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度: | 120.049188 29.284574 |
旅游评分: | 4.7分 |
旅行费用: | ¥7000元 |
景区类型 : | 27 |
游玩天数: |
全区以自然景观为主,游客较少。南天门特殊的位置是他成为全岛即可观日出,又可观日落的景点,虽说视线部分受阻,但聊胜于无。这里是岛上极少能够找到的不用登高即可守候日落的位置。
上图摄于2014年1月的南天门,图为码头黄昏。
【码头】
现有客运码头新建于2002年,航线主要通往上海、宁波、朱家尖、沈家门、定海、乍浦、岱山、福州、马尾等地。
上图拍摄于2014年11月。
最早的民间客运码头就在不远处的短姑道头,但一有风浪,船只就无法靠岸,交通相当不便,所以就建成了现在规模的码头。
从码头通往游客大厅的通道常年挂满巨大的帐幔,颇为壮观。
上图拍摄于2012年1月,这也是牛牛第一篇普陀山游记“普陀心语”的封面照片。
之后每次到普陀山,总会留意这条通道,但再也难以拍到当年的场景,记忆中的画面总是最令人想念的。
上图拍摄于2014年1月,帐幔似乎已经换过几次了吧。
距离客运码头不远处便是货运码头和前往洛迦山的小码头,岛上民居、酒店的生活用品和饮水食材多由此处登岛。
上图拍摄于2012年1月。
【朝圣门】
“普陀圣境”门阙位于迎宾广场的东侧,筒瓦飞檐,斗拱承托,称朝圣门。门阙高7.5米,宽18.5米,进深6.7米,额题“普陀圣境”四个字出自当代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之手。无论是朝山进香,或者是览胜旅游,一踏入此门,就算是真正进入了“海天佛国”。
“阙”是指用于标识入口的标志性建筑物,能够起到显示威严、区别地域的作用,门阙背面书“观音道场”。
上图摄于2012年1月。
上图拍摄于2014年1月,和熊猫一起上岛,在停车场等车间隙随手拍几张照片,无意间将朝圣门纳入镜头。
【短姑道头】
短姑道头是普陀山最早的民间码头。在古文中“短”是“责备”的意思。
如今的短姑道头似乎更像一个景点了,码头的作用早已被新建的码头所取带。
2012年1月经过的时候正巧望见有人做在道头尽头,赶紧留影,却是挺符合其意境的。
此地旧时原为海滩,滩上有“阔十余米,长百来米,小石自相零附,两侧错列巨细不一形状各异的岩石”,有些石上镌有“短姑古迹”等字样,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成为旧时的天然船埠。船到短姑道头边,可是靠不了岸,还得用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普陀山住持了余、莲禅二僧因潮落潮涨,往来船只靠岸不便,遂募资用巨石垒成长达11米,宽8米的石条道头。在未建普陀山客运码头之前,凡前来普陀山参札进香、揽胜观光者,都得由此登岸。
『典故』
相传有姑嫂二人渡莲花洋来朝山进香,船靠码头时,不巧小姑“天葵”来潮,她认为身子不洁,不敢下船进香,她的嫂嫂埋怨小姑无福理佛,叫她呆在小船中等她,便独自进山拜佛去了。到了中午,潮水大涨,小船与岸相隔,小姑坐在船中,饿得发慌。正在此时,只见一村妇拎着饭篮走到码头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踩着这石块来到小姑船,说是她嫂嫂托她捎来的米饭,便离船而去。过了不久,她嫂子进香回来,问起这件事,感到奇怪。忽然想起刚才拜佛时,发现莲座上观音大士的裙子湿了一片,心里马上就明白了,原来这是观世音菩萨做的善事。后来因为嫂子曾在这里责备小姑,从此,姑嫂停船的地方被后人称作“短姑道头”,观音大士给小姑送饭时投向潮水里用以踩脚的石块,称为“短姑圣迹”。
【海岸牌坊】
海岸牌坊位于短姑圣迹上方,建于1919年。四柱三门,翠瓦飞檐,气势雄伟。刻有“南海圣境”、“同登彼岸”、“宝伐迷津”、“金绳觉路”、“回头是岸”五重匾额,是北洋政府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等人所题。门柱上刻有楹联:“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一日二度潮,可听其自来自去;千山万重石,莫笑他无觉无知”,“圣迹著迦山,万国生灵皆乐育;佛光腾海岛,千年潮汐静波涛”,“到这山来,未谒普门当先净志;渡那海去,欲登彼岸须早回头。”
2012年1月路过此地,想拍下海岸牌坊的全景,可惜镜头不够广,便只取其轮廓。
时隔两年,拍完南天门的落日,返程时经过此处,被其夜色所吸引,忍着饥肠辘辘又拍了一张。下图摄于2014年1月。
【慈云禅院】
位于海岸牌坊西侧,明万历年间创建,清光绪年间改建。禅院体现了佛家山门的清净和佛教文化的浮动。
上图拍摄于2014年11月,码头停车场远眺。
解放初,慈云禅院因香火清淡僧众离散,改作“普陀山粮站”。1988年重建,1993年大修,规制胜昔。大殿供奉观世音菩萨,庭院南筑女儿墙,濒临莲花洋。
上图拍摄于2014年1月,色彩对比鲜明的禅院外墙和小窗。如今的慈云禅院焕然一新,因距离码头不远,如果打算步行进山,可以进院一睹。
【妙庄严路】
此路自古以来从码头步行到普济寺的必经之路,意思是循此路便可进入妙法庄严的佛国。
从短姑道头沿着山坡弯曲向上,路面都是由石板铺成的,每隔一定距离就会出现雕刻莲花的石板。经白华庵、正趣亭、三圣堂,至普济寺牌坊,全长约1200米、宽约3米。在妙庄严路前段入口处,有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董其昌题写的“入三摩地”石刻和“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津”石刻对联。
牛牛每次到普陀山,或向西经金融街进入西天景区,或向东经龙湾村进入紫竹林景区,倒是一直没有留意此路,来年再往,再一探究竟。
【白华庵】
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是普陀山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庵中曾有一处“真歇泉”,并有宋代文学家史浩题写的石碑。现在“真歇泉”古迹仍在,但泉已废;碑则存于一居民处,为普陀山现存最古老的碑刻。和妙庄严路一样,未发现,来年再往。
【隐秀讲院】
客运码头旁雨华峰岙口,有石阶通道直达。原名隐秀庵。据记载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当时神宗皇帝敬仰观音大士,下拨巨资,派督造内官张随来普陀山重建普济寺。普济寺的监院如秀禅师在建寺中“监造勤劳”,出力甚多。寺建成后,他因年高请求退居,在此建庵隐居,故名隐秀庵。
今庵拆旧重建缘起于170多年前。当年台湾香客从普陀山隐秀庵请走三尊观音佛像,后供多次来普陀山寻找隐秀庵未果,遂募捐重建。1997年奠基时更名为隐秀讲院。现主奉佛之法、报、化三身及仿宋十二圆觉,并有康熙、乾隆、净空师、张大千等名家题匾。
根据隐秀讲院的描述,我曾于码头远望山间的庵院或许便是此处,当时不知如何到达,也算是整理游记的一大收获。
上图拍摄于2012年12月。
【佛香阁】
佛香阁是南天门附近的商业街,有各种佛像制品及手工艺品出售。街对面有水潭,其间散落亭台楼阁,先基本处于停业状态。
2014年1月赶往南天门拍摄日落时路过此地,天水直接一片金黄。
【南天门】
南天门位于南山,短姑圣迹的对面。南山原来是海中的一个孤岛,和普陀山本岛隔着一条水道,后来建了石桥,因为桥身像龙,所以叫环龙桥,又叫大观桥,从此两山连接相通。
上图摄于2012年1月。
两堵石壁相对立,像一扇天然的石门,因为地处普陀山最南端,所以叫南天门。石门旁边,有清代总兵蓝理题写的“山海大观”四字。日落时分,HDR下的南天门,如梦如幻。
上图摄于2014年1月。
2010年11月,和熊猫第一次携手同游普陀山,如今已过四个年头,想来也是缘分。
上图摄于2012年12月。南天门内有一巨石,名狮子岩。沿着石阶可攀上顶段,便可看见两处小水潭,潭水清澈,旁边有题刻“龙眼泉”。岩石上还有“龙华大会”、“砥柱南天”、“海岸孤绝处”等石刻。
传说这里是八仙过海的地方,普陀山禅宗始祖真歇禅师曾结茅于此。茅篷名大观篷,原来是清康熙年间普济寺主持通旭所建,后倒塌,1996年重建。其中供奉观音菩萨,两旁有关公、韦驮的塑像,还有八仙造像和太白金星、太上老君。
上图拍摄于2012年1月,大观蓬外墙。
因普陀山全岛游览区域基本都是面朝东方的,所以南天门凭借其独特的位置,成为岛上少有的几处可以拍摄日落的景点。以下照片均拍摄于2014年1月。
几经辗转,环龙桥附近的这处礁石似乎是最适合拍摄日落的位置,但景区为了安全起见,登上其前端的礁石禁止通行了。牛牛观察后觉得涨潮后,海面似乎会没过部分礁石,以致阻断来路,建议切勿冒进。
不上礁石也能找到不错的位置,只是角度受限。HDR下的南天门暮色。
南天门日落的位置在跨海大桥的背后,亦有码头遮挡,虽不尽完美,但在普陀山内,已算一处不错的观日落景点了。
当然拍摄是由于急于选择拍摄位置,并未仔细检查减光镜,以至于调级过度,出现了严重的色偏,后期进行修正,反倒调出些小清新的日落景象。
夜色渐浓,月明星稀,当是离别时。
一张科幻风光的日落景象,同样拍摄于此地,后期加工而成。
【龙湾村】
观音跳和南天门之间这处地方叫龙湾,湾后是民居龙湾村,现多为家庭客栈和海鲜排档。
上图拍摄于2012年1月。
2009年牛牛和小猪上岛游览,曾在村内家庭客栈住宿。当时客栈夜不避户,门前便能远眺南海观音圣象,至今依然记忆犹新,遗憾的是当时不喜摄影,没有留下些影像记录。
2012年1月牛牛独自上岛,依旧住宿于此,日间拍摄少许照片。
【金沙】
观音跳和南天门之间叫龙湾,湾前金沙铺地,长570米,过去这里沙质很黄,不见寸土,日光照耀,金光灿灿,佛家称此为佛经所言“金沙布地”处,所以这里被称为金沙。
上图拍摄于2012年12月。
相比于千步沙、百步沙,金沙并不起眼,由于疏于维护,沙滩也并不整洁。好在少有人驻足,尤其是旅游旺季,此地到算是一处清净之地。
上图拍摄于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