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行程(下)(炉霍到甘孜,一路的美景) 炉霍 -甘孜

类乌齐
类乌齐 leiwuqi
经纬度:96.60691
31.216648
旅游评分:4.4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0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05 06:09
游记浏览:31
游记目录:



  车开动了,我选了个靠窗的好位子,因为研究了地图上道路在河谷的走向,所以选择坐在风景最好的这边(养成了看地图分析景色的好习惯,非常受用)。附近的山体泥土流失严重,“水土保持修复”看来正逐步推进,没有树木的山体总是容易滑坡流石。 
  看到了和色达牧民新村一样规范整齐的新村庄,这肯定也是受汉族美学的影响,且不知这样倒是看着更别扭,不伦不类怪怪的。



    这里河面宽阔,河名叫“达曲”。公路高度沿着河谷攀升,附近大多陡坡都退耕环草,只有河流边缘的平地才种植有庄稼。

  可以看到山坡上的梯田已经荒废,梯田的棱角已经圆弧,说明荒废已久,但这里草木恢复的速度比较缓慢。河谷平地上碧油油的青稞在风中摇荡,拂过一阵又一阵青色的波涛。


    这里的青稞比较矮小,7月多了还没有结谷,看来这里的青稞收割季节会很晚。青稞田很多地方密度不均,青中有黄,当估计当地虫害不少,有些菜地里还扎着很多白色的稻草人。

 

    一路上都有看到有很多白塔。在朱倭乡入口,看见有一座巨大的白塔,建筑的十分华丽,按地图上显示这里附近有“充古古石棺墓葬群”,从朱倭大桥过河可以到达。收集的资料表明:位于卡莎湖以北,1984年5月,炉霍县在卡莎湖修电站开挖引水渠时发现古石棺墓葬群,省、州立即联合考古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清理墓葬275座,出土器物千余件。其葬式多样,有爷身直肢、俯身葬等。出土器物中,有青铜器、骨器、石器、毛织品、麻织品残片等。青铜器主要为兵器和装饰品。兵器中有矛、戈、戟、刀;装饰品中有铜管、铜手镯、铜泡、铜饰片等。该遗址是迄今为止四川省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处石棺葬古墓群。其年代大约为西周至秦汉时期,反映了卡莎湖畔两千多年人类繁衍生息的历史,是迄今为止全国境内最大的古石棺墓葬群。



这里附近几乎无树可寻,每家每户都是在墙上贴牛粪,烧火煮饭都靠它们了。可以看到屋子院子里还堆积着大量牛粪。

看见附近有一个寺庙建筑群落,寺庙周围用白墙围着,可能附近野生动物比较多,山坡上有用经幡组成三角形状,在夕阳光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美丽的河流蜿蜒,在这里水势趋缓,已来到河流的上游,河水在阳光的侧射下呈现银白色,倒映着天空的云彩光泽。


  天上的云啊!你是多么神奇,好像云层之上还有一个天际,显得苍穹无比空荡,看的人心潮起伏,心若远去。



  进入充古乡后,公路开始岔离达曲河,盘山而上,海拔升高的很快,远处的山峰无树无草,只露出岩石的颜色,那是冬天雪山,现在岩色和草色的分界就是冬天雪线的界标,这里峦峰绵延,视野宽深。


  当车开上盘山路后,眼前出现卡莎错(湖)的时候,心里一阵震撼,口不禁寒蝉,太美了!山坡点缀着美丽藏族的村落、盘延回环的公路、层次多彩的湖岸、倒映如镜的湖面、远处叠嶂的山峦、支撑天际的云柱、晚霞光影变化的天空,多么神奇的美景啊!这里养育了西康千年的文明,人在这样的景色中不知已醉。
  卡莎错因为就在国道旁边,所以交通能方便,她那一年四季湖岸多变绚丽的颜色吸引着大量喜欢摄影的人,不管是远观近看,她都永远的一样美。看着对岸山坡上红色的村庄,我就在想,在那个村里找一间湖景房,那是多么惬意的事,也许人生追求的归宿就是如此一隅吧……。 
   卡莎湖资料:卡莎湖位于甘孜州炉霍县西北约60公里的知更乡,是一个山凹低洼地带形成的淡水湖,湛蓝的水面风平浪静,总面积1.09平方公里。卡莎湖四周群山环抱,湖水湛蓝宁静,清晨有轻烟白雾飘于湖上,宛如仙境。卡莎湖是鸟类的乐园,黑颈鹤、黄鸭、斑头雁、野鸭在这里自由地觅食戏水。无风的时候,平静的湖面如同一面硕大的镜子,不经意的一瞥,仿佛时间也会在此停止,只有水禽的起落、游弋,才在其中荡开一圈圈涟漪。


盘山公路绕上山顶,看到湖泊的西面是一片村庄遗址,山上房子多已废弃,可能这里的村庄整体搬迁到东面山坡上,在东面山坡上建设着规整亮丽的新村庄,相信这里元素可以组合出各种迥异风格的照片。   对照不同年代的行政区划图,发现早年的胜利乡现在改名为更知乡,并且更知乡的行政区划扩大了,不知道是不是为了修建上游水电站的需要。 
  从这里开始,公路开始进入高原草原,再无需担心塌方和泥石流了,后面的路听说是非常好,不会再有什么地质灾害。



车驶入甘孜县境内,进入拖坝草原,真是水草丰美之地,绵延的高原满是翠绿。这里的藏族大都放弃了原来毡房游牧的生活,开始建立固定住居点,有些还将原来的土坯房改建为木石房,屋前立有大经柱。

  这里的道路养护的很不错,路边的护坡和水沟都及时清理和维护,道班养护的很优良,甘孜境内的道路维护强度比起炉霍境内来要轻松很多。


    已经晚上7点,天空罗盖碧霞,感受到真正的气象万千。这里草原上开满了各色小花,打开车窗,呼吸着傍晚清新的凉风,虽然这里海拔很高,但一点都没有不适的感觉,兴趣盎然,精神高亢,不肯放过眼前任何一个角度的美景。


在远处山坡的背阴还可以看到残雪,那里的山应该在4800以上。草原上小溪流淌,曲曲地小溪在夕阳的余辉下,变成一条银链,依挂在翠玉的草原上,点缀在银链旁的牧场和房舍,就如坠饰的红珊瑚和绿松石,魅力草原的景色,人在这里呼吸,人在这里陶醉。


 终于开始进入最后的盘山路,每向上盘升一段,所看到的景色就会有所不同,越到上面看到的江山越雄浑,感受天地的广博。

翻越高坡后,车开始盘下,向雅砻江河谷开去,这里沿途人口较稠密,村庄鳞次,草场相对也相对差些,很难再看到草花成片的景色。这里的村庄样态和炉霍相比,局促了很多,明显有两地有收入差距。


 这里藏族民居和炉霍建筑风格不同,它是先用木料立起屋柱和横梁,然后四周围铸土墙,再布设屋顶,屋顶四个顶角微翘。这样的房屋可能每年要不断整修,虽然节省木材用量,但没有炉霍样式的房子耐用,甘孜县境内比炉霍缺木材所以才会有如此建筑方法吧,各地民居的建筑形态和气候、建筑材料有很大关系。

 

   天黑前终于到达了甘孜县城。当天行驶245公里,途经最高海拔4235米,行驶平均速度为42公里/小时。从早上6点从色达县城出发,本来只要3小时就可以到达炉霍,但路上遇到三次泥石流,下午5点半才到炉霍,乘上去甘孜的末班班车,晚上8点到达甘孜县城,甘孜县城海拔3300米。 
  甘孜县城坐落在雅砻江畔,县城中有多小河,街道不过多久就能看到小桥,虽然县城街道还算整洁,不断可以看到有清洁人员在清扫,但水泥道路已颇有破旧,街面店门面装饰陈暗,和炉霍的气派完全不同。 
  终于想明白藏区市镇上为什么擦鞋的生意如此好,也想明白了为什么擦鞋的藏族青年的鞋子如此脏。因为这里天天有泥石流和塌方,都是靠这些青年人推车拉车扛车,才能让车辆通行,因此他们的皮鞋上才满是泥。 
  发现附近地区的修手表生意也很好,街面上有很多家修表店,同行的朋友带着的机械表,昨天和今天都发生了故障,表走慢了,无法正确计算时间,想来这里是高原,一天经过的海拔落差有几千米,表内如果密封,气压的变化就会引起机械故障。这样想来,那些号称瑞士名表、世界名表的昂贵机械表,可以到高原来做个环境变化试验,在恶劣艰苦的气候环境下体现名表的价值。我到可以推测一下,估计绝大多数“名表”也许都会不同程度的走慢,上高原还是带电子表稳靠些。 
  甘孜县城里游手好闲的人很多,看到了油嘴滑舌的小混混,传统乞讨为生的老人,粉笔写身事乞讨的年轻人,结队到处化缘的喇嘛,街头东张西望无所事事的青年。班车没有停在车站,而是在一家旅店停车场放客,我们刚下车,就有个十多岁的孩子凑上来套近乎,极其热心的带路去汽车站,非常热情的攀谈,不过听来听去没有几句是真的,赶也赶不走,最后只好给了他几元钱打发掉。 
  街面上很多店家都是经营佛教用品的,从喇嘛穿戴各种档次的衣物,到各种学习用品都一应俱全。 
  到了班车汽车站,因为已天黑,售票处关门了。打听到早上6点开门售票,班车多是6点半左右发车。有普通大巴和依维柯两种车子。只好明天赶早过来排队买票了,先在车站附近找旅馆住,找了许久,最后在一条街横街上找到一家汉族人开的普通旅店,普通房无洗澡,天已全黑,就将着住下。 
  到街上买食物和水果,为明天的长途跋涉做物资准备。超市里付账时,营业员退回了我给她的一张10元钱,我仔细一摸,真是一张高仿真的假币,印制非常精致,防伪线也做进去,人像水印也具有,细看才发现水印是印刷上去的,制作的纸张质地也较好,应该就是在旅程中这两天被收进的,想不起是那里被换到的了,还好损失不大,但以后要更加提防。 
  吃饭的时候,弹琴卖唱的青年的在饭桌旁表演,按当地规矩听完一曲,给他们4元钱。吃饭时候从饭店老板打听甘孜各种情况。 
  县城到了晚上,路灯灯光昏暗,有些商店里的高音喇叭大声地放着音乐或宣传广告。县城很多窗户都装有防盗窗,而大门多装坚固的铁门。看来传说甘孜县太平,治安和刑事案件高发,还是有些因头的。 
  回到旅店,和旅店老板继续打听班车和道路情况,对照车站附近司机、饭店老板那里收集到的信息,旅店老板给的信息是错误的,多问多听,互相信息验证很重要。 
  11点睡觉时候,房间窗子街对面,有个青年将的卡拉OK开的很响,且老反复盯住唱一首歌,可能我同伴有些高反,这样吵,把他惹火了,硬是让旅店老板去叫对面让小伙子停下来,反复警告了小伙子两次,他才关小了声量。我倒是很能适应环境,很快就睡着了。这里比色达海拔低500米,经过昨天高海拔的一晚,已淡忘了身体的感觉,适应了高原环境,可以安稳睡觉了。


热点新闻