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 苦修者的佛国天堂 色达

白玉
白玉 baiyu
经纬度:98.824184
31.210139
旅游评分:3.7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7-27 00:30
游记浏览:18

色达不是去看无边的金马草原,也不是去看成群的牛羊,而是去一个叫五明佛学院的地方。在海拔四千米的高原深谷,极为简陋的小红木屋住着几万僧尼,他们过着苦行僧式的清苦生活。

   五明佛学院属宁玛派,由晋美彭措法王于1980年创办,在短短数年间从山谷深处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简直是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在这个修行谷,连绵数公里的山谷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木棚屋,僧人和觉姆各半“谷”江山,他们有专用电台讲经,有藏传佛教各个教派的修行者,有汉地僧侣和居士,常住修行者有2万多人,遇到佛事活动人数还会增加,最多时有近4万人。

  我们傍晚到达喇荣沟入口,沟口有序地排列了十几座白塔。沿路上行数里,转过一个小弯后,猛地抬头,我顿时被眼前的壮观景象惊得目瞪口呆:只见整个喇荣沟,漫山遍野布满红色小木屋,连绵数公里不绝。蔚蓝苍穹之下,浩如烟淼的僧舍在阳光下涌动着浓重的暗红色,让人领悟到传说中的“色达山河一片红”。这些木屋的主人——佛学院修行的喇嘛、觉姆身披绛红色僧袍在小道上来往穿行。

 

 出发之前,一位朋友给我留过一人电话,说这个人的弟弟在色达修行,你可以去找他,甚至可以让他帮忙找汉话好的觉姆,到她家居住。当我联系这位新朋友时,他说,等我电话好几天了,可不巧,他弟弟这几天生病回家了,帮不忙了。我错过一个可以近距离接近这些修行者的机会。我们把车停在大经堂边上,看见不远处扶贫招待所的牌子。我事先知道原先位于坛城边上的招待所,几年前被火烧了。只有这个选择了,我们可不想住到县城里去。

 管理招待所的是一位汉族觉姆,东北人。她跟我说,过几天的有个大法会,讲经好几天呢,你们是来参加法会的么?我这次行程真是运气太好,只可惜我就是一个赶路的游客,在哪都不能多呆。

  乘着夕阳还未落山,我们爬上一个高点,俯视这片神秘的土地。那些漫山遍野的小屋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有极为规律的格局。佛学院整个建筑群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金碧辉煌的“坛城”居于喇荣沟最高的山峰上,海拔约4000米。中腰山梁上分布着几座寺庙和佛堂,与浩大的红色相比,规模虽略有逊色,但考究的装饰和艳丽色彩相搭配,还是难掩其辉煌本色。下层密密麻麻的平房是喇嘛、觉姆与修行者日常居住的木屋。近看这些依山而建的藏式木屋,外观大多低矮简陋,采用土木结构,房顶平铺泥土,外墙一律刷成藏红色。

天渐渐黑了,一间间小木屋里透出点点灯光,衬着黑幕下闪烁的点点星光,整个山谷就像一片天上的街市,天上的佛国天堂。

 第二日早上,我们穿过一个个小木屋,往坛城方向走去。坛城的梵文称为“曼荼罗”,意为佛教密宗仪式进行祭供的活动道场。它的上半部分平日是转经的地方。信徒们每天从早到晚不论刮风下雨,都围绕这里虔诚地转经。坛城下半部分是修建在一圈的转经筒,金色经筒在信徒的拨动下不停旋转,并带出一串串悠长的嘎吱声。

    近年来随着来此修行者的日益增多,暗红色的藏式木屋也越来越多。路上看见正在搭建的木屋,几平方米大小,见缝插针地修在两个房子之间。连接山坡建筑之间的小路阡陌纵横,远观之下形如一张密集的织网在山坡上铺展开来。从山脚到绝顶,还有庞大的经幡群、小饭馆、小卖店、菜店和佛学院惟一的招待所,交错纵横地穿插其中。这一切构成完整的小社会。穿行在这红色的海洋,身披绛红色僧袍的僧人和尼姑来来往往,感觉心被强烈地震惊。

  中午到县城去吃午饭,顺道看了邓登曲登大佛塔和约若寺。然后就去了天~葬~台。在这里,观看天~葬并不会有什么阻扰。突兀的山崖上,一些秃鹫,尊者一样高贵地站立,眼神犀利,有的张开灰白如盖的翅膀,于碧空里缓缓盘旋,滑翔。

几分钟后,又一个脱离生命的肉身被凌卸为碎片,无数只灰褐色的秃鹫呼啸而至,在天葬台上空盘旋,低回,降落,他们抖动长翼,跳窜与天~葬~师左右,并发出亢奋嘹亮的鸣叫。无法想象,那曾经鲜活的躯体就这样被肢解,剁碎,在被那叫“空行母”的神鸟啄食干净,在这世间真正化为乌有。

 喇嘛说,在高原苍穹翱翔的秃鹫叫空行母,是天的使者,它们生命的意义就是为了天葬,携取亡灵回归天国。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