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第四天(下)(一路的旅程,一路的思考) 虎跳峡 -哈巴雪山

迪庆
迪庆 diqing
经纬度:99.703046
27.831796
旅游评分:4.5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10 20:42
游记浏览:6

  2006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玉龙一哈巴雪山断块差异隆升的基本特征及其地质灾害效应》一文对虎跳峡地区外力引起地质灾害的情况进行了科学分析,分析图如下:
    

  库首区地段(I区)和映秀南库尾段(Ⅲ区)水库诱发地震为3级;漩口——龙溪库段(Ⅱ区)水库诱发地震为4级。由于岷江上的紫坪铺水库地处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成都市上游,水库安全与否直接关系着成都市的安危。因此,紫坪铺水库诱发地震的监测预测问题十分重要,应在水库蓄水前建成地震监测台网,开展监测和预测工作以保证工程安全施工,枢纽安全运行。 

   看到这些文字和图例的时候,我震撼了!我国水库地震诱因研究不可谓不深,但研究的地震面积竟然只限定在水库周围很小的一块地区,对于龙门山北麓等地区都未列入调查范围之内,地震预测的地质滑动以保证成都省会安全为发出点,这样得出的地震震级预测可信度有多少?!而政府决策部门拿着这样的分析报告,做出的水库建设决定就让人没有太多疑虑了。 

    再看虎跳峡的坝建设地震引诱分析报告,会发现和汶川的一样,地震预测研究只在虎跳峡附近地区进行,而距离虎跳位置较远的大理断层,以及西藏东南部大断层都没有关联分析,所以虎跳水库可能诱发2.3~4.7级地震的预测,我个人觉得不可靠,很有可能会更强。不知道政府上层经过了四川大地震后,对于水电站建设的冷思考是否可以再深一些。

  我知道,其实建设虎跳水电,就是一个天平,天平的一端是国家能源战略,另外一端是环境破坏和移民动迁,现在经过了四川大地震后,是否将“地质危险”也会放在天平上呢。我相信天平不可能一直保持平衡,不同时期它的倾斜方向会不同。


  1996年2月3日的丽江7.0级地震,应该还有很多人记得吧,玉龙-哈巴雪山断块差异隆升引发地震,震中就在虎跳和大具,那次地震引起哈巴山部分山体崩塌,引起了虎跳峡的淤塞,形成了巨大的一个悬湖,后来悬湖的崩塌又形成了长江上游的一次巨大洪峰。那次7.0级地震造成309人死亡,3925人重伤,倒塌房屋35万多间,由于丽江地区纳西族独特的木结构建筑,所以伤亡人数就如此震级来说,是非常少的。但近年来,水泥高楼越来越多的建造,旅游升温造成人口剧增,如果同样的地震发生,死亡人数将非常大。(虎跳大石板滑坡资料照片见上下图,网上还可以查到当年丽江地震城里的很多照片),没有资料说丽江地区断层现在处于非常稳定状态。 
 
  题外话:我想象中完美的旅行,不是走马观花式的,也不是寄情于山水式的,旅行给我来带更多的思考,得到更多的知识和启迪,我的旅行座右铭是:“行万里路,知天下经”。所以我的游记可能更另类一些,写的也更慢一些。因为游记篇幅庞大,如果其中有发现什么不对的地方,请及时告知,谢谢! 

  看着虎跳附近不断新建的各类客栈和旅馆,都采用了现代的水泥建筑结构,这样的房屋结构在地震中,根本不堪一击,在这里开客栈,真是钱与命的较量,也怪不得这里的客栈各类收费如此暴利,虎跳商人的心态有问题。


  车行到下虎跳,眼前一片开阔,后面还是狭窄陡直的峡谷,前面却出现了一片巨大的平坝,很惊奇的景色,前后对比差异太过巨大。那片河对岸的平坝,地图上标的是大具乡,相信千百年来人类不断的农耕活动,使得大具的平坝变得如此壮观。再度很善解人意地停车,让我们拍照留念,从这里过了大石板塌方区后,道路情况变的非常好。 


  大具乡有关资料:大具这一片盆地,它海拔仅1740米,是丽江县10个盆地中海拔最低者,是丽江境内著名的“热区”,纳西语称之为“打鼓熟补坦”,意为“大具是铁锅底”,可以想象其炎热的程度,因为大具坝子的炎热,这里也是丽江唯一产西瓜的地方,大具是东巴文化保存较好的地方。


  经过大具坝后,公路向上盘升,是恐怖的蜿蜒“之”字路,“发卡弯”是一个接一个,车里的人一会儿被左摆,一会儿被右摆,不断摇来摇去。路上看到一辆当地的小面包车,司机和再度看来是熟识,再度说那个司机也一定是送人去哈巴村的。再度在盘山道上,发挥着他的车技,以很快的速度过弯,当时车上的兄弟姐姐们已经都被晃晕了,都没有人来提醒再度开慢点,很快,刚才的那辆小面包车被就甩的看不到影子了。 


  在盘上大弯处,看到下面有一大块平坦的沙地,很是奇怪,想来应该以前是片湖泊海子之类的,因为地质变化,湖水下泄而变成裸露沙地的吧。 
  经过1个多小时的摇晃折腾,在没有人呕吐的情况下(这个也许证明了再度的车子,坐乘舒适度还是可以的),我们看到了今天的终点站---哈巴村了,在山谷里分布着多片房子,村子的海拔大致在海拔3000米左右。


  哈巴村资料:哈巴,为纳西语,意为金子之花。早期因这里探明蕴有金矿,纳西的淘金者们就把这里称作了哈巴。现今,那个早已废弃的小哈巴村,仍残留着当时开矿的遗迹。这里虽隶属于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三坝乡,但因靠近丽江边境,纳西人的村落要多于另几个少数民族。大哈巴行政区统辖着阴山村、阳山村、古鲁坝、龙王边、兰家村、彝族寨、俄自里、拉马自达、谷地、告湾、其支、迪古支、米罗等10多个自然村。 
  随着云南大香格里拉旅游战略计划的实施,一级公路从中甸白水台一直铺到了哈巴村,联通了虎跳峡,舒畅的交通带来了哈巴村旅游业的兴旺。 
  我看了地图,发现公路继续延伸下去,就可以到达白水台-普达错-香格里拉县城,或去木里或尼汝。记得再度说过,尼汝是个远离尘嚣的美丽地方,恩,尼汝排到下几次旅行的行程计划之中。 


  从村子任何位置,都可以看见山上一条巨大的泥石流通道,也就是下泄河道,在这条泥石流通道上,建了一座哈巴公路大桥(1999年竣工),高而宽阔的桥孔,保证了泄洪道不会影响公路的通畅。


  对于哈巴村的小学,我们也参观了一下,属于援建的希望小学,小学房屋和运动设施还算完整,现在是国庆放假,所以学校里冷冷清清的。 
  我们到达的村子是哈巴村的山阴村,阴山村和山阳村,是汉人的村落,资料上说他们祖上是从四川巴蜀之地迁徙而来的,现有50多户汉族。那时,因风水先生测占风水,认为这里是阴阳八卦之地,故名。

  后来有听当地著名登山向导“好四”说,他们是曾爷爷辈时候一起迁居到这个村子的,目前祖上唯一留下的就是一口大刀。这些话,在我的第一印象中,感觉他们的祖辈是太平天国流散人员,后来对有关的资料进行查询,确实发现了一些线索端倪。   公元1863年5月14日,天历癸开十三年四月一日,清历同治二年三月廿七日,(太平天国晚期,苏州被清军攻陷的当年(也就是电影《投名状》里的那个年代),石达开离开洪秀全,挥军约3万人到四川达紫打地,当时大渡河对岸尚无清军,石达开派小队渡河侦察后又返回。 
  公元1863年5月17日,大渡河对岸发现清军.石达开作试探性抢渡,不利。 
  公元1863年5月21日,石达开军大规模抢渡,因洪水猝至,5000精锐无一生还。(由于大渡河提前涨水,几十年所不遇,洪峰猝至,船破筏毁,五千精锐皆葬身洪水。骆秉章在处死石达开的布告中也说;当时防河之战赖有“河神助顺”(石达开大举抢渡之日突然涨水,达开既败.洪水旋即消退)。有关的水文记载,足以说明造成石达开覆军的直接原因是大渡河提前涨水。在大渡河涨水时期,任何船筏都过不了河,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公元1863年5月22日,石达开转而抢渡松林小河,也不利(雪融河水,水冷刺骨,再加上军心不振) 
  公元1863年5月23日,移往松林小河河口以上10里磨坊沟抢渡,仍不利。 
  公元1863年6月4日最后一次抢渡大渡河,仍被清军击退。石达开决定向土司王应元赠金议和,请求让路。 
  公元1863年6月9日,石达开与王应元两次谈判不成,遂决定率残部6000人冒死突围。 
  公元1863年6月11日,他们又被老鸦漩水势所阻,突围无望,乃与本地清军杨应刚谈和。 
  公元1863年6月12日,谈判结果.是先遣散4000人,余2000人不缴军器,移驻大树堡待命。(关于遣散4000人一事.清官方文书已有记载,如骆秉章《生擒石逆疏》:“讯明新被裹胁及老弱者,发给路票,遣散四千余人”。这些人的下落呢,可能有些是回原籍了,有些则被当地彝族掳为“娃子”(奴隶),或在深山中就地安家落户) 
  公元1863年6月13日,清军唐友耕部夺俘,从杨应刚军中劫走石达开等5人。 
最后石达开在成都被处刑,而剩下的2000人残部,后来大部分被清军屠杀。 

  从“好四”等人那里听说,他们家的祖先从四川西昌(也有说是四川盐源)移民到哈巴村,已100多年,时间和太平天国失败时间吻合,不然怎么会如此多汉族集体迁移到云南如此深山中呢。西昌境内有“建昌古城”遗址,城内发现有“大顺”纪年砖,证实了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于公元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其部将刘文秀(抚南将军)确在西昌举“大顺”旗号据城数月,进行反清斗争,同时主持培修了建昌古城。城内还曾发现记载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过境情况的碑刻。所以山阴山阳村的汉族移民,很有可能就是当年留守四川的太平军残部,或者就是那石达开部遣散的4000人中的一部分。 


  停车后,再度去联系登山事宜,而我们则在村里附近溜达,慢慢适应海拔3000米,我来回控制性的小跑,尽量使身体快点适应。看见在村附近种植有果树和玉米,苹果树上结满了大苹果,玉米也长势很好。从果实来看,土地肥力不错,不过田里石头较多,所以能种的庄稼种类并不很多。附近还有小的大理石加工点,大理石白色的石浆好白好白,不带一点杂质,好像镜面一样。 
 

  上图就是我们乘坐的汽车和住宿的房子了,房子是“好四”家的,斜对面是“小舅子”家的登山协作站和客栈,这两人都是哈巴雪山著名的登山向导,来哈巴的人基本都会认识或听说过他们。好像听说“好四”当上村里的村支书了。


  天气前面还是多云,一会就下起雨来,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不过看着远处的大太阳,自己头上却在淋雨,这个感觉真是有点怪,大雨一会就停了,但天却依然阴沉沉地,根本看不到哈巴雪山,只能求老天保佑后面几天能出现好天气。 


  晚上,我们汇集到“好四”家,这里挂满了各种俱乐部的旗帜,旗帜上有签名,还有登顶时间和花费时间等等。晚饭很丰盛,好多个菜,菜都是“好四”漂亮的老婆做的,大家胃口都不错,胃口好是对付高反的最好手段。不过具体吃了什么,我现在想不起来了,可能是因为当时轻微的高反吧,就是脸颊潮红,动作和思考有点慢,好在以前爬山的经历不少,所以也知道如何心里调节,喝点热开水,吃点甜或咸的食物,小幅度的活动身体,都能缓解一下症状。 
  再度提到了明天上4000多米的登山大本营,是否骑马上山的问题,骑马费用不包括在登山费用中,需要单独付钱,单程150元,回程也是这个价格。其实再度和我们讨论这个事情之前,我就有听到“好四”和再度说,建议我们骑马上山,说路都是泥地,非常难走,很耗费体力。这个问题提出后,大家沉默的一段时间,我最先发言,我觉得登山就应该自己走上去,反正是轻装徒步,为后面的登顶做必要的练习是有必要的,泥路就泥路,上了雪山就会蹭干净的,下山的时候骑马倒是可以考虑,我是主张走上去的。可是,哈尔发言首先同意骑马上山,“好四”也过来说上山的路,都给骡子踩烂了,都是烂泥,还是骑马上去节省体力好,这样冲顶更有保证。屁股和大饼也跟着同意了,大家的眼睛都看着我,停滞了一会,哎,走路是追不上这些骑马上山的人的,随大流吧!我也同意了,就这样“好四”出门去联系明天的马匹问题了。

 
  再度拉着我们开登山培训课,讲解了后面几天行程计划,帮我们调整冰镐带子的松紧,使用冰镐在雪坡上行走的技巧,使用冰镐防止滑坠的基本动作,以及穿脱冰抓和雪套的方法,我们穿戴了一遍,再度说一遍不够,要反复穿脱几次,直到闭着眼睛都能穿脱为止,否则在海拔5000米我们会穿脱的很慢,引起体温过多散失。就这样,我们反复练习了3次。屁股的脚较小,冰抓卡尺很紧,收不进去,再度帮忙调整,这种事情在丽江城里,估计再度1分钟就搞定了,但在哈巴村,花了8分钟才调整完成。包括如何将冰爪装进套子里,也进行了练习,因为说这个不练习,也会增大停留时间。   再度分发了大家的配给食物,包括果冻、口香糖、巧克力、大白兔奶糖、红牛、面包、果珍、王老吉等等,各自收纳在自己的包里,其他部分物资再度会让马匹驮运到登山大本营,在海拔3000米整理打包还是比较累人的,我们将明天登山的小背包分离出来,将大包整理好,并套上防雨罩,用驮袋和编织袋将公用物资收纳起来,完成了浩大的物资分类、打包的工作,我们把包放在门厅,再度说放在这里很安全,没有什么事的。 
  在洗好热水脸和热水脚后,大家都比较早地回了各自房间,两人一间,木板床,有照明电。房间木板上刻了很多登山客的留言,中国外国的都有,还有如广东“可器”之类的名人。我在床上看了会书,眼睛累了,钻进被子睡去。只能说晚上睡了一半,大约有睡着5个多小时,其他时候都是迷迷糊糊地,半睡半醒,想到了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感情的、工作的等等,思绪烦杂,好像到了高海拔,清静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