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柴旦到德令哈,神秘气息的地方 柴达木盆地 -德令哈

黄南
黄南 huangnan
经纬度:102.021614
35.52579
旅游评分:4.2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11 18:56
游记浏览:16


       这里的公路大多是笔直的,车辆也很少,停车休息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躺到马路中间去拍照。


       夕阳低垂,温和的阳光,将柴达木山峦轮廓照的更为分明,这是一个神秘富饶的地方,不用羡慕国外的地质公园,其实中国的地质景观就够迷人的了。


       沿途看到有高架的桥墩和路基正在建设,不知道是高速公路的,还是铁路的。


       这里的视界范围非常远,可以看到远处雪山顶上的闪电和降雪,可惜车上没有能把闪电的一刻拍下来。


       进入德令哈市的范围了,在克鲁克湖边,看到有一处叫“德令哈外星人遗址”的建筑,导游说这里是人工造的,真正的外星人遗址托素湖东侧,因为没有正规的路,也没有正式开发旅游过,所以大巴车是开不进去的,只有越野功能的小车才能开到那里。


       虽然当时我们的导游,把外星人遗址的故事说的很生动,说托素湖边有个山洞,洞外和洞内有外星人的金属管道,是外星人用来抽取柴达木这里的资源和能量。说克鲁克湖托素湖虽然相隔很近,却克鲁克湖有湖内生物,而托素湖没有任何生命存在,还说两个湖泊是想通的,很神的样子,反正说的就像外星人在地球这里肯定活动过那样。

       抱着巨大的兴趣,我看了有关各类资料,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个人觉得外星人之事子虚乌有,只是这里的地质和物质成因与众不同,作为地质奇观看还好,不过引入的外星人的概念后,反而引的这里的地质奇观给破坏了。




       德令哈外星人遗址的各类新闻,网上非常多了,我这里只做一些科技资料的摘录:
       近二三十年来,人们在柴达木盆地托素湖畔东北角一座名叫“察罕诺尔山”的小山脚下发现了一处奇异的洞口,洞深约6米,高约8米,洞壁有直径40厘米的铁管穿过,洞口处有十余根直径10—40厘米铁管斜穿入岩体,管壁与岩体之间十分紧密而无缝隙,其安装技术令人惊奇。从洞口至湖边的沙丘上可以看到粗细不等的铁管,不少石块有凿孔装管痕迹,由于长期的强烈风化这些铁管只要拿起来便粉碎,湖边及湖水中分布有不少造型奇特的石体。
       外星人遗址的事情,就发源于这种特别的金属管状物体,早期样品让锡铁山冶炼厂进行化验,结果化验金属管除了常见的金属元素外,样品中还有8%无法化验出的元素,“外星人遗留物”之说开始乘风而起。后经过核工业部北京地质研究院,测得铁质管状物样品为碳和黄铁矿的胶结物,不是人工所致,以前8%的不明元素也验明了身份,居然是常见的金属元素钾、铝、钠等,外星人遗留物假说破灭。
       最终结合金属管中发现的木化石,以及几何特征、组成及结构特征、化学特征、磁性特征分析,科学家们得出较为一致的意见。原距今数百万年前,柴达木处于亚热带环境,当时青藏高原还在隆起,边缘却有高山围绕,印度半岛的暖湿气流进入盆地,使柴达木雨量充沛,植被茂盛,洪水暴雨不断。激流携带泥沙覆盖了树木,大树从此进入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后来,喜马拉雅山急剧升高,印度洋季风带来的雨水被挡在喜马拉雅山南坡。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干变冷,水面逐年缩小,而诺木洪一带是盆地的低洼处,后来湖水枯竭,青藏高原的隆起带给柴达木盆地沙漠化和干旱。托素湖一带的地层开始了剧烈的沉积作用,使大树被土壤和砾石深埋在地表之下数百米甚至上千米深。这个过程需要几十万年的时间。地表下的树木经过脱水,自由氧逐渐消耗,环境由氧化转为还原,这是铁质管状物形成的关键时期。管状物周围的铁质,逐渐向疏松多孔的木质结构流动。按照地质理论,地层下每一千米深度,温度就要增加33℃,在这样的温度和化学的条件下,树木发生了一种有趣的变化,疏松的木质部逐渐腐烂,铁质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吸附在了不易腐烂的树木韧皮部,这就是铁质管状物最初的形状。


       克鲁克湖托素湖一咸一淡水域相通,人称“塔琏湖”。克鲁克湖有大规模人工水产养殖,水产年产量达170吨;而托素湖因为含盐含矿物质高,所以水生动植物和浮游动植物很少,而并不是没有任何生物。导游说的内容不可全信,毕竟都按科学的方式说了,还有谁去那里包车旅游呢,不过导游提供的信息倒是作为兴趣研究点不错。


       最后到了晚上8点,我们才到达德令哈市中心,这里高楼不算多,政府和军队的楼,建的都挺气派。导游和我们说,德令哈如果夏天来,会很恐怖,蚊子咬人会让你印象深刻。


       当天从敦煌到德令哈,大致开了530多公里,开了10个半小时(带休息时间),平均车速50公里/小时,最快车速120公里(就一小段新油路),德令哈海拔3000米不到,空气含氧量不算低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