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鸣沙山月牙泉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 敦煌 -鸣沙山 -月牙泉

黄南
黄南 huangnan
经纬度:102.021614
35.52579
旅游评分:4.2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11 18:57
游记浏览:18

   离开莫高窟,我们继续去另外一个敦煌著名景点,鸣沙山月牙泉。从莫高窟折返市区,然后一直向南,在路上就可看到城市南面巨大的沙丘,真的和金字塔一样,沙丘是如此高大,开始时还甚至怀疑自己的眼睛,这就是鸣沙山了。


       我们下午晚些时候才来到这里,避开了中午太阳最烈的时候,鸣沙山还是早上和临近傍晚来比较好。
       

       进了大门后,就看到眼前是巨大的沙丘,真的像金字塔形,和以前看到的沙丘还是有很大差别,较为特别。目测爬到顶部,起码有2公里,远处的游客就像蚂蚁一样小,游客们沿着沙丘背脊在行走。
       公园入口处有租沙套,收费10元/人,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后面爬沙山,有沙套可以少进很多沙子,低帮的鞋子如果没有沙套,估计进去的沙子能把脚磨出水泡。除了沿公路走、徒步爬沙丘进入外,还有坐骆驼可选,节日期间坐骆驼要收100元,好像平时80元就可以了。


       老婆决定坐骆驼,而我选择爬沙丘,因为以前坐过骆驼,骆驼上根本没有办法拍出好照片,所以我情愿徒步走进去。


       高陡的沙丘沙脊“脊如刀刃”(敦煌县志语),在巨大的沙丘面前,人是十分渺小的,远处的人只是一个黑点而已,走两步能滑下一步,所以走的又累又慢。


       没有穿沙套的游客们有些悲剧了,后面看到很多游客实在受不了鞋里有沙,干脆提着鞋子,赤脚爬坡。这里的风也很特别,风吹着沙子攀过斜坡,在接近沙面的地方,你可以持续感到有沙子在吹袭,而身体的上半部却很少被吹到沙子,但一蹲下弄鞋子,那你瞬间就会感到沙子吹到嘴里或耳朵里的感觉了。

       为了保护相机,我用一个粉色透明垃圾袋,给相机做了一个临时防沙套,使用方便又安全,这也是以前去其他沙漠后,总结出的旅行经验。沙漠里不做好相机保护,那只能等着回去花大价钱去专业维护店去除尘吧。


       回首来时路,又累又感慨,在戈壁和沙漠之中,敦煌这片绿洲实在是太神奇了。坐骆驼和徒步爬坡不同,徒步爬坡非常损耗水分,所以需要多带几瓶水。

    看到沙丘下长蛇阵的驼队,骆驼们串成一条,蜿蜒前行,速度还真不慢,好美的沙漠景色。

    天色已经不早,斜阳将驼队的影子投在沙上,再过一会,地上的影子就会变得很长了。


       爬上高耸的金字塔沙丘半腰的位置,就看到下面有一个大型的湖泊,开始还以为是月牙泉,不过好像和以前照片看到的不太一样。后来继续爬到沙丘顶端,才看到原来这个水库旁边500多米远的地方才是真正的月牙泉,水库应该是用来给月牙泉补水,防止干涸的。



       当时爬上沙丘顶部已经是下午5点多了,导游之所以下午才带我们过来,是为了让我们避开中午火辣的骄阳。我正好赶上月牙泉的最后一刻的阳光,斜阳西下,沙丘的影子已经快延伸到月牙泉了,这时候的月牙泉湖水是蓝色的,估计也就这个时候能拍到这种颜色了。看到月牙泉后,感觉湖水面积好小,好像比前期看到的照片缩小了。所以抽空去查询了各类月牙相关的资料,看看月牙泉为什么变小了。

查询和整理资料如下:        
       月牙泉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正处于党河“洪积扇”东南部沙丘间的洼地上,其下又恰好是非常有利于水流动和蓄水的砾石层。长年累月,地下水大量淤积,慢慢从洼地露出地表,形成了神奇而美丽的月牙泉
       月牙泉的形成,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它三面被沙丘包围,东南风和西北风交替吹过,东风吹来的沙被西风卷上去,西风吹来的沙被东风卷上去,如此往复,黄沙就不会把月牙泉掩埋。千百年来,这里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状态。
       历史上的月牙泉不仅“千古不涸”,而且水面、水深皆极大。有文献记载,清朝时这里还能跑大船。20世纪初有人来此垂钓,其游记称:“池水极深,其底为沙”,月牙泉在有限的史料记载和诗词歌赋中,一直是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水草丰茂,与鸣沙山相映成趣,在当地老百姓中有铁背鱼、七星草和五色沙三件宝的说法。直到1960年前,泉水没有大的变化,最大水深9米,湖水面积22.5亩。
       60年代起,开始打井利用地下水。1971年至1987年敦煌平原区有机井400多眼,地下水的开采量小于每年1000万方。水库建成后,农业打井热潮高涨1987年~1997年机井已经发展到1134眼。原水文二队地质调查资料显示1997年党河平原地下水开采量为400多万方,是1987年的四倍多。使平原区域地下水补排严重失衡,并导致平原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总补给量的减少,开采利用量增加,造成区域性水位的大幅度下降,使月牙泉水位也相应下降。
可是,近几十年来,这种相对稳定的环境状态被迅速打破。安静的月牙泉,由此变得焦躁不安。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持续的增长,尤其是农业用地不断被开垦,用水量急剧增加。为了充分利用党河之水,1975年3月,有关部门在党河上游拦腰建成水库。最初几年,水库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是,原本波涛滚滚的党河逐渐干涸,河床裸露见底,地表水的缺失直接影响地下水的补给。
       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近年来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从而使得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月牙泉存水最少的时间是在1985年,那时月牙泉平均水深仅为0.7至0.8米。由于水少,当时泉中干涸见底竟可走人,而月牙泉也形成两个小泉不再成月牙形。这使得“月牙泉明日是否会消失”这一话题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为了补救这一景点,国家政府采取多种方式给月牙泉补水。
       1986年10月至1987年4月,实施掏泉工程,其结果是月牙泉最大水深由1.9米增加到4.2米,平均水深由原来的0.8米增加到3.5米。但掏泉后只能增大水面以下的深度,并不能提高泉湖水位的绝对高度,而且掏泉后泉湖周边透水能力增强,会造成原有水位下降。注水工程两年后竣工,1988年10月由小泉湾人工湖向月牙泉进行注水,历时374小时,注水量约28460立方米,水面升高了65.2厘米。停止注水一月后,水位又下降了61厘米,即注水15天所升的水位,在停止注水后31天又重新恢复到原水位高程,之后的多年持续输水,效果不理想,1992年停止输水。
       之后,月牙泉的补救措施一直在持续进行,经过大量的论证和试验,以及临时性补救措施后,一套新的完整的补救方案形成。方案分为地表水人工回灌工程和地下水回灌方案两个方面。地表水人工回灌工程分为三个部分:引水工程、泥沙沉淀池与蓄(净)水调节水池及渗水池工程和渗水井工程。工程的具体流程是:通过管道从党河水库东干渠永丰口子开始引水,进入月牙泉西端的净水调节渗水池,然后再用支管道从调节渗水池引水分别至位于月牙泉西侧的渗水池和位于月牙泉北端阎家洼地二级净化水池和渗水井群。这一井群位于月牙泉的西北方向,共由20眼井组成,井距30米,呈辐射状分布于沙山边缘。与此同时,直接利用原有水利专用渠道引永进入月牙泉东端小泉湾人工湖蓄永池,经沉淀净化处理后,通过管道进入位于月牙泉东边的22眼渗水井群。地下水回灌治理方案的具体实施办法是:在党河上游河床附近开采地下水为供水源,通过输水管道进入蓄水系统,再进入靠近月牙泉的渗水工程补给月牙泉湖。这一方案因为是通过上游取地下水,又在月牙泉附近回灌补给了地下水,对中下游地下水位不会造成影响,还可以保证在连续用水的前提下防止淤沙的问题,同时也便于直接补给月牙泉附近渗滤层渗入补给湖水,不会因水质不同而产生泉水水质恶化或退化问题。
       2001年3月,在小泉湾进行了灌水,总灌水量达32万立方米,泉水水位上升了49.6cm。
       2002年5月12日至7月31日,敦煌市月牙泉上游1公里处修建了大型水池,沿月牙泉来水路线进行了82天的渗灌补水试验,每天补水1万立方米,使月牙泉水位回升了14厘米。
       2007年,政府投资4009万元,建设月牙泉水位应急治理工程,对于开荒、打井、移民实行“三禁”,月牙泉拯救计划进入法制管理时代。

   还查询到很多资料,很多对于敦煌地区水资源建设的规划,甚至于还有调祁连山南麓的水源,进行南水北调敦煌的计划。看完这些资料后,心情是沉重的,看看卫星图上的月牙泉,已经没有了月牙的形状,希望不要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人看到的是一个用防渗漏技术处理过的人工月牙泉,也希望月牙泉景观保留的最后一个计划(人工再造计划),不要成为现实。不过从目前敦煌城市和人口的扩张的速度来看,以我这个水资源保护的外行人来讲,也觉得前途非常不乐观。


       这里虽然已经是沙漠,却还是可以看到小草顽强的生长,长长的影子让小草显得更加精神伟大。


       爬上沙丘的人,多数看到月牙泉后,向月牙泉方向走了,而我要去找骆驼队,找老婆汇合,走了相反方向。走着走着,身边的游客少了,最后只有我一人孤身在沙丘上行走,别人的脚印已经被风沙吹的模糊。


       
沙漠里辨识方向很困难,就算我带着GPS知道方向和航迹,依然在沙丘阻隔的情况下找人很困难,只有爬到沙丘顶端查看位置,然后沿着弯曲的沙脊走过去。景区内有些沙丘顶部有彩色小旗指路,所以游客不太会迷路。有GPS的好处,就是可以让你不断修正前进方向,少走弯路。不过,不走沙脊,抄近路爬沙丘,尤其是爬到沙丘顶端的那段,会爬的相当痛苦,沙非常松,需要手脚并用,非常快的速度才能爬上去。

       当你走到没有脚印的沙漠时,就可以看到美丽浑然的沙漠天然美景。尤其是夕阳西下,那阴阳分明的景色,让人感觉那不是沙子,而是丝绸。



      娱乐区有不同的滑沙方式,我们选择了充气轮胎滑沙,25元一个人,非常好玩,就是请下滑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张口喊叫,不然嘴里肯定进沙子。


       玩了一会,天色已经不早了,团队伙伴开始向月牙泉出发,老婆骑着骆驼向月牙泉走了,而我又要再穿越一次沙丘。别以为重新走一遍来时路会很枯燥,其实夕阳下的沙丘是最美幻的,美到你想不到。


       照片是静态的,可是现场版的沙丘流光波纹却是动态的,傍晚沙丘会起大风,沙丘的光影波纹如水波一样荡漾。

       夕阳下的美景稍纵即逝,一会这种金色波涛就没有了。我穿过沙丘来到月牙泉附近,可是这里根本没有下的路,只有从50~60度,有9层楼高的斜坡滑下去,相当的刺激,抱着相机,好不容易在没有摔跟头的情况下滑到坡底,弄的我是筋疲力尽,沙套里也进了很多沙子。


       老婆他们的驼队早就已经到了,我们通过电话联系,终于又汇合了。月牙泉边,这里的沙子比较漂亮,颗粒会比较大些,你掬沙细看,就会发现沙粒有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这被称为“五色沙”,晶莹闪亮,五彩缤纷,我们用空水瓶装了一瓶带回了家。


             

       等我们走到月牙泉旁边的仿古建筑的时候,天色已经不早了,大沙丘的影子已经盖没了整个月牙泉,一没有了太阳,周围的温度就快速降低。
       没有太阳,也拍不出什么好照片了,我们开始向公园大门走,大门出口处,挂了很多照片,骑骆驼的游客都会被拍照,照片打印出来后被塑封挂在这里,游客要取走的话就要付钱,天已经快黑了,不过当天还是有很多照片没有被取走。
      坐车回到市区,我们住的旅馆就在沙洲夜市后门,所以晚上夜生活就在夜市过了。别看这里白天很冷清,到了晚上热闹无比,感觉来敦煌的游客都涌那去了。


       各类西北小吃应有尽有,各色干果琳琅满目,驴肉、羊肉、牛肉都是特色,夜市的消费不算贵,丰俭俱全,就是容易吃的上火,需要多吃水果和凉茶。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