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石磨糌粑 若尔盖 -达扎寺

茂县
茂县 maoxian
经纬度:103.853508
31.681134
旅游评分:4.0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24 08:28
游记浏览:14

若尔盖县城达扎寺门口正对着一条街,确切说这是一条坡道,因为道路两边虽然有些七零八落的房子但还没有形成街面。那天下午我从达扎寺门口出来约走了二十米的样子,抬头间看到了左侧临街的一座平房屋檐下,挂着一块一米见方的牌子,画着一片丰收在望金黄色的青稞田野,那些扭来扭去我看不懂的藏文旁边是“石磨糌粑”四个红色的汉字。糌粑这几个字我还认得,但石磨糌粑究竟是什么东西不得而知。于是,我便走了进去。

店内门边摆着一台直径一米多长的石磨盘,上面挂着一个不锈钢做成倒三角漏斗,磨盘上还有一小堆青稞还没有从漏眼中漏下去,屋角一排排用蛇皮袋包装着的东西就是糌粑,石磨糌粑就是将炒熟了的青稞用石碾子碾成粉。男主人不在,从内间出来迎接我们的是女主人。她大约20多岁,小小个子,长得干练而清秀,戴着一顶棕黄色的鸭舌帽以防灰尘,她说自己是回族,跟丈夫从青海那边到藏区若尔盖县城来,租了这里的二间平房,做起了石磨糌粑的生意。平时他们买来青稞,然后将青稞炒熟或者碾成糌粑出卖,就是赚一点加工费。从生青稞加工成熟青稞或碾成糌粑,中间的过程虽然不复杂,但要付出繁重的体力。比如,生青稞处理要通过晒干及筛选才能炒;炒的过程火候要掌握好,炒青稞其实是用砂石煨熟,所以青稞炒熟了又要将其从砂石中分离出来等,关键是糌粑制作不是一二公斤,而是几十公斤上百公斤进行,其辛劳的程度可想而知。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实际上是青稞炒面,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zānbɑ。糌粑与我国北方的炒面有点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藏区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糌粑营养丰富,携带方便,用不着生火做饭。据说藏民只要带一个木碗,吃的时候加点酥油茶,抓捏几下便可入口了。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现代人来说,这样的吃法也许是人类初期最原始的一种方式,糌粑这种古老的食物,也早已被现代人淡化与忘却。

我们买了几斤糌粑和熟青稞准备走的时候,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女主人劝我们留步,并将我们领进了里屋.里屋是小俩口的卧室,靠墙处是一张大床,床前摆着一张茶几和只张小凳子,茶几上是他们吃剩下的方便面和几个装榨菜之类的瓶罐,或许只有一扇窗户又好像被什么挡住了,房间里光线黑暗又零乱。因为有一台很小的电视机,女主人希望以最好客最善良的方式,邀请我们看一会电视。她毫无戒心把陌生的我们领进内屋,使我们感叹之余又不知所措。我想,也只有在这里,最纯朴的藏地若尔盖,我找到了人与人关系中没有任何设防、最初又是最美好最真诚最朴素的一面!这时,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正在床上玩耍,看见我拿着相机境头对准她,害羞得钻进被窝不出来,我知道这个可爱的小女孩,想跟我玩但又隔着一层最初的陌生和羞涩,我怎么逗她也无法让她出现在我的镜头前。

女主人在卧室外埋头不停筛选青稞,我举着相机对着她,一问一答间我说你抬抬头,她也不回避大大方方转过头来回眸一笑,瞬间的定格记录了她灿烂的笑脸!我翻阅相机里的画面,惊讶她在我镜头前的纯真自然,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她居然又有着那种乐天透达的人生态度!雨停了,若尔盖的天空又放晴了,我们挥挥手作别,但“石磨糌粑”这四个字却已印在我的记忆深处,那一大片金黄色的青稞,时时随风滚滚而来浮现在我的眼前……












据说藏族过藏历年时,家家在柜台上摆一个吉祥木斗,内放青稞等,邻居或亲朋好友来拜年时,主人便端来木斗,客人从中抓起一把青稞,向空中连撒三次,再放几颗嘴里,然后说一句祝福:“扎西德勒”。我没有木斗,我也不知道藏历过年是什么时候,但每每我用开水泡上带回来的石磨糌粑,那青稞独有的香味便四溢开来,这才是我们的世界里最原始最古老的本色之味,我知晓我的感恩与祝福,从此也会带着这种原始和古老而随之四散。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