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初到敦煌,伟大的莫高窟 瓜州县 -敦煌 -莫高窟

黄南
黄南 huangnan
经纬度:102.021614
35.52579
旅游评分:4.2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11 18:52
游记浏览:43

2010年10月1日瓜州-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
    早上天天蒙蒙亮,火车已过嘉峪关,我看到窗外是大片的风力发电场。


     查询了资料,这里已经是瓜州县范围,瓜州县被称为“世界风库”,风力资源非常丰富。国家在2008年批准了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投资1200亿建设风力发电,2010年酒泉风电基地装机容量达到500万KW,到2015年风电装机达到1200万KW,到2020年将建成136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一排排白色的风力发电机在曙光天空的映衬下,显得蔚为壮观。


       天色渐渐变亮,一片苍茫大地景象,茫茫戈壁荒野,难见绿色。


    临近敦煌市,附近开始有了地下水,各类绿色植物渐渐多了起来,可见到了成片的葡萄园和旱浇地。每年这里的降水量不到50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2400毫米,有资料说,目前敦煌盆地1950年的耕地面积不到16万亩,到1997年已经扩大到26万亩,到2010年,耕地面积将扩大到36万亩,但敦煌的水资源不但没有增加而且还在进一步减少,导致资源配置与开发极不合理,耕地的开发已经严重地超出了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在城市远郊,除了田地,还见有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有十多层在建的大楼,不知道是政府楼还是酒店楼,这种地方能够承受如此多人口么。


       早上8点多,火车到达终点敦煌站,敦煌火车站顶棚横架,较有气势。可以看到不断有清洁工人在打扫,所以显得特别干(城市里也是),果然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形象。


       我们的大巴包车已经在车站外等我们了,上车后我们先去了敦煌市区住的宾馆,宾馆就在敦煌夜市的后门,不过白天夜市非常冷清,没有几家饭店开门,将就着吃了顿早中饭。等待另外几个乘坐上海到柳园的火车的旅行同伴到来。
       两队人员汇合后,我们出发去敦煌莫高窟参观,因为团队参观莫高窟是有时段限制的,所以为了赶时间,车子开的较快,一路上路况非常好,莫高窟敦煌火车站正南,敦煌市区东面。


       莫高窟在山谷之中,山谷中间有宽阔的古河道,西面山崖下就是莫高窟群了,山头上盖满了沙土。莫高窟对面是三危山,资料说是“山有三峰,形危如坠”而名,不过“形危如坠”我实在看不出来,以前的三危山肯定和现在的样子不同。据说,第一位到莫高窟开凿洞窟和乐尊和尚,就是因为看到了莫高窟对面三危山上的万道金光,遂以此为圣地,而凿建第一个佛窟。


       出停车场后,需要步行过桥,走到莫高窟景区,沿途是高大挺拔的白杨树,非常养眼的白色和绿色,沿途还能看到一些石刻,以及莫高窟宝藏发现者,清代王道士的骨灰大白塔。


       远远的就可以看到莫高窟著名的九层楼了。莫高窟门票费中包含导游费,买票后,需要将携带的背包、相机、水等东西都寄存掉,不可以带进洞窟,进口有工作人员严格检查,每个游客都会发给无线接收耳机,调好频道来听取导游的讲解。


       莫高窟分季有不同票价,旺季5月1日到10月31日,外国人180元(含20元外文讲解费),成人票160元,优惠票80元;淡季11月1日到4月30日,外国人100元(含20元外文讲解费),成人票80元,优惠票40元。

    在石窟外面,可以看到顶上有一些残存的彩绘,多已经用木屋顶和水泥进行了保护和加固,山崖顶部有用尼龙网栅栏进行防落沙保护,每个重要洞窟都加装了铝合金门窗,听说铝合金门窗是邵逸夫早年捐1000万港币建的。
    “受益”于2006年敦煌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展开窟内空气质量研究课题,现在到敦煌的游客已经不能自由进出洞窟了,因为该课题研究发现,由于洞窟空间有限,内外自然空气交换差,当游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汽达到一定浓度时,会造成壁画变色等危害,所以要限制游客参观洞窟数量和停留时间,同时还开始禁止使用照相机在洞窟内拍照,说是控制光照危害。
       这些理由说的冠冕堂皇,莫高窟南区共有492个窟,目前普通游客一般只能看10个窟左右,其中6个必看,4个随机,但只要你愿意多付钱,就可以比一般游客多看几个精品窟,反正这种参观管理模式,将莫高窟的收入水平是提高了,人为造成了部分洞窟成为“稀缺资源”,形成了高收费的游览项目。此外,可以在洞窟里用手电筒,包括较大功率的照明电筒,却不允许用相机(不打闪光灯也不行),还有一个层面的意义,就是保护敦煌壁画内容的知识版权,往往壁画上的一个精美人物的造型,就可以衍生出一系列美术和工艺作品,所以偌大的莫高窟整体壁画美学经济价值无可估量。莫高窟通过保护项目课题研究,以及对应措施和制度的新建,直接为其经济效益提升带来帮助,不能不说是一种颇为高招的运作模式。


       以上插图来自于拍摄莫高窟纪念品商店的挂画,洞窟中原版的画像只是优美的简单线条,历史岁月存留下来的颜色不多,但经过现代的上色装饰,就成为精美的文化商品了,且价格不菲。


       
我们跟着导游在洞窟之间游走,导游会打开洞窟门,让游客进去,然后通过无线话筒,进行洞窟内容和看点讲解,讲解完后带所有游客离开洞窟,然后锁上门,大多数洞窟参观都是这种模式(九层楼等少数洞窟门一直敞开,属于必会去的洞窟)。我们的导游带我们看足了十个洞窟,讲解的很专业,可是参观时间太短,且自己没有带电筒,洞窟里没有固定照明设备,所以只能看导游的手电以及其他游客手电灯光来看壁画和造像,所以非常不尽兴,渴望多看一些,时间长一些。看完十个窟后,由于我们不是旅行团,所以可自由选择停留的时间长短,我们混进其他旅行团,把无线耳机调整频道,调整到新导游的频段,继续参观听讲一遍,导游每次带看的洞窟不同,所以最后我大概一共看了13~14个窟。

       相信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觉得不虚此行,果然是艺术的圣殿。看洞窟真迹,和看张大千等在个省市博物馆巡展的敦煌临摹画,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真迹的魅力是艺术大师也无法完全临摹复制的,那是一种历史积淀的沧桑之美,是一种时代文化创造之美。看着原先壁画上铅粉的地方,因为历史岁月而变黑,当年铅粉勾画的人物洁白质感的脸庞和皮肤,现在已经是氧化发黑,但其中散发的气场,还是震撼人心,给人以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但当看到清代王道士愚昧的用现代方式重塑造像,给佛像装玻璃眼珠时;看到解放后,现代临摹壁画时将黑墨不慎泼洒在壁画上时;看到张大千为了探索内层更早时代壁画。而拨掉外层壁画时;看到民国时期,囚禁在莫高窟的白俄军人毁坏造像,取造像里面的木头来烧火时。一股怒火就起来,于是明白了那句话,果然莫高窟是“吾国学术之伤心史”。敦煌石室藏宝,被盗卖流失,成为我国伤心史中的伤心泪。以前有朋友去过大英博物馆地下室库房,看到了那些敦煌瑰宝精品后,和我感叹说,敦煌精品尽藏国外也。世界各大著名博物馆所藏敦煌精品多不示人,实在是我国文化之殇。

莫高窟的艺术内容太过丰富,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描述清楚的,每个洞窟都可以写很多观感,关于莫高窟国内的各类著作,就足足可以填满一个图书室,我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继续去,参观更多的洞窟。


       离开了莫高窟洞窟,我们留了些时间去了旁边的莫高窟博物馆,这里有莫高窟临摹的复制品,展厅面积还是比较大的,这里可以随意拍照,不过临摹和复制品,还是和真品有较大差异,尤其是壁画彩绘和真品差异太大。


       在博物馆中央楼梯附近,有尊现代千手观音塑像,观音手上被塞满钱币,很有代表性的中国式文化场景。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