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我拍的照片被称为“垃圾”的地方(老夫老妻走滇藏之三)

芒康
芒康 mangkang
经纬度:98.593115
29.680075
旅游评分:4.1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7-26 23:56
游记浏览:17

昆明西南的普者黑到达昆明北面的红土地是在5月3日中午,我们直接入住了班车特意停靠的张开权摄影之家。院子里十分冷清,若不是提高了嗓门,服务员都不出来。房间基本都是空的,但据说前一天还爆满,而且上午刚送走个百人摄影团。标间60元,条件一般,淋浴水不热。

2点左右,张开权敲门进来,问我们打算怎么玩。我说也许一天,最多两天,照到好点的片子就走。他说,你们时间不多,必须包车,200一天。当我往下砍价时,他说:“你们不是想照好点的片子吗?我给你们安排的不是一般的驾驶员,是懂摄影的老师。下午3点出发吧,现在光太强。”

不到3点,我们来到院子里,一辆桑塔纳出租车停在门口。看见我们,司机立刻下车把门打开,说:“我姓陈,这两天陪你们玩。”等我们上车后他又直截了当地问:“听你们的,还是听我的?听我的咱们现在就去落霞沟。”应该说,红土地的功课我做得还是挺细的。但既然摄影老师摆在面前,我还有什么可说的,更何况下午到落霞沟也符合我的攻略。

说实话,陈老师怎么看怎么不像老师。40多岁的人,上身是一件八、九十年代的老式白T恤,下身是一条青灰色的旧短裤,脚上登的是一双软趴趴的懒汉鞋,这身着装,不说有几分邋遢,在这海拔2500米的地方,也够冷啊!随着车子的移动,我们的注意力转向了窗外。高原的天气就是变得快,中午还很大的太阳此时已不知去向,但这挡不住红土地的美景一个接一个地扑面而来。我们摇下车窗,准备噼里啪啦地干起来。“这没什么好照的!要照,我给你们停下来。不过咱们还是赶到落霞沟比较好。停车吗?!”“不用了!”人家毕竟熟悉这里,就全交代给他吧!

落霞沟没太长时间就到了,斜下方远远地有四、五个游客拿着相机在拍,我们也顺着台阶来到一个梯田一样的平台上。落霞沟其实不能算是一条纯粹的沟,虽然它夹在两山之间,但它本身也是一座山,只不过不是长出来的,而是被水流切割出来的。也正因为如此,山的两侧尽管十分陡峭,但山顶比较平缓,因此上面不仅开了不少地,还有至少五六十户的一个村庄。

对于落霞沟的美丽,我们早有耳闻,但真正亲眼看到,还是十分震撼。也许是村民种地翻出新土的过,与周边相比,它明显要红艳。

不过这红彤彤的颜色完全属于大家闺秀,完全没有涂脂抹粉的小家子气。

陈老师停车后也来到我们在的平台,并开始向我们传送落霞沟摄影真经。“第一,曝光减两到三档。为什么减不讲了,听我的没错!前两天来了个姑娘,也是问我为什么呀?我说你别问,减就行了。结果拍出来的片子她特别满意。”我虽然调着相机没看他,但听声音就知道他起码和那姑娘一样满意,或许还有几分得意。“第二,你们到这边来。”他边说边走,离开人群,一直快到平台的另一端。“把机位架这儿!我试过多少次,就这里视角最好,只有这儿能看到落霞沟全貌。”别说,还真是这样,机位太正了,左边有个地块确实有些挡。“第三,现在不行,没太阳。等会儿太阳出来后,别急着照,要到阳光打得中间亮,前后暗再照。尤其是后面作为背景的山,一定要黑!”这,我们知道,能突出主体嘛!不过还是要感谢他的提醒,使我们意识更明确。见我们不住地点头,他做了最后的交代:“基本就这些。再有就是镜头不要拉过来,照犄角旮旯没意思,这里就看大场面!如果一定还想照点儿什么别的,那就是那边的梯田。也是一样,有光,照照还可以。”顺着他的手指往右看,我才注意到很远的地方还有绿色梯田和村庄。“你们慢慢照,晚上到我那儿看片子。”“太阳能出来吗?”我担心地问。“可以!”他说完,就趿拉着鞋上去找别的司机聊天了。

陈老师确实说对了,太阳憋了一阵,还真洒出阵阵光芒,改变了刚才很有些乌突突的状态。闲话少叙,赶快照!

在阳光快速流动和飞云乱渡的作用下,落霞沟(其实改名为“落霞岛”更为合适)也一改淑女的形象,变得阳刚起来,活分起来。某一刻,甚至让人觉得它分明是一条黑里透红、正在巡航游弋的座头鲸。

我尽力按照陈老师布的道一板一眼地去做,曝光减了两档,镜头放到广角,盯着大场面“咔嚓”,虽然没有扑捉到标准的“中间亮,前后黑”,但我已经很满意了。

接下来我的镜头转向了远方的梯田,

转向了村庄,然后是长焦细部……

应该说,自我感觉还不错,虽然盯住细部违背了陈老师“只照大场面”的法则。

光线渐渐地有点不行了,我们插空说点题外话吧。不知何时,平台上“唧唧呱呱”新下来几个人,因为盯着拍片没在意。等我直起腰喘口气的时候,才看清是扛着大摄像机做节目的,而且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也许看我挺执着,一个姑娘客气地问:“我可以采访你一下吗?”我随口答应了一下,一个话筒就伸到了跟前。问题无非是“你从哪儿来?”“你怎么知道这个地方的?”“你觉得这里怎么样?”问啥答啥,也算支持人家工作吧。一个多月后回到家,我姐姐说:“在电视上看见你了!在红土地接受采访,好像是中央旅游频道。”嘿!还真是好玩!俺拍的“精彩大片”上不了镜,笨嘴笨舌的我倒上镜了。其实,电视台的工作虽然风光,其实也满辛苦。就说那位主持人姑娘吧,采访我后,开始对着摄像机镜头介绍起落霞沟,出口成章,辞藻华丽,脸上洋溢着兴奋的色彩。没曾想,分明是刚说完,没两分钟又神采奕奕地来一遍,原来那是事先准备好的台词。然后又是一遍接一遍,每遍下来,姑娘都要多喘几口气,放松一下。其实,没几句话,我看也挺好的,可还是一遍遍地来,你说这风光的工作烦也不烦?当然,这是人家敬业。

我们5点走人,这是陈老师的安排,因为这个时间的太阳似乎已经掉到了山后。“咱们现在赶到‘锦绣大地’,那里应该有光线。”陈老师看着山后方向的天空说。在车上,我们和陈老师聊上了天。他是四川人,家在昆明,四年前作为发烧友来这里拍片,张开权邀请他留下帮忙,恰逢单位不景气,他就留了下来。现在张开权帮他找了块地,他正在着手搞一个自己的摄影之家。

与落霞沟主要看那气势磅礴的红色大色块不同,锦绣大地主要看起伏绵延的多彩丘陵。

只可惜阳光虽然在这里断断续续地停留,但力道不足,使交织的色块看上去尽管很像一个万花筒,但万花筒的视窗上遗憾地蒙了一层雾,

好在局部近景还较比耐看。

在旅馆餐厅吃完晚饭,感到已很有几分疲惫,但想到还有“看片点评”,就去了陈老师那里,这毕竟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陈老师的屋子紧挨着餐厅,四、五十平米,里面有不少沙发和座椅,好像兼有咖啡吧的功能。我们进屋的时候,只见他正带着耳机,拿着话筒,极为投入和享受地唱着卡拉ok。发觉我们进去,他急忙关掉机器,说闲暇有空总爱自己一个人唱唱。老妻上小学时曾是中国少年儿童广播合唱团的,文革后,当年的团友又凑成一个团唱了20年。现在和陈老师似乎是知音相遇,聊得又近了一层。原来陈老师不仅唱,还玩小提琴,对诗歌也极有兴趣,当然也不忘了摄影本行,一年总要去各处的名山大川走几趟。当知道我们这次滇藏游有看杜鹃花的计划时,他主动介绍我们去不远的轿子雪山找他的朋友看杜鹃花,又说元谋土林开摄影之家的黑绍武也是他的朋友,只要提他,住宿一定可以打折。

点评是在一个两米左右的屏幕上进行的。先是老妻过审,十几张过去,郑只说了一句“这张还凑合”就不再吭声,重新开口是这样讲的:“我们拍东西,只要光线来了,自己闷头照,谁也不理谁。你可好,跟这个聊聊,跟那个说说,那还想照好照片?!”接着他把头转向我:“现在看你的。应该不错!”他可能看我既没挪地儿又没聊天,还是用三脚架照的,先给了个印象分。

我觉得我的片子比老妻的应该好些,特别是有光后,不管是全景的,还是局部的,有几张还是满漂亮的,心想应能的到郑的首肯。不料这时从郑的嗓子眼儿里蹦出的话是:“垃圾!唉……唉……”我一愣,居然用到这么高雅的词,这辈子,无论何事,似乎都没遇到过这等“好评”。也许是岁数大了脸皮厚的过,我和老妻不仅没生气,反而觉得陈老师真是可爱。这年头,如此率真的人已是凤毛麟角。碰上他,增加了我们意想不到的乐趣。“这曝光没减够,对面的山没暗下来!拉过来拍的,我说什么来着?没意思!”郑接着又是一阵刀劈斧砍。不过听得出,这是他真心的想法,真心的遗憾,恨铁不成钢的惋惜。

看着墙上他拍的红土地大幅作品,要光线有光线,要意境有意境。相比之下,我们的东西挨批绝对自然。不过我们也很心安理得:红土地我们照了一共只有半天,您老弟已经照了4年!您的标准是出作品,您还要在这里待下去,我们呢?到此一游,碰巧出个大片儿是好事,碰不上就不拍了吗?不,好歹总要带点记忆回去吧?!

第二天一早到打马坎博了一把日出,但最终云遮雾罩、细雨霏霏,进而转成淅淅沥沥。

因感觉一天都难见天日,考虑到后面的路还很长,临时决定干脆走人,结束红土地之行。陈老师听说,似有几分不舍,掏出给一名片(昨天下午跟他要,他还回说没有,不印!性情中人吧?),说再来找我,并帮我们拿行李送到长途车上挥手告别。

后记

由于从法者过来的车已经过去,我们上的是绕道去东川的车。路远了,但好在不是回头路,加上穿行于红土地,又看到了一些不同的景色。下面交出几张,算是给我们红土地之行画句号吧!

提示:

1.落霞沟夹在东西两山之间,成南北走向,拍照之所以下午比上午好,是因为东边的山大且高,西边则矮小一些。但矮小也是山,因此千万别以为落霞沟是落日时分好看,因为掐着落日时点来,注定已无阳光。比如平原7点落日,这里最好要在4点半以前赶到。

2.从昆明北站乘车,一定坐到法者的车在红土地下,不要坐到鸡街、牛街和寻甸的车,因为这些车最终还要换上法者的车,所以还是直达好些;也不要坐到东川的车,到那里既贵,离红土地又远。

3.陈老师,有趣的好人,能抓住较好的天时地利,有助于出好片,所以去红土地,找他是不错选择。但愿他的摄影之屋能顺利办起来。不过,即使找陈老师也不要把什么都交给他,自己至少应该再花一天半天地到处走走,和红土地接触再亲密些,以便多一些摄影“规定动作”之外的感受。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