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慧济禅寺景区

浙江
浙江 zhejiang
经纬度:120.049188
29.284574
旅游评分:4.7分
旅行费用:¥7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7-26 07:45
游记浏览:28

全岛海拔最高的位置,也是唯一既可以观日出,又可以观日落的景点。整个区域自然风光类似西天景区,但没有众多庵院,而是由全岛第三大寺慧济禅寺取而代之。由于地理位置较偏,游客不多,周边住宿也不多,建议前往游客注意控制时间,如拍摄日出日落,最好携带手电筒。建议天气晴好的日子选择前往。

 

 上图拍摄于2014年1月的佛顶山,林荫道间的熊猫。

 

慧济寺

慧济寺位于佛顶山上,因处佛顶山中间谷地,俗称佛顶山寺,为普陀山第三大寺。原有石亭、供石佛。

上图拍摄于2014年1月。

 

因为山势的限制,慧济寺中轴线上仅有两进大殿,两侧有一字排开的大悲楼、地藏殿等。

主殿天王殿傍山而建,与普陀山其他寺院不同,主殿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两边由阿难与迦叶侍之,大殿两厢各有10尊塑像,是传说中的“二十诸天”,后两侧供奉千手观音木雕像。

上图拍摄于2014年1月。

 

寺内还保存有御印三枚,分别为明万历年间铜印,清乾隆六年(1795)金印,嘉庆元年(1796)玉印。寺院入口处题刻“入三摩地”四个大字,系1982年庆华法师临董其昌字迹所书。

上图拍摄于2014年1月,图为慧济寺入口处。

 

由于每次上岛的时间不多,慧济禅寺牛牛并非每次都会去的。如遇到晴朗天气,总会在西天景区和佛顶山中择其一登之,所以慧济禅寺的照片并不多。

 

『历史』

明朝(1368-1574年)僧人圆慧初创,名慧济庵。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僧人能积扩庵为寺,建圆通殿、玉皇殿、斋楼等。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僧人德化请得《大藏经》,又经僧人文正大力建造,遂成巨刹,与普济寺、法雨寺并称普陀山三大禅寺。

解放初,僧善余等居之。“文革”期间,被拆去禅堂700余平方米,殿宇荒芜,佛像被毁,寺由部队进驻,至1979年撤出。

1980年开始,由本山佛协集资全面修复,重塑佛像。

1988年、1989年间,新建观音殿,精塑2.7米高观音菩萨像,又在四壁嵌雕观音菩萨石刻像,汇集唐、宋、元、明、清等历朝名画家所绘的观音宝像,由当代雕刻大师杭州黄良起德行制作。

1991年至1997年期间,观音殿镌刻历代名画观音圣像123帧,建汉白玉莲花池,翻建大悲阁和西厢楼。

新建发电间、梅檀阁,拆建斋堂,重建阅藏楼。

1998年,监院戒忍发起錾刻西院壁间释迦佛应化事迹浮雕32帧,雕琢山门口龙宫。

 

【佛顶山】

佛顶山主峰名白华顶、又名菩萨顶,为普陀山最高峰。山分支脉,分别向南、北、东伸延,主峰海拔288.2米,从远处眺望,诸峰若拱,峰顶垒垒如杯瓢,覆于积水之上。峰巅方圆平坦,宽广约20余亩。白华顶时有云雾缭绕,誉称为“华顶云涛”,为普陀山十二景之一。

上图拍摄于2014年1月的佛顶山山门。

  

【天灯台】

在佛顶山巅峰建塔,塔上置灯,曰“天灯台”。后又修筑一座望台,登临此台,极目远眺,可观赏普陀洋和莲花洋辽阔的山海景色。 

上图拍摄于2014年1月,当时望亭正在重建。

 

【普陀鹅耳枥】

普陀鹅耳栎是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位于慧济寺后园,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此树在1930年5月由我国著名植物学家钟观光首次发现,1932年经南京林科院院长陈万钧教授鉴别定名为“普陀鹅耳枥”。树龄约为200年,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发现第二棵。这棵树高13米,雌雄虽然同株,但花期不同,极难繁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自然繁殖的幼树。1989-1991年,舟山林科所采用有性和无性繁殖培育500多棵幼苗并进行迁地保护。

普陀鹅耳枥被誉为”普陀三宝“之一,但现在却十分难找。牛牛于2014年1月上山寻找,围着慧济寺走了整整两圈后,才在寺院后面的一个卖旅游纪念品的小摊背后发现这株名木。此树生长的土壤在山道一侧,落差近两米,环境杂乱无章,基本没法拍出像样的照片。之后再上普陀山,也并未再访佛顶山。沿途留意山道两侧,可见多片鹅耳枥培育地。

 

【东海舰队】

普陀山除了星罗棋布的寺院,同时也是东海舰队的防区和驻地之一。

上图拍摄于2010年2月的佛顶山部队大院,牛牛没有过线哦。

 

【刀劈石、猴子岩】

慧济寺后门向西,对面上坡上耸立一石,石中一缝自顶到底,如刀切豆腐,一分为二,即刀劈石。传说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一个筋斗翻落在佛顶山上,变成这块大岩石。二郎神举刀猛劈,一刀下去,石分两半,却不见孙悟空的影子。原来他早已遁去,在不远的下坎另化一石,形似猴头,正笑着目视二郎神刀劈山石的愚态,后人称此石为猴子岩。牛牛从未留意过此处,来年再探。

 

【海天佛国石,云扶石

“海天佛国”题刻于普陀山香云路旁巨石上,每字一米见方,出自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手笔,书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石因题得名,后来便成了普陀山的代称。其上有“云扶石”,石上有一小潭,承受天露。石旁有“云海”“别有天地”。

上图拍摄于2014年1月,当时路边有一妇人在卖水,水是石间淌下的雨露,而瓶子都是回收过来空瓶。牛牛和熊猫登佛顶山时路过此处,偶遇一云游僧人。闲聊几句,还记临走时僧人说,天地之间,要感谢的只有你的父母,他们给了你生命,而之后的一切,都是你自己修来的,只需随着本心走就好了。

 

『典故』

相传1962年,郭沫若游山,至佛顶山,信口而出“佛顶山顶佛”,并向同行者征下联。郭的秘书出“天一阁一天”以对,郭不以为佳,一姓郭的当地公社干部出“云扶石扶云”以对,郭沫若颇为赞赏,传为佳话。

 

【香云古道】

从法雨寺到佛顶山的石板路叫香云路,它有1088级石阶,全长约1公里。原为羊肠小道,道光绪三十年(1904年)慧济寺主持文正和尚同监院庆祥和尚募化砌石而成。1982年重修,路旁有铁栏杆,为游人攀扶、歇息提供方便。以下照片拍摄于2014年1月。

香云路有时能看到磕长头的僧人。

 

从法雨寺出发,我和熊猫一路上山,天气不错。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