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龙江边境游(七)牡丹江 (2)绥芬河《博物馆、人头楼》

乌苏镇
乌苏镇 wusuzhen
经纬度:134.66357042829
48.25992613772
旅游评分:3.8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3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1-29 08:40
游记浏览:13
游记目录:
东北黑龙江边境游(七)牡丹江 (2)绥芬河《博物馆、人头楼》
第六天(8月13日);绥芬河市-东宁县(牡丹江市)-春化镇(珲春市)(全天行驶250多公里)----上午游览:东正教堂、绥芬河车站、口岸国门景区、铁路大白楼、绥芬河博物馆、人头楼、俄国领事馆旧址、下午游览:勋山要塞(东宁)-住宿:春化镇(吉林省珲春市)。



第六站:
绥芬河博物馆。 

北海公园:位于绥芬河市中心,是集观光、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室外公园,总面积19.9万平方米,大小湖面积13万平方米,休闲广场面积3.7万平方米。
北海公园的修建总投资8000万元,公园与小绥芬河水系连起来形成一条水景景观带,是老城区建设的中心点。


山上的光明寺。


绥芬河海关大楼


绥芬河博物馆。 


绥芬河博物馆:位于风光秀丽的北海公园北侧,是地方小型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于1997年9月动工兴建,1998年10月竣工,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分为历史、自然、艺术和现代四个部分。该馆收藏的展品展示了口岸山城悠久的历史、富饶的自然资源和改革开放给边城带来的繁荣,记录了绥芬河的发展史、创业史和奋斗史,被誉为“黑土博苑的明珠”。



为纪念解放绥芬河牺牲的女英雄“嘎丽娅”;2013年,“和平天使”嘎丽娅纪念馆,在博物馆二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嘎丽娅,1928年2月18日,出生于
边境小城绥芬河父亲张焕新是山东掖县人,1911年随叔叔闯关东,在苏联库页岛和黑龙江一带做小买卖,后来皈依东正教;母亲菲涅,是白俄后裔,后流落到我国黑龙江,成为俄国侨民。经教友介绍,这一对“难民”在认识4个月后结婚。先后生子张国列、张义国,女儿嘎丽娅和最小的儿子张树列。


由于家境较好,张家的孩子都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
嘎丽娅精通中、俄和日本语。嘎丽娅1936年1月就读于绥芬河俄侨学校,1941年12月毕业留校代理音乐课、日语课,后协助父亲开办餐馆、饲养奶牛,1944年以一首《白色的刺槐花》获得哈尔滨音乐会女中音一等奖。
 







嘎丽娅是个多才多艺的中俄混血女孩,曾经用一首曲子填词创作歌曲--《孤独的白桦树》





1945年8月9日,抗战胜利前夕,出兵东北的苏联红军包围了日军在绥芬河天长山构筑的要塞,日军拒不投降,要塞里的日本妇女和儿童面临与日军同归于尽的命运。苏军不忍平民伤亡,决定找个懂日语的人前去劝降,这时,17岁的中俄混血儿嘎丽娅走进要塞,劝说日军保全要塞里妇女儿童的生命,缴械投降;嘎丽娅的母亲默默地把自己头上的
花头巾摘下来,戴在心爱的女儿头上,望着女儿向天长山走去;而这一走,善良勇敢的嘎丽娅再也没有回来;人们说,她是被绝望的日军残酷杀害,8月15日,走投无路的日军走出要塞投降,从此,嘎丽娅走进了绥芬河人的心中,走进了传说,走进了永恒,走进了历史。


1945年8月15日,天长山要塞的日军投降,仅余26名士兵。战斗结束后,嘎丽娅仍不见回来,也没有消息。人们在山上只找到了嘎丽娅的红头巾,却一直没找到人。当时炮火把很多尸体炸飞,她走得如此安静,走得如此壮烈。
战后,要塞投降的26名日军被遣送回国。苏军也很快撤离。没有人为嘎丽娅的事作证。在那个年代,怎么会有人关心一个死在炮火中的平民百姓呢,嘎丽娅的死就成了一个悬疑,更没有人追认她为烈士。


很多年后,嘎丽娅二哥张义国的妻子在俄国听说,带嘎丽娅去劝降的苏联军官还活着。他的名字叫菲多尔琴科。1946年,这位前去劝降的苏联军官,因这次劝降行动而获得一枚红星勋章。在缄口30多年后,他曾两次在电视节目中讲述了嘎丽娅的事迹,并认为自己所获的勋章应该属于嘎丽娅。
     嘎丽娅的家人曾连续3年给这位事件的见证人写信,但一直没有回音。2004年1月,绥芬河电视台来到俄罗斯找到他的家,才知道菲多尔琴科已去世多年。菲多尔琴科的儿媳霍列金娜曾多次听公公谈起那段往事。她说,菲多尔琴科当时带十几人小分队保护嘎丽娅前去劝降。但日军不让苏军靠近,只令嘎丽娅一人前往,小分队只好隐蔽在树林里等待消息。日本人也派了一支小分队,谈判地点距苏军小分队也就四五十米距离。当时没有风,山林里很闷热,说话和争吵的声音不时传来,还可以看到嘎丽娅的身影,但菲多尔琴科他们听不懂日语。谈判结束了,在嘎丽娅往回走的时候,日军突然开枪扫射,嘎丽娅被当场杀害。菲多尔琴科的小分队一面还击一面撤退,直到苏军的炮弹飞进要塞。


绥芬河各界人士强烈呼吁追认嘎丽娅为烈士,以告慰这位女英雄的在天之灵。绥芬河市东北亚文化研究会会长周艾民用数年时间,搜集和发掘关于嘎丽娅的各种史料和线索,创作了30万字的纪实文学《天使嘎利亚》一书,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出版发行。
    令人欣慰的是
2014年7月1日,嘎丽娅被授予烈士称号,永远活在中俄两国人民的心中;她没有坟墓和传记绥芬河市在和平公园,于2005年建造了“友谊和平天使”主题雕塑。



普京
总统收到绥芬河市民的一封信。信中写道,绥芬河市将为在抗日战争中为配合苏联红军打败日军壮烈牺牲的中俄混血少女嘎丽娅建立“友谊和平天使纪念碑,以表达对这位翻译姑娘的敬意和对中俄两国友谊的印证。之后,普京总统亲自致信绥芬河市民,他在信中对“绥芬河市民这封热情洋溢的信和这个良好的倡议表示感谢”,并建议在纪念碑上刻上这样一段话:“俄中友谊就是相互理解、信任、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我们将铭记过去,展望未来
。”


嘎丽娅,是连接中俄友谊的和平使者,受到中俄两国领导人的尊敬和肯定。



博物馆一楼展出,绥芬河各个历史时期发展史。


























绥芬河博物馆对面商贸城


绿草地上的红色俄罗斯套娃。





2009年10月9日落成嘎丽娅纪念碑》就坐落在和平公园里,俄罗斯总统普京为纪念碑亲笔题词:“俄中友谊就是相互理解、信任、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我们将铭记过去,展望未来。”
 
---嘠丽娅是中俄民族友谊的结晶和化身,是中俄人民祈望和平的象征;嘠丽娅的名字和故事曾被历史湮没半个世纪,从事地方历史编研工作的《绥芬河市志》副主编孙伯言从上世纪80年代挖掘故事,倡议并策划发起民间建造纪念碑,表达边境人民希望民族友谊与和平的愿望。


转盘路中温度计。





第七站:人头楼

人头楼:砖结构,位于通天路南段与迎新街交汇处西南侧;1914年建成,楼顶檐下雕有“人头面孔”浮雕,因而得名。原为俄国人赤查果夫存贮、检验出口茶叶的茶庄;沦陷时期为日本领事馆;解放后先为驻军营房、后为东宁县政府办公楼。









第八站:
俄驻绥领事馆旧址

俄驻绥领事馆旧址:位于光华路中段东侧,西隔路与俄侨学校相对,建于1910年前后,该楼早期为沙俄领事馆,后为苏联领事馆。解放后先后为绥芬河军政委员会办公楼、中共绥芬河市委办公楼,现为绥芬河邮政局办公楼。












下一站游览:牡丹江市东宁县《勋山要塞》

 
                      

                      2015年8月13日---- 东北边境游第6天;珲春市春化镇(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