千人登顶成功。可就是这样一座山,出的事故却是国内所有入门级山峰里最多的了。

 

原因有四:

一、是大部分新人对山峰的难度估计过低,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

 

二、是哈巴的某些向导人虽然很好个人体能也很强,但他们的安全意识以及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太差;

 

三、是哈巴这样一座非常入门级的山峰,却有着8000米级山峰的恶劣天气以及经常出现的亮冰情况。

 

四、大部分哈巴登山活动的计划安排非常不合理,安全和后勤保障也过于业余。

 

据估计,哈巴雪山近5年来的死亡率接近千分之一,造成伤害非死亡的事故率接近二百分之一,这样的数据出现在这样的山峰是非常不可思议也是非常可怕的。几乎年年有人在哈巴雪山遇难。

 

哈巴,决不可轻视的一个“小山头”。

 

一个针对新手的合理的哈巴登山计划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登山季节尽可能选择非风雪季。尤其是春节前后的那几个月,有时候风力可以接近10级,但哈巴的向导有时候敢于带你顶风往上冲。哈巴雪山的雨季是6-8月份,这期间登山也要留意天气变化,起雾或者下雨雪不能登山。

 

2、登山的计划时间一定要充裕:更加安全的做法是:第一天,哈巴村—大本营,第二天,大本营适应+简单行军适应(上升海拔300米左右再下到大本营),第三天,大本营—C1(现在几乎没有人在哈巴建C1),第四天,C1冲顶下撤到大本营或哈巴村。另外留一天做机动,以应对天气或个人身体状况的变化。这样的时间安排,无论从适应性还是舒适性、安全性各方面来说都是最可靠的。

 

目前90%以上的哈巴活动,无论新手老手都是2天之内完成。这样做当然省钱省时间,也减少在山上受罪的时间。但带来的后果却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大部分队员适应时间不够,造成攀登的时候体能发挥不出来,降低成功率,同时攀登的痛苦程度大大提高。其次是,不设置1号营地,凌晨出发直接冲顶并下撤到哈巴村,基本都要经过14个小时以上的大强度高原行军,这样的安排实际超过了90%新手的体能和心理从承受极限,部分失去了攀登的乐趣。这样的体能和心理状态下风险会成倍数提高。


如果时间和保障条件方面实在不允许建立C1,那么可以在大本营多适应一天。正常情况下,多适应一天的话,在此后冲顶的那天能提升你体能和耐力的20%以上。

 

3、新手应该对基本的登山技术有一定了解。

在雪地上套上冰爪后迈大八字步上升,严防左右脚的冰爪纠缠在一起。

陡峭上坡走“踢踏步”,在雪地上踢出雪窝落脚。

下后雪坡走“蹬踏步”,注意控制下坠速度。

滑坠时千万不要惊慌,用冰镐尖端插入雪地,左手握钝头,右手握冰镐杆,制动自救。



登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远非大部分人想的那么简单,因为这毕竟是攸关生命的一种体验。所以,无论你做多充分甚至过分的准备都是应该的,不要在乎别人嘲笑你的过于保守和谨慎,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很多人喜欢嘲笑那些花很大代价去做登山保障的人,说他们奢侈,说他们没有登山精神,甚至说人家是伪登山。其实做一个伪登山没什么不不好,尤其是对于新人来说。

 

登山这个事,玩的主要是两个东西,钱和命。只是,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在玩命。


登山是户外冒险活动之首,也是最容易激发人斗志、磨练人品性的运动之一,运动量几乎都比马拉松大得多。而哈巴雪山号称中国大本营到峰顶距离最长的5000米以上级别山峰,其对耐力和意志的考验很大。


哈巴雪山著名事故一览:


2006年10月、12月,在哈巴雪山海拔5100米的地方先后发生滑坠事故,两名登山者遇难。 

2008年11月24日,两名四川游客在哈巴雪山登山途中发生滑坠事故受伤。

2009年10月4日那天,1位韩国人(女性),登顶下撤时滑坠,摔下西坡,掉进冰缝,摔断了颈椎骨,由于天气恶劣,当天没有得到及时救护,连伤带冻,次日找到时,早已停止呼吸。

2010年10月1日,1支由5人组成的登山队成功登顶海拔5396米的云南哈巴雪山后,其中两名山友在下撤途中发生滑坠遇难。 

2012年10月29日,1名61岁福建籍男子在攀登哈巴雪山下山途中滑坠遇难。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