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崩-----神明驻地,妙景天堂。(十四)

芒康
芒康 mangkang
经纬度:98.593115
29.680075
旅游评分:4.1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7-27 01:11
游记浏览:10

 

 关于天堂,古人有言:“夫诗书之味,山水之娱,妙景良辰,赏心乐事,皆天堂也。”这些要素,雨崩都有,且足金足两,故雨崩,天堂也!

网上下载地图

雨崩,远没有道听途说的那样困难和危险。飞来寺观景台拼车,一个半小时到西当温泉,然后或骑马,或徒步,再四五个小时就能抵达。我们来回都是骑马到垭口,再徒步,相对省时、省力、省钱。沿途树木太密,很难看到上好的景色。

骑马大约每小时休息一次,这是第二次休息的午餐地。

骑行


快乐的马帮
俯视下雨崩
上雨崩
图出入方便,我们入住了上雨崩村口第一家。

一、妙景连连

我们的房间不到十平米,十分简陋。板钉的床、板钉的墙、板钉的地板、木条的顶棚。隔壁说话,声声入耳,隔壁点灯,屋里见光。但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窗外就是美景。

放下行李,窗口立马来几张。

当然,美景还要近距离慢慢欣赏。考虑到第二天要经过下雨崩去神瀑,我们出门先穿过上雨崩,沿着向西北,通往大本营和冰湖路走。但我们不去这两个地方,大本营去过的人都说没太大意思(你说去凭吊登山遇难的勇士吧,可藏民认为他们是触怒神山而亡);而冰湖则可能与我们进藏后要去的来古冰川米堆冰川有类似景致。

在此我们见到了已干五年的志愿者老师,她的事迹听说已见诸报端。为了庆祝“六一”,她刚给孩子们排练完舞蹈。

小卖部前的老乡

庄稼地与白马雪山

雨崩村里就见到不少兰花。过了白塔,成片成片的兰花更是扑面而来。这种兰花我们在腾冲北海湿地漂浮的草甸上见过,没想到它们能在千里之外安家。不对,这与世隔绝的雨崩可能才是它们真正的原生地。

这种兰花我们在腾冲北海湿地漂浮的草甸上见过,没想到它们能在千里之外安家。不对,这与世隔绝的雨崩可能才是它们真正的原生地。

在这里,它们与绿草、丛林为伍,与怪石、雪山为伴,不仅比在腾冲有更强的生命力,而且更漂亮,株株亭亭玉立,朵朵楚楚动人。尤其在夕阳的照耀下,在微风的吹拂中,它们浑身通透、飘逸,如同飞舞着的蓝色精灵,让我们满眼灿烂。这时俊俏的马儿过来了,可爱的羊儿过来了,恋花的蝶儿也过来了,连水洼里的蝌蚪都聚成了群,似乎所有的生灵都喜欢这里。

我们的脚步停止了,我们的身躯舒展了,我们的心灵感动了,我们的精神恍惚了。这是哪儿?奇花异草,潺潺流水,众生愉悦,难道是伊甸园?再想想“雨崩”的藏语本意就是“珠宝荟萃之地”,而伊甸园也是金子、珍珠、红玛瑙遍地,真没什么可怀疑的了。这里就是伊甸园!就是上帝造的伊甸园!

顺路继续前行,穿过一片有些怪异的杂树林,在离雪山越来越近的地方,我们发现了雨崩人敬佛的一个场所,一个曼陀罗,也就是坛城。

这个坛城和我们以往见到的不太一样,既不是用彩砂堆的,用颜料画的,用酥油花捏的,用木条搭的,也不是实实在在的大型建筑,而是用五彩经幡精心拉挂而成的,以风吹幡动代替念经的方式向神灵祷告,别具一格。


经幡坛城

当然,雨崩敬神最重要的场所不是这里,而是“神瀑”,是我们睡一觉醒来要去的地方。

二、小转拜神路

在藏传佛教中,信徒拜神祈福有一个字或者说有一个方式很重要,就是“转”,小到手捻佛珠,摇动转经筒,大到转佛塔、坛城、佛殿、寺庙,转神湖、神山。在他们看来,只有不停地“转”,人生才能圆满,灵魂才有归宿。

梅里雪山而言,朝拜的线路分“外转”和“内转”两种,外转是围绕卡瓦格博走一圈,需要十几天时间,内转只要三四天,实际上并不是转山,只是到雨崩,去神瀑下小走一圈而已。这也是我们到雨崩第二天的安排。

也许是在飞来寺观景台沾上了大活佛祈祷的功力,也许是神瀑、神山为了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我们早上一睁眼,在床上就看到了壮观的“日照金山”。那感觉,就像在天堂一样,真的很惬意。

两碗热汤粉下肚后,正好七点半,我们出发了,路线是先斜穿过去走两公里,从海拔3150米的上村一路向下到海拔2900米的下村,再上到海拔3400米的神瀑。

此时的雪山已被太阳完全照亮,但下村还没有沐浴到晨起的阳光,仍有些许朦胧

这时,我们头顶的山路上传来了“一二、一二”的口令声,原来是那位志愿者老师正带着孩子们跑步晨练。

一路下行,底部是一条小河谷,一座小桥横跨其上,湍急的水流打着旋从下面奔涌而过。

从小桥另一端开始上行,但路被一个台湾旅游团暂时阻断了,他们包了十几匹马,这里是上马的地点。

 下村比上村要平坦得多,人家和田地也多一些,我们经过时,家家户户正开始生火做早饭,淡淡的炊烟徐徐而上,不过在近处没什么可看的,因此不要在村里逗留。这时应尽快走到村外,那里无论向前还是向后看,都有绝佳的景色。

向前望去,两座青山像一个顶天立地的“V字形”大门,门外蓝蓝的天空、白色的雪山,门内小小的寺庙、五彩的经幡交织在一起,并在静静的水塘中留下华丽的身影。

水塘的西边有一条通往神瀑的小河,河边一大片开阔地,村民正赶着牲口去放牧。

前方虽然美景不断,但千万不要一个劲儿赶路,一定要回头看看,因为这时阳光刚刚洒进村里,青烟、黛瓦、团状的树冠、绿色的青稞和通透的经幡,在远山阴影的衬托下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就像前行不要忘了回头看看一样,回望也不要忘了赶路,因为后面的路还很长。


过开阔地后就进入了林区。

这段路尽管林子很密,但并不乏味。一路过去,起码有三种景致可加留意。


一是著名的“五树同根”,即一些老树主干上寄生着其他植物。另外还有其他一些有点意思的树木。

 

二是雪山,特别是伴着树林、树枝的雪山。它们很上相。上面这张,老妻被钻过树丛的阳光打亮,树丛的顶部又冒出雪山的情景,对我们而言也算难得之照

 

这种光线下的林中小景也蛮好看。

三是万千玛尼堆。它们在去神瀑全程大约五分之二的地方,为什么藏民在这里堆放说不清楚,也许是小河在这里形成了相对平坦和较大的滩涂,并备下许许多多卵石,而此后就要开始爬坡,林中不再有这样的地方了。到这里别忘了放上一小块石子保保平安。

过了这里一路小坡向上,再走近一个小时,透过林子,我们在路的左侧发现了小小的冰川,上面黑斑点点,显然它正在消融。再走没几步,一下子豁然开朗,人好像突然就站到了林子的外面。这林子为什么到这里就戛然而止呢?确实有点奇怪,但后来我找到了答案,或者说自我断定是冰川所为。

好了,我们没有时间再研究它了,因为“世界级的美景”正在我们眼前展开。这个评价是骑马(此处是下马处)先进来的一个自称周有过世界的台湾老先生说的,尽管他实际上还没有走到神瀑(他已是他们团队中走得最远的一个)。还没有把全部景色看到就给出这样的评价,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在等着我们呢?

是连片的扇形冰雪堆积!

不过我们还是先看一下“古篆天书”吧!它就在往前不很远的路旁,一块三米见方的花岗岩石头上,能清晰地看到一串如同藏文字母的深黑色纹理。所谓“古篆”,是春秋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今人一般很难读懂;所谓“天书”,即神仙所书,无人能辨的文字。

这块人们朝拜祈福的石头可能是一块冰川漂砾,看上去并不古老,尤其写着“天书”(上图中部黑色纹理)的一面还没怎么风化,很可能是冰川挤压撕裂的横截面。当然,依此推想,也有神奇,因为这表示神仙把“字”写在了石头里,只因石破字现,才泄露了天机。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从容地欣赏神瀑附近的大景致了!

这里三面环山,雪峰林立,是一个很大的“U型谷”,又称“冰蚀谷”。按地理学的说法,它是由山谷冰川剥蚀、挖掘和磨锉而成的,宽阔、平直、横剖面呈抛物线形状(“U”型)的谷地。所以,这里的真正特色不是雪山,而是冰川

不过,也许受冰期变化、气候变暖和地壳变动等多重作用的影响(都不是专家结论,只是我们的猜想),这里的冰川和我们通常所知的不同,它不像比如著名的海螺沟那样,有一条几公里长的“波涛翻滚”的万年冰带,更没有罕见的冰瀑。它的规模要小很多很多,而且形状与其说像“川”,不如说像倒过来的“扇”或倒过来的“带柄的荷叶”,也就是说上面的冰川十分纤细,只是一条窄窄的冰水沟。

这种形状也告诉我们(接着猜想),它不像一般冰川那样,是山上的万年积雪在重力作用下缓慢推移(一年也就几米到几百米)形成的,而是主要通过雪崩和冰雪滑坡形成的。之所以会这样,大概是因为这里的雪山海拔不够高,比如和造就海螺沟的蜀山之王贡嘎山相比,低出一两千米,所以雪量不够充足。冬天雪多之时,雪崩频发(据说20多分钟就有一次),雪崩性冰川得以从堆积的小扇形长成大扇形,更大的地方还能形成一定的带状;夏天,冰川融化,上面雪量不济,无法补充冰源,冰川基本消失,只能看到些小型雪崩堆积物。不过也正是因为有这种季节性变化,才让我们有机会领略到这不同凡响的景致。

犬牙交错的雪峰威严地悬挂在头顶上,

几大冰川呼啸而下,成扇形展开,好似顶天立地的北极熊张开了它的利爪。

土木山石被它撕碎、拍平、压死,只有几条折了腰的枝条小树能勉强从它的爪缝中逃生。

穿过U型谷地,很吃力的爬坡开始了。我们的行囊一直是老妻背着,虽然不大,也至少十几斤,爬坡更显出了它的分量。很多人打退堂鼓,都是在这里。走得汗流满面的老妻这时也发话了,她说她要自己慢慢走,让我先上去看看。我们外出,过于劳累时或赶时间时(比如看日出,但还没到地方),她常常如是说。我也知道,后面她会跟上来。所以我走到了前面。

爬上山坡后,人就站到了冰川旁。这是从五冠峰下来的冰川,必须在上面走一截才能绕到神瀑,好在它基本是雪不是冰,比较平缓,手里的登山杖又可以防滑,加上有点新鲜感,所以走着并不吃力。

冰川上,能清晰地看到,五冠峰下垂挂着六七条瀑布,右边第二条就是神瀑(回程所照)。

登上一个高点,我回望了一下,老妻还慢慢地跟在后面。

离开冰川,再上一个小高坡,一条经幡拉出的通道把你引入一个经幡密布的林子,这让你明显地嗅到神瀑的气息。
果然,穿过经幡林,三条相隔百十来米的瀑布依此向左上方展开。绕上一个小山脊,一个几十米长的经幡堆沿着山脊向前延伸,它的尽头就是大名鼎鼎的神瀑。

三、神瀑——神明奇瀑

在藏民的心目中,雨崩神瀑的地位是很高的。这不仅因为神山有很多座,神湖有很多个,而神瀑似乎只有这一条,更在于她把山和水结合在了一起。藏民相信,来转一下神瀑,让神瀑之水从头到脚地浇灌一下,不仅能洗清罪孽,还能祛病防灾,延年益寿,幸福平安。

不过初来乍到的我们看不出她的神奇,由于夏季未到,冰雪消融速度还不算快,雨水也不算多,所以神瀑的水很小,虽然挂在百丈悬崖上,但远谈不上多么壮观。

在神瀑的下面,已经有八、九个藏民和游客。游客一般都是看看,借机休息一下就走,我们则不那么匆忙,我们早有计划,也要到神瀑底下转一圈。不过这和求神祈福没什么关系,因为我们不是佛家子弟,也不是信徒,去转全是为了好玩,能增加旅游的情趣。

那几个藏民是从拉萨来朝拜的,出门已经两月有余。他们中有的显然已经在瀑下淋过,正坐在一边晾晒湿衣;有的则还在那里对着神瀑磕等身长头。

正在我们琢磨这神瀑该怎么转时,磕完头的藏民有几个开始下水了,他们中有的连鞋都不脱就向瀑底趟去。从背影中,你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他们有几分兴奋,但更多的是虔诚。

瀑底有一块半人高的石头,它离峭壁有一米远,上面铺满了哈达,并形成一个关口似的小通道。只见领先的一位老太,手拄木棍,步履蹒跚,按顺时针方向走到瀑下,走过通道,尽管浑身浇得透湿,但似乎还意犹未尽,一步三回头地望那块“天水”宝地,后面大概是她的儿子,正双手合十地通过瀑底。另一个老太,显然也是高龄,转出神瀑的她双手架起,一看就是冰冷的瀑水顺着脖子灌了进去。不过她的脸上不仅看不到一丝懊恼,反而充满了喜悦,一种心满意足的喜悦。让神瀑之水尽情浇灌,可能她已经梦想了一辈子,这一天终于梦想成真了。

我们没有那么多虔诚,自然也不打算把衣裤(尽管防水)搞湿,所以穿上了背来的雨衣和脱鞋。不错,我们是有备而来。

我先下的水,水很凉,水底是大大小小的石块,走上去有点东倒西歪的。在岸上看,神瀑很小,可走到底下,瀑布风阵阵袭来,瀑水哗哗地打在身上,很有几分沉重,但更多的是透心凉,尽管我穿行的速度不慢。

我兴致勃勃地走到岸上,还没下水的老妻竟然也是一脸兴奋,并问:“有彩虹,你看到了吗?”尽管我们的攻略上写着能看到彩虹,在我们去过的许多瀑布也都看到过彩虹,但刚刚我确实没看到,也根本没有留意,只顾着绕圈圈了。老妻告诉我,刚才有个藏民告诉她,神瀑的大彩虹不仅常常能在水帘和溅起的水雾中看到,而且就在脚下的水里也能看到。

老妻说完,穿上我脱下的雨衣,挽起裤腿,趟向水瀑。我知道老妻不像多年冬泳的我,极其怕凉,每年还没进9月,就和“野泳”拜拜,冬天在家也是动不动就喊,能不能把窗户关小点!可在这里下水,尽管冰冷刺骨,但她连个崩都不打,真是玩性上来,不管不顾了。转回来的老妻果然十分兴奋,两手虽然抱在一起,身子往起缩,嘴里却在不住地说:“看到了,看到了,真有彩虹!”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我马上表示还要走一圈,并打算把相机搁在袖口里照下来。旁边一位藏民听到后马上说,要走就再走两圈,必须一、三、五、七地走,不能是双数。两圈就两圈,彩虹不能不看,但怕相机淋湿麻烦,最终没带。

还真是神奇!随着接近神瀑,脚下半米来远的地方果真出现了彩虹,脸盆大小,赤橙黄绿青蓝紫,十分清晰,而且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迈左脚在左边,迈右脚在右边,如影随形!那感觉,好像脚下步步莲花,人飘飘然,魂也飘飘然,不知是佛是仙了!

带着兴奋、喜悦、满足、幸福和对神瀑油然而生的敬意,我们准备离开了。然而正在我们坐在地上穿鞋的时候,身边的一位藏民突然一声惊呼,我们抬头一看,也大声惊呼起来。

只见刚才还是哈达般下垂的带状神瀑,突然像有了生命一样扭动起来,而且越扭越欢,幻化为人形!。不!是化成了一位姑娘。她银发玉足,通体洁白,身子略倾,双臂微屈,旋腰扭胯,回眸望天,头光紧随,简直神了。我们还没回过味来,只见她头一摆,身子如同跳肚皮舞的阿拉伯女孩那样抖动起来,随着抖动的节拍,一条银雾般的裙摆渐渐展开,并且越展越大,越展越飘逸,越通透,越美丽,从有形到无形,曼舞的轻纱布满了整个绝壁,看得我们目瞪口呆。

我就势躺倒在地,如痴如醉地用相机记录下这美丽,这神奇,这震撼。

从12点20到算起,神瀑用她的魅力已经款待了我们两个小时。该走了!我们艰难地启动了回程的步伐,三步一回头,五步一回照,真是难舍难分啊!穿过经幡林,拐下一个小坡,神瀑看不见了,我们加快了脚底的步子。这时身后突然传来滚滚的雷声,这是我们在雨崩第二次听到。晴天霹雳,不用说,雪崩了!

我们迅速地回过身,只见五冠峰的半山腰上,腾起了蒙蒙雪雾,在雾的下方,崩塌的积雪像溃坝的洪水一样排山倒海,有山岩的阻隔的地方,腾起千层浪;没有阻隔的地方,直线下泄;赶上弯道,画出流星般的美丽弧线……不到两分钟,除了涓涓细流,一切都云消雾散。

我们不知道,这是否也是神瀑的精心安排,让我们在安全的地方,上好的角度,领略到这惊心动魄的大自然奇观,以丰富我们的旅行节目和我们的阅历。谢谢你了,神瀑!在轰鸣的雪崩中,我们听到了你的祝福:“走好!欢迎再来!”

回到旅舍已经6点半,从出门算,整整11个小时,累得贼死,但值!

真心提示:

1.去雨崩,远没有道听途说的那样难。我们5月24日到飞来寺观景台后,和别的旅馆的4个年轻人拼车,每人20元,25日早8点20出发,过澜沧江,一个半小时到西当温泉

头天万一拼不上车,第二天早上也有车现揽客,但人少走要贵些。另外,包车最好7点左右就走,8点有些晚,到西当温泉有可能一时租不上马,耽误时间。

2.西当温泉租马,到雨崩全程225元;到那宗拉山口,185元;背包另加钱,10到30元不等。骑行全程4个多小时。路上1小时休息一次,方便面一碗10元,烙饼,一张5元。

3.体力好的完全可以徒步,下图几个姑娘和小伙是与我们一起拼车的。我们骑马到山口后步行,他们全程徒步,结果最右侧那个瘦弱的姑娘比我们还先到雨崩。

但徒步终归要辛苦得多,所以东西一定要少带。特别是不要像图中第一排那两位姑娘,听飞来寺观景台出租羽绒服的人一忽悠,以为雨崩很冷,租了羽绒服到雨崩,结果根本用不上,徒步受了大罪。实际上,两地海拔相当,温度差异不大,所以飞来寺不用,雨崩也就用不着。

4.如果决定去神瀑后第二天才回飞来寺并骑马,建议去神瀑当天从上雨崩搬到下雨崩住,这样一来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二来从神瀑回来不必再爬坡到上雨崩,三来回程马匹计价下雨崩和上雨崩一样,不用多付钱。

5.去神瀑最好是上午,下午光线不好。

另外,带上拖鞋和雨衣是明智之举。最好不要光膀子去冲,一个东北壮汉说不怕冷,结果刚穿过瀑布就站那里不动了,站了有1分钟。后来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水太冷,砸在头上突然发晕,脑子变成一片空白。

6.如果没有机会去看冰川,大本营,特别是冰湖还是值得去一下。

7.秋天色彩多,雨崩应更漂亮。但神瀑附近的扇形冰川堆积经过夏天将不复存在,当然新的雪崩小堆积体也很好看。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