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青年(2) 太原 -柳巷

西藏
西藏 xizang
经纬度:91.11764
29.661051
旅游评分:4.8分
旅行费用:¥5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08 21:08
游记浏览:12
游记目录:

相传,明太祖在北伐灭元的战争中,挥戈直指元军的军事要塞太原。驻扎在太原的元军,凭借城高池深的地理优势,以逸待劳,垂死固守。明西征大将军为了解敌情,亲自化装成樵夫,混进太原城卧底。不料,事不机密,他的行迹被元军发现。当他刚刚混进朝曦门时,就被元军伏兵四面包抄。急迫之中,他杀开一条血路,拐入城墙根下的一条小巷,钻进巷北的一个破旧小院。
这所破旧的小院里,只住着一位年逾花甲的寡妇老妇人。她的丈夫早年被元军残杀,儿子也被元军抓夫,一去不归。所以,她痛恨元军。见这位樵夫被元军追杀,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便把他藏在后院的柴垛中,才让大将军躲过一劫。
他获救后,深谢老妇人的救命之恩。顺手摘下一根柳枝,告诉她:这里不久就要打仗,为了不使你再遭战火,请把柳枝插在街门上,明朝大军见到柳枝后,便会保护你。
不过几日,明军果然攻入太原。老妇人见战火即起,唯恐街坊四邻难逃战劫,遂走街串巷,告诉街坊邻里,各取柳枝插于门首避免战火。当明军攻入城内,见门上插有柳枝的院子,便格外小心保护,秋毫无犯。
战后,众街坊为了感谢老妇人,也为了纪念太原的光复,便把门首的柳枝,植入街道两旁。这些柳巷便生根,发芽。从小柳树长到大柳树再到老柳树,这条不起眼的小巷绿柳成荫,枝条烟娜。于是便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柳巷”,一直沿用至今

如今的柳巷以古街古巷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眼前,巷子里的商铺都是青砖青瓦,挂着古式牌匾。巷子中既摆放着复刻十二生肖兽首,也摆放着价值连城的根雕真品。既有做糖画,捏泥人的民间艺人,也有中华老字号,西北传统小吃。

正巧赶上中华面食节,诺大的停车场里面摆满了各式面食的摊位,也不妨有特色小吃乱入其中。细如发丝的龙须面,面似柳叶的刀削面绝对是面食节上最受宠的,当然各地特色小吃也不甘落后,如臭遍天下的臭豆腐,名声远扬的羊肉串吆喝声都不亚于他们的名声。也好多有名气的小吃是各种美食节的常客,虽然拿不到什么名次但也混个脸熟。
穿插在喧嚣的面食节,面对震耳欲聋的吆喝,无心停留。转了一圈,逛个大概就继续逛着柳巷。
柳巷后街都是酒吧,青瓦之下挂着灯红酒绿的招牌。能想象夜幕之后,满条古巷都充斥着奢靡的荷尔蒙。

买了一根手工雪糕,在蓝莓与草莓之间纠结许久,最后选择蓝莓。嘬着雪糕离开这条曾经传奇的柳巷,回到刚才说到的那家老字号甜食店。
此店的门脸不大,还有外卖的窗口,竟然卖的是元宵。一进店就看到墙上挂满了奖状,点餐的时候大概扫了几眼墙上的简介。点了四样甜食,有山西传统小吃碗坨,也有凉粉,担担面,还有一颗芝麻球。
边吃边仔细看着墙上的简介,才发现这家店竟然是一家七十多年的老店。主要经营的就是“老鼠窟”元宵,沿用传统制作工艺,保持最初的独特风味,并因为他的传统工艺,获得中华老字号的称号。后来它在传统品种的基础上创新又开发了几种新口味,再后来又加入十几种小吃。它也是第一家打破,热天不做元宵,冬天不卖凉糕麻团旧习俗的店铺。

碗坨是山西传统面食,也是大街小巷都在卖的一种民间小吃。属于面食,是将荞麦面同猪血揉到一起,加热熬成粥糊状,晾凉以后即成。食用时将它切成薄薄的三角块,淋上芝麻酱,蒜汁,陈醋等佐料。用勺子舀上一口,夹杂着多种调料的味道使这碗坨具有独特的口味。
凉粉的酱汁跟这碗坨的酱汁类似,只是面片换成了凉粉,但口味却不如碗坨有嚼劲。这份担担面也不太像是陕西的做法,淋上葱花辣椒芝麻碎,再倒入少许陈醋,就算是一份独特口味的担担面。我特别爱吃芝麻球,咬上一口软软糯糯的糯米,夹杂着芝麻的香,还有白糖纯正的香甜,足以让我想象到它家元宵的味道。
本想买上一袋元宵回去煮着吃,无奈条件有限。只好又买了两颗芝麻球,准备回去吃,解解馋。
逛完这一趟还真有点乏,也没打算再逛其他地方。
想在附近的邮局买套明信片,逛着一圈也没看到。回到城中村就找到了邮局,一问明信片五十大洋一套只有十六张,咬着牙买了一套。盖上纪念戳,也顺便给我的日记本盖上邮戳。
刚回到春的小屋,就写了一些明信片,准备寄给朋友。写完就躺到防潮垫上,裹上睡袋呼呼大睡。午睡的特别香,真的有些累了,平时在家都很少睡午觉。
睡到自然醒,坐起来看外面天已经黑了。见春还在睡,把他弄清醒,让他带我去吃刀削面。出门的时候,我快跑了几步,避开迎面袭来厕所让人作呕的味道。还是去第一天吃铁锅焖面的那条巷子,就在巷子口等他。迎面的那些招牌看着也不太陌生,一些小吃摊旁也坐满了人。走到巷子头,很少有饭店,就连小吃摊也没有几家,反到有卖水果的。
跟着他出了这条巷子,沿着马路向左走大概走了五十米左右,进了一家连锁的刀削面饭馆。这家面馆装修比较干净,墙上贴着所有的连锁店的地址,还有介绍关于刀削面的故事。
算是饭点吧,里面只有一个夹着公文包的男人吱溜吱溜吃着面。

去收银台点餐,面对琳琅满目的小菜不知道该选什么好。红油土豆丝?太普遍了吧。泡菜?只有两三粒麻椒,连点缀用的泰椒段都已经微微发蔫,还是算了吧。蓝莓冬瓜条?以前没有见过,看着颜色微微发紫,每条冬瓜条都饱满多汁。别纠结了,就要这个吧。
相对小菜,刀削面反而没有那么多讲究。汤汁基本相同,面也基本一样。只是在酸菜牛肉刀削面与招牌牛肉刀削面中选择,索性一样一碗。

我坐在椅子上玩着手机,春给我端上一碗面汤。给我讲起基本上山西的面馆都会有面汤,而且喝面汤还是有挺多好处的。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健康,可以促进食物消化,也可以弥补面食在烹调过程中流失的维生素。喝了一口,味道没有什么特别的。
刀削面山西传统面食,因其做法而得名。制作过程也是面食中最具有观赏性的,左手举着面团,右手拿弧形刀,将面一片一片地削刀开水锅内,煮熟后捞出,放入汤汁中,加入不同的臊子,即可。

酸菜牛肉刀削面加入的是酸菜牛肉臊子,牛肉结实有嚼劲。酸菜的口味跟东北的酸菜有着天壤之别,不像东北的酸菜腌的粗犷,这份酸菜口感特细,不及东北的味道正,也是如果用东北的酸菜做臊子的话,那这碗面可都是酸菜味。配上着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的面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

招牌牛肉面加入的是肉沫臊子,口感虽好,但不及酸菜牛肉的,口味多变。
蓝莓冬瓜条,每条都微微发紫,饱满多汁。冬瓜淡淡的甜,陪上浓郁蓝莓的酸,涩,口感挺像西瓜皮的感觉,清脆爽口,还挺开胃的。
吃的饱饱的,回去准备好好休息。明天要去平遥古城,据说是目前还没有开发起来的古城,也没有太多的商业气息。
刚走到巷子头就看到一种江湖小吃,沾串串。可能是来的时候没注意,只顾想着吃面的事,没留心这家小吃铺。其实他谈不上小吃铺,只有两张桌子。一张桌子上放着三个保温桶,里面是三种不同口味的酱料。另一张桌子上放着十几种小串,大多都是豆制品,也有几样蔬菜。不论蔬菜还是豆制品都是一样价,一毛钱两串。一样拿了两串,数了数,凑个整才两块钱。
拿着一大把小串,挨个沾着不同酱料,只被其中的一种酱料吸引。陈醋的酸,略带着香甜,还有些微微的辣。特别开胃,本来刚才吃面吃的挺饱的,再吃这么多小串也可以吃的下去。沾完了豆筋,豆皮,就沾着藕片,蔬菜。越吃越爱吃,吃的我直打嗝。
看着春跟旁边卖水果的大妈闲聊着,心想着:别跟大妈聊了,她也不能给几个苹果。能跟老板聊聊嘛,让她教教我这酱汁是怎么做的。
吃的饱饱的,回到小屋。躺在防潮垫上,钻进睡袋里。听春导游般的跟我讲着明天去平遥大概的路线,还有一些注意事项。他讲的仔细认真,我也一个劲的迎合他,后来不知道他都讲了些什么,反正我只记得明天要七点起床赶火车。
睡的还算可以,大概是已经适应了睡水泥地的感觉。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