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岳麓书院及其它 益阳 -长沙 -岳麓山

湘潭
湘潭 xiangtan
经纬度:112.929519
27.85196
旅游评分:4.0分
旅行费用:¥2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11 18:03
游记浏览:6

湘江、岳麓书院及其它

张家界回转长沙,途中我们在常德住了一夜,受邀参加了常德温州商会举办的一场盛宴。本来想到凤凰古城走一趟的,由于行程紧张的缘故,我暂时把它搁置了。我知道湘西凤凰古城很美,那是在作家沈从文的笔下。笔下的文字和现实里场景绝不一样,文字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东西,带有很多感性成份。而且中国大多古城,因为旅游的开发,搞得面目全非,比如我最近去的丽江古城及香格里拉古城。我不想湘西凤凰古城美丽,在我的记忆中毁灭。所以,我只能留存一份遗憾。更重要的,紧张的行程,使我更想念长沙城里擦肩而过的湘江,还有读书人心中的圣地——岳麓书院

从长沙到张家界,或从张家界回长沙,一条江水送别我,又迎来我,这江便是湘江。第一次车过湘江大桥的时候,天空睛朗,橘子洲头被江面上一层淡青色的云霭衬托着。从张家界回转长沙,正下着雨,水色蒙蒙间,大桥、江面、和对岸的杜甫江阁及橘子洲头,笼罩在一派水雾之中,我透过车窗外的雨帘,看这里别样的天和水,别样的湘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诗句不禁又浮现在我的脑海:“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很是佩服湖南人毛泽东,能在深秋的季节写出这样纯净、美丽充满着阳光的句子。境由心造,读这样的诗歌,使人充满了纯粹之感觉。这又我使想了毛泽东在南京写的另一首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概而慷……”不同的大江,不同的境地,不同的身份,诗歌的风格迥然不同。湘江北去时的毛泽东刚刚出道,前途还没有确定,但世界在他的眼里,是如此之壮美。而横渡长江之时的毛泽东,地位如日中天,是一党之领袖和一军之统帅,江山在握,中年人的成熟和大气,使他充满着豪情。从湘江到长江的两首诗,我们似乎读出了一代伟人从青年和中年不同境界里的人生。都说云生大泽,而此刻我感觉大江在哺育着人,湘江更是因为毛泽东及他的诗歌,永远美丽地流淌着。














车到岳麓书院的门口,正是午后,天空在下着淅淅沥沥的雨。雨中的岳麓书院,更显得沉静与古朴。岳麓书院是中国最古老的书院之一,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创办,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晚清(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又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历史已逾千年。从古老的书院到湖南大学,一脉相承,弦歌不绝,被当世学者誉为罕见的“千年学府”。

一座书院存在千年,文脉延续到今天,着实不易。我站在书院门口,怀着虔诚和敬畏之心,读着前门口的对联:“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感慨万千。在苍茫的雨中,我走进了书院,感受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我认为,到岳麓书院的人,首先要怀有恭敬之心。参观书院,不要走马观花,最好在书院里呆上半天甚至一天,静静地感受千年文化之沉淀。沿着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我一步三回头,走过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当我站在中轴线中央的讲堂之时,神圣庄严之感由然而生,虽然讲坛上空空如也,两把椅子虚以待席,但我似乎在屋舍梁宇间聆听到了千年之声音,而滴滴哒哒的雨声,更使我沉浸在一种绵延不续的文化氛围里。

对于长沙来说,岳麓书院所占的建筑比重很小很小,而现在站着的讲堂,只是一所旧屋,但正是在这几所古旧的房屋上,烙印着一种人文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懈追求。我徘徊在岳麓书院的斋舍、专祠及花园间,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使人产生了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门、堂、斋、轩、楼,每一样建筑都是那样的厚实,连弥漫着的空气也很厚重,在这里我感觉自己吸进去的是文化,吐出来的是底蕴。“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一座书院就奠定了长沙乃至湖南在中国的文化地位。
由于是团队活动,岳麓书院此行,我认为只是一次探门或者说序曲。我想,下次来长沙,我一定将自己定格在这里。同样,也要用一天时间,去湖南博物馆,看马王堆的出土的大量珍稀文物。不说别的,一具女尸,能保持2100年不腐,就已经震惊世界。三湘四水之湖南,对于我为说,此行只是点缀。对于中国和世界来说湖南不大,但一条湘江,一个洞庭湖,一个张家界,一个书院,一个人物或一个马王堆,就可以征服世界。湖南有水,湖南有山,湖南更有千年之文化。

湖南,我还会再来的!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